第三二八章 一語定生死

聽着朱由校的話,許顯純自然沒有什麼猶豫。

許顯純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陛下現在既然說了這樣的話,那自己就自然要去做。

於是他對身邊的錦衣衛招了招手,錦衣衛也直接衝了上去,快速地將張順按住,把他的官帽摘了下來,官服也扒了下來,人直接帶了下去。

至於張順是不是想說話或者想喊,無關緊要,因爲他們衝上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張順的嘴給堵住了。

在陛下面前,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那是不可能的,你沒有說話的機會。

徐光啓在一邊看着,略微有些遲疑的走到朱由校的面前,說道:“陛下,這就把人給拿了,是不是也該給個原因?不然容易引起非議。”

“朕到這裡來,不是來查案的,也不是來和他們講道理的。”朱由校面無表情的說道:“如果非要問你原因,就先以救災不力的名義抓起來吧。”

“至於其他的事情,查過以後再說吧。如果他做的好,沒有什麼值得查的,朕自然會爲他平反。”

徐光啓聽了這話之後有些無奈,不過也實在沒辦法替張順開脫。因爲自己眼前站的是陛下,陛下有一句話說的是對的,他不是來講道理的,也不是來查案的。

皇帝親自來了,不存在什麼證據或者不證據的,只要懷疑就可以抓起來。至於有沒有這種事情,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現在朱由校就是這種想法。至於有沒有人鬧騰。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

這片土地上有人在圖謀造反,有人在盤剝百姓,朱由校才懶得等他們。如果誰要鬧騰,那就儘管鬧騰好了。

四下看了看,朱由校直接說道:“進城吧,讓戚金接管城防,同時讓濟州衛的指揮使過來覲見。”

這種安排徐光啓也明白,無非就是防止有軍隊鬧事。先把城防接管過來,讓他們沒有鬧事的資本。把濟州衛的那些軍官抓起來,也是擒賊先擒王的套路,

沒了領導的人,自然就沒人鬧事了。至於這些人有沒有問題,那就查過以後再說。

雖然表面上不是把他們抓起來,是讓他們過來覲見,但實際上,等這些人到了,就會被直接軟禁,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而且他們還不敢不來,如果不來的話,那就是抗旨不遵,直接弄死就完了。

“臣馬上去安排。”徐光啓答應一聲說道。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濟州,同時消息也快速的傳了出去。

張順直接就被抓了起來,濟州的大小官員也全部被押了起來,城防快速的被戚金接管,至於濟州的大小事務也全都被接管了。

要知道,朱由校這一次出行那可是帶了不少人來的。除了徐光啓和黃克纘兩位內閣大學士,還有不少文武官員,六部之中都有人跟隨。

這些人可都是大人物,接管一個濟州毫無難度。也沒有什麼事情是千頭萬緒的,在他們眼裡都是小事情,根本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有權力壓下去,根本就不成問題。

進駐濟州城之後,清查府庫、審覈人員,所有事情都在穩步進行。

濟州城,衙門之中,也掛出了放告的牌子,告訴當地的百姓,皇帝來了,來爲他們做主。無論是誰,無論有什麼冤屈,全都可以去衙門告狀。

一時之間,濟州城風雲涌動。

至於審案、查案這種事情,朱由校自然不可能自己去做,而是由內閣大學士黃克纘主持。

人家可是刑部尚書,沒什麼事情能難住他的。現在推崇的又是荀子的法家,下手又黑又狠,整個濟州城就沒人不害怕。

配合黃克纘的,是孫傳庭盧象升和張餘等人。一個個都是年輕人,豪氣沖天,總想着幹出一番事業,自然是積極的表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濟州城快速地運轉了起來,朱由校則是閒了下來。

只不過這種清閒也沒持續幾天,隨着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被翻出來,有些事情就需要朱由校去做了。

對此朱由校也無所謂,撈錢總要用點心的。

看着走進來的徐光啓,朱由校問道:“看愛卿的臉色,似乎情況不容樂觀?”

“這些人太過分了,全都該殺!”徐光啓沉着臉,緩緩的說道:“臣讓人清查了濟州的府庫,所有的賬目全都對不上。”

“賬上的東西在庫房裡全都找不到,平均少了六成還多。庫房裡面的糧食,全都是陳年舊糧食,一點新糧食都沒有。朝廷撥下來的那些救災糧,也全都換成了舊糧和麩糠。”

“這些人去給老百姓吃這個,簡直是膽大包天,肆意妄爲!這個張順該死!”

朱由校轉頭看了一眼陳洪,說道:“給徐愛卿端一杯茶,讓徐愛卿順順氣。”

“愛卿年紀也不小了,脾氣還怎麼這麼暴躁?你可是朝廷的內閣大學士,次輔,真要是被他氣個好歹的,那可是要上史書的。”

徐光啓聽了這話之後,也知道自己太激動了,嘆了一口氣說道:“臣這幾天在濟州城周邊走訪了一下,看了一下週圍的受災百姓。”

“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坍塌的房子還沒有被扒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死人的屍體還沒有被掩埋,這樣下去的話,很可能會爆發疫情。這些地方官員除了撈銀子,什麼都不會做!”

徐光啓越說越激動,有些憤恨的繼續說道:“城中的士紳們趁機侵吞百姓的田地,囤積居奇,炒高糧價,讓百姓無糧可買;百姓只能賣地賣田、賣自己的兒女。這些士紳都該死!”

朱由校看着徐光啓,說道:“一地的父母官決定了一地的風氣。張順在行貪污之事,其他人自然也是有樣學樣。”

“在這樣有災的時候,百姓就是豬狗。如果朝廷的官員能夠加以限制,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嚴厲打擊賣兒賣女和土地兼併,這些人反而不敢做什麼。”

“可是官員帶頭貪污,他們自然就跟風了。寄希望於他們的良心,這件事情朕從來就沒有想過。雖然他們平日裡滿口的仁義道德,讀的都是聖賢書,可是遇到這種機會,眼裡就只有錢了。”

聽了這話之後,徐光啓的心越來越沉。他發現自己的思想似乎有了轉變,開始認真思考起來荀子的思想。

人性本惡,人心中的慾望要大於道德的約束。光靠道德約束心中的慾望,似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禮法在一定的時候會管用,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似乎不管用。張順是朝廷的官員,三科兩榜的進士,那也是讀聖賢書考出來的。

以前自己覺得儒家救不了大明,轉而去信奉天主教,現在看來情況比自己想象的還要糟糕。

徐光啓不禁擡起頭,看見陛下,心中有一些震驚。

陛下如此年紀就看人心看得如此透徹,當真了不起!

對於徐光啓的佩服,朱由校根本就沒去看,他現在的心思也不在這上面。

看了一眼徐光啓,朱由校說道:“把黃克纘也找來商量商量,相信他那邊也有很多事情要辦,他也有很多話要說。”

“是,陛下。”徐光啓連忙答應了一聲。

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明擺着的,只要把帶頭的抓起來,然後再到下面去查,事情根本就瞞不住。

關鍵問題就在於你想不想查?

能不能查?

敢不敢查?

如果派遣一個大臣下來查,那事情就多了,首先便是攻訐,這些人會找大臣的麻煩,挖他的黑料,造他的謠,怎麼把他搞臭怎麼來。朝廷之中也有人護着他們、毀滅證據,你也沒有辦法。

但是這些官場上常用的套路,面對自己這個皇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自己也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把人抓了,然後再去調查。

沒有人能夠限制官員的人身自由,但是自己這個皇帝可以。至於說造自己的謠,自己也不在乎。真把那些人逼急了,他們還可以通過殺欽差來達到目的。

不要說這種事情在官場上不常見,事實上,在面對生死的時候,什麼人都會選擇搏一把。他們幹掉欽差也不是沒有過,到時候安一個隨便什麼帽子,哪怕是水土不服、抱病而亡,什麼樣的理由都行。

甚至萬曆年間的時候,萬曆皇帝派下來的欽差直接就被弄死了,給出來的理由更簡單,欽差壓迫百姓過慎,百姓出於義憤把欽差打死了。當地的地方官員根本就沒攔住,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朱由校可不相信這事情就這麼單純,普通的百姓敢幹這樣的事情?要說這後面沒有地方官推波助瀾,根本就不可能。

沒有地方官出手,百姓怎麼敢去打砸欽差?即便他們去敢打欽差,地方官員還護不住欽差的命嗎?

事實上就是地方官員他們下的狠手,隨便找一個罪名就扣上了。

但是自己這個皇帝來了,沒有人敢做這種事情。誰敢鼓動百姓鬧事,那就是在造自己這個皇帝的反。

何況自己到了地方之後,平反冤案,按懲治貪官,開倉放糧給災民,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有人說自己的壞話,鼓動百姓鬧事,也沒有百姓跟他們鬧。

如果有人鬧起來,那就是圖謀不軌的亂黨,直接幹掉。

很快黃克纘就來了。

此時的黃克纘也是一臉的怒氣,見到朱由校之後,直接說道:“臣,參見陛下。”

“行了,免禮吧。”朱由校擺了擺手說道:“出門在外沒有這麼多規矩,坐下說吧,喝口茶。”

等到黃克纘也坐下之後,朱由校才說道:“看來愛卿也是很氣憤。”

“啓稟陛下,這濟州的大牢都滿了,據說全都是鬧事的暴民。經過臣的調查,這些人全都是災民,不甘受士紳的盤剝,跑到衙門來告狀,結果全都被抓了起來。有的還受了傷,被打斷了腿。”

“張順迫害百姓之急迫,簡直令人髮指!這種官員就應該凌遲處死!請陛下下旨,臣願意去行刑。”

朱由校看着黃克纘,有些無奈,隨後輕聲的說道:“你們兩個是內閣大學士,不必如此氣憤。這一次到這裡來不就是爲了解決這樣的事情嗎?”

“如果讓張順凌遲處死,你這個內閣大學士去監斬,那可是要上青史的。”說到這裡朱由校就笑了。

事實上朱由校心裡面明白,這兩個人說的話是真的,他們兩個查出來的事情也是肯定存在的。

只不過他們兩個人的態度。有一大部分應該是演的。身爲內閣大學士,官場沉浮幾十年。說不好聽的,這些東西他們肯定都見過。

之所以表現的如此氣憤,無非是表現他們對貪官的憤恨。這裡面的很多東西都是給自己這個皇帝看的,是爲了表達忠心,同時讓自己覺得他們是忠心的臣子。

不過朱由校也不會去拆穿,這種演戲是喜聞樂見的。

於是朱由校說道:“濟州府的其他官員表現如何?”

шωш● ttκā n● C O

“一丘之貉。”黃克纘直接說道:“基本上都是與張順同流合污。不與他同流合污的,大部分都已經被他以各種名義罷官了。還有兩個請病在家的,想來是不想和他同流合污的。”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把他們找回來,看看他們手裡有沒有證據。”

“給百姓方案的事情,你要從快從急去做。另外準備好糧食,儘快在城外開倉。徐光啓你調集原本濟州衛的士卒,去幫着百姓救災。朕也會讓錦衣衛許顯純配合你,同時參謀處下的軍法處陳四海也會配合你。”

“讓他們安心的幹活救災。如果有人膽敢欺壓百姓,全部按軍法處置。錦衣衛監工,如果有人出工不出力,全部嚴懲。”

“是,陛下,臣馬上去安排。”徐光啓連忙答應道。

“另外那些牽扯到官司的士紳、該判刑判刑,該抄家抄家。只有囤積聚齊的,全部抓起來嚴厲的審問,讓他們把糧食都拿出來。”

“如果單單只是囤了糧,那就交糧罰銀。有其他案子的,一律嚴懲不貸。”

朱由校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平淡,語氣柔和,但是每一句話都決定了無數人的生死,讓人聽了不寒而慄。

第二二五章 韓爌請罪第二五零章 爲我辦事之人都會有善終第四二八章 武清侯李高求見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二四三章 大明火器時代來臨第四一九章 熊廷弼被封伯爵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一三零章 皇帝要出手了第四七三章 大決戰第四零八章 君臣鬥第一三零章 皇帝要出手了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六一二章 香河縣的田地被收了第六一四章 全國土地勘察行動組(元旦快樂)第三四八章 早點簽字你好我也好第一八三章 昭告天下第三九二章 瀋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朕要看秀女!第一三九章 散朝的路上(求月票!)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五二三章 清吏司插手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第三六二章 許顯純成了忠心的瘋狗第六五八章 早晚弄死你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四零零章 各懷心思第一三七章 化險爲夷(第七更,求打賞!)第三一九章 整合軍方第四三四章 自找苦吃第五五零章 叫吳克善到山海關第二七八章 奇兵有奇用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第三一六章 有錢的鹽販子第六十五章 魏忠賢叫屈第三五一章 朕就是要治孔家的罪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六八八章 反水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九五章 漢城爆炸案第三十章 立地成聖第三一八章 祖輩的交情第一五七章 送行劉一璟第八十六章 心學一脈的機會第二十五章 張修德招供第五三七章 南京大清洗第四二七章 認籌開始(雙倍月票,求求求!)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六六八章 大明老一代的逝去第二四三章 大明火器時代來臨第四十六章 努爾哈赤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四十五章 百工院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賊第三六四章 京城被收買之人的名單第四四五章 吳克善被抓(日萬求賞!)第三十六章 革他老朱家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一七四章 大婚第六三二章 情報系統裡的女人們第六八九章 釘子第六八四章 不是張餘殺的(求全訂!)第三十一章 楊漣的答案第六七七章 逼宮第六二四章 趕海第七十五章 攪屎棍第六五零章 幕府將軍之位第一百五十章 按律當斬第六十二章 戚家軍的明主第五四四章 試槍第三七三章 撈了很多錢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四九零章 工匠評級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一六一章 推銷天主教第四八四章 編撰大明山河志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賊第六四五章 內務府和參謀處搶船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章 袁應泰第二六二章 一網打盡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三三零章 叫魯王來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一一四章 改換門庭第二八六章 大棚開摘了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十九章 大戰要來了第三五九章 京城的某個大人物第三八三章 從首善書院開始改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一三三章 魏忠賢出手(求訂閱!)第四九四章 到萊州第四九二章 徐韓之間的鬥爭第一六九章 午門跪諫第六七二章 驗屍
第二二五章 韓爌請罪第二五零章 爲我辦事之人都會有善終第四二八章 武清侯李高求見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二四三章 大明火器時代來臨第四一九章 熊廷弼被封伯爵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一三零章 皇帝要出手了第四七三章 大決戰第四零八章 君臣鬥第一三零章 皇帝要出手了第四二四章 喀秋莎火箭彈第六一二章 香河縣的田地被收了第六一四章 全國土地勘察行動組(元旦快樂)第三四八章 早點簽字你好我也好第一八三章 昭告天下第三九二章 瀋陽之戰第六十一章 朕要看秀女!第一三九章 散朝的路上(求月票!)第三四一章 衍聖公到濟寧第五二三章 清吏司插手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第三六二章 許顯純成了忠心的瘋狗第六五八章 早晚弄死你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四零零章 各懷心思第一三七章 化險爲夷(第七更,求打賞!)第三一九章 整合軍方第四三四章 自找苦吃第五五零章 叫吳克善到山海關第二七八章 奇兵有奇用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第三一六章 有錢的鹽販子第六十五章 魏忠賢叫屈第三五一章 朕就是要治孔家的罪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六八八章 反水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九五章 漢城爆炸案第三十章 立地成聖第三一八章 祖輩的交情第一五七章 送行劉一璟第八十六章 心學一脈的機會第二十五章 張修德招供第五三七章 南京大清洗第四二七章 認籌開始(雙倍月票,求求求!)第一四八章 讓誰背鍋?第六六八章 大明老一代的逝去第二四三章 大明火器時代來臨第四十六章 努爾哈赤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第四十五章 百工院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賊第三六四章 京城被收買之人的名單第四四五章 吳克善被抓(日萬求賞!)第三十六章 革他老朱家第五零零章 花魁陳玉兒第一七四章 大婚第六三二章 情報系統裡的女人們第六八九章 釘子第六八四章 不是張餘殺的(求全訂!)第三十一章 楊漣的答案第六七七章 逼宮第六二四章 趕海第七十五章 攪屎棍第六五零章 幕府將軍之位第一百五十章 按律當斬第六十二章 戚家軍的明主第五四四章 試槍第三七三章 撈了很多錢第二十四章 孫承宗求見第四九零章 工匠評級第五九五章 騎兵的時代,過去了第一六一章 推銷天主教第四八四章 編撰大明山河志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賊第六四五章 內務府和參謀處搶船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六章 袁應泰第二六二章 一網打盡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二八八章 當世名將秦良玉第三三零章 叫魯王來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一一四章 改換門庭第二八六章 大棚開摘了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十九章 大戰要來了第三五九章 京城的某個大人物第三八三章 從首善書院開始改第二九一章 老福王母子乖乖掏錢第一三三章 魏忠賢出手(求訂閱!)第四九四章 到萊州第四九二章 徐韓之間的鬥爭第一六九章 午門跪諫第六七二章 驗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