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那黃河的木槳,濺起多瑙河的浪花;想用海南島的椰風,撫摩西伯利亞的寒霜,想用長城的青磚,連接艾非爾的鐵塔,想用長江的波浪,親吻撒哈拉的流沙,想用鼓浪嶼的琴石,動聽維也納,東方人創造的神話世界,需要聯網西方。
此時此刻,李寧宇的心飛翔在波斯灣,飄過了百幕大,西方油畫,東方的書法,他想去看夏威夷的春光,讓所有的孩子讀懂金字塔,更加想用泰山的朝霞裝裱富士山,不過他知道他還有一段終於的旅途要走,所以第二天他又投入到了畢生的心血之中,一切都是因爲路在腳下,他必須一步步走出來,這件事沒有人可以幫他代勞。
自從遠東集團全面經濟封鎖德意日三國以後,外加連年的戰爭,早就使得法西斯帝國意大利的經濟瀕於崩潰,這些年意大利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每年收入只有支出的百分之30,因爲戰爭,全國各地食品的匱乏,黑市肆意猖獗,導致民不聊生,所以軍隊也處於崩潰的狀態,兵員也開始嚴重缺乏,並且士氣低落。
隨着與遠東軍團第二兵團的幾次戰役慘敗後,意大利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階段,再加上俄國戰場吃緊,德軍先後以東線局勢緊張爲由,拒絕給意大利提供新的軍事社會援助,並還想強迫意大利繼續徵兵充當二戰炮灰。
在此情況下,意大利統治集團內部決定,拋棄法西斯元首墨索里尼,以擺脫意大利麪臨的危機,於是在8月24日夜,法西斯最高委員會通過決議,恢復意大利君主立憲制度,把所有軍隊的指揮權交還意大利國王,翌日夜晚,意大利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就召見法西斯元首墨索里尼,下令要他立即辭職,同時任命巴多格爲新陸軍元帥兼職總理,組成了一個新的無黨派政府,並向全世界宣佈這個消息。
這個消息一出,無論是法西斯內部集團,還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立即明白意大利這是要準備投降,於是在兩天以後,意大利法西斯元首墨索里尼,就被押到蓬察島,最後又被送往馬達累納島,同一天巴多格宣佈解散意大利法西斯黨,結束了意大利的法西斯統治。
但爲了避免德國法西斯的報復,意大利還是表面宣佈繼續同德國一起作戰,暗中卻派特使與遠東軍團密談,表示願意給德軍反戈一擊,於是在9月中旬,遠東外交副部長黃鬆和意大利外交部長席臘德在瑞士舉行會談,商定意大利的停戰條件,授權第二兵團副白玉林司令受降意大利。
10月3日,遠東和意大利雙方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規定意大利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所有海、陸、空三軍撤往遠東軍團指定地點,並立即撤回在國外各戰場作戰的軍隊,同時遠東軍團有權使用意大利的各個機場和軍事基地。
而早在意大利墨索里尼垮臺以後,德國法西斯就擔心意大利投降以後,遠東軍團就會在意大利的南部登陸,於是,以減輕意大利北部防務爲藉口,德軍派遣8個師的越過邊境,佔據了阿爾卑斯山的各山口,並在意大利的北部建立裡米尼防線,以支援駐守在該防線以南,意大利本土上的另外8個德軍師。
但是這十六個師,早就成了遠東軍團第二兵團的嘴邊肉,早在簽訂停戰協議的當天凌晨,遠東軍團第二兵團就強渡了墨西拿海峽,並在亞平寧半島登陸,隨後向意大利南部地區快速推進,就在白玉林和巴多格分別用廣播,宣告意大利停戰的時候,在薩勒諾登陸的第二兵團,已經向意大利的西海岸進軍,最後一舉佔領那不勒斯。
而德軍在聽到上述廣播以後,就立即準備解除意大利的軍隊武裝,逮捕意大利的軍官,並於10月4日出兵企圖佔領羅馬,可是在準備接管了那不勒斯的時候,遠東軍團第二兵團大軍直接跟德軍打了一場遭遇戰,法西斯墨索里尼的垮臺,以及巴多格政府的無條件投降,這些事情都是李寧宇暗中安排的。
因爲在遠東軍團三枚原子彈在小日本本土爆炸以後,日本軍國主義徹底的頭像了,所以說想要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需要從德意下手,而李寧宇先選擇了意大利,畢竟標誌着柏林和羅馬法西斯軸心的解體,是反法西斯的一大勝利。
除此之外,遠東軍團和德軍還在其他地方進行苦戰,一開始雙方都遭受嚴重的人員傷亡,不過,隨着這些戰役的進行,以及小日本投降,意大利投降,遠東軍團的成果已經由緩慢到大步向前,德軍也開始收縮兵力撤退。
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遠東軍團包圍整個德國,遠東軍團空軍部隊直接衝擊德軍重要軍事目標,減緩可陸軍部隊的壓力,提高了進攻速度,同時,除了不間斷對德軍主要軍事城市的轟炸,遠東軍團還加強了策反工作,畢竟在德國內部,還是有相當多的一批民衆,既不是法西斯,也不是反法西斯,他們就是所謂的中間派。
此時德軍在做困獸之鬥,他們沒有任何支援,只能依靠抓壯丁,才能派出更多部隊牽制遠東軍團,隨着越來越頻繁的轟炸,德軍法西斯最後也不得不正式宣佈投降,但是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家的投降,並不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從此結束,而只是從此拐入另一個階段,那就是遠東軍團和協約國集團直接的鬥爭。
小日本、意大利、德國都是向遠東軍團投降的,所以他們的投降協議,自然是與遠東軍團簽訂,並且向遠東軍團繳械,可對這一點,英、美、法、俄等國,似乎都不能接受,但是誰都不想做出頭鳥,最後倒是一直默默不語的美國人,站出來向遠東軍團提出抗議,但李寧宇根本就不理會,而是直接駁回,這一下子,協約國集團可就羣情激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