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自同治朝起,更迭兩朝,前後三十餘年,都未曾有過格格下嫁。如今,這一盛況就要在黃帝陛下大婚一年之後,再一次隆重上演。這接連的兩裝喜事,被那些大清朝的忠貞之臣們,稱之爲大清中興的祥瑞之照。而慈禧,對這個說法,似乎也是極爲認同。爲了把這個祥瑞之照表現的更突出一些,慈禧幹錯下懿旨,讓總理內務府大臣把婚禮的規格一提在提,最後慈禧乾脆下令,照搬光緒皇帝大婚的程序,只是減少了一些依仗器具的數目,以示與皇帝陛下的區別。
根據慈禧的手諭,婚禮的一切事宜由醇親王世子載灃出任總辦,吉時爲清宮欽天監選定的三月三日晚上十點整。所以,爲了保證婚禮的吉時,姚興華就必須提前兩個時辰,就要到東華門門前,與迎親隊伍會合。
雖說枯燥而又漫長的等待,是極其折磨人的,可過看着身後那龐大的迎親隊列,姚興華的虛榮心還是小小的得到了一次滿足。畢竟與現代婚禮中使用幾十輛汽車組成車隊相比,自己身後由步軍統領衙門馬隊、御前侍衛馬隊、兩江新軍馬隊所組成的前導方陣,緊隨其後的是無人乘坐的一頂黃緞銀頂轎和三輛黃緞銀頂車,以及三十六個鳳旗、皇傘以及金瓜、斧、鉞、棍、牌,再往後三十盞大型宮燈,中間穿插着步軍統領衙步軍隊和兩江新軍步軍隊。最後纔是德齡格格要乘坐的花轎,花轎周圍站着三十二名兩江新軍步卒守衛隨行護衛,還有牛角和大鼓各五十對,以壯聲勢。
到了晚上九點半,在司儀太監的引導下,姚興華騎着披紅掛綵的高頭大馬,走在整個迎親隊伍的最前列,穿過東華門,緩緩地朝着慈禧居住的儲繡宮走去。
因爲隊列過長,爲了保持隊列的整齊,整個隊伍的前行速度十分緩慢,好在東華門距離儲繡宮並不算太遠,再加上清宮欽天監對整個過程的時間掌控。當姚興華跨進儲繡宮時,時間整整好好是晚上十點整。與此同時,懸掛在儲繡宮外東西屋檐下的鐘、鼓、石磬等古老樂器聳然鳴響,由十六種樂器共同合奏出“中和韶樂”《隆平之章》。姚興華在這樂聲之中,先後向西太后慈禧、光緒皇帝和皇后隆裕行三叩九拜大禮,樂聲亦就此而止。
然後,由醇親王世子載灃宣讀賜婚聖旨,設在儲繡宮外的“丹陛大樂”開始演奏《慶平之章》,滿蒙的諸位王公大臣,也在這時開始依身份、地位分班次進殿先向西太后慈禧、光緒皇帝和皇后隆裕行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向新郎姚興華表示祝賀,贈送賀禮,禮成樂止。
隨後,由西太后慈禧的幾位隨侍女官,從儲繡宮內間將一身大紅喜袍,頭戴的紅色蓋頭的德齡格格推了出來。德齡的妹妹容齡,將一根一頭牽在德齡手中的紅綢帶遞給了姚興華,並示意要姚興華用這根紅綢帶將德齡拉到自己身旁。
直到此時,姚興華才第一次親眼見到自己的妻子。可能是因爲頭上蓋頭遮擋視線的緣故,雖然姚興華拽動紅綢帶的速度並不快,可姚興華總覺得德齡路走得有些磕磕絆絆,到最後,姚興華竟忍不住,跨前一步,一隻手扶在了德齡的腰肢,一隻手握住了德齡的纖纖玉指。
姚興華這一莽撞的舉動,似乎並沒有讓在婚禮現場觀禮的各位王公大臣覺得有何不妥,可是德齡卻似觸電一般,整個人瞬時間僵在那裡動彈不得,整個人的腦子,也是一片的空白。畢竟,這是德齡從小到大,第一次被一個男人,摟在懷中,雖然這個人,自此時起,已經成爲自己的丈夫。
德齡的這種反應,一下子也讓姚興華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不過考慮到此時的儲繡宮內,上至西太后慈禧、光緒皇帝,下到滿蒙諸王公大臣,都是這大清國最具權勢的人物。姚興華決不敢,也不能就這樣停在這裡不走了,讓大家一起等着德齡格格恢復行動能力。而且在一旁,還有清宮欽天監的人在計算時間,按迷信的說法,過了吉時可是大大的不妙的。所以,姚興華索性一步作,二不休,在大家難以察覺的標準下,手臂上一用力,便輕輕的將德齡纖弱的身軀抱離地面少許,扶上位於迎親隊列最後端的花轎。此時,儲繡宮外“中和韶樂”再次奏響《顯平之章》。
在《顯平之章》的音樂伴奏下,姚興華再一次給西太后慈禧、皇后隆裕和光緒皇帝行三叩九拜大禮,然後便重新帶領着迎親隊伍,退離紫禁城,前往慈禧在前一天剛剛御賜的,位於前門大街的一座五進小院。姚興華和德齡格格的新婚洞房,便佈置在哪裡。
而且此時,兩江新軍副都統聶士誠,正在這間小院內,廣置酒宴款待前來道賀送禮的文武大臣,貝勒貝子和國際友人——
令人鬱悶的這兩章,終於寫完了,從下一張開始,就又恢復到我所擅長的情節內容。再加上明天星期五,希望能夠利用明天和星期六日三天時間,努力碼字,補上前面的欠賬。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繼續支持小弟,不要因爲最近這幾章,寫得稍差,便離我而去啊。:)
這年頭,收藏、投票一樣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