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豆花飯

乘坐渝州市到江陽市的江輪,沿長江一路而上,李君閣坐在江輪二層甲板上,叫來服務員泡上一杯三花(蜀都省老百姓對三級茉莉花茶的暱稱),吹着江風,欣賞兩岸竹林溪流,江灘怪石,中途停靠時看着碼頭人來人往,挑魚買蝦,覺得特別親切有趣。

一路走走停停,江輪終於在夾川停靠,李君閣拎着自己的小行李包下船。

沿着石階向上,出了碼頭,出現在李君閣面前的景象有點讓他發懵。

這幾年夾川縣變化極大,沿江修建了濱江大道。

現在江水水位很低,露出了巨大的江灘。

大道對面,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格擋了視線,走了幾步,兩條雙向六車道的大路交錯成一個十字路口,道路兩邊都是店鋪商家,熱鬧非凡。

“我的個去,難道哥們的菜鴿子小名還得帶回老家來?”李君閣努力將眼前的景象跟記憶中的夾川老街對照回憶了半天,愣是匹配不上,沒辦法了,只得摸出手機撥了個號碼。

“喂!八婆,啥,我回來了,我在哪?我也不知道在哪,剛出碼頭,往前走了幾百米的十字路口那裡,噢,好,我就在這裡等你唄。”

收起手機,在路邊站了一會,一輛灰色的奔騰b50就停在他身邊,從車上跳下一個傢伙,濃眉大眼,梳着顯老的大背頭,啫喱水把頭髮漿得八風不動,穿着白襯衫,黑西褲,一雙黑皮鞋擦得鋥亮。

來人直奔李君閣,一把抱住,激動地大嚷道:“李二皮!你龜兒總算想起回來了!老子這都多少年沒見了你了!”

李君閣也挺激動,把來人的後背拍得啪啪響,“王八婆!混得不錯啊,整得人模狗樣的,你這頭型,蒼蠅上去都打滑,車也開上了,單位給配的吧?挺好挺好。”

王八婆大眼一瞪,“滾!不準再叫我這個小名,老子現在是政府機關大公務員曉得不,要注意影響!叫我王從軍!還有你家單位用這破車?這是老子的私車,現在抓公車私用可嚴了!”

李君閣嬉皮笑臉:“哎喲我的大主任,以爲穿上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趕緊帶大爺去吃飯,船上灌了一肚皮三花,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我們邊吃邊聊,你買單。”

王從軍家族在夾川縣小有影響力,這娃在高中時與考入縣中學的李君閣同班,算是李君閣在班上幾個鐵桿之一。

兩人基本上在校期間,李君閣就住在王從軍家裡,放假期間,王從軍就住在李君閣家裡。

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這傢伙大學畢業後家裡將他弄進了政府機關,現在已經是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了,算是班裡混得比較好的同學之一。

王從軍哈哈一笑,道:“買單今天還輪不到我,剛剛給豬兒蟲打了電話,他說在吃飯那地兒碰頭,叫我帶你過去,有他這土豪在,我們敞開吃。”

李君閣拉開車門,一邊往車裡鑽一邊說道:“六合豆花飯,吃撐死也花不掉他幾個,這頓不能算,快走快走,一說起我口水長流。”

六合豆花飯是夾川特色,淵源還是來自就是鹽道的船幫和馬幫。

在夾川接到井鹽,船幫下渝州,馬幫入黔南,所以六合豆花飯還留有速食,管飽,經餓,味美的特點。回鄉的夾川人第一頓飯必定是這個。

很快,車停在一個飯館門口,飯館不大,但是吃飯的客人不少,門口上掛着一個小木招牌,上書“六合耀春”四個行楷小字。

所謂“六合耀春”也有個名堂,即一碗豆花,一碟蘸水,一碗窖水(也就是煮豆花的水),一碗飯,一碟小泡菜,一小壺酒,老講究就這六樣,合稱“六合耀春”。當然隨着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也開始引進肉食,主要分成“大蒸籠”和“小蒸籠”。

“大蒸籠”是指的一碟一碟的蒸菜,放直徑一米多的大蒸籠裡蒸着,一般兩個大蒸籠累在一起,能放七八十碟蒸菜,碟子不大,直徑十公分的樣子,主要是甜燒白和鹹燒白兩樣,每個碟子不多不少八片肉,剛夠一個人吃。

“小蒸籠”又叫“鮓籠籠兒”,其實就是小小一籠一籠的粉蒸肉。

大鍋上倒扣着一個木盆,木盆上打着幾個汽孔,每個汽孔上都摞着一摞小小的蒸籠,蒸籠只有小碗大小,每個氣孔上的蒸籠裡對應的菜品各有區別,一般有粉蒸肥腸,粉蒸排骨,粉蒸牛肉,粉蒸羊肉幾個品種,食客可以按自己口味挑選。

小蒸籠還有個特色是小二哥的手法。

每摞蒸籠得隨時控制火候,控制方法就是小二哥一會將上層的籠籠兒調到下層,一會將中層的籠籠兒調到上層,全憑記憶跟時點控制,保證每一籠“鮓籠籠”都口感剛剛好,不溏不幹。

小二哥的動作乾脆利落,如行雲流水,讓食客歎爲觀止。

“六合耀春”小店生意火爆,乾脆在街邊也支上了一張張小木桌,一個胖子霸着一張小桌子,見到李君閣王從軍兩人下車,趕緊起身迎了過來。

“哈哈哈,豬兒蟲,你娃怎麼又胖了?現在真是名符其實了。”李君閣一見來人,立刻笑開了花。

豬兒蟲大名叫朱朝安,也是李君閣同學,家裡開着一個建築公司,他畢業後就在家裡的公司裡幹,現在也算夾川縣小名人了。

李君閣在渝州時接待過他幾次,給他引薦過幾個搞設計的同行,偶爾幫忙審審圖紙,設計下小區花園什麼的,也沒談錢,每次就是幾瓶老酒的事,雙方都認爲對方可交,畢業後的交情反而比高中時更深了。

朱朝安苦着臉對李君閣笑道:“哎,每次見到你倆都自卑,這世界都快沒胖子的活路了,你說我跟王八婆都是天天搞接待,他娃就是不長,我卻跟吹氣一樣,氣不氣人!”

三人沒有入座,而是直接進店,開始調配豆花蘸水。

這裡也有個講究,夾川六合豆花蘸料非常複雜,醬油是放置香料熬製的,另外還有香蔥末,薑末,蒜末,大頭菜末,幹辣椒,糟辣椒,油酥辣椒,香油,花椒油,生菜油,木漿子油,辣椒油,香菜,萸香菜,五香油,芝麻,花生碎,豬肉臊子,還有雞精,味精,鹽等調味品,糖林林總總的二三十種。

由於調料繁多,所以可以出來的口味也非常繁複,於是豆花店老闆一般都只打個底碟,就是大家都要用到的幾味調料,其餘的都由食客自己是口味添加。

也是六合豆花的一大特色。老食客調出的蘸碟齒頰留香,回味悠長,遠不是新食客可比。

三人都是老夾川,熟門熟路,一邊往自己碟子里加調料一邊就聊上了,朱朝安說道:“二皮,這次回來,準備待多久啊?你可是有好幾年都沒回來了。”

李君閣挑了點萸香菜放到碟子裡,說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把渝州的工作辭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我想起碼半年起吧。”

王從軍說道:“其實大城市幹着也沒啥勁,老說我們生活節奏慢,其實大城市裡的人每天交通上就得浪費倆小時,我們只是把這兩小時用到了休閒上,所以顯得慢而已,哈哈哈。現在縣裡發展得也不錯,好多外地打工的都回來不出去了,聽說廣府省那邊都出現民工荒了,今年都聯繫縣裡的勞務輸出公司好幾回了,縣裡還是組織不出足夠的人手。”

朱朝安也說道:“就是就是,哪裡幹不行,不說別的,憑老弟你的能力,如果願意到我公司屈就的話,怎麼着一個副總是跑不掉的。二皮,你考慮下不?”

李君閣道:“再說唄,我先休息一陣,如果不再出去,說不得就要投靠老哥你啊。”

三人端着蘸水回到桌邊坐下,老闆已經端上了三碗豆花三碗米飯,米飯是二鍋飯,就是先將大米放鍋裡煮,煮到七八分熟還有一點米芯的時候撈出,放入蒸籠蒸熟,這樣的米飯鬆散芬芳,粒粒分離,配豆花正合適。

豆花是膽水豆花,就是用“膽粑”即硫酸鎂溶於水作爲凝結劑,點入豆漿中凝固而成,這種豆花綿密有韌性,相比石膏豆花,更符合夾川人的口味。

李君閣夾起一塊豆花,蘸着蘸水放在米飯上,刨了一口進嘴裡,閉着眼睛嚼了一會吞下,睜開眼睛說道:“生菜油,萸香菜,嗯,夢都夢到幾回了,還是老家的味道好啊。”

是不是老食客,就看飯後的蘸水碟子就知道,老食客是越吃碟子越幹,卻能保證從頭到尾蘸水濃度都一樣。

而新食客則是越吃越稀,最後碟子裡全是碎豆花跟豆花水。

朱朝安飽含同情,煞風景地說道:“看看,看看,大城市都把人折磨成啥樣了,吃個豆花飯都像要吃哭。”

李君閣一瞪眼,“滾,老子這吃的是鄉情,你娃不懂。”

王從軍有叫了兩個鮓籠籠兒,一個鹹燒白,向李君閣和朱朝安道:“我還要上班,不能喝酒,你倆要不要來點?”

六合豆花飯源自鹽幫,鹽幫在夾川歇息一腳後,西入滇,南入黔,東下三峽,哪條路都不是好路,出發時時日很早,天氣清冷,所以飯時一般會配二兩白酒,一是禦寒,二是壯行,所以此地早豆花配酒也是習俗之一。

一個人喝稱爲“早單碗兒”,兩個人以上就稱爲“跟斗酒”。

夾川人生活閒適,九十點出來吃早飯也是常事,路邊豆花館裡常能看到老頭們一口豆花,一口酒,一頓早飯能吃到中午,夾川人都不以爲怪。

李君閣說道:“今天還是算了吧,我下午還得坐船回家,喝了酒再搖起來,更暈。”

第七百三十一章 重啓第四百八十二章 木桌,晾漆第二百三十七章託付,梳頭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高山冷水魚第八百六十四章 又熱鬧第五百九十二章 美食街,風投第九十七章 新村長第四百九十一章 安牆《李氏宗史?龍天氏阿音傳》第一百六十四章蘭場怎麼搞第五百零七章 水晶芋圓第三百三十七章 生病的小芷第八百七十章 日久見人心第九百二十一章 清溪三美第六百七十七章 Jack第九百八十七章 處置第一百六十二章蜜炙板兔第一百五十九章 下酒菜第五百二十七章 該蒸的蒸該炸的炸第二十八章 蒜泥白肉第六百五十六章 考察站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震第九百三十三章 閔鄉長買豬記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七百六十四章 水猴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育秧田第五百五十三章 彙報和要人第七百零一章 水太大不好引導第八百零九章 迎接第九百六十九章 好評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一百二十八章 總結第七百一十章 三臺觀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四百九十五章 魚鉤,湖鮮宴第四百九十一章 安牆第一百九十三章 乾燒鯽魚第六百五十三章 何其相似第八百四十章 六個一工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偷樑(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二百零九章 體檢第一百三十三章 主人杯第七百一十二章 差點養過了第五百九十章 粉蒸肉,滑滑肉第四百一十一章 連番折損第六百七十二章 洗腳溪第七百五十五章 駐紮第四百六十五章鹽土生石灰碳酸鈉第三百九十二章 前人栽樹第七百八十七章 天麻豐收第一百二十一章 司老爺子第二百零三章 農大專家第二百零四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一百四十二章 苗家武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入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棧道老鷹嘴第八百二十一章 看臉的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路亞團抵達第五百七十四章 五條道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比一比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嫁接第一百九十章 儒與法第五百一十四章 寓教於樂第三百三十五章 插秧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紅星第九百零四章 競標會第四百九十七章 蝦和田雞第九百八十四章 入門(求票求各種票)第五百零四章 入侵者第六百七十一章 忘年號第三百三十一章 釣魚人的樂趣不光是釣第八百八十四章 就不飄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七百九十三章 殊途同歸第七百六十章 紅菇湯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龍燈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科學家第五百一十三章 李家溝往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突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車盤竿第六百八十三章 首映禮第七百三十五章 受傷第二百四十五章 金蟾清嘯第六百五十四章 附之驥尾第三百二十五章 金花茶第二百章 得大解脫第九百一十章 去向問題第七百零八章 遲到的百日宴第八百章 三個臭皮匠不如諸葛亮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九百四十三章 水雲鄉酒店第四百三十五章 篾匠叔的日子第八百二十八章 撈龍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桫欏谷擴張第二百七十二章 年夜飯
第七百三十一章 重啓第四百八十二章 木桌,晾漆第二百三十七章託付,梳頭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四百九十六章 上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高山冷水魚第八百六十四章 又熱鬧第五百九十二章 美食街,風投第九十七章 新村長第四百九十一章 安牆《李氏宗史?龍天氏阿音傳》第一百六十四章蘭場怎麼搞第五百零七章 水晶芋圓第三百三十七章 生病的小芷第八百七十章 日久見人心第九百二十一章 清溪三美第六百七十七章 Jack第九百八十七章 處置第一百六十二章蜜炙板兔第一百五十九章 下酒菜第五百二十七章 該蒸的蒸該炸的炸第二十八章 蒜泥白肉第六百五十六章 考察站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震第九百三十三章 閔鄉長買豬記第二百九十三章 拯救金雕第七百六十四章 水猴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育秧田第五百五十三章 彙報和要人第七百零一章 水太大不好引導第八百零九章 迎接第九百六十九章 好評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見司星準第一百二十八章 總結第七百一十章 三臺觀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四百九十五章 魚鉤,湖鮮宴第四百九十一章 安牆第一百九十三章 乾燒鯽魚第六百五十三章 何其相似第八百四十章 六個一工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偷樑(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狗熊英雄第二百零九章 體檢第一百三十三章 主人杯第七百一十二章 差點養過了第五百九十章 粉蒸肉,滑滑肉第四百一十一章 連番折損第六百七十二章 洗腳溪第七百五十五章 駐紮第四百六十五章鹽土生石灰碳酸鈉第三百九十二章 前人栽樹第七百八十七章 天麻豐收第一百二十一章 司老爺子第二百零三章 農大專家第二百零四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一百四十二章 苗家武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入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棧道老鷹嘴第八百二十一章 看臉的時代第一百零二章 路亞團抵達第五百七十四章 五條道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比一比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嫁接第一百九十章 儒與法第五百一十四章 寓教於樂第三百三十五章 插秧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紅星第九百零四章 競標會第四百九十七章 蝦和田雞第九百八十四章 入門(求票求各種票)第五百零四章 入侵者第六百七十一章 忘年號第三百三十一章 釣魚人的樂趣不光是釣第八百八十四章 就不飄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七百九十三章 殊途同歸第七百六十章 紅菇湯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龍燈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科學家第五百一十三章 李家溝往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突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車盤竿第六百八十三章 首映禮第七百三十五章 受傷第二百四十五章 金蟾清嘯第六百五十四章 附之驥尾第三百二十五章 金花茶第二百章 得大解脫第九百一十章 去向問題第七百零八章 遲到的百日宴第八百章 三個臭皮匠不如諸葛亮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九百四十三章 水雲鄉酒店第四百三十五章 篾匠叔的日子第八百二十八章 撈龍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桫欏谷擴張第二百七十二章 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