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學無先後達者爲師
半個多月總計開了兩次會,一次討論爐型設計,一次討論爐體的結構優化。
雖然不能說沒有收穫,但並沒有滿足葉朱培心中的期待。
李暮笑了笑,道:“葉所長您先彆着急,我已經整理出了研究的框架。”
“爐體、轉爐傾動系統、氧槍升降系統、供氧系統、給排水系統、給料裝置、汽化除塵系統、起重設備等等。”
“這些是建成頂吹氧氣轉爐轉爐車間必要的設備。”
一邊說,他一邊拿起一根粉筆,在黑板上畫出各個設備的草圖,然後把它們的工序和流程註明。
簡潔、明瞭、高效。
整個工藝流程,包括輔助工作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就能煉出300噸的鋼。
臺下提問的葉朱培眨了眨眼睛,目光滿是茫然。
他就是想問問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怎麼就直接得到了整套方案?
其他專家和教授也差不多,不是才解決爐型和爐體的問題嘛,咋一下就把框架搭了起來。
“這是詳細的設計圖和原理介紹,大家互相傳閱一下。”看着衆人忽然沉默不語,李暮從口袋裡掏出厚厚的一沓稿紙,放在桌上。
邊上旁聽的幾個研究生連忙上前分發稿紙。
葉朱培看着稿紙上密密麻麻的設計圖、公式和原理,眼中更加驚訝,忍不住問道:“這都是你一個人完成的?”
“嗯,還有待完善,希望各位多多指教。”李暮謙虛道。
張教授讚歎道:“果然啊,我就說你怎麼可能10幾天沒一點動靜,原來是憋着現在放個大的!”
“這麼多的內容,要花多少時間精力才能想出來,難能可貴!”邊人立刻又專家跟着誇讚道。
“可不是,天賦好,還肯努力,還年輕,有他在,我們國家未來的重工業發展,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
面對衆人的誇讚,李暮始終保持着謙遜的態度,讓他們更加欣賞。
不過,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又放到了稿紙上面。
嘩嘩的翻頁聲在會議室裡不斷響起,一衆教授人手一個筆記本,拿着尺子就地開始驗證和演算。
……
三個小時後。
葉朱培和張教授幾乎先後擡起頭。
“設計圖的結構、原理這些都沒有什麼大問題。”葉朱培說完,又沉聲道,“不過卻又一個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少材料我們現在還無法量產,有些甚至只能在實驗室製作。”
“這個方案雖然可行,但在短時間內,想實現恐怕不容易。”
他的話得到所有人的點頭認可。
聞言,李暮稍稍有些意外,不過細想一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他跑了半個月得到的信息,當然不可能多過這些在鋼鐵冶金領域浸淫多年的教授,有疏漏很正常。
“謝謝葉所長,是我學藝不精。”李暮道。
葉朱培笑道:“怎麼能是學藝不精,你只是缺少對我們國家基礎工業的瞭解,這很正常。”
“畢竟伱還是學生,甚至纔讀大二。”
聽到這裡,會議室內的不少專家和教授覺得有點心梗!
想想自己讀大學時……
所以,這就是名垂青史的天才,和普通學者的區別嗎?
“當然,也不是沒有補救的方法。”葉朱培繼續道:“雖然有一些材料和工藝都還沒有實現,但不代表實現不了。”
“只要有足夠的人手,我相信還是能很快把問題解決的。”
聞言,張教授立刻道:“我這就去和院長說,請他向文教部申請,調集咱們京大所有相關專業的教授都來參與研究。”
一機部方面的專家同樣道:“我們這邊也會和領導商量,把能夠動用的人,全部都調到京工院來。”
兩邊說完,又將目光看向葉朱培。
後者立刻笑道:
“託他的福,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研究任務提前被完成。”
“現在整個研究所不少人都還是閒置狀態,沒有摸索出新的研究方向。”
“既然有現成的,那麼我們就佔一佔這個便宜。”
隨後,會議暫停,各方都開始到處搖人。
文教部緊急下發文件,讓京都內所有工科大學鋼鐵冶金方面的教授火速前往京工院。
京都外的一些知名權威教授也發了電報,邀請他們參與實驗。
一機部丘領導更是大力支持,把全國各地一機部的寶貝專家都調進京。
至於化工冶金研究所,第二天葉朱培就帶着十幾個研究員,進駐京工院的研究室展開研究。
……
沒過幾天,京工院小小的一間會議室內,就聚集着近八十位來自不同地方的,鋼鐵冶金領域的權威專家和教授。
他們被緊急召集而來,還沒正式開始,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起研究的事。
這種吵鬧直到李暮走進會議室,才漸漸平息。
不少人看着年紀輕輕地李暮站在發言臺上,俱是面露古怪。
有個好心的三東專家還好心地提醒道:
“你是那個教授的學生,怎麼這麼不懂事,快下來。”
李暮對着提醒他的教授笑了笑,然後拿起話筒道:“各位專家教授大家好,我是李暮,接下來我會把300噸頂吹氧氣轉爐車間的設計資料交給大家。”
說完,他便示意邊上張教授的幾位學生將早就寫好的資料發下去。
不過比起他的平靜,下面就炸開了鍋,不少專家和教授紛紛向京工院的人詢問:
“你們京工院鋼鐵冶金的領頭人是這個年輕人?”
“不可能吧,他纔多大,怎麼可能做出頂吹氧氣轉爐!”
“張教授,你快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一陣吵嚷過後,很快,這些不明情況的人就從京工院這邊教授口裡知道了關於李暮的事。
當聽到他們從提出理論,到實現頂吹氧氣轉爐的研製,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每個人都驚訝地張大嘴巴,臉都快扭曲了,彷彿三觀被重塑。
此刻,衆人心中都有無數問號,想拉着李暮問個清楚,又抹不開臉。
李暮故作沒發現他們滿臉的問號,見所有人都拿到設計資料,當即開口直入主題,不給私下私下深入交流的機會:“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教授,我先來爲大家簡單地介紹一番。”
“首先從轉爐系統開始,它主要由交流變頻電機、一次減速機、二次減速機和扭力杆平衡裝置組成。”
“整個系統採用四點齧合全懸掛柔性傳動型式設計,力矩平衡機構爲扭動力杆,其主要特點是低速、重載、大速比……”
……
李暮保持着平緩的語速,吐字也儘量保證有力清晰。
會議室裡烏泱泱的一堆人,聲音但凡小一點,都可能有人聽不見。
好在開始時下面還有點聲音,但說到一半時,會議室內就安靜得落針可聞。
只不過讓走到會議室門口的錢樹言嚇了一跳,還以爲記錯了時間,今天不是開會的日子。
他看向會議室內,只見李暮說完後,葉朱培很快就站起來,語氣輕快道:“大家有什麼疑問儘管開口,不要不好意思。”
“學無先後達者爲師,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想要請教。”
“比如這個鍊鋼中的吹氧問題,氧氣被吹到轉爐的熱金屬上,是怎麼實現的碳、硅、錳和磷等雜質的去除?”
“李暮,你快給我說說。”
他當然不是真的不懂,只是在幫助李暮打破僵局,儘快讓所有人都進入到研究的狀態。
畢竟在場的都是有一定成就的專家和教授,又和李暮不太熟,難免放不下臉面提問。
果然,隨着葉朱培的起頭,很快所有的教授都紛紛問出自己的問題:
“我先問自由氣體射流,在速度達到一定音速值的時候,你怎麼確定會對徑向和軸向的速度產生影響?”
“鐵水供應系統裡的鐵水罐車,罐體重心比傾動重心一些,就能實現灌體運動時的穩定和便於傾動復位?”
……
面對着一個個專家和教授的問題,李暮先是感激地看了眼葉朱培,然後耐心地給出解答。
一場會議持續了整整5個小時才結束,說得他口乾舌燥。
好在效果十分不錯,至少現在會議室裡的大部分教授,都滿是欣賞,紛紛爲他的博學而驚歎。
眼看會議進入到尾聲,葉朱培及時地站起,走到臺上道:“我有個提議,咱們分一下組,各自選擇擅長的方向進行深入突破。”
“靳專家、楊專家、張教授、盧教授,再加上我,分爲5組,大家商量一下,儘快做出決定。”
“鋼鐵生產,是我們國家基礎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各位,機會擺在眼前,我輩奮起直追,趕超M帝的時候到了!”
他的鼓舞讓會議室內的衆人忍不住熱血沸騰,紛紛鼓起掌來。
這些話,李暮來說遠不如葉朱培來說更合適。
不過很快就有一個三東的教授疑惑道:“葉所長,李暮難道不參與研究嗎?他可是整個頂吹氧氣轉爐車間的設計人啊!”
這個問題一出,衆人也反應過來。
這個分組,好像還真沒提到李暮要研究什麼。
葉朱培笑道:“這個問題我和他商量過來,由他來抓研究的總方向。”
……
接下來的幾天,分組完成後,研究很快有條不紊地展開。
李暮再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忙得腳不沾地的感覺。
本來葉朱培提議說讓他主抓研究的總進度的時候,他還很高興,覺得不用深入接觸不熟悉的衆人,可以規避暴露自己其實只是拿來主義的風險。
可實際上,他幾乎什麼都要管,累成了狗。
好在這種狀況只持續了幾天,這些來支援的專家和教授們水平都站在鋼鐵冶金領域的前列,在明白了關鍵點後,很快就能自主研究。
不過還沒等李暮鬆一口氣,葉朱培又找上門來。
他直接道:
“現在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平爐使用的耐高溫材料在1350-1500℃,而頂吹氧氣轉爐會達到1650-1750℃。”
“如果使用舊材料,轉爐的爐齡會大大降低。”
“所以我們要必須要研製一種新的耐火材料。”
隨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紙面上看不出的問題,這時也都顯露出來。
爐齡,是工業用爐從開始使用到損壞這段時間內熔鍊的爐數。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哪怕頂吹氧氣轉爐技術在質量和效率上能大大地超過平爐技術,成本也會大大提高。
“材料這塊,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李暮看着葉朱培期待的眼神,搖了搖頭道。
這次他是真的不知道。
主要是材料這塊,在什麼時代都是機密。
哪怕是資料上寫明白了,用白雲石二步煅燒和輕燒油浸磚,採用溼法、並半乾法噴補技術,在造渣制度上作了改進,就能使爐齡大幅度提高。
但這玩意就和大蘑菇的公式E=mc一樣,你就是知道也搞不清楚怎麼造。
聞言,葉朱培沉吟片刻,然後道:“我倒是認識兩位在這方面比較有研究的教授,就在五道口技術學院任教。”
“不過這兩位教授已經年近八十,現在已經不搞研究,專心教育。”
“要想請動他們,恐怕得你我親自登門才行。”
“好,沒問題。”李暮當即點點頭。
主要是問阿斯克也不可能,這種信息在網上絕對無法查到。
涉及機密的問題,很可能會讓阿斯克起疑,萬一讓他們之間出現信任危機,得不償失。
開完會議後。
李暮也不耽擱,立馬就和葉朱培去五道口技術學院找人。
……
按照門衛大爺的指引,兩人來到一處教師宿舍。
門口的花壇,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細心地照顧着長勢喜人的小番茄,看到兩人過來。
他眼睛在兩人之間打量了一圈,然後將目光看向年長的葉朱培,問道:“你們是?”
“徐老,您好,我是葉朱培,化工冶金研究所的所長,往幾年京都的學術研討會,我們還見過。”葉朱培笑着道。
徐老道:“哦,葉所長啊,你好你好。”
“我是李暮,徐老您好。”李暮也打了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