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那些被遺忘的名字

除了軻浩然和寧缺這兩代入世之人,書院後山向來不入世,雪橋那頭的羽林軍將士,並不知道盤膝坐在雪中的高冠男子是誰。

聽着此人居然敢對許世將軍如此不敬,如此囂張,羽林軍頓時憤怒到了極點,鬚髮賁張,直似要刺**上的盔甲,拔刀提槍便欲衝上雪橋,將那廝當場斬殺。

許世面無表情舉起右臂,身後的**與殺意頓時平息。他看着盤膝坐在雪中的那人,神情漸凜,說道:“書院莫非真要出爾反爾?”

二師兄看着橋下的他,說道:“書院不反對夏侯歸老,也不反對小師弟挑戰他,因爲沒有辦法去反對。”

許世蹙眉道:“你知道我是去反對這件事。”

二師兄說道:“我反對你的反對。”

許世看着雪橋上這個人,沉默了很長時間後,聲音微啞問道:“這是院長的意思?”

二師兄說道:“不,這是我自己的意思。”

許世微微眯眼,說道:“所以你攔在雪橋之上。”

二師兄盤膝坐在雪中,身姿挺拔,衣袍在風中無一絲顫抖,若雪峰中的崖鬆,似極了當年書院那個了不起的人物。

他看着雪橋下方的許世以及羽林軍的鐵騎,面無表情說道:“我尊敬小師弟,所以我不會插手,但我要他得到公平。”

……

……

皇宮御書房內不停響起憤怒的罵聲,激烈的爭論聲,白癡與各式各樣的污言穢語,就像漫天飄舞的雪花般,向着四處播散。

國師李青山離開書院,以最快的速度進了長安城,來到那家剛剛修葺一新的小道觀。因爲雪勢太大的緣故,街坊們的慶祝活動已經草草結束,葉蘇聽到皇城處的事情後笑了笑,便消失在風雪中。

皇城外的街巷裡,駛來了很多輛馬車,收到消息的各方勢力,都派出人馬來打探消息,包括各國使節以及西陵神殿在世間的代表。

護城河遠處的雪亭裡,一身青色道袍的葉紅魚看着宮門方向,看着那面在風雪中呼嘯飄舞的血旗和那把刺眼的大黑傘,沉默不語。

陳皮皮帶着唐小棠雪街那頭走來,因爲唐小棠的身份,他沒有讓她跟着自己走到皇宮之前,轉身敲開了南街巷一家緊閉的店門。

他在那家店裡借了把椅子,然後挪動着圓滾滾的身體,從雪街挪到了皇城下,看着寧缺說道:“準備打架之前,要節約體力。”

寧缺說道:“謝謝師兄。”

早有親兵替夏侯端來桌椅,甚至還有一盞熱茶,在血旗之前,風雪之中,他捧着茶碗,隨意飲着,神情自然平靜。

看到陳皮皮,夏侯微微蹙眉,卻也沒有多加理會。

寧缺在椅子上坐下,桑桑在椅後撐着大黑傘,陳皮皮想要替他包紮還在流血的左手掌,卻被他搖頭拒絕。

宮門前,血旗黑傘在風雪中,將軍飲熱茶,寧缺養神,這幅畫面很詭異,甚至有些荒唐,卻又很可怕。

……

……

皇城前的街巷裡隱藏着很多輛馬車,還有很多人沒有到現場,在各自的府邸裡情思各異地等待着最終的結果。

“二先生出現在雪橋之上,便等若是表示了書院的態度,書院同意寧缺挑戰夏侯,那麼大唐軍方也無法阻止這件事情。”

來自清河郡的三供奉,把目光從公主府露臺前方飄落的雪花裡收回,看着那兩名身份尊貴的皇家姐弟,微笑說道:“恭喜殿下。”

李漁的神情很平靜,眼眸深處卻隱藏着憂慮的神情。

夏侯是皇后娘娘最強大的助力,他解甲歸老對她和李琿圓來說,已是極好的事情,寧缺挑戰夏侯則是更好的事情,無論誰勝誰負,即便書院會對此事保持沉默,也會對皇后一方生出憎惡的情緒。

然而她無法開心,因爲她和世間所有人一樣,都認爲寧缺不可能是夏侯的對手,換句話說,今天寧缺一定會死。

她望向一直沉默坐在另一方的何明池,微微蹙眉問道:“國師去了小道觀,葉蘇先生有什麼說法?”

何明池搖了搖頭,說道:“即便是西陵神殿,想要在長安城裡阻止這件事情,也不可能做到,因爲書院已經點頭。”

三供奉淡淡說道:“殿下如果還是不放心,老夫或許可以有些手段,讓西陵神殿和書院因爲這件事情再生嫌隙。”

聽着這句話,李漁面色漸寒,微微眯眼警告道:“不要嘗試用任何手段去挑弄書院的怒火,無論是你還是我都承受不起。”

三供奉平日裡在清河郡備受尊敬,有若老祖,面對着大唐公主殿下,可以自居下位,然而聽着這番話,心中依然生出些恚意。

“殿下說的是,那我去看看。”他面無表情說道。

他輕拂衣袖,走出露臺,迎着風雪離開公主府,向雁鳴湖畔走去。

……

……

雪一直再下,而且越下越大,紛紛揚揚灑向長安城。

雪再如何輕,終究也會落在地面上,或者被掃進水溝,或者積至來年,春暖花開時被太陽融化成水,混着灰塵枯葉,流逝無蹤。

這便是天地間的至理。

就如同該做的事情總是要做的,該來的人總是要來的,很多人伴着漫天的風雪來到了長安城,其中便包括一位僧人。

那名僧人戴着一頂破舊的笠帽,身上穿着一件破爛的木棉袈裟,露在笠帽陰影外的面容尋常無奇,卻天然帶着一股堅毅的味道。

僧人經由西城門入城,站在風雪長街上,似乎不知道該怎麼走,轉身來到一家熱粥鋪前,摘下笠帽,開始問路。

摘下笠帽,露出滿頭青黑鋒利的新生髮茬兒,就如同僧人的神情一般肯定堅毅,然而當他問路時,臉上的笑容卻是那般慈悲溫和。

用問路這個詞並不準確,這名僧人始終緊緊閉着嘴,偶爾咧嘴笑時,能看到他的舌頭只剩下半截,原來是個不能言的啞巴。

……

……

對於坐在風雪中的寧缺和夏侯來說,這一個時辰很長,因爲風雪再如何寒冷,他們的身體早就已經熱了起來。

對於皇宮裡的皇帝陛下和雪橋那頭的許世來說,這一個時辰很短,因爲書院的態度讓他們無奈,他們來不及做更多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辰快要結束的時候,朝廷終於找到了方法,宮門驟然大開,大唐國師李青山和文淵閣大學士曾靜,在數十名太監的護送下,腳步匆忙來到了場間,開始宣讀陛下的旨意。

親王殿下李沛言,沉默走在人羣最後方。

文淵閣大學士曾靜,在大唐內閣中排名最末,但他是桑桑的親生父親,身份特殊,國師李青山乃是修行之人,向來不理會朝事,但他與寧缺有舊,從顏瑟大師那邊算起,寧缺要稱他一聲師叔。

陛下讓他們二人來宣讀旨意,自然是要走以情動人的路數。

果不其然,寧缺看着這二位,不得不站起行禮。

曾靜大學士咳了兩聲,伸手把落在聖旨上的那抹雪花抹掉,說道:“陛下有旨。”

皇城前的所有人都斂氣靜思。

曾靜看了親王李沛言一眼,輕聲一嘆,然後聲音微澀說道:“大唐毅親王李沛言,因天啓元年舊事,自請除王爵。”

滿場俱靜,皇城前的人們,難以壓抑心頭的震驚,望向親王殿下。

李沛言那頂尊貴的王冠,現在還在寧缺和夏侯之間的雪地上,已經漸要被積雪掩埋,他的頭髮現在有些亂,看上去有些狼狽,但臉上的神情卻異常漠然。

曾靜沒有理會衆人的反應,雙手握着聖旨,聲音微顫繼續念道:“前宣威將軍林光遠謀逆叛國一案,因證據不足,現予撤銷……”

聖旨上那些名字,經由大學士微顫的聲音,被一個一個接着報出,迴盪在風雪中,撞擊在朱牆上。

“宣威將軍林光遠……”

“林光遠夫人……”

“偏將沙剛……”

“校尉程心正……”

“文書林海……”

“屬官胡華……”

……

……

聽着那一個個早已消失在歷史裡的名字,聽着那一道道官復原職、加以追思追封的旨意,皇城之前死寂一片。

陛下的旨意裡,沒有提到重審當年舊案,然而堂堂親王自請除王爵,涉案的所有將士都被平反,這……和翻案有什麼區別?

人們終於明白了宮裡的意思。

陛下曾經想過替宣威將軍叛國案翻案,只不過因爲朝中局勢和西陵神殿的關係,尤其是沒有證據的關係,沒有做成這件事情。

今日書院默許寧缺挑戰夏侯,給朝廷設下了一道難題,然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陛下依然不能翻案,於是他選擇用這樣的方式。

不是翻案,亦是翻案。

至少,這可以給當年冤死的人,以及今天的寧缺一個交代。

宣旨開始時,夏侯從椅中站起,陛下的旨意裡沒有牽涉到他,他的眉頭卻漸漸蹙了起來,然後緩緩重新坐下。

那些名字還在風雪中飄着。

夏侯知道那些名字,見過那些名字所代表的人。

十幾年前,他曾經親眼看着那些人死在自己的面前,見過那些堆成小山的頭顱,有閉上眼睛的,有睜着眼睛的,眼睛裡有絕望的,眼睛裡有憤怒的。

那些名字隔了十幾年再一次響起,在皇城之前,進入他的耳朵,他越來越沉默,臉色越來越鐵青,握着椅扶手的手越來越用力。

他不覺得愧疚,更沒有自責,也並不黯然。

他只是憤怒。

扶手化作粉末,從他的手指縫裡簌簌落下,帶着怒意,落在雪上。

沒有人注意夏侯大將軍此時的情緒。

因爲陛下的旨意裡沒有提到他。

從律法規矩上來說,他現在已經不是夏侯大將軍。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平靜接受,然後老老實實離開長安城。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寧缺。

他們清楚陛下這道旨意的對象是誰。

想要阻止這場生死決鬥,只能寄希望於寧缺撤銷挑戰的邀請。

陛下替林光遠翻案,厚賜重賞,恩蔭三代,爲的就是這一點。

皇城前的人們看着黑傘下的寧缺,心想應該就這樣結束了。

……

……

從聽到林光遠三字開始,寧缺便低下了頭,專注地看着腳下的厚雪,側着臉,專注地聽着旨意上那一個又一個的名字。

他聽過那些名字,所以他今天聽的很認真,但臉上的神情卻很複雜,有些欣慰,有些失落,有些自嘲。

聖旨上的名字終於唸完了。

曾靜大學士和國師李青山走到他身前,把聖旨鄭重遞了過去。

寧缺接過聖旨,沉默不語。

李青山神情凝重,說道:“陛下說,只要你承認前面那些命案,他會特赦你,因爲畢竟情有可原,如果你覺得親王殿下除爵還不能補償,陛下和皇后娘娘會代表夏侯將軍向你致歉,做出補償。”

國師說話的聲音很輕,被風雪掩蓋,除了他自己和寧缺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夠聽到,但人們能猜到他和寧缺在說什麼。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爲事情到此爲止,心情漸漸放鬆的時候,寧缺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寧缺把聖旨擱到身後的椅子上,看着李青山和曾靜,以及皇城前的人們笑了起來,然後舉起手掌。

他開始鼓掌。

開始的時候,他的動作很輕柔,然後越來越用力,勁道大的彷彿是在用力拍打着一牆牆,掌心的傷口再次迸裂,四處濺血。

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啪!

掌聲越來越響亮,血水從他的手掌間不停濺開,然後淌落,滴到他的身上,淌至他的腿上,最後落在雪地裡。

看着這幕畫面,皇城前的人們再次感覺到一股冷漠而恐怖的意味,他們的身體再次隨着風雪而漸漸寒冷起來。

“陛下很仁厚,唐律確實有些作用。能夠聽到聖旨上的那些名字再次在長安城裡響起,這是很好的事情,我很安慰。”

寧缺感慨說道:“可惜終究還是有些名字被遺忘,我很遺憾。”

曾靜緊張問道:“還遺漏了誰?我馬上入宮去請示陛下。”

寧缺微笑說道:“還漏了將軍府裡很多名字,比如馬伕,比如廚娘,比如園丁,比如丫環,還有……我的父母。”

曾靜不解說道:“最先追封的便是將軍以及將軍夫人……”

寧缺低頭看着腳下的雪以及雪上的血點,沉默了很長時間後,說道:“將軍和將軍夫人並不是我的父母。”

此言一出,風雪驟散。

……

……

(終於寫到這段了,我很欣慰,今天還有一章。)

第44章 御史張貽琦之絕望第101章 替天行道第101章 鎮北軍的態度第60章 君陌一步,南來一箭第79章 第一堂課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27章 不畫眉,火焰與海水第17章 市井之中,自有聖人(下)第137章 無題第156章 山頂的青樹,壓爛的糕點,一切都是幻覺第10章 山後,柵欄後第115章 一覺醒來敵滅,重拾當年皮靴第29章 我可以沉淪第47章 竹竿空空兩頭響第217章 舷畔的黑色桃花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116章 一顆青梨五百年第157章 絕頂風光第24章 好傢伙第134章 橫刀前行第205章 因爲認得,所以拔刀第280章 蟬鳴第14章 難以入眠第111章 一聲輕噫,粉墨登場第103章 一路向北第71章 書院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76章 黑色閃電以及弓弦的奏鳴第16章 機緣第37章 尋尋覓覓青樓何在第102章 鐵劍,木劍,一念間第90章 滅佛(上)第173章 人生如題,各種癡(上)第133章 何人第194章 掃地的老婦人第107章 永遠的生與死第293章 雪牆同門,冬林死敵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56章 墓上青痕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121章 天書現世,日後之事第16章 機緣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94章 舉世伐唐第154章 修佛(下)第73章 夫子的故事(下)第36章 他和她的談話(下)第240章 繡花第41章 熊孩子,光明者,普通人(下)第78章 入魔(三)第13章 黑色烏鴉,紅衣神官第112章 塔上論動靜第44章 那些不值錢的事第49章 帝國道門兩相厭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283章 向來不是一人戰第37章 難道我會說假話?(上)第112章 到此一遊,攔路者死第76章 入魔(一)第166章 人間雲,血面佛第26章 雄城,好久不見第159章 知守第132章 何時第99章 陋室第164章 罵湖第191章 公主府裡的賣藝者第66章 棋枰之上有意思第176章 君子國的不甘(下)第44章 那些不值錢的事第110章 冷酷自今日始第6章 山倒瀑亂,堤毀河溢第24章 當逍遙遊第53章 劍起時,你我在橋的兩頭第105章 何明池第241章 撕紙第258章 秋歸第71章 書院第66章 被追尋着的她第184章 解決問題有三種方法,或者一種第107章 在潭邊(下)第24章 當逍遙遊第87章 一塊石頭第102章 鐵劍,木劍,一念間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58章 谷中之湖第52章 有人在山裡第20章 無人知是故人來第7章 夜飲,夢了一片海第92章 以血洗血第199章 看天書第174章 君子國的不甘(上)第97章 河的兩岸(上)第34章 秋天裡的破廟第93章 明日黃花第168章 紅月與雪狼第62章 桑桑的笑第135章 天人合一誰能敵(上)第171章 罪惡之城(上)第31章 善戰
第44章 御史張貽琦之絕望第101章 替天行道第101章 鎮北軍的態度第60章 君陌一步,南來一箭第79章 第一堂課第35章 霜葉紅,黑騎至第27章 不畫眉,火焰與海水第17章 市井之中,自有聖人(下)第137章 無題第156章 山頂的青樹,壓爛的糕點,一切都是幻覺第10章 山後,柵欄後第115章 一覺醒來敵滅,重拾當年皮靴第29章 我可以沉淪第47章 竹竿空空兩頭響第217章 舷畔的黑色桃花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116章 一顆青梨五百年第157章 絕頂風光第24章 好傢伙第134章 橫刀前行第205章 因爲認得,所以拔刀第280章 蟬鳴第14章 難以入眠第111章 一聲輕噫,粉墨登場第103章 一路向北第71章 書院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76章 黑色閃電以及弓弦的奏鳴第16章 機緣第37章 尋尋覓覓青樓何在第102章 鐵劍,木劍,一念間第90章 滅佛(上)第173章 人生如題,各種癡(上)第133章 何人第194章 掃地的老婦人第107章 永遠的生與死第293章 雪牆同門,冬林死敵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56章 墓上青痕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121章 天書現世,日後之事第16章 機緣第147章 青峽論劍(上)第6章 此去長安混人樣第94章 舉世伐唐第154章 修佛(下)第73章 夫子的故事(下)第36章 他和她的談話(下)第240章 繡花第41章 熊孩子,光明者,普通人(下)第78章 入魔(三)第13章 黑色烏鴉,紅衣神官第112章 塔上論動靜第44章 那些不值錢的事第49章 帝國道門兩相厭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283章 向來不是一人戰第37章 難道我會說假話?(上)第112章 到此一遊,攔路者死第76章 入魔(一)第166章 人間雲,血面佛第26章 雄城,好久不見第159章 知守第132章 何時第99章 陋室第164章 罵湖第191章 公主府裡的賣藝者第66章 棋枰之上有意思第176章 君子國的不甘(下)第44章 那些不值錢的事第110章 冷酷自今日始第6章 山倒瀑亂,堤毀河溢第24章 當逍遙遊第53章 劍起時,你我在橋的兩頭第105章 何明池第241章 撕紙第258章 秋歸第71章 書院第66章 被追尋着的她第184章 解決問題有三種方法,或者一種第107章 在潭邊(下)第24章 當逍遙遊第87章 一塊石頭第102章 鐵劍,木劍,一念間第136章 一片黃沙,一場局第58章 谷中之湖第52章 有人在山裡第20章 無人知是故人來第7章 夜飲,夢了一片海第92章 以血洗血第199章 看天書第174章 君子國的不甘(上)第97章 河的兩岸(上)第34章 秋天裡的破廟第93章 明日黃花第168章 紅月與雪狼第62章 桑桑的笑第135章 天人合一誰能敵(上)第171章 罪惡之城(上)第31章 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