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雲集朝陽城(上)

風雪未怒,道路未阻,伴着緩緩飄落的雪花,一位手持錫杖、頭戴笠帽的老僧緩緩走出荒原,進入月輪國境,往一座並不高的山峰上走去。(

老僧行走的速度非常緩慢,比雪花飄落的速度慢,甚至似乎比雪融化的速度都要慢一些,他穿着草鞋的腳掌彷彿與地面粘結在一起,擡腳的時候似乎要將整個地面都扯起來,所以每走一步都顯得非常困難。

他行走在雪上,雪層被扯起;行走在泥地上,黑色的泥土地被扯起;行走在青石鋪成的山道上,石面被扯起。被淺雪覆蓋的山道看似沒有任何變化,實際上積雪的深處結構一直在撕扯不安,發出極輕微的人類根本聽不到的簌簌響聲,甚至整座山峰都隨着老僧的行走在發着極低沉的呻吟。

藏在山峰深處避冬的動物們能夠聽到這種聲音,在舔噬結塊髒毛的狼警懼地擡起頭來,躲在巢裡的喜鵲驚恐擡起頭來望向遠方,正在試圖啃穿一隻被凍死的鹿的鹿皮的山貓發出一聲淒厲的尖叫。

老僧走到山峰頂上,望向南方。

由山峰往南數十里,雪便停了,月輪國絕大部分的天空裡都沒有雪雲,千里之外的月輪國都城朝陽城,卻被厚厚的雲覆蓋着,遙隔千里相望,那片極厚的雲團,就像是無垠佛國中孤單而生的一朵花。

老僧沉默看着千里之外的雲團,笠帽陰影沒有遮住的蒼老容顏上。緩緩顯現出非常複雜的神情,然後他握着錫杖的手微微一緊,把錫杖輕輕插進身旁的峰頂岩石間,對着遠方說道:“人在雲下。”

錫杖與峰頂岩石接觸,就像是熱刀刺進了雪堆,寂然無聲便深入石中,錫杖的杖頭髮出輕微的脆響。伴着老僧的這句話向着四面八方飄佛而去。

老僧望着遙遠的朝陽城,說道:“對於人間這場浩劫,對於末法時代的來臨。佛祖涅槃之前留下棋盤淨鈴等諸多法器,爲佛門弟子指明瞭道路,然而師兄你卻偏偏不肯走佛祖留下的道路。要走自己的路,這究竟是爲什麼?”

在峰頂沉默站立很長時間後,老僧嘆息說道:“師兄你當年自號歧山,我一直不明白究竟是何道理,經由七念轉述,才知曉原來取的是歧路之意,只是歧路多難行,我佛慈悲,怎忍見人間世冒險走一條歧路?”

說完這句話,老僧把錫杖從雪巖裡抽出來。緩緩向峰下行去,看方向應該是準備去朝陽城,只是以他如此緩慢艱難的行路方式,用了百餘天時間才從天坑懸空寺走到荒原邊緣,那還需要走多久才能走到那片雲團下?

“你行歧路。那我也只好走捷徑。”

老僧走出峰頂範圍,便停下腳步,伸手在崎嶇泥濘難行的山道旁伸出錫杖,看動作似乎是在招車,只是在這等人跡罕至的偏僻山峰裡,哪裡能有馬車?

……

……

今年冬天。月輪國都城朝陽城,連續處於陰雲天氣,即便落了兩場小雪,城市上空厚厚的雲層始終沒有散去。

人世間,風雪陰晴本是尋常事,即便百日陰晦也不是很難以相像的事情,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這片雲層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直到冬意漸深,第二場雪散盡,朝陽城外的鄉野驟然放晴,一片清亮,朝陽城內卻依然雪雲密佈,才讓城中的人們生出一些不解。

有不解便要求解,一旦開始進行有目的觀察,月輪國朝廷和普通居民們終於注意到了天空中那片厚厚雲層的詭異之處,有人想起從深秋某日開始,頭頂的這片雲層便再也沒有散去過,更多的人注意到,在城外晴朗的天空裡,每天都還有云陸續不斷飄來,彙集到城市上空的雲層裡。

雲層籠罩着朝陽城不肯散去,而且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厚,面積變得越來越大,這種情況太詭異。從秋天開始,月輪國各佛寺宣講冥王之女降臨,朝廷的海捕文書已經證明冥王之女正在月輪國,種種事情和朝陽城上空的這片厚雲聯繫在一起,頓時加深了民衆心中的不安與恐懼。

朝陽城裡的人們自然生出很多猜測和不安,那片雲成了所有人觀察的重點,甚至成爲月輪國國民們每天見面寒喧的最主要內容。

“您昨天看見那雲了嗎?”

“天天一仰脖子便能瞧見,還用專門去瞧?”

“我是說昨兒從外面飄過來的新雲,您沒覺着今天這雲又厚了不少?”

“沒瞧出來,昨兒我去租馬車了,昨兒的新雲挺大?”

“特別大,我看見的時候,已經很近,怎麼也得比皇宮要大些。”

“那可真不小,不過我前些天瞅見過一次打東邊來的新雲,嘖嘖,那陣勢,那氣概,感覺就像是唐人的千軍萬馬。”

“您這比喻精妙,話說那冥王之女可不就是個唐人。”

“您可別和我提什麼冥王之女,我膽小兒。”

“您不是膽小,是心思細,租馬車這是預着要走吧?”

“不走不行,這雲太古怪了,萬一哪天變成石頭一樣砸下來,我可頂不住。”

……

……

雪雲摧城。

城中的人們每天都會擡頭看很長時間,得頸椎病的越來越少;很多人開始祈禱,街巷間瀰漫着焚香的味道,各大寺廟的香火錢收的越來越多;有人已經在準備離開朝陽城,去鄉下親戚處暫時躲避些日子,車馬行的生意變得越來越紅火。

緊張不安的氣氛隨着焚香漸漸濃厚,人們慌不擇路,開始向所有自己認爲有效力的事物祈禱求福,無論石頭還是樹木,廟中的大師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在短短數日內,便不知有多少府上的小姐被禍害。

月輪國有無數佛寺,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煙雨七十二臺寺,朝陽城的白塔寺則在七十二寺裡擁有毋庸置疑的地位,在當前人心惶惶的情況下,白塔寺的香火自然最盛,每天前來拜佛祈禱的信徒,快要把這座佛寺給擠爆。

白塔寺裡的各大佛殿都被信徒擠滿,即便是寺外都跪了無數民衆,有數十名信徒恭恭敬敬跪在寺門外某道石階前,不停叩首,顯得格外虔誠。

那道石階引來這麼多佛門信徒跪拜,是因爲當年白塔寺住持清晨時,在那道石階上揀了一個佛緣深厚的男嬰,那男嬰便是後來著名的道石大師,所以信徒們都認爲那道石階上還殘留着道石大師的佛性,能夠帶來福澤。

看着這幕畫面,寧缺搖了搖頭,牽着桑桑微涼的小手,擠過擁擠的人潮人海,向白塔寺裡面走去,心想當年曲妮瑪娣和寶樹私通款曲,生下道石這個私生子,自然是要送到白塔寺來,和佛緣這種事情能有什麼關係?

桑桑穿着件淺色的棉襖,繫着厚實的圍巾,遮住了小半張臉,不知何時,頭髮被剪的極短,在額前斜分着,看着很是清爽,就像個俏皮的小男孩兒,別說只看過畫像,就算是看過她本人的人,也很難認出她來。

“也許那道石階真能帶來福澤。”

桑桑的聲音穿透圍巾,顯得有些嗡嗡的,就像是感冒後有些鼻塞。

寧缺微微一笑,輕聲說道:“就算有福澤,也不可能落在我們的身上,可別忘了在長安城包子鋪前,是我一刀把道石的腦袋砍了下來。”

桑桑說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做的壞事太多,所以纔會遭報應,早知道要學佛法,當初就不該對佛門大師們這般不恭敬。”

寧缺笑着說道:“遇見道石的前一天,你第一次逃家,我心情非常糟糕,在雁鳴湖邊上憤怒了整整一夜,他還來惹我,自然是找死,還是你不好。”

桑桑輕聲說道:“所以是我遭報應啊。”

“如果真有報應,夏侯哪裡需要我去殺,早就應該被佛祖收了。無論道門還是佛宗,說到我書院總是會提到無信者這個稱謂,在他們看來,沒有信仰沒有敬畏,生命便很難充實,內心很難得到真正的平靜,然而在我書院看來,信仰和崇拜本來就不是一個東西,敬畏裡面那個畏字需要好好研究”

寧缺想着先前在寺外看到的那些叩首不止的信徒,想着小院旁邊那戶人家天天對着家裡的一株樹焚香祭拜的畫面,說道:“像月輪國自然是有信仰的國度,但信仰的東西太多,對未知的恐懼太深,這又算是什麼信仰呢?”

低聲閒話間,二人已經走到白塔寺深處的正殿,佛殿裡依然人頭攢動,數百名信徒跪在蒲團上,聽着前方一位高僧講經。

寧缺帶着桑桑走進佛殿,不動聲色地找到了一張空着的蒲團,那名被搶走蒲團的信徒,前一刻還在專心聆經,後一刻便發現自己站到了柱子後面,不由震驚無語,卻不敢大聲叫嚷,生怕被寺中高僧斷定自己不夠虔誠,纔會得此下場。

桑桑跪坐到蒲團上,雙手在身前合什,閉上眼睛,開始學佛聽經,神情恬靜而虔誠,因爲剪短而顯得稍黑了些的髮絲,在額上緩緩拂動。

她沒有聽那名白塔寺高僧的講經,只是在心裡默默頌讀着一段經文,她學的也不是殿前那座莊嚴的金佛,而是自己心裡的佛。

……

……

()

第14章 照看(上)第50章 天空與大地之間,是唐小棠第217章 雨街,燃燒的人第179章 盛夏的一場雨第51章 白雪墨眉不相欺第91章 燕事續第86章 一點浩然氣第116章 二十三年聽蟬聲第197章 最後一口氣第83章 夜宮靜第66章 桑桑虐我千百遍(上)第31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上)第161章 苦孩子第138章 你終究只是知命以下無敵第220章 三年後,西陵見第39章 賀蘭山缺第79章 出淵見觀第81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第229章 你又在哪裡?第194章 晨光第125章 築籬打鐵第71章 三件小事之一第95章 唐不亂第96章 今夜無人入睡第44章 暮光下,拖着車,牽着馬第171章 松鶴樓紀事(上)第53章 亭畔誰人青衫溼第36章 與小人物的最終告別第四 卷卷末閒嘮第87章 大潑墨,雲有些髒第76章 有求必應第212章 神座的繼任者們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32章 擅戰第82章 舊書樓第4章 非典型唐人的前路探討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103章 京城夜第17章 上馬爲賊(一)第115章 天生一對(下)第12章 長安亂(上)第178章 長安城是一座陣第84章 人至賤第26章 修樓,看秋風第123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第151章 入世之人(下)第89章 入魔(十四)第194章 晨光第53章 我要看見太陽第85章 有人在等,有人在攔第76章 顫慄(上)第135章 初一,巷有雪第93章 明日黃花第260章 當年事,如今如何?第11章 假如光明來臨第38章 花酒果子,意料中事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第69章 何以澆塊壘(下)第45章 小停頓第102章 那些經脈不通或者盡碎的傢伙們第145章 沒有如果第1章 她第10章 只因爲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第84章 春已濃,人將殘,書如故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217章 舷畔的黑色桃花第71章 殘陽如血,深海如墨第101章 關於天地之簫的留言第19章 雪山裡什麼都沒有第13章 黑色烏鴉,紅衣神官第136章 河底的魔與鬼第118章 一把劍(上)第14章 照看(上)第57章 兩個人的戰鬥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78章 登天(下)第54章 斬不斷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38章 奔散的馬頭,離散的人第101章 一步山崖第128章 並肩第15章 湖的彼岸,血的世界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3章 勺子,何時見勺子第22章 上馬爲賊(六)第174章 君子國的不甘(上)第31章 青山不得出第64章 壯闊第130章 結尾第81章 佛祖的筆記第77章 登天(上)第95章 永字八法第4章 青衣少年第119章 嗔第26章 有道,便能上道第45章 小停頓第256章 何以越境而戰之?第42章 借光明一瞬第72章 那年春,我把桃花切一斤(上)第81章 黃河之前想太多
第14章 照看(上)第50章 天空與大地之間,是唐小棠第217章 雨街,燃燒的人第179章 盛夏的一場雨第51章 白雪墨眉不相欺第91章 燕事續第86章 一點浩然氣第116章 二十三年聽蟬聲第197章 最後一口氣第83章 夜宮靜第66章 桑桑虐我千百遍(上)第31章 一文錢難死主僕倆(上)第161章 苦孩子第138章 你終究只是知命以下無敵第220章 三年後,西陵見第39章 賀蘭山缺第79章 出淵見觀第81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第229章 你又在哪裡?第194章 晨光第125章 築籬打鐵第71章 三件小事之一第95章 唐不亂第96章 今夜無人入睡第44章 暮光下,拖着車,牽着馬第171章 松鶴樓紀事(上)第53章 亭畔誰人青衫溼第36章 與小人物的最終告別第四 卷卷末閒嘮第87章 大潑墨,雲有些髒第76章 有求必應第212章 神座的繼任者們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32章 擅戰第82章 舊書樓第4章 非典型唐人的前路探討第174章 粥與信,從前和以後第103章 京城夜第17章 上馬爲賊(一)第115章 天生一對(下)第12章 長安亂(上)第178章 長安城是一座陣第84章 人至賤第26章 修樓,看秋風第123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第151章 入世之人(下)第89章 入魔(十四)第194章 晨光第53章 我要看見太陽第85章 有人在等,有人在攔第76章 顫慄(上)第135章 初一,巷有雪第93章 明日黃花第260章 當年事,如今如何?第11章 假如光明來臨第38章 花酒果子,意料中事第42章 希望在人間(上)第69章 何以澆塊壘(下)第45章 小停頓第102章 那些經脈不通或者盡碎的傢伙們第145章 沒有如果第1章 她第10章 只因爲在人羣中多看了你一眼第84章 春已濃,人將殘,書如故第95章 行走人間的佛子第217章 舷畔的黑色桃花第71章 殘陽如血,深海如墨第101章 關於天地之簫的留言第19章 雪山裡什麼都沒有第13章 黑色烏鴉,紅衣神官第136章 河底的魔與鬼第118章 一把劍(上)第14章 照看(上)第57章 兩個人的戰鬥第6章 我們都看見了路盡頭的夜色(上)第78章 登天(下)第54章 斬不斷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38章 奔散的馬頭,離散的人第101章 一步山崖第128章 並肩第15章 湖的彼岸,血的世界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階第3章 勺子,何時見勺子第22章 上馬爲賊(六)第174章 君子國的不甘(上)第31章 青山不得出第64章 壯闊第130章 結尾第81章 佛祖的筆記第77章 登天(上)第95章 永字八法第4章 青衣少年第119章 嗔第26章 有道,便能上道第45章 小停頓第256章 何以越境而戰之?第42章 借光明一瞬第72章 那年春,我把桃花切一斤(上)第81章 黃河之前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