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援師

“什麼,殿下遇險,徐懷竟然不護送殿下前來蔡州暫避,反倒去了洛陽?”

蔡州衙堂之上,除了蔡州諸司院官員外,還有曹懿等已率勤王兵馬抵達蔡州、受胡楷的將領,他們聽到盧雄、錢尚端說及徐懷與景王趙湍在鄢陵南相遇、隨後護送景王趙湍前往鞏縣之事,都是一臉震駭,

“且不說殿下前往鞏縣有何意義,此時在潁水北岸,皆是虜敵偵騎,連只蒼蠅都滲透不過去,殿下有什麼三長兩短,徐懷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殿下也是執意如此……”錢尚端說道。

對既成事實,錢尚端無意跟着衆人去指責徐懷什麼,最緊要的還是從蔡州求得援軍,要不然他實在難以想象,就徐懷身邊那點的兵馬能頂什麼用。

“錢郎君,你也是糊塗啊——你身爲翊善,有勸諫之責,怎麼不拼死將殿下攔下,反叫殿下受徐懷蠱惑?”蔡州通判伍士恭對錢尚靖也不客氣的指責道。

大越限制皇子干擾朝政、結交外臣,而士臣猶喜勸諫留名:就算景王趙湍站在眼前,伍士恭也敢指責他犯險前往鞏縣有悖朝綱,而何況錢尚端只是景王府的翊善。

正常時候,景王趙湍擅自行爲,一定會被言官彈劾;而錢尚靖作爲對皇子有勸諫引導之責的翊善,則一定會被治罪。

盧雄作爲王稟的僚屬,卻沒有正式的官身,在這種場合無法發聲,只是看着臉色陰沉的胡楷。

他心裡也很清楚,即便胡楷拒絕出兵,楚山都巡檢司目前是徐武磧、蘇老常代徐懷執掌軍政大權,也一定會抽調精銳增援鞏縣,但那樣的話,桐柏山衆人就會跟胡楷鬧得很僵,也會加深世人對徐懷擅權跋扈的印象。

胡楷再心胸開闊,再器重徐懷的才幹,也不可能高興麾下有一個完全不聽招呼的部屬吧?

衆人願意出聲也都表過態,其他人也都一併朝胡楷看去:這事最終還得胡楷拿主意。

胡楷赴任蔡州,便大開殺戒,手持天子符詔又有專擅之權,至少在這衙堂之內,並無人願意去忤逆胡楷的威勢。

“景王殿下倘若有什麼閃失,我也難辭其咎,但社稷岌岌可危,殿下不惜以身犯險,實乃大越之幸。現在虜騎已圍鄭州而去,此種勢態已爲王相、景王殿下言中,滎陽、虎牢、鞏縣乃洛陽府東門戶,也是西軍東進之必經,倘若鄭州失陷,嵩山北麓諸城皆陷賊手,虜兵不退,汴梁都危如累卵,我們還要坐在這裡繼續惶然爭論嗎?”胡楷拍着身前長案,盯住衆人,厲色質問。

衆人驚諤看向胡楷,旋即又都紛紛垂下頭去,不敢直視胡楷的嚴厲眼神。

“楊麟願率部馳援景王殿下!”楊麟站起來,昂然說道。

“除增援鞏縣,蔡州並非無其他事可做,”胡楷說道,“以往寄望於西軍東進以解汴梁之圍,便想着我們守住許陳蔡汝,便算有功,但此時已知虜騎圍鄭州而去,意在封堵西軍東進之道,我們又怎麼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鞏縣?明日起,你要隨我去許州坐鎮,儘可能從許州牽制虜兵,爲解汴梁之圍,多多少少發揮些作用——曹都統,你率襄陽府軍也即刻前往汝州樑縣坐鎮,確保那邊無憂!”

汝州州治樑縣,位於伏牛山與嵩山之間,從洛陽東南伊川縣有穀道通往樑縣,再沿汝水東進,過峽縣之後便是許州。

他們無法確保函谷關及鞏縣的得失,手裡也沒有能與虜騎野戰的精銳戰力,唯今之計只能先確保洛陽東南峽道不失,想着那裡或能接一部分西軍進入河淮。

曹懿不敢率部與虜兵野戰,卻也不敢說連城池都不敢去守,應承下來後又問道:“卻不知使君,差遣誰去援鞏縣?”

曹懿心裡希望最好是鄭州能守住,但鄭州倘若陷落,虜兵還想封住西軍東進之道,進攻的重心必然會放在嵩山北部三城,不會急着迂迴到嵩山南面的汝州來。

哪怕爲自身着想,曹懿這時候也更希望鞏縣能固若金湯。

“鄧軍侯,你與徐懷曾在淮源共剿匪亂,你從己部檢選三百善登山道健銳,我另使胡渝率二百甲卒聽你調遣。”胡楷說道。

“二公子志在士考,不擅弓馬,怎麼領兵作戰?此去鞏縣也太兇險的。”楊麟震驚勸道。

“殿下若有閃失,我難辭其咎,我本該親自率援軍趕往鞏縣,但奈何我有統兵之任在身,不能親往解殿下之危,只能叫胡渝代我效命殿下身前,”胡楷說道,“再者,殿下爲社稷都敢以身犯險,我父子二人又豈能走而避之?諸將豈能走而避之?”

衆將吏見胡楷將自家兒子送去險境都面不改色,當下也是悚然自危,心知有什麼兇險的作戰任務委派下來,誰敢推三阻四,在胡楷這裡定得不到好果子吃。

鄧珪站起來應諾,領下胡楷的軍令。

見胡楷如此決然,楊麟也不再相勸,說道:“着祁業與二公子一起去鞏縣吧!”

“好,祁業能同行更好,”胡楷身邊離不開楊麟,放楊麟離開,到時候諸路勤王兵馬不聽他號令,他難以彈壓,又問盧雄,“徐懷不在楚山,有誰爲將,率楚山大營的援兵前往鞏縣爲佳?”

盧雄知道在徐懷之外,徐武磧用兵最爲穩健,但徐武磧要替徐懷統領留守楚山的桐柏山卒,便說道:“靖平匪亂,徐武江武功殊勝,徐心庵、唐盤等人亦可爲將!”

胡楷稍作沉吟,便就案草擬軍令:“殿下言鞏縣還需一千援軍爲佳,兵馬再多,難攀山道也於事無補,那便以徐武江、唐盤二人爲將,從楚山大營再檢選五百精銳速速前往增援鞏縣!另着潘成虎、徐心庵二人率楚山營軍一千士卒,到蔡州聽候我的調用!”

盧雄也不耽擱,留錢尚端在蔡州城與鄧珪、楊祁業、胡渝等人商議具體的行軍方案,他與胡楷的傳令親兵馳馬趕往楚山都巡檢司大營去見徐武磧、徐武江等人。

盧雄、錢尚端趕去蔡州城見胡楷時,楚山都巡檢司大營這邊,徐懷自然也同時派人傳信回來。

徐武磧、徐武江、蘇老常、潘成虎、柳瓊兒、徐心庵、唐盤等人早就將援兵集結完畢,在大營焦急的等盧雄討得胡楷的調令過來。

“胡使君怎麼說,可同意我們出兵馳援鞏縣?”徐武磧看到盧雄箭創未逾,與傳令親兵馳馬趕來,上前幫盧雄牽住馬,焦急問道。

這個援軍,他們肯定要派出去的,但得不得胡楷的許可,差距就大了。

至少在這時,他們跟胡楷相處還是愉恰的。

楚山置縣能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做出一些事,胡楷支持的功勞甚大。

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想破壞與胡楷的融洽關係。

“胡使君乃大越良臣!”盧雄與胡楷接觸不多,但胡楷今日的果斷、勇毅,是令他折服的。

待傳令親兵將胡楷令諭傳給徐武江之後,盧雄又跟徐武磧、徐武江等人說了今日衙堂之上胡楷召議將吏議事的過程。

從快速及便於指揮的角度,一千援兵最好是直接都從楚山都巡檢司調。

這邊也已經集結好一千馬步兵,攜帶重盾、弓弩隨時能出發趕往鞏縣增援;他們還將僅有十數架三弓牀弩拆成部件,待運到鞏縣之後再組裝。

當然,徐武磧也能理解胡楷令鄧珪、楊祁業及其子胡渝率一部精銳往援的苦心或者說決心。

胡楷作爲蔡州屯駐大營的節帥,在他有能力調動集結於蔡州的勤王兵馬之時,他哪怕將其他兵馬派出去送死,也不能事事都倚重桐柏山卒。

徐懷用兵也是如此,雖然每次都是小規模出動,隨他統兵的武將較爲固定,但出動的軍吏、士卒卻是由桐柏山卒輪替上陣——一方面對下面的軍吏、士卒更爲公平,另一方面也是儘可能讓更多的軍吏、士卒,在頻繁的小規模接觸戰中得到淬練。

接下來胡楷還要親自趕往更北面、距離鄭州更近的許州坐鎮,蔡州屯駐大營兵馬也將全面往北線傾斜。

胡楷同時還要從楚山都巡檢司調一千精銳到許州,參與對虜兵的牽制作戰,徐武磧、徐武江、蘇老常當然也沒有意見……

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十四章 促降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六章 殿議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十七章 莫慌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六章 危急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七章 初冬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五章 駐與戍
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十四章 促降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六章 殿議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十七章 莫慌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六章 危急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七章 初冬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五章 駐與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