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58.仇人相見
昇平大長公主一時無話,沉默着。
“姑祖母,先前你交代我的事情,我已辦妥。郭家的墓,一切都好。”
紀韶元沒忘記出發之前昇平大長公主對她交代的事情。
郭晁勤和安兒的墓這些年有專人打理,桐柏悠悠,銀鈴聲聲,到底不寂寞。
昇平大長公主一聽,眸光一亮,“是這樣嗎?安兒和郭郎的祭日今年我是不方便單獨祭拜了,你替我去掃墓,算是替我盡了份心意。”
郭晁勤安兒父子是昇平大長公主一生的愧疚,要不是朝挺鬥爭,大概兩父子就不會死了。
而且,昇平大長公主含恨自己竟無能爲力,救不了郭晁勤一命,留下全屍是她竭盡全力說情得來的結果。
昇平大長公主陷入了回憶中,“往年我都是帶他們愛吃的栗子糕過去祭拜的,郭郎生前最愛吃甜的,我懷安兒也愛甜的,可能兩父子口味都一樣……”
聽昇平大長公主絮絮叨叨地講述她當年的故事,不知爲何,紀韶元想起了蕭越。
蕭越在嘉陽時,對她剖明心跡,只是,她對蕭越仍心存顧慮。
蕭越這種人,太過驕傲,和她本來屬於兩個世界的人。
貿貿然產生交集,感覺挺奇怪的。
紀韶元嘆了一口氣,蕭越到底是真喜歡她,還是單純誤會了,還真的不好說。
感情一事,實在麻煩。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紀韶元煩惱於蕭越的種種,可實際上從一開始她就待蕭越有所不同。
如果對方僅僅是一個不值一提的陌生人,或者說不識擡舉的騷擾者,那麼紀韶元也沒必要念唸叨叨這麼久了。
時至今日,紀韶元還爲了蕭越煩惱,本質上那是一種表態了。
“去了嘉陽,定宣王待你越來越親近了。”
話鋒一轉,昇平大長公主提及了蕭越。
紀韶元撇了撇嘴,“跟以前有什麼區別嗎?”
她是真沒有看出來蕭越待自己如何與衆不同。
昇平大長公主難得地露出了一絲舒心的笑容,“哎,元元,正所謂男才女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跟定宣王,雖然差了八歲,但定宣王,比京城的絕大多數名門子弟來得更優秀。你看看,像他一樣年紀的人,哪一個人會如此快速地立下不世之功,威名遠揚了?”
蕭越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同時亦是撐起一邊天的天之驕子。
沒有極大的天賦與極大的努力,蕭越是萬萬不會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
紀韶元聽完後,微微一笑,“我也未曾否認過蕭越的貢獻啊。蕭越的的確確是百裡挑一的天才,爲人處世也是衆口皆碑,周到親和,毫無架子,定宣王府的人,還有軍營的將士們,沒有誰對他是不滿意的。只不過啊,蕭越太過卓爾不羣,我就是一小女子,比不得。”
經歷了曲閏東後,紀韶元有點杯弓蛇影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外表風光霽月,鬼知道他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紀韶元擔心,蕭越跟曲閏東一樣,多情轉至薄情紅,比起二人的相看兩生厭,還不如就此打住,當個朋友,何嘗不好呢?
紀韶元的話剛一落地,昇平大長公主哈哈大笑,“蕭越再厲害,那還不是陛下的臣子?他也無三頭六臂,就是一張嘴兩個眼睛。你好像很緊張他啊,元元。”
緊張蕭越?開什麼玩笑?
紀韶元當即反駁,“姑祖母,我和蕭越,那是純屬……額……”
一時半會,紀韶元連好朋友這三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昇平大長公主戲謔,“是什麼?是知心哥哥?知心愛人?貼心的小棉襖?”
“姑祖母!”
紀韶元燥得跺了跺腳,面紅耳赤。
越說越過分了,她跟蕭越那是清清白白的關係啊!
紀韶元臉紅了,把昇平大長公主逗樂了,“元元,你和定宣王,如果成了,對你父皇來說,還真是解決了一件麻煩事。”
這些年,蕭越幫着隆泰帝征戰四方,軍功赫赫,加上蕭越暗地裡替隆泰帝逐一瓦解納蘭氏的勢力,某種程度上來說,蕭越算得上離隆泰帝最近的大臣了。
異姓王是最不好當的,蕭越一當就當了好幾年,眼看着是烈火烹油,一團錦簇。
不過,隆泰帝那心,容得下蕭越嗎?不好說,即便他容得下,下一個帝王又怎麼受得了這麼一個功高震主的大臣呢?
是以,定宣王蕭越有意表明忠心的話,那就只能尚主了。
紀韶元面色一肅,“蕭越的本事是無可替代的,想動他,大興百姓並不會答應的。”
蕭越名聲顯赫,大興臣民無不把蕭越當成大興戰神。
有朝一日,狡兔死走狗烹,蕭越一死,大興離分崩離析也不遠了。
昇平大長公主冷靜分析,“如鯁在喉,如芒在背,你也捨不得自己的好友將來被新帝當做磨刀石吧。”
皇帝是不講情面的,像蕭越這種太能幹的臣子,肯定是不爲皇帝所容納。
蕭越這會兒是風光霽月,等以後,前途未卜。
紀韶元淡定極了,“放心吧,蕭越有分寸。”
當了這麼久的大興臣子,沒有一點分寸,早就被隆泰帝卸磨殺驢了。
隆泰帝提防他,又挺信任他。這種關係,別人是做不了的。
昇平大長公主挑了挑眉,“你信蕭越沒有二心,也沒用,新帝纔不會領情。”
紀韶元是沒有兄弟的,日後她的富貴榮華,最多是封個長公主,但會不會像福慧長公主咸寧長公主那樣春風得意,一切都是未知數。
紀韶元朝昇平大長公主望去一眼,“姑祖母不相信康寧嗎?我紀韶元做任何事,講究的是萬無一失。紀常赫紀常崢我都不喜歡,無論如何,那江山儲位,我早已深陷其中,不能脫身。”
紀常赫因納蘭皇后納蘭氏三振出局,紀常崢又不討喜,思來想去,只剩下九皇子紀常登最合適。
紀韶元知道,但憑她於隆泰帝跟前的寵愛,等新君繼位,小心眼的自然要給她小鞋穿。
日子不好過,還談什麼未來?
從重生歸來的那一刻起,紀韶元早早放棄了前世的天真浪漫,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審時度勢與權衡利弊。
她死於楊芸玲之手,納蘭皇后和她有殺母之仇,此般種種,如何不念?衆星捧月的背後,則是驚心動魄的刀光劍影。
未來的路怎麼走,紀韶元有選擇嗎?並沒有,她成爲襄黎公主,與昔日的壽昌侯府六小姐截然不同,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昇平大長公主嘆氣,“趙德全待會過來宣你入宮,你且貼身不離陛下身邊。到時候,福氣在後頭。”
紀韶元一笑,“謝姑祖母提點。”
……
果然不出所料,趙德全奉旨宣召襄黎公主紀韶元入宮伴架侍疾。
紀韶元帶上紫嫣碧月,留下若干宮女在公主府,一主二僕隨即入了宮。
長生殿的情況與往日無二,就是多了些不熟悉的生面孔守在大殿外面。
趙德全是內侍總管,深得隆泰帝信任,他想見誰,那幫死士,也不好阻撓。
御林軍守着宮城,禁衛軍與京畿衛巡管平京,維持秩序,看上去是挺欣欣向榮的。
紀韶元打量完,對趙德全說道:“趙公公,父皇最愛遲御膳房的炒土豆絲,本公主既來侍疾,就是不知那御膳房能否多備些炒土豆絲供父皇嚐嚐。”
“請殿下放心,陛下已吩咐御膳房每日送來長生殿一道炒土豆絲。”
趙德全恭敬地回答。
一問一答,毫無破綻。
紀韶元拉上兩個侍女,跟着趙德全進了長生殿。
長生殿內全都是隆泰帝的人,燈火通明,安妃與萬淑妃全都出來了。
紀韶元發現,那個默不吭聲的李賢妃並不在此地。
萬淑妃似有所覺,半笑不笑,“那賢妃意圖行刺陛下,已被皇后娘娘打入冷宮。”
李賢妃刺殺隆泰帝?
紀韶元轉了轉眼珠子,“淑妃娘娘,賢妃昔日待父皇這般尊敬,不太像是做這種事的。”
“像如何?不像又如何?”
萬淑妃輕哼一聲,“皇后娘娘說的,難道有錯?”
跟納蘭皇后明爭暗鬥了這麼久,李賢妃的罪名有貓膩,她怎會不知?
紀韶元微笑不語,再問安妃,“安妃娘娘這些時日服侍父皇辛苦了。”
“公主言重,這是妾身應盡的本分。”
安妃恰到好處地盈盈一笑。
想當初,納蘭皇后嫉恨安妃的笑酷似昭德皇后,納蘭氏出手害死十皇子,她樂見其成。現如今,隆泰帝還真的拿她當昭德皇后的轉世,安慰自己多年思念了。
紀韶元心裡諷刺一笑,什麼帝王家的真情?無非是掩飾自己風流的本性。
隆泰帝見到多日不見的紀韶元,心情愉悅,不禁笑道,“元元見到了霍家的伯母表姐妹們,一定很高興。”
“知我者,父皇也。”
紀韶元甜甜地笑了。
霍家這幫人不日來到京城屆時,納蘭皇后的風波也塵埃落定了。
隆泰帝笑了,“當初文定公助朕登基稱帝,於情於理,我是得多關懷一下霍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