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南海總督

看着冉冉升起的金鵬旗在船桅上端獵獵飛舞,雙翅翼展的金色大鵬鳥如同翱翔於九霄之上呼啦啦的迎風而起,雷蒼圃一臉混雜着驕傲自豪和激情盪漾的神情,這已經是從米蘭王國拿波里王家船廠獲得的第三艘交付的大型軍船,看着百合花的米蘭王旗緩緩降落取而代之的是大唐帝國的金鵬軍旗,看着一艘艘戰艦在碼頭上整齊的列隊,這種暢快任何人也難以體會的。

凌天放的米蘭之行和大唐帝國即將立國應該說對米蘭王國的交貨進度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眼見得強大的大唐帝國即將屹立東方,雖然他們的海軍艦隊實力還很弱小,但是作爲一個強大的帝國,又有着東南兩洋的漫長海岸線,可以想象,他們海軍的崛起同樣不可避免,更何況這個帝國更是有着超強的陸軍實力,在這種時候能夠交好於它無疑是一種最爲明智的政治投資方式了。

雷蒼圃不得不承認米蘭人在建造大型軍船上有着不同凡響的技藝水準,僅僅是從帆索的精細程度就可以看出他們在工藝上的講究,不同的帆用不同材質的布料,甚至在帆索上的材質也各不相同,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東薩摩亞和摩洛的船廠好生學習一番。看上去有些略尖的船首和唐河帝國原來大型帆船略帶圓形的風格也有些不同,但是雷蒼圃知道這種船首雖然在船的穩定姓上要求船材更高,但是在速度上卻能夠更勝一籌。

大南洋艦隊的建立受到了大東洋艦隊建立的影響,但是雷蒼圃仍然堅持了必須在大南洋艦隊搭起一定架構之後再考慮將從米蘭定購的大型軍船分配一部分給大東洋艦隊的意見,畢竟大南洋艦隊已經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籌備,海員們已經迫切的等待着能夠讓大南洋艦隊能夠儘早在他們手中一展大唐帝國的風采,而海軍軍官學校們的實習軍官們也急切的等待着能夠從新型的海軍艦船上獲得一份真實的感受。

有了三艘大型軍船,再加上下個月米蘭人將要交付的兩艘,配合着本地船廠生產的中小型艦船,一支大南洋艦隊也就勉強能夠搭起了一個架子,雖然這個架子還略顯薄弱,要想迎接大的風浪似乎還有些難度,但是不經歷風雨,有如何鍛造出一支能抗風暴的海軍?時間不等人,雷蒼圃已經急不可耐的想要讓這支新鮮出爐的海軍艦隊要在大南洋上去遨遊一番,一個沒有海軍的國家,海權何以得彰?

簡單的交接儀式之後,米蘭人禮貌的表達了祝賀,對於對方真心誠意的恭賀,雷蒼圃也報以熱情的回報,但是他實在沒有太多時間浪費在這些虛文繁禮上,海軍必須以最快速度建立起來,這是秦王殿下交給自己的任務,而軍務署長的從東南到南洋的一行更是明確無誤的帶來了秦王殿下的指示,海軍的發展甚至要置於陸軍發展之上,新大陸航線的開拓以及如何保障開拓出來的航線將成爲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的大南洋艦隊的首要任務。

每一艘艦船從出廠到試航,再到返廠調試完善,最後到交付,雷蒼圃幾乎都想要全程關注,他知道這不是一個海軍統領應該關注的事情,但是現在是招募來的海員們不得不在一些租借來的民船上實習訓練,如何讓海軍艦船最快程度的補充到位幾乎成了自己海軍統領的最大心病。

海軍學院的建立倒是頗爲順利,但是教師嚴格的招聘制度讓許多來自中大陸和西大陸海上強國的教官們都被卡在了門外,安全部門苛刻的審查制度,使相當一部分教師都只能以臨時教員身份出現在海軍學院中,這不但影響了教員們的情緒和積極姓,也使得許多重要課程無法按照既定目標進行。

相較於帝國東南,雷蒼圃認爲南洋的環境的確更適合作爲海軍總部的存在,不僅僅是帝國將來的發展趨向將會是向西,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地區的沿海地帶,民衆對於上船充當海員的熱情遠遠高於帝國東南地區,而作爲無論是政治榮譽還是經濟待遇都遠勝於普通民間海員的海軍官兵,對於這些人的吸引力則更大,在這裡招募的海軍海員素質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要比帝國東南地區招募來的人員要好上許多,這也是雷蒼圃強烈要求將海軍總部建在東薩摩亞的主要原因。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源於雷蒼圃和南海總督鍾文靜建立起來的良好私交,應該說鍾文靜在南海這片原來並不屬於帝國和唐族的土地上獲得了極大成功,不但贏得了在這裡人數不少的唐族的一致歡迎,最爲難得的是獲得了當地各民族的全力支持,這當然於鍾文靜在這裡採取的各種扶持工商鼓勵貿易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在雷蒼圃的眼中鍾文靜應該是一個相當會利用手中一切資源的傢伙,和地方駐軍的密切關係使得他有了強有力的後盾,圓滑的手腕和精明的心計讓南海四府的工商階層都對這位總督敬佩中也有些位畏懼,雖然這位總督有些行爲已經超出了作爲一個地方大員的權力,但是不能不說這個傢伙用威脅和恫嚇迫使西邊那些中立國家和城邦向南海地區的貿易船隊降低過境稅和入港費用的手段取得了成功,這也爲他在南海四府的工商業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對待那些和大南洋上海盜眉來眼去的商人們的鐵血手段也讓南海人見識到了他的鐵腕,株連手段的運用在爲他贏得讚譽的同時也讓他落得了一些罵名,但拿他自己的話來說,他不在乎,他不需要對民衆負責,他只需要對中央負責,對秦王殿下負責。

鍾文靜對於海軍在南海的落足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雷蒼圃知道這不僅僅是私交原因,應該說一支強大的海軍能夠在南海站穩腳跟,對於東面的南洋聯盟和西面的中立地區和東半島同盟都有着很大的威攝力,這樣一來南海地區的局勢可以獲得一個更爲穩定的發展空間。

鍾文靜一臉平靜的看着有些激動的雷蒼圃,這個海軍統領始終還未能擺脫作爲一個海軍將領的風格,鍾文靜並不認爲這種風格有什麼不好,也許軍人就應當是這樣,雷厲風行,劍即履及。

鍾文靜並不認爲米蘭人的造船工藝就要比南海高出許多,但是在大型軍船的製造商南海諸家船廠的確還存在一些不足,鍾文靜很希望下一批海軍的艦船能夠由南海的船廠來建造,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同等的情況下爲什麼帝國的金幣非要讓外人賺取呢?當然前提是不得影響海軍艦船水平的情況下,大是大非問題上鍾文靜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鍾文靜對目前南海的局勢相當滿意,雖然他還有些遺憾那就是南海地區向西的貿易仍然被錫金島牢牢卡住,在他看來,如果帝國能夠控制住錫金島,那就完美無缺了,控制了錫金島,那幾乎就是握住了東大陸通往中西大陸的鑰匙,東大陸的任何一支船隊要想進入中西大陸,都不得不接受帝國約束,而一旦這個約束對南海地區無效,那自己領地對中西大陸的貿易量將成幾何倍數的增加。只是這些問題即便是駐紮在南海地區的軍隊指揮官都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解決,眼前這個海軍統領同樣不行,而上次軍務署長的到來,自己在和他的談話中也專門提及了這個問題,但那位軍務署長卻是語焉不詳,這讓鍾文靜有些失望。

但憑藉和海軍統領之間良好的私人關係,鍾文靜又隱隱約約察覺到情況也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秦王殿下似乎對於中西大陸那邊有着莫名的情結,尤其是在新大陸的發現消息傳來之後,這種情況一下有了很大改觀,連這位海軍統領也直言不諱的提出海軍將來的目標就是要直指拉丁洋,而不僅僅只是大南洋,而要想進入拉丁洋,錫金島,也就是錫金城市共和國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跳板和橋頭堡,而處於中立地位的錫金也應該是帝國下一步首要考慮的目標了。而海軍的瘋狂擴張似乎也映證了這一點,看着一艘艘軍船從米蘭開來,南海各船廠也是充斥了海軍的大量訂單,鍾文靜不得不懷疑新帝國的首要目標會不會是指向中大陸呢?

但這也許僅僅是自己這個南海總督的一種良好設想罷了,想到這兒的鐘文靜不由得有些自嘲笑了一笑,自己似乎也有些越俎代庖了,不該自己考慮的問題總想去考慮得更多,但要想讓自己的轄地經濟更上一層樓,那自己這個作爲總督的,似乎就不得不考慮得更多更遠一些。

()

第23節 晉商第79節 國策第60節 遍地人才(1)第50節 忤逆最後一節後記第35節 豐澤園(1)第51節 佈線第10節 比肩(1)第9節 交友第17節 舞臺第7節 臣服第42節 發動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111節 水雲間(3)第6節 分配第11節 鳩佔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51節 變色第93節 震撼第95節 另論第57節 民心第54節 內幕第13節 折服第6節 一賭天下第15節 新局面第17節 短兵相接第81節 壯士斷腕第140節 放眼(1)第6節 破殺第67節 危機第28節 衝突第25節 烽煙第85節 外交角力第13節 毒計第2節 魅蹤第75節 詭變第12節 北防第126節 派系第6節 歸途第50節 陰謀之起第105節 駕臨第95節 內訌第6節 一賭天下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44節 應對第24節 迷霧第115節 易幟第81節 大計(4)第109節 揭蓋第1節 東洋第26節 戰車第16節 定板第61節 多管齊下第62節 內應第110節 圍點(1)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6節 征服第87節 海軍陸戰隊第7節 劍拔弩張第65節 僕從第106節 酒醉心明第42節 會師第77節 制衡第52節 吏改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第62節 遇襲(1)第44節 人心第23節 原委第1節 萌芽(1)第114節 裝甲獸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25節 施壓第9節 潮落第52節 洶涌第124節 毒氣第117節 長思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59節 警醒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26節 陰雲第94節 情報秘書第40節 亡羊補牢第21節 奇招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69節 結盟第62節 風情第64節 堅城第65節 答卷第59節 接舵第67節 亂中亂第127節 大發展(1)第34節 立威第31節 烽煙滾滾(1)第96節 惡毒第25節 國策之議(2)第30節 暗香浮動第128節 口蜜第88節 時機第25節 談判(1)
第23節 晉商第79節 國策第60節 遍地人才(1)第50節 忤逆最後一節後記第35節 豐澤園(1)第51節 佈線第10節 比肩(1)第9節 交友第17節 舞臺第7節 臣服第42節 發動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111節 水雲間(3)第6節 分配第11節 鳩佔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51節 變色第93節 震撼第95節 另論第57節 民心第54節 內幕第13節 折服第6節 一賭天下第15節 新局面第17節 短兵相接第81節 壯士斷腕第140節 放眼(1)第6節 破殺第67節 危機第28節 衝突第25節 烽煙第85節 外交角力第13節 毒計第2節 魅蹤第75節 詭變第12節 北防第126節 派系第6節 歸途第50節 陰謀之起第105節 駕臨第95節 內訌第6節 一賭天下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44節 應對第24節 迷霧第115節 易幟第81節 大計(4)第109節 揭蓋第1節 東洋第26節 戰車第16節 定板第61節 多管齊下第62節 內應第110節 圍點(1)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6節 征服第87節 海軍陸戰隊第7節 劍拔弩張第65節 僕從第106節 酒醉心明第42節 會師第77節 制衡第52節 吏改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第62節 遇襲(1)第44節 人心第23節 原委第1節 萌芽(1)第114節 裝甲獸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25節 施壓第9節 潮落第52節 洶涌第124節 毒氣第117節 長思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59節 警醒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26節 陰雲第94節 情報秘書第40節 亡羊補牢第21節 奇招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69節 結盟第62節 風情第64節 堅城第65節 答卷第59節 接舵第67節 亂中亂第127節 大發展(1)第34節 立威第31節 烽煙滾滾(1)第96節 惡毒第25節 國策之議(2)第30節 暗香浮動第128節 口蜜第88節 時機第25節 談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