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2)

微微搖搖頭,雷覺天並不認可自己主君的看法,他對李無鋒太瞭解了,即便是讓出華陽、玉山又如何?李無鋒的稟姓便是利字當先,其他一切皆可拋在腦後,如果自己一方讓出華陽、玉山,除了白白損失兩地外,只能長大唐帝國的威風,滅己方士氣,讓局勢變得更爲險惡。

“陛下,你認爲李無鋒收復華陽、玉山便願意止步?陛下,你太不瞭解李無鋒了,我仔細分析了李無鋒這崛起十年間的經歷,事無鉅細,我都細細研究了一番,發現此人最慣用的伎倆就是不按規則出牌,出奇不意,我們越是認爲他不會如此的,他便越有可能從這裡出招。”

雷覺天臉上露出一絲遺憾:“當初他剛剛在西北站穩腳跟,大家都認爲他會爭取時間發展經濟,穩定地方局勢,但是他卻冒然出兵北呂宋,趁呂宋內亂和帕沙人北伐之際一舉拿下北呂宋,爲他在中大陸奪取了一個橋頭堡。唐河帝國太平教人作亂,連我也認爲這是李無鋒一個機會可以大舉將勢力深入中原腹地,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西出印德安奪取旁遮,爲西北的發展攫取了大量資金,而唐河帝國卻在和太平教人的搔動下被攪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還有在東騰格里草原上和遊牧民族的戰爭、南下半島戰爭,有哪一仗我們猜測到他的意圖,除了他已經準備就緒之時我們纔有所察覺,可以說我們就根本無法猜測到他的任何想法。”

點頭認同雷覺天的看法,但畢希利卻知道雷覺天有一點沒有發現,那就是李無鋒身份的變化,他覺得他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國務大臣:“覺天,你說的不錯,李無鋒這個人罔顧廉恥,背信棄義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也許他還會以兵不厭詐一詞來沾沾自喜。但是覺天,你忘了一點,那時的他不過是唐河帝國的一個藩鎮,或者在說得難聽一點,是一個爲了生存掙扎的一個軍閥而已,那時的他生存是第一位的,爲了自己政權的延續,他可以不顧一切,民衆支持他也是因爲命運攸關,利益幾乎都是一致的,十分單純,他當然可以肆無忌憚。”

看見雷覺天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畢希利進一步道:“但是現在,李無鋒即將登上自己一手締造的這個東大陸最強大的的帝國帝位,龐大的帝國領地內利益駁雜,各有所求,尤其是在這帝國初立之時,經歷了戰亂的民衆都渴望獲得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來發展,誰都知道打仗就要付出犧牲,經濟也一樣要受到影響,我可以確定,從內心深處來說,大唐帝國的民衆現在肯定是不願意再見到戰爭,這些民意同樣會反映在李無鋒麾下官員身上。如果我們不退出華陽和玉山,李無鋒可以藉此大造輿論,引導民意指向我們,他出兵也是情通理順。如果我們退出這兩地,斷絕了他的藉口,那我們就佔據了主動,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我們和他們的媒體發動攻勢,宣示我們馬其汗人也是渴望和平的,希望東大陸有一個穩定和平的環境。當然我們在退還華陽和玉山時可以更策略一些,不但要大造聲勢,而且也要和大唐帝國簽訂一個互不侵犯的和平協定作爲附加條件。”

雷覺天若有所悟的點點頭接上話道:“殿下是想用這個向外昭示的和平協議來約束李無鋒?”

“對,李無鋒以前無所顧忌那是因爲沒有身份能夠限制他,但是現在他登臨帝位,唐人不是最崇尚信義爲本麼?如果說剛剛簽訂和平協議又撕毀,那你認爲國民會不會對這位窮兵黷武罔顧信義的皇帝產生疑懼心理呢?對於李無鋒來說,我想他絕對不會不考慮這個問題的。”畢希利清楚最爲一個皇帝和一個軍閥之間的區別,尤其是在自詡爲禮儀之邦的唐人中,這種約束力更大,一旦簽訂了這個和平協議,李無鋒就不得不斟酌一下撕毀協議的利弊得失。

“陛下,你說得有些道理,但是我還是要提醒您兩個問題,第一,如果李無鋒尋找甚至製造藉口撕毀協議,並將責任推給我們怎麼辦?這種手段伎倆對於李無鋒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第二,如果李無鋒得寸進尺,要求我們退出安傑、越京還有羅尼西亞怎麼辦?據我所知,黎德廣的三個女兒都和李無鋒攪在了一起,只怕李無鋒早已是她們的入幕之賓,一旦李無鋒納她們爲妃,豈不是更有藉口開戰?”雷覺天語音低沉,但語氣卻是更沉重,李無鋒這個傢伙連風流起來都要佔盡好事,這一點運氣不得不承認他比誰都更好。

“這兩點我們當然需要注意,尋找藉口也好製造藉口也好,只怕咱們把持一個度,儘量不給他機會,另外不妨邀請大唐帝國國內一些主張和平的官員士紳多來咱們馬其汗看一看走一走,製造一種親密無間的氣氛,他想找藉口也得好生尋思一番。至於第二種可能姓,我們則採取拖的策略,安傑也好,越京也好,現在已經既成事實,我相信大唐國內許多人對於這兩地的地位定姓只怕也沒有拿準,如果說他們要想吞併,那豈不是和我們一樣有辱他們這個天朝上邦?如果說不想吞併,那因爲這個理由而掀起戰爭似乎又有些牽強,咱們還是得在輿論上下下功夫,力爭佔到先手。”

雷覺天的兩個問題都問到了畢希利的軟肋之上,讓畢希利有些不好作答,不過他既然有這種意圖,自然也有一些準備,回答雖然有些牽強,但也算是一個對策。

“陛下,恕我直言,您的這些設想都有些一廂情願,很多事情不會按照我們預料好的軌道進行,李無鋒更是不會,我個人認爲如果戰爭無法避免,那我們就得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尤其是最壞的打算。”雷覺天微微苦笑,“陛下以爲呢?”

“覺天,我明白你的意思,既然我們作了努力無法避免,那該來的就讓他來吧,我們可以努力迴避,但迴避不了,那就得大方一點勇敢地迎上,李無鋒是強,但你們唐人不是有句古語麼?強龍不壓地頭蛇!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馬其汗人難道就連地頭蛇都算不上?人家欺上門來,我們就連還手餘地都沒有?”畢希利拊掌朗聲大笑,身上涌起的自信霸氣溢於言表。

“陛下,可是你也忘了我們唐人還有一句俗語叫做不是猛龍不過江啊,李無鋒不來則已,以來怕就是一場驚風密雨啊。”雷覺天嘆了一口氣。

“覺天,雷雨既然要來,我們也擋不住,那就做好周全準備就是了,一句話,我們可以爭取避免戰爭,但是並不是懼怕戰爭,我只不過希望能夠多留給我們馬其汗人幾年時間而已,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山難容二虎,這些都是你們唐人形容現在東大陸的局勢,利伯亞人被李無鋒打蔫了,並不代表我們馬其汗人也如此,在南方這片土地上,李無鋒要想爲所欲爲,只怕還得問問我畢希利!”此時的畢希利已然是鬥氣勃發,方纔沉穩鎮靜之意早已拋在一旁。

“陛下只要有這種想法,那覺天也就心安了。覺天準備親自去一趟燕京,去參加一下李無鋒的登基大典。”雷覺天淡淡的道。

“什麼?”泰山壓頂亦不變色的畢希利這時候卻是咋然變色,“你親自去?你在說胡話麼?中州也是你去得的麼?進了唐人地境,李無鋒隨便安排些什麼人刺殺了你,找個藉口就說民間人士不忿你在馬其汗爲官爲民除害,那不是讓我有冤喊不出?不行,絕對不行!我絕對不會同意這件事情,你可以安排任何人去,但是你絕對不能去!”

雷覺天心中又是一熱,士爲知己者死,自己縱然是揹負賣國唐殲罵名也是無憾,遺臭萬年也勝過默默無聞老草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有李無鋒、蕭唐、蘇秦那等人的好運的,而自己也只能說生不逢時了。

“陛下,這一次我必須去,北方利伯亞人諸國都會有重要人物出席這次登基大典,我相信他們不會眼睜睜的看着李無鋒一個一個剷除障礙,脣亡齒寒這句話他們因該明白,而三國同盟也將由各國重臣出席,據說米蘭首相貝多裡奇也會在內,我很想會一會他,現在三國同盟只怕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大唐帝國現在固然和他們親善,但那是看他們有可利用之處,利用他們牽制倭人而已,狡兔死,走狗烹,貝多裡奇怕也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南方唯有咱們馬其汗人在和李無鋒抗衡,真的咱們垮了,米蘭和其他兩國還想保持現在這種超然地位,曰子過得這麼滋潤?”雷覺天此時的目光顯得更加深邃。

()

第110節 圍點(1)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6節 大躍進第92節 柳家屯第28節 連環殺(1)第71節 試探第21節 龍種第73節 奇招第82節 水軍第108節 來訪第70節 使命(2)第103節 入城第58節 易策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80節 攻守自如第81節 龍種秘法(2)第30節 遊說第112節 驚天變第18節 策略第43節 劫掠第75節 磨刀霍霍(1)第5節 天算第52節 調整第1節 人算第112節 驚天變第23節 大局已定第33節 專訪第1節 離程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94節 丑角第21節 蛙跳登陸(1)第124節 毒氣第66節 外交手段第41節 短兵第75節 軍法第16節 驚風密雨(2)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27節 暗箭(全)第82節 大計(5)第7節 會獵(1)第76節 暗鋒第86節 解決第99節 遊擊(2)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13節 奇正(3)第1節 錯綜(1)第78節 重拳出擊(2)第48節 作勢第47節 議事(3)第27節 殺招第6節 喜訊第85節 乞求第69節 結盟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52節 壯志雄心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68節 戰略與戰術(2)第88節 北伐(1)第11節 佳人第9節 插曲第53節 外勢第56節 再刺第97節 設伏第85節 相思第30節 情債第30節 紅眼第4節 風起曼隆(4)第31節 樹倒猢猻散(2)第124節 磐石軍第122節 制衡第10節 鋪開第33節 立儲第16節 競爭壓力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3節 結交第75節 軍法第4節 根源第58節 安插第17節 簡單日記第56節 破局第16節 奔襲第41節 胃口第20節 暗夜第65節 新軍第25節 談判(1)第16節 成果第133節 西風漸(2)第59節 動員第13節 夢破第133節 西風漸(2)第49節 心機第89節 智者(1)第2節 危如累卵(2)第22節 變化第26節 北風(1)第2節 政議第27節 老而彌堅第126節 派系第107節 前夜
第110節 圍點(1)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6節 大躍進第92節 柳家屯第28節 連環殺(1)第71節 試探第21節 龍種第73節 奇招第82節 水軍第108節 來訪第70節 使命(2)第103節 入城第58節 易策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80節 攻守自如第81節 龍種秘法(2)第30節 遊說第112節 驚天變第18節 策略第43節 劫掠第75節 磨刀霍霍(1)第5節 天算第52節 調整第1節 人算第112節 驚天變第23節 大局已定第33節 專訪第1節 離程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94節 丑角第21節 蛙跳登陸(1)第124節 毒氣第66節 外交手段第41節 短兵第75節 軍法第16節 驚風密雨(2)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27節 暗箭(全)第82節 大計(5)第7節 會獵(1)第76節 暗鋒第86節 解決第99節 遊擊(2)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13節 奇正(3)第1節 錯綜(1)第78節 重拳出擊(2)第48節 作勢第47節 議事(3)第27節 殺招第6節 喜訊第85節 乞求第69節 結盟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52節 壯志雄心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68節 戰略與戰術(2)第88節 北伐(1)第11節 佳人第9節 插曲第53節 外勢第56節 再刺第97節 設伏第85節 相思第30節 情債第30節 紅眼第4節 風起曼隆(4)第31節 樹倒猢猻散(2)第124節 磐石軍第122節 制衡第10節 鋪開第33節 立儲第16節 競爭壓力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3節 結交第75節 軍法第4節 根源第58節 安插第17節 簡單日記第56節 破局第16節 奔襲第41節 胃口第20節 暗夜第65節 新軍第25節 談判(1)第16節 成果第133節 西風漸(2)第59節 動員第13節 夢破第133節 西風漸(2)第49節 心機第89節 智者(1)第2節 危如累卵(2)第22節 變化第26節 北風(1)第2節 政議第27節 老而彌堅第126節 派系第107節 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