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王者戰爭(2)

不置可否的輕哼了一聲,崔文秀沒有追責下去,西斯羅人動員了七個兵團作爲西線南侵主力,而且幾乎全是西斯羅人的功勳部隊,顯然他們是要不顧北方柏因人的襲擾牽制而傾盡全力來對帝國一戰了,這更加大了崔文秀肩頭的壓力。這一仗事關帝國命運,這一點每個人都清楚,但是要如何確保這一仗如何按照自己預定計劃發展,這纔是關鍵,這並不是光一廂情願就能做到的。

僅僅看看西線的形勢就知道局勢有多麼嚴峻,四十多萬利伯亞人的精銳壓了下來,雖然康建國的第十二軍團也是長期征戰在北方戰場的一支中堅力量,但是畢竟在數量上遠遠遜於對方,而邱子誠的第十兵團能否承擔得起這副重擔也還有待於檢驗。即便是這樣依然可以感受到敵我力量對比的懸殊,二比一的比例,雖然己方有堅城可守,但是敵人卻也有進攻部位的選擇優勢,甘蘭要塞也好,銀川也好,固然可以禦敵於城外,但是西斯羅人如果繞開這兩地徑自東進呢?太玄,歸德都有可能成爲西斯羅大軍的攻擊對象,而自己總不能將本來就不夠充足的兵力分散佈置在這些城市中吧,那不更讓西斯羅人可以輕鬆的各個擊破?

“老木,康建國的想法如何?”崔文秀終於將話題交給了一直沒有說話的木力格頭上。

“我離開慶陽時,康建國和邱子誠都在積極加強西北各府的防禦,但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彌補只能說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幫助,但是戰爭最終還是要依靠軍隊的拼搏才能決定勝負。防禦設施不過是一種輔助手段罷了。眼下西斯羅人揮軍南下,首要目標直指甘蘭要塞和銀川,如果這兩地失守,那西斯羅人就可以輕鬆地選擇攻擊方向。南下慶陽,東指太玄,東南進歸德,那樣一來,西線就相當危險了,所以我以爲西斯羅軍會首先強攻甘蘭要塞和銀川,這是他們必須要克服的難題,康建國和邱子誠也與我的看法相近。”木力格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

“如果西斯羅人以一部糾纏於銀川,而集中主力猛攻太玄或者歸德呢?”崔文秀微微皺起眉頭,木力格地想法有些一廂情願。西斯羅人手中集中了四十多萬精銳,如果己方將防禦重點擺在了甘蘭要塞和銀川,西斯羅人也不傻。完全可以丟開這兩塊硬骨頭,把目標選在太玄和歸德上,甚至可以直撲慶陽。一旦局勢走到這一步,就相當危險了。

“文秀,咱們的遊騎兵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膽敢直撲太玄或歸德,他們的補給從何而來,我們便可以將他們輜重補給線徹底斬斷。咱們在太玄或者歸德只要能夠守上一週,那西斯羅人的後勤補給就會崩潰,我不相信太玄和歸德連一週都守不下來!”木力格全身都散發着濃濃戰意:“康建國讓他的第一師團和邱子誠的第一師團以及一個遊騎兵團守甘蘭,第十二軍團的第二師團和第十軍團的二、四師團加上一個遊騎兵團守銀川,太玄是十二軍團的第三師團和第十軍團第三師團,歸德是十二軍團地第四師團和第十軍團第五師團,慶陽則是十二軍團的第五師團負責。”

“那慶陽呢?老木,慶陽的守禦力量是不是太薄弱了一些?”崔文秀這一次是真正有些擔心了,諾大一個慶陽。西北郡首府,帝國中西領地地核心,一個師團駐守?如果西斯羅人下狠心直插慶陽呢?

“的確有些薄弱,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展伯濤坐鎮慶陽,他已經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將慶陽預備役兵員全部組織起來,臨時組織了一個師團,另外又將在慶陽的各大武林門派地弟子和門徒全部集結起來組織了一個應急突擊隊,負責應急處置。”木力格也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他當然知道這有些冒險,但是太玄必須要重兵把守,一旦太玄失守,那甲馬就可能面臨兩線夾擊,嘉峪關若不是依靠其特殊的險要,一樣可能被攻陷。

“不,老木,你我都知道那沒有太大用處,你這樣的佈置太冒險了。”崔文秀語氣溫和但是堅定,“如果有必要,可以放棄甘蘭要塞,將甘蘭要塞兵力撤退到銀川和慶陽,只要卡住銀川,其結果和效果也是一樣。”

“文秀,若是放棄甘蘭,那銀川就相當於孤城一座,以卡曼人四十多萬大軍地攻擊力,拿下銀川那就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有了甘蘭就不一樣,敵人不得不分兵來考慮甘蘭的存在,甘蘭銀川互成犄角之勢,且兩個遊騎兵團可以很大程度的相互策應發動襲擾攻勢,迫使西斯羅軍無法全力攻取一處,這樣一來可以最大程度的拖住西斯羅人讓其將兵力消耗在銀川和甘蘭兩個要塞城防上。文秀,若是甘蘭和銀川真的要失守,那也得讓它們盡了自己努力才行,這一戰犧牲是難免的,但是犧牲要犧牲得有價值,至少要讓西斯羅人的戰略意圖無法達到,我們纔算成功了。”木力格臉色變得冷峻無比,每一句話幾乎是從牙縫中擠出來,充滿了殺氣和血絲。

默默的點點頭,崔文秀不得不承認木力格這一番話切中要害,幻想帝國軍能夠平順無比地在中西兩線抵擋住利伯亞人軍隊的衝擊本來就是不現實的,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光靠意志和熱血就能彌補的,縱然有高牆厚壁作依靠,但那畢竟只是輔助設施,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人,是士兵!要想拖住西斯羅人,就不得不利用這些防禦體系最大限度的殺傷西斯羅人的有生力量,讓它們意識到必須要解決向甘蘭和銀川這樣的城池要塞才能達到向東與卡曼人匯合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完成中西兩線以空間換時間的意圖,爲東線的決戰創造條件。如果輕而易舉的就退出戰鬥,那必定就會給後期的戰事帶來更大的壓力,在這方面,中西兩線的帝國軍都必須要有勇於犧牲的思想準備。

“但是老木你想過沒有,甘蘭要塞也好,銀川也好,這樣單薄的兵力能夠支撐多久?犄角之勢也難以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一點你我都明白。我看不如這樣,把羅卑人的兩個遊騎兵團放在甘蘭和銀川,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遊擊作用,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的牽制和削弱即將到來的西斯羅人對甘蘭和銀川的攻擊烈度,也許這樣銀川和甘蘭還能堅持更久。”崔文秀話語中也是充滿了決絕,既然甘蘭和銀川將會是西斯羅人的必佔之地,那就索性讓戰爭來得更猛一些,兩個遊騎兵團也讓他們加入死而後已的序列,唯有這樣才能把西斯羅人拖得更久。西線本來就是最艱難的戰場,抱有任何僥倖都會帶來更沉重的打擊。

木力格嘴角泛起一絲苦笑,崔文秀不愧是崔文秀,屠夫手段,閻王心腸,果真不假,若是將羅卑人放在外圍,一樣可以發揮作用,但是卻無法讓他們做大鞠躬盡瘁,而見他們分別至於銀川和甘蘭,那便是要他們拼死一戰了,否則未得命令而擅自撤退,軍法就會要他們命。

“文秀,你這個建議那是要葬送羅卑人的這兩個兵團啊。”木力格搖頭無語。

“哼,這等時候莫非我們還要行婦人之仁麼?連我們自己的部隊都要捨生忘死的給我頂上,難道他們還以爲來這裡是趕集麼?”崔文秀微微露出的牙齒中彷彿是吸血狂魔露出的獠牙,“就這麼決定了,讓羅卑人兩個師團跟進,在慶陽保留一個遊騎兵團作爲機動預備隊,另外,莫特人和求爾人以及圖布人的預備役兵力動員起來沒有,如果動員起來了,讓他們不要在對西斯羅內地發動攻勢了,西斯羅人已經要拼命了,對那些後方攻擊動搖不了他們的決心,讓他們都投入到銀川和甘蘭之間的戰場上來,要他們自行選擇攻擊方式,只要能打擊西斯羅人的軍隊,可以不擇手段!”

參謀們緊張的草擬着崔文秀的下達的命令,西線已經進入相當緊張的階段,每一個命令都必須第一時間傳到前線,否則便是過期作廢。

“西線就這樣定了,老木,把你那三個預備師團調到墨靈頓一線吧,讓後方的運輸營將所有能夠調動的車輛全部集結在墨靈頓,既可以策應西北,也可以確保捷洛克,我看最慘烈的一戰不是在甘蘭就會在銀川打響啊。”崔文秀將目光重新回到地圖上,臉色也變得更加嚴峻:“西線姑且如此吧,讓我們再來看看中線,這纔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啊,卡曼人不除,我們大唐永無寧日啊。”

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46節 瀘江府第51節 亂因(2)第102節 強攻第26節 逆襲(1)第119節 要價第38節 醋意第44節 拉與打(2)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45節 外患(1)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110節 失望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26節 重託第116節 改革第3節 時代潮流第49節 絕色雙姝第94節 戰爭步伐第45節 霸勢(1)第91節 送別第91節 鏖戰(1)第67節 船上(2)第91節 鏖戰(1)第67節 戰略與戰術(1)第52節 目標東方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67節 聲東擊西(2)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01節 揭幕戰第7節 會獵(1)第34節 烽煙滾滾(4)第39節 太平聖教第110節 奧援第45節 攘外必先安內(1)第114節 獨木第47節 試比高(3)第105節 瘟疫第14節 鞏固第42節 三陽真力第19節 西線風雲(1)第52節 輸誠第4節 大同化第50節 重心第25節 國策之議(2)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43節 捕蟬第34節 王與僕(2)第54節 合謀第80節 爭功第59節 動員第12節 劃時代意義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120節 上當?第111節 水雲間(3)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98節 戰猶酣(2)第60節 政治(1)第94節 情報秘書第9節 插曲第21節 拉丁洋艦隊第6節 雙刃劍第122節 制衡第19節 兵戈第2節 旅途見聞第17節 力薦第38節 鬱悶第109節 揭蓋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57節 離前第15節 新局面第46節 兵壓第60節 待發第87節 明智第13節 毒計第11節 東南之旅(3)第12節 薦才第120節 盤算第44節 人心第42節 波及第9節 潮落第45節 議事(1)第38節 對策第37節 引狼相鬥第99節 後手第20節 暗夜第37節 密謀第85節 動員第27節 潛在的對手第123節 內鬼第5節 江南故事第30節 全面爆發(3)第1節 預言第109節 霧鎖唐河第47節 議事(3)第3節 角力第37節 暗子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48節 利益取捨第34節 狡謀第73節 宣泄
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46節 瀘江府第51節 亂因(2)第102節 強攻第26節 逆襲(1)第119節 要價第38節 醋意第44節 拉與打(2)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45節 外患(1)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110節 失望第35節 烽煙滾滾(5)第26節 重託第116節 改革第3節 時代潮流第49節 絕色雙姝第94節 戰爭步伐第45節 霸勢(1)第91節 送別第91節 鏖戰(1)第67節 船上(2)第91節 鏖戰(1)第67節 戰略與戰術(1)第52節 目標東方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67節 聲東擊西(2)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01節 揭幕戰第7節 會獵(1)第34節 烽煙滾滾(4)第39節 太平聖教第110節 奧援第45節 攘外必先安內(1)第114節 獨木第47節 試比高(3)第105節 瘟疫第14節 鞏固第42節 三陽真力第19節 西線風雲(1)第52節 輸誠第4節 大同化第50節 重心第25節 國策之議(2)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43節 捕蟬第34節 王與僕(2)第54節 合謀第80節 爭功第59節 動員第12節 劃時代意義第62節 高瞻遠矚(1)第120節 上當?第111節 水雲間(3)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98節 戰猶酣(2)第60節 政治(1)第94節 情報秘書第9節 插曲第21節 拉丁洋艦隊第6節 雙刃劍第122節 制衡第19節 兵戈第2節 旅途見聞第17節 力薦第38節 鬱悶第109節 揭蓋第41節 瞞天過海(2)第57節 離前第15節 新局面第46節 兵壓第60節 待發第87節 明智第13節 毒計第11節 東南之旅(3)第12節 薦才第120節 盤算第44節 人心第42節 波及第9節 潮落第45節 議事(1)第38節 對策第37節 引狼相鬥第99節 後手第20節 暗夜第37節 密謀第85節 動員第27節 潛在的對手第123節 內鬼第5節 江南故事第30節 全面爆發(3)第1節 預言第109節 霧鎖唐河第47節 議事(3)第3節 角力第37節 暗子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48節 利益取捨第34節 狡謀第73節 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