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琉球復國之後的發展,還真是雷厲風行、日新月異。
可能是人少好管理的關係,將土地資源通過置換、回購的形式收歸國有之後,琉球羣島就變成了一個遍地開花的超級大工地。
但是最先投入建設的,卻不是據說要移平後重建的首都,反而是島鏈上的大小島嶼!
根據琉球官方提供的各種設計方案,各種自然景點的開發、人工遊樂設施的建設,就這麼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想來也能理解,這麼龐大的工程投入,怎麼也得先把收入來源解決了。
而隨着大建設工程的開展,負責承建琉球改造的煌國工程隊伍,也終於明白了當初琉球外長,爲什麼預測自家首都一年半載就能完工了,而各國代表所吐槽的“搭積木”,也真還沒說錯。
你見過一體成型建築模塊,外加反重力單元自行拼裝系統麼?
沒見過?
嗯,我們也沒見過!
看上去就像是一塊塊,數十、數百到上千噸不等,事先被預製好的巨大建築模塊。
被一雙雙無形的大手拿起來,自己飛起來往建築框架上“搭積木”一般的進行拼裝一樣。
最妙的是,這些而沉重的建築模塊,在互相拼接到一起的時候,採用的還是能夠抵抗10級地震威力的高效抗震榫卯結構……
工程隊伍的工人們看着漫天飛舞的建築模塊,不由有了淡淡的憂傷,莫名有種要失業了預感,話說現在去學裝修還來得及麼?
好在這一畫面,在不久的將來纔會出現。
在那之前,代表煌國負責與琉球進行溝通的外事專員。
很奇怪的發現,琉球那幾萬名大多都是漁民或果農出身的國民。
因爲專業素養不夠的緣故,所以只有極少數被選拔出來,組建了琉球政府的各級管理機構。
而絕大多數人卻被安排了各行業的培訓任務,到時候會被派遣到旅遊業的服務行業以及管理崗位上去。
可琉球王國那支神秘的中山艦隊呢?
他們兵不血刃打敗阿美利加,那四十幾座軍事基地的強大部隊呢?
還有說好的高科技團隊呢?
別告訴我你們那些不科學的黑技術,都是在網上下載的!
雖然外事專員已經儘可能的旁敲側擊了,可琉球外長始終都是一臉無辜的表情:我們琉球是永久中立國,要什麼軍隊?
再問深一點,這油滑油滑的傢伙就擺出一臉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涉及國家機密,無可奉告!
對此,煌國外事專員只能無奈的向國內中樞彙報,他這邊顯然是套不出什麼情報了,只好指望神秘的“1808特事專項組”那邊能有所收穫了!
更奇怪的是,現如今整個琉球羣島上,都遍佈着煌國的工程人員、測繪人員、勘探人員等人羣。
不說是挖地三尺的將琉球偵查了一遍,也幾乎把琉球的每一寸土地都給踩遍了,卻沒發現任何隱藏的秘密基地存在。
難道說,對方的總部並未設置在琉球本土?
還是說,對方的總部實際上就在那艘隱藏在深海之中的中山號上?
而最近煌國中樞和超管局,也快被“戰忽局”這個不正經的組織煩死了。
對方始終不願意與他們接觸,哪怕通過他們給予的外聯APP跟他們的“客服”聯繫,回覆過來的也僅限於文字信息。
而且內容也大多都是些“已向上級彙報,請耐心等待通知!”之類萬金油內容,根本無法與對方的主管人員進行溝通。
至於打進戰忽局內部的“御靈戰隊”成員,以及小錢彙報回來的消息。
也大多是正在執行戰忽局頒佈的各種協助琉球復國的閒雜任務,根本沒什麼有價值的情報。
扶桑“血液夢囈”的那一晚,出現過的那羣帶有數字編號的戰忽局高層人員,竟然再也沒有出現過。
小錢他們這些低權限戰鬥人員,甚至無權得知中山號是否屬於戰忽局所有。
這就弄的煌國中樞和特專組的專員,跟看見了小魚乾卻吃不到的大橘一樣,那叫一個抓心撓肺心癢難耐。
現在這種情況,根本就無法“識別敵我”啊!
要說戰忽局是“自己人”,可對方始終排斥與己方接觸。
可要說戰忽局是敵對勢力,對方的所作所爲卻又符合煌國的利益。
遠了不說,從阿美利加手中奪回了琉球羣島這件事,就已經算是替煌國解除了始終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實現在“戰忽局”是不是自己人已經不重要了,就算他們是一幫老外,只要願意加入煌國,中樞這邊就願意發給他們號稱世界上最難取得的“煌國綠卡”,至於原因……你們懂得!
那麼問題來了,消失的那些“戰忽局高層”,到底去那了?
中山市,御靈地下基地。
作爲供應整個意識分體團隊,所需後勤的總基地。
御靈宗駐地所在的松溪山內部以及下方,已經徹底的被“1號意識分體”貳弌掏空,並建造成爲了一座深達數十層的龐大地下城。
生物試驗室、化學實驗室、科技實驗室、鍊金實驗室、金屬熔鍊工廠、材料加工車間、裝備製造流水線……一層一層被安置的是井然有序。
而此時,生物試驗室所在的這一層中新開闢出來的一塊區域裡,佈滿了橫成排、豎成縱的大量巨型鋼化玻璃培養皿。
每一座巨型培養皿中,都浸泡着一具在營養液中載浮載沉,彷彿嬰兒一般蜷縮着的人體,看上去既詭異又邪惡。
貳壹饒有興趣的抱着胳膊,通過感知觀察着培養皿中“實驗體”的細微變化,身邊則是密密麻麻的隱形僕役在忙碌着。
這些設備,可都是“3號意識分體”貳弎,之前在襲擊幕府秘衛基地的時候,打上【秘法印記】順手給洗劫回來的,其中還包括了大量基因改造與克隆試驗的數據。
而這些技術被貳壹學習、吸收、掌握之後,與自身的基因知識融合貫通予以改進,展開了這一次的“誕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