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乙的四個道碑中,真正對他有威脅的就只有一個,天劫道碑!
光十一娘處身其中,感覺尤其的深刻!
挑戰者在劫雷領域上的造詣確實要高於婁小乙,不僅只是這人是本尊親自入場,也在道境機理認知上。
修爲和認知上都佔優勢,這場道爭纔是真正的要害攻擊!
婁小乙的天劫道有缺陷,不是真的缺陷就有多麼大,而是相對他其它大道的完美程度來說有所不如;這一點聞知老道當初一眼就看了出來,其實看出來的還有別的有心人,只不過一直在隱忍,等待時機。
就像現在,趁本尊在仙天上的機會,四個道碑一齊發難,就是挑戰者最好的奪道之機。
時機選擇妙到毫巔,恐怕也爲此準備了不短的時間。
但挑戰者在真正切入婁小乙的天劫碑中之後,受到的第一個挫折卻是來自那些亂七八糟的旁觀者,這一點讓他很意外!
黃龍爭道規矩,爭道過程中觀道者能影響大約不超過三成的強弱對比,也就是說,他的劫雷只有在強過對手至少三成後纔有可能形成憂勢?
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畢竟,這裡是婁押司的道碑,哪怕在劫雷上稍遜他一籌,但在天劫變革理論上卻是要勝他少許,所以整體而言,他的優勢並不明顯!甚至都不能超過一成!
能勝過婁押司一成,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這還不夠!如果僅僅打成這樣,那他就還不如不來!
他另有對策!
對婁小乙的天劫,他有過極其徹底的瞭解,也曾很多次進來這裡尋找可能的短板缺陷,那些天劫制度上的不同沒什麼意義,各有各的理念,他要尋找的還是在劫雷上的瑕疵。
來得次數多了,也就慢慢了解了婁小乙天劫大道的基礎構成,分別是由命運,生死,歸一,輪迴四道揉合而來,這是看得見的體系,對他這樣的修士來說並不陌生。
要拆對手的天劫大道,他也暫時只能從這四個基礎先天大道來想辦法!
不可能是輪迴,因爲婁小乙的新輪迴是他也碰觸不到的高度;也不能是生死和歸一,因爲這兩個先天大道自身都有問題,未必在新紀元中還能佔有一席之地,本身毛病多多,也沒個定數,沒有標準又何來缺陷?
就只有命運了,碰巧他也算是在命運上有些涉獵;玩雷霆的,一般都會兼修命運,這大概就是雷不劈好運人的道理?
命運這個大道是大羅先天大道之一!和道德一樣,哪怕註定了要下界播灑人間,但在修真界中的地位卻從來也未曾因爲不是先天了而被人看輕!
反而更加的看重,被視爲不是先天的先天,永恆的先天,就是命運大道的特殊地位!
天道降下劫雷,是一定會考慮受雷者的命運走向的!這就是人世間那些所謂罪大惡極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會遭劫雷報應的原因?
因爲有運勢護佑,比如前世向善有大功德,比如未來能在某個大事件中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原因,都會影響到劫雷能不能劈下去!
不是每一次蘊雷雲都會有雷霆劈下,其中就總有因爲運勢原因而劈不下去的情況發生,這個比例還不小。只不過修士的操作極快,一道劈不下去就繼續下一道,在旁人看來就是連續不斷的雷霆,卻不知道對雷霆士來說他們每百道雷霆中會根據對手的運勢變化總有那麼數十道是劈不出去的啞雷!
在他和婁小乙化身的互劈中,實際上兩人的運勢都差不多,互相之間的啞雷比例也是半斤八兩,所以在天劫大道四個組成的基石中,命運所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他需要改變的,就是雙方的運勢對比,讓自己的啞雷更少些,對手的啞雷更多些,此消彼長之下,輕輕鬆鬆就能極大的拉開雙方劫雷互劈的頻率,也就能輕鬆抹殺那數十完無惱觀衆對他造成的影響。
作爲挑戰者,他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在現在的環境下,就想到了一個操縱運勢的好辦法!
他把這種方法稱爲運勢平衡之法!
就是藉助道碑爭奪這個特殊的空間環境,把內在的所有人運勢都比做一個整體,然後重定運勢!
這是一個很玄奧的仙術,他之所以會用,原因也很簡單,因爲他本身早就被下了仙種,覺醒之下當然就有了些莫名的體悟,既在更進一步的雷霆大道上,也在一些很是身邊奇的仙術上。
運勢平衡,就是其中一個仙術的變種,他勉強也能使用,在當下恰到好處!
平衡中,他作爲勢單力孤的一方,運勢就會得到補償性的加強!而婁小乙的化身則正好相反,因爲支持者甚衆,高達數十萬人,運勢就不可避免的和這些支持者們平均;這些支持者中又哪有幾個有大運勢的?
結果就是,他的運勢上升,婁小乙劈他就會產生更多的啞雷;婁小乙化身的運勢下降,他操縱劫雷時產生啞雷的概率就會減少,這麼一綜合,每發百雷中,他們之間的差別可就大了。
仙術的神奇,又豈是一個化身和數十萬廢物能夠看穿的?
但這個仙術還有些缺點,其實也不是仙術的問題,而是他這樣的半仙施展仙術就總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那就是可發不可收,除非一方死亡!
婁小乙死亡不過是丟個化身,不算什麼,他要死了那可是本尊,這個虧吃得不小!但如果考慮到成功後的所獲,冒些險也是應該的,這是道爭必須要付出的,又拿裡有四平八穩就天上掉餡餅了?
而且他心中確實對這個婁押司很是忌憚,此人行事就總有出人意表之處,不能以常理來論,所以仙天上的道爭誰勝誰負就很難說,分天會取得勝利他一點也不奇怪,不盡快趁此人本尊不在把他道氣華冠奪了,等這人下來後又哪裡還有機會?
數百年的準備等待,現在當然要全力一搏,豈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