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 空間防禦網

葉涵整個人都不好了,地面上的局面剛剛看到曙光,怎麼看吳瀚的意思,太空的情況非常不好?

吳瀚嘆了口氣,“遠征軍的情況你瞭解過嗎?”

“不清楚,一直沒消息。”

“太空的局勢呢?”

葉涵點點頭說:“知道一點。”

別看他甦醒之後就被安排到特勤組,但他的級別擺在那裡,該傳達給他的文件一件都不會少,其中就有太空艦隊的各種情況。

簡單點說,現在的聯合太空艦隊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即防禦地球的本土艦隊、負責火星的火星衛戍艦隊、巡守小行星帶的小行星帶特遣艦隊、負責封鎖木星的木星鎮守艦隊,還有就是專門和敵人野戰的遠征艦隊。

前四支艦隊都是防守性質,艦隊實力一般,只有遠征軍是真正的進攻力量,集中了全人類最先進、最有戰鬥力的戰艦。

五支艦隊名義上都歸聯合指揮部指揮,實際上每支艦隊都分成北都和國際兩個分艦隊。

爲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局勢,北都曾在葉涵甦醒前進行過一次大範圍的戰略改組,將全軍分成陸地、遠洋和太空三種戰役集羣。

其中陸地集羣主要是地面和空中力量;遠洋集羣包括水面作戰艦艇和水面輸送力量;太空集羣主要是太空戰艦和陸戰隊。

不管陸地、水面還是太空,每一個集羣都是戰略作戰單位,都有能力向外星人發起戰役級別的進攻。

正是在那個時候,北都將太空艦隊一分爲四,常設地球、火星、小行星還和木星四支艦隊。

遠征軍不是常設編制,只在需要的時候抽調戰艦臨時組建,純以戰鬥力而言,其餘四支艦隊聯合起來也不是遠征艦隊的對手。

因爲對抗外星人是全人類的事,北都的戰略調整必然影響聯合艦隊的編成,爲此北都事先與華府進行了一系列深入交流。

華府認爲北都的調整確有必要,而且符合將來的對敵戰略,因此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五大艦隊。

而五大艦隊的形成,又跟人類的戰略發展有解不開的關係。

人類在2033年的反擊戰中損失慘重,但付出極大代價的人類艦隊不僅擊敗離土外艦隊,還成功遏制住木星方向的敵人。

戰後,各國痛定思痛,一心打造環木星防禦帶,即在木星的小衛星上建造導彈基地,意圖將木星方向的敵人封鎖在木星內圈。

不久之後,同出一源的小行星帶防禦計劃提上日程。

這兩個都不是什麼簡單計劃,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以人類如今的實力打造這兩個防禦帶,和古代傾全國之力建造長城沒什麼區別。

如果不是土星距離太遠,土星防禦計劃肯定也少不了!

計劃雖好,可需要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從地球軌道到火星軌道,最近距離是五千五百萬公里,從地球向小行星帶運送物資簡直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爲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開拓火星成爲唯一的選擇,戰後不久,聯合艦隊就集中了一批運輸艦,向火星運送一大批基礎物資,人類正式進軍火星。

除此之外,穀神星和竈神星等較大的小行星也在開發之列,全人類集中力量,以火星上的礦產資料爲主,以小行星上的資源爲輔,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小行星帶軍工體系。

整整三年時間,聯合艦隊依靠火星資源,在小行星帶中打造了三十多個遠程導彈基地,火力網覆蓋整個小行星帶。

看到這份資料的時候,葉涵非常奇怪,三十多個基地就能覆蓋整個小行星帶,是不是太誇張了一點?

但他繼續往下看,很快就發現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奇蹟,因爲那些基地使用的主力武器是攜帶核彈頭的分導式超遠程固態燃料導彈,北都代號閃光,西方代號驚雷。

這種導彈採用六級結構,前四級用來趕路,最後兩級用來追索目標。

它的工作方式爲複合制導,簡單點說,就是小行星帶中的遠程雷達網發現目標之後,激活位置最近的導彈,通過位置預判,導彈打好提前量,飛向敵艦的航線前方。

但是爲了防止敵艦變向,導彈飛完一半的預定航程後重新開機,再次通過雷達網確定敵艦位置,激活第二級進行第二次加速,並在加速過程中調整飛行方向。

接下來每過一段時間,導彈都要重新開機調整方向,只有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才由導彈上的導引頭鎖定目標,並且使用分導技術提高命中機率。

有意思的是,這種導彈攜帶的分導彈頭只有一半兒攜帶核彈,另一半兒彈頭是起掩護作用的煙幕彈……當身爲目標的敵艦發現導彈並展開攔截時,閃光導彈突然分裂,一邊釋放煙幕一邊向敵艦發起衝擊,可以想象敵艦裡的外星人是什麼感受!

嗯,上面爲了提高命中率,可算是煞費苦心!

由於特殊的作戰環境,閃光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間隔可以長達一個多月,因此這種導彈不能使用效率更高的液體燃料發動機,而是必須使用容易儲存的固體燃料發動機。

若非閃光導彈擁有超遠的射程,人類絕不可能只用三十多個基地,就形成覆蓋整個小行星帶的防禦網。

不過很可惜,外星艦隊在這幾年裡一直積聚力量,壓根沒有敵艦闖進小行星帶,聯軍傾力打造的防禦網至今還沒開過張,截止到目前爲止,閃光導彈的作戰效果仍然停留在紙面上,全是模擬數據。

更嚴重的問題是三年時間真的太短了,火星出產的資源有限,爲了儘快建成防禦網,火星艦隊優先建造導彈基地,受資源不足影響,閃光導彈的產量一直上不去。

結果就是計劃中的三十多個基地一個不少全部建成,可就位的導彈卻只有設計數量的百分之十四,防禦力遠遠達不到設計標準。

以火星目前的產能,只要再有一到兩年時間,就能補全剩餘的導彈,讓小行星帶防禦網達到設計標準。

哪成想土外二艦隊偏偏趕在這個時候冒出來!

697 摧毀1921 戰前動員76 嚴防死守1949 沒有辦法的辦法995 鐵三角309 衝灘1767 圖窮匕見664 國內局勢632 步步爲營(二)275 忙裡偷閒986 隱忍1234 屁股上有針眼1727 繩橋143 高歌猛進73 撤離之始1216 回不去了1049 蛛絲馬跡953 多線發展657 正面衝突1312 再來一次1188 我盡力而爲529 背後的故事926 天梯,天梯!(二)1437 辦法不是沒有1271 試試動靜再說133 狂轟濫炸1455 不再矜持1335 兩個概念272 死亡雷場1245 太巧不是巧合213 盡力而爲255 救命稻草1259 亂了方寸270 南轅北轍(求首訂,謝絕贈幣!)498 人禍(二)1421 開鑿1101 超級大炮44 毛遂自薦1003 離艦784 圍堵戰術1269 最多算個間接1147 別讓他們跑了328 向我開炮1103 外星人的報復(補一號的欠更)981 宜將剩勇追窮寇170 生死兩隔418 計劃939 視頻會議423 人生如戲1810 死亡空襲1426 我有幾個問題1747 絕對優勢1505 支撐345 兩個方面1242 透過表相看本質1899 再早兩天就好了1680 爲難1856 幕後黑手1583 使命必達633 飽和炮擊656 主場優勢1799 聲波,聲波!1132 準備就緒411 怪樹374 新裝備114 兩害相權1253 差距惹來的麻煩1355 光海123 蝗羣越境602 險勝945 巨化706 毫無頭緒1762 麻煩大了1889 靠近1190 圖騰1643 堡壘驚變(二)1931 對攻973 要害1910 極度被動1720 城在人在272 死亡雷場1111 哪都比這強1583 使命必達380 目的地471 大殺四方417 背動1880 無名彗星1447 木星大捷1253 差距惹來的麻煩102 不情之請1722 活着488 錯過923 傾力而爲1884 最後的掙扎(二)1067 打過去533 沒有那麼簡單1827 登陸支援1614 反攻725 禮炮轟鳴182 遲來的救援
697 摧毀1921 戰前動員76 嚴防死守1949 沒有辦法的辦法995 鐵三角309 衝灘1767 圖窮匕見664 國內局勢632 步步爲營(二)275 忙裡偷閒986 隱忍1234 屁股上有針眼1727 繩橋143 高歌猛進73 撤離之始1216 回不去了1049 蛛絲馬跡953 多線發展657 正面衝突1312 再來一次1188 我盡力而爲529 背後的故事926 天梯,天梯!(二)1437 辦法不是沒有1271 試試動靜再說133 狂轟濫炸1455 不再矜持1335 兩個概念272 死亡雷場1245 太巧不是巧合213 盡力而爲255 救命稻草1259 亂了方寸270 南轅北轍(求首訂,謝絕贈幣!)498 人禍(二)1421 開鑿1101 超級大炮44 毛遂自薦1003 離艦784 圍堵戰術1269 最多算個間接1147 別讓他們跑了328 向我開炮1103 外星人的報復(補一號的欠更)981 宜將剩勇追窮寇170 生死兩隔418 計劃939 視頻會議423 人生如戲1810 死亡空襲1426 我有幾個問題1747 絕對優勢1505 支撐345 兩個方面1242 透過表相看本質1899 再早兩天就好了1680 爲難1856 幕後黑手1583 使命必達633 飽和炮擊656 主場優勢1799 聲波,聲波!1132 準備就緒411 怪樹374 新裝備114 兩害相權1253 差距惹來的麻煩1355 光海123 蝗羣越境602 險勝945 巨化706 毫無頭緒1762 麻煩大了1889 靠近1190 圖騰1643 堡壘驚變(二)1931 對攻973 要害1910 極度被動1720 城在人在272 死亡雷場1111 哪都比這強1583 使命必達380 目的地471 大殺四方417 背動1880 無名彗星1447 木星大捷1253 差距惹來的麻煩102 不情之請1722 活着488 錯過923 傾力而爲1884 最後的掙扎(二)1067 打過去533 沒有那麼簡單1827 登陸支援1614 反攻725 禮炮轟鳴182 遲來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