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

對於張讓的表態,李澈幾人頗有些無言以對。

確實,就算董卓爵至鄉侯、官居州牧,在十常侍眼中也是什麼都不算。再加上這次被董卓擺了一道,張讓自然更不想向董卓低頭了。

向何進服輸求饒還差不多,畢竟何屠夫怎麼說也是當朝第一人,雙方也是鬥了好幾年的老對手了。

“好了,咱家也該上路了,不勞二位費心。還請荀侍郎爲畢常侍解縛,被綁着的死狀可不怎麼好看。”

荀攸默然,遲疑了片刻,割開繩索,然後一把將畢嵐推了過去。

畢嵐與郭勝卻沒有張讓那般視死如歸,面色難看至極,雙手顫抖個不停。

“且慢,張常侍可否爲澈解一疑惑?董卓到底與幾位謀劃了些什麼?”李澈卻是出口讓他們停住,他很想知道董卓到底在陰謀算計什麼。

張讓神情複雜,既想讓李澈無功而返,又不想讓董卓好過,最終還是對董卓的仇恨壓過了對李澈的憤恨,無奈的道:

“董賊提議讓我們劫持天子混入先帝的出殯隊伍,然後趁機逃脫。他會在小平津渡口安排人接應我等,而我等須將渤海王交給他。至於白波賊寇和南匈奴之事,我等確實不知。”

劉辯與劉協有些驚訝的看向張讓,沒想到十常侍是直接將劉協賣了。

“逆賊!”荀攸忍不住罵道。

“沒錯,我等皆是逆賊,也無顏求陛下寬恕了。倒是二位需要謹記,董卓絕非易於之輩,他與何屠夫、袁本初這些人都不一樣,所求也不同,可不要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此人。”

張讓先是自嘲一句,隨即面無表情的規勸道。

李澈微微頷首道:“這個自然。”能引賊寇攻擊天子車駕、先帝靈柩,董卓的行爲足稱瘋狂了。至少何進與袁紹現在絕對不敢這麼做。

董卓在歷史上手掌大權後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兇厲程度遠邁等閒權臣,所謂士人的規則,很明顯是束縛不了他的。

如果像袁紹一樣,固執的認爲董卓會遵守天下公認的規則,那是要吃大虧的。

“李侍郎,你當日禁宮中所罵的如果是董卓,恐怕你們幾人早就身首異處了。”張讓忽然冷笑起來。

李澈一陣無語,這廝死到臨頭了,還不忘膈應下自己,真不愧是記仇的閹人。

荀攸諷刺道:“還是請三位快快身首異處吧。吾等還要儘快帶天子與大王回宮,這裡並不安全。”

張讓沉默的點點頭,隨後長嘆一聲道:“臣等既死,這天下也要亂了,陛下且自珍重吧。”

李澈上前抱起劉辯,不顧他的掙扎,捂住了他的眼睛。荀攸也上前抱起劉協,幾人轉身向洞外走去。

“李明遠,若你真能像自己口中所說那樣尊奉大義,那就改變這個天下吧,吾等與先帝會在九泉之下看着的。”

三下倒地聲響起,張讓細若蚊蠅的聲音傳入了李澈耳朵,他停下步伐,認真道:“你們的死,就是這天下改變的第一步。”

隨後抱着劉辯大步向前走去。

……

“十常侍的時代就這麼落幕了啊。”荀攸有些感嘆的說道。

自光和四年曹節病故,張讓等人便權傾朝野,不可一世。十二人盡皆封侯貴寵,靈帝對張讓與趙忠更是以“阿父”“阿母”呼之。

朝中大臣無不在十常侍淫威下瑟瑟發抖,便是位列三公的司徒陳耽、安定豫州的刺史王允、一手扶保大漢江山的皇甫嵩,都因爲惡了十常侍,死的死、降罪的降罪、削爵的削爵。

而不可一世的十常侍,卻就這麼無聲的死在了一個山洞裡。沒有什麼浩大的審判,也沒有處以極刑,僅僅幾把短刃,就終結了四名曾經的大漢朝最有權勢的人。

這確實讓人唏噓不已,功名利祿、赫赫權柄,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

此時幾人已經下了北芒山,正在摸黑向雒陽方向趕去,李澈聽到荀攸的話不由得吐槽道:“他們的時代落幕了,我們卻還要收拾他們留下的爛攤子啊。”

荀攸沉默了,誅除十常侍也只是清理了中央的頑疾。然而上樑不正下樑歪,這麼多年下來,大漢各地早就爛透了。

不管是宦官的親友橫行不法,還是趁此機會大肆兼併的豪強大族,他們不可能輕易吐出吃進嘴裡的肉。

這必然需要以鮮血來洗刷一遍,但何進又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他能下定決心用重典嗎?還有大漢,還能再承受的起一次內亂嗎?

這些話卻只能爛在心裡,看看李澈懷裡的劉辯,荀攸表示自己仍然對漢室持悲觀態度。

李澈繼續道:“還有董卓,綜合各方面信息,很明顯董卓此次耍弄了袁家。他當是沒有告訴袁本初,十常侍會劫持天子和渤海王。只言張讓等人會潛伏在送殯隊伍裡,然後會有軍隊在中途施加壓力,幫袁紹搜查。”

“這樣無論如何,送殯的隊伍都會動亂,必然會打擊漢室威信。張讓等人挾持天子,董卓再幹掉十常侍,頃刻間變成救駕功臣,真是好算計。就算是天子在亂軍之中出事了,想來董卓也是不在乎的吧,對他來說,越亂越好。”

荀攸順着李澈所言推演下去,不由得對董卓的野心有了更深的瞭解。

“此人真乃亂國奸賊。”荀攸最後下定義道。

把事做好很難,壞事卻很容易。這也是此次董卓能佔盡優勢的原因,他的目的就是混亂,就是破壞和搞事情。

而小心翼翼維穩的朝中公卿、一心想要低調的逃出生天的十常侍,自然玩不過董卓。

“所以混亂邪惡真乃一切之敵!”李澈暗暗吐槽道。

不過董卓也算不上完全的混亂邪惡,他還有計劃和目標。看看懷中的少年天子,這就是董卓此次最大的目標,如果不能把天子拿到手,董卓恐怕就得乖乖承受何屠夫和袁本初的怒火了。

到那時,他又有什麼手段呢?

正在這時,李澈感覺地面隱隱有震動感,幾人對視一眼,呂韻低聲道:“是騎兵。”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李澈與荀攸於北芒山中追急,忠挾天子以圖自保,讓、勝殺忠,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自刎而死。

贊曰:任失無小,過用則違。況乃巷職,遠參天機。舞文巧態,作惠作威。兇家害國,夫豈異歸。

——《後漢書·宦者列傳》

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
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七章 袁府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