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開幕

七月十五,爲孟秋之時,主宰秋季的西方白帝乃是刑殺之神,其五行屬金,掌攻伐戰事,何進選擇這時候舉辦大會也是有意義的。

勇士大會舉辦的地點是雒陽城西的平樂苑,這裡是禁軍屯軍之所,其中校場極大,去年十月,靈帝曾在此檢閱過數萬軍隊。

卯時,天已經矇矇亮,內城上西門緩緩打開,如長龍一般的隊伍從中踏出,向着平樂苑而去。

令人驚訝的是,天子竟然沒有乘坐御輦,而是騎馬而行,駭的百官緊緊相隨,生怕劉辯從馬上栽了下來。

這卻是得到了何太后的首肯:“檢閱天下豪傑,天子自要有天下第一英傑之姿,焉能蜷於御輦之中?”

兩位至尊鐵了心要這樣,百官也不願爲了這種小事而鬧得君臣反目,只能選了最溫和的御馬,並讓幾名矯健的衛士簇在御馬旁邊以策萬全。

策馬“奔騰”的劉辯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雖然心撲通撲通的跳,但是看着百官憂心忡忡的樣子,他莫名的感到開心。

開心就要與人分享,劉辯開始小心翼翼的環視四周,同時繃緊身體,以防墜馬。

在公卿隊伍的中前方,他終於找到了那個戴三樑冠、配紫綬的背影,他相信自己不會認錯,因爲他對百官的背影都陌生無比,卻無比的熟悉那個背影。

對他,劉辯有一種既怨又親,既親又忌的感覺。怨其逼死張讓等人,親其深夜入山救駕、傾力傳道受業,卻又忌其與何進走的太近。

但比起對百官滿滿的忌憚,在十常侍覆滅,宦官十存一二的情況下,這個人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之一了。

也因爲如此,不想破滅希望,不想看到他徹底站在何進一方,劉辯選擇了默許袁氏放其出京,也幫助何進爲他爭取到了趙國這樣一個離京城近的郡國。

趙國是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郡國,其精華近半集中在國都邯鄲,身爲邯鄲令,只要他韜光養晦,黑山賊斷不會做出攻城之舉。

趙國雖爲小國,邯鄲卻是位居冀州前列的堅城大縣,賊寇勢大兵多,卻攻城乏力。張燕的老東家張牛角,就是在攻打鉅鹿郡癭陶縣時身亡。只要不惹怒張燕,想來安全是無虞的。

拜劉虞爲大司馬、進封襄賁侯的詔書已經發出。等到劉虞入京,他會很快的整合朝廷,皆時再召他回京,與他一起中興漢室。

劉辯是這樣想的,他勾畫了未來的美好藍圖,滿心希冀未來會如他所想,卻絲毫沒有想過,一切真的能如願以償嗎?

劉辯努了努嘴,想叫他過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救駕之時事急從權,已然惹得公卿不快;若再與一名臣子同騎或並乘,只怕他會被袁氏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想到這裡,劉辯眼珠子一轉,側頭對衛士道:“召楊司空到御前來,與其一匹御馬,朕要與臨晉侯並騎。”

消息很快傳遞了出去,公卿們聞之面色各異。

袁隗與何進皺皺眉,默然不語。

袁紹輕笑,以微不可聞的聲音喃喃道:“天子之尊,小丑手段,可笑可笑。”

袁術卻是嫉妒的面色都扭曲了。

曹操、劉備、李澈、荀攸幾人相顧而嘆,面色複雜。

不管公卿們作何心理,楊彪作爲縣侯,又是司空之尊,天子召其並騎也說得過去,沒人敢出言反對。當然,說是並騎,楊彪還是自覺的落後了劉辯半個身位。

但這已是極大的殊榮了,很多人都知道,當今天子最是信賴楊氏,甚至有消息稱,天子有意讓楊司空代太傅爲帝師。

聰明人當然對此不屑一顧,太傅作爲輔政大臣,有先帝遺詔爲憑,合法執政。雖然東漢太傅按規定沒有綁定帝師,但依照古禮,太傅本就是帝師,除非劉辯想要翻臉,否則不可能動搖袁隗的地位。

漢以孝治天下,天子的諡號都要加上“孝”字,如孝靈帝等等,先帝的遺詔,當今天子是很難推翻的。

楊彪恪守臣禮,神情只是略帶一點公式化的欣喜,很顯然,其內心並沒有太大的波動。也不主動與天子搭話,只是在劉辯與其說話時,公式化的回覆:

“天子聖明。”“陛下明鑑萬里。”“臣認爲陛下所言有理。”等等。

劉辯很快失去了與其交談的興趣,恢復沉默,專心駕馭馬匹。

……

旌旗招展,鐵甲寒光,兵戈銳利,戰陣如林。

雖不比去年靈帝徵召四方郡兵的陣勢,數千禁軍也依然讓人望之而憚。

而看着指揮禁軍接受檢閱的何進,百官才真正明白,當朝第一權臣究竟是誰。

何苗看着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禁軍,不由得露出渴求的神色。

東漢王朝不似西漢,並沒有保持太多的中央軍,和平年代,常備編制不過一萬兩千人。

但這纔是大漢最核心的力量,雖只萬餘,但都是精銳。當朝廷需要討伐某地叛軍,只需派出一部,再加上當地郡兵或附屬的異族,即可攻城拔寨。

也只有在黃巾初起之時,朝廷才大肆擴兵,將編制萬餘的中央軍擴充到四萬餘人。

當黃巾被平定,朝廷養不起這麼多精銳甲士,才又進行裁軍。

若是算上武備廢弛的羽林,京城如今共有兩萬禁軍,若何進能如臂使指的指揮這些部隊,董卓彈指可滅。

而天子劉辯正效仿他父親靈帝,騎馬繞陣數圈,檢閱這些甲士。也是讓禁軍們知道,誰纔是大漢的至尊。

而當劉辯檢閱完畢,登上起好的高壇,參與大會的勇士們也開始步入校場。

除了寥寥數十人,其餘的參賽者無不驚駭於朝廷兵甲之利,不少人緊張的吞嚥唾沫,身子微微顫抖起來。

而比起甲士戰陣之森嚴,這千餘名衣着各異的勇士組成的隊伍看起來竟滑稽了許多,高臺上的一些公卿已經開始面露笑意了。

千名參賽者走到距高壇百步的位置,亂糟糟的對着天子與公卿們行了深深一禮。

而隨着戰鼓聲響起,海選也將正式開始。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七月,於平樂觀起高壇,召四方勇士往聚,發京師禁軍列陣結營以閱。天子行陳三匝而還,登高壇而覽。

——《後漢書·孝靈帝紀》

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與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
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與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