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戰局,決定着兩百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歸屬,這不僅僅決定着東北亞陸權還決定着海權,大陸海岸線的所有海港歸於一個政權這本來就是一種海權力量必爭的資源。
現在的戰爭在雙方在製造攻擊力上已經到達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如果單純是攻擊力的釋放話,共和國和海宋一方都可以將數百噸鋼釘加工成三百毫米口徑以上,四十倍身管火炮,將一百八十千克的炸藥約束在狹小的炮管中,推動700公斤的圓錐彈丸,以2.5倍音速,三十度仰角射到三十六公里之外。這樣的炮彈任何城牆命中一發也就直接秒了。
人類用常規武器製造的這種攻擊力,在後來五十年後的核武時代也沒有什麼要塞可以抵擋。然而人類製造毀滅力的能力到達了這種程度,卻沒有將運輸力量提高到相等的地步。以至於打出如此毀滅力的機械難以運輸。陸戰依然是雙方用槍管約束化學能投射彈丸的主場。其他陸戰火炮無法往大里製造。全是因爲運輸。現在運輸毀滅火力的力量雙方陸戰還是在大量依靠人力和畜力。裝甲車驚鴻一瞥登場,卻在複雜的地形下喪失運輸毀滅力量的機動力。
戰機的載彈量只有二百五十公斤。唯有戰艦,幾千噸上萬噸的排水量纔可以承載沉重的火力系統,可以自由的將強大的毀滅力從水面上從一個地帶搬運到另一個地帶。佐世保海軍基地一排戰艦齊刷刷的排列在港口,這些人類目前科技可以驅動的鋼鐵怪獸,豎立在水面之上,雖然平靜粗粗的炮口卻顯示着一種殺氣。
這裡自從七十年前就被海宋軍隊包場了。作爲東北亞到洛杉磯航線保護者,這隻軍隊,有着萬噸以上戰列艦三艘,6艘七千噸以上重巡洋艦,十二艘一千噸之五千噸的驅逐艦。這樣一隻精銳海軍放到歐洲可以將那些各國國王,傾家蕩產組建的海軍從地中海到英吉利海峽到北海到波羅的海環着歐洲暴力清場一遍。
之所以放了這樣一隻強大的艦隊在東北亞。純屬第一代海宋元老要徹底亞服日本列島戰略意願,北太平洋艦隊建立之初,就要求三天之內可以鎮壓日本列島任何一處可能正對海宋的敵意行爲。配合海宋在日本列島統治的還有三萬從日本列島徵召的現代軍隊。七個親近海宋的大名。
而現在這裡也是海宋關注東北亞局勢的最好觀察點。在三個月前三個海宋集團軍共計十萬人送到了朝#鮮半島。同時對佔據遼省吳世傑採取外交攻勢。然而東北亞的戰略從共和軍徹底拿下山西后轉變了。
作爲一股超級力量,共和軍開始真真切切進入了東北亞。北平這個地方遭受南方西邊兩面夾擊,這樣的夾擊自然要用相同的兵力才能抵抗住。然而將能同時抵抗住兩個戰線的軍事力量投放在共和軍西邊和南邊
半包圍攻擊圈中,其後方維持這塊土地上作戰的補給線會超量運輸大量補給。戰爭中補給線被破壞遠比其他戰爭要容易。運輸的越繁忙的補給線,破壞起來就越輕鬆。而共和軍兩個方面戰線的軍隊一個補給線在太行和陰山山脈的保護中,這就說明可以破壞共和軍在這個方面大兵團作戰補給線的軍隊,數量不可能多,也不可能攜帶重武器。至於南邊從山東打過來的軍隊開玩笑後方全部土改完畢,鄉村都有民兵境界。帝國軍根本無法穿插破壞。
但是吳世傑爲了防守北京,軍隊的補給線只能從半包圍圈露出通往東北的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只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除非處處防守,否則一旦炸斷鐵路前線物資停一會,十萬近代軍隊一旦失去物資那就失去了近代軍隊形成兩大標準其中之一——充足的物資這一選項。潰敗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裡是一個不利的戰場”北良海宋當代元老北太平洋艦隊司令。看着北平地圖如此說道。“儘管我們可以通過海運補全吳家軍在北平面對的補給線劣勢。但是在空間上面兩線作戰還是非常佔據劣勢”
一位書記官說道:“首長,那麼你的意思是放棄北平這個地帶。”北良搖了搖頭說道:“我是說戰線不能侷限於這裡。”北良將手指指向山東半島的地圖說道:“我們需要在這裡隨時保持登錄一支軍隊的力量。用來牽制紅色勢力軍隊北上的力量。他們的海岸線目前對我們是不設防的。”
鏡頭切到任迪這邊,看着北方地圖任迪和一衆高級軍官研究了半天。全因爲這場戰爭不好打。以目前的運輸能力,共和軍的軍隊打到北平很容易,但是已經是軍事力量投放的極限了。然而不進入東北,北平並不能成爲都城,只不過是一個戰場絞肉機罷了。如果要單單是東北的吳家軍倒也罷了。任迪不是傻瓜,這片戰場上也沒人是傻瓜,海宋這麼大的塊頭。在旁邊虎視眈眈,瞎子都能看得見。
民國種田小說,兩派超級勢力相互對打,最後讓穿越者領導的勢力等到合適的時候站出來敲竹槓一方超級勢力,然後吊打另一方超級勢力的劇情不存在。任迪沒這麼傻,配合海宋作爲主角閃亮登場。海宋也沒有這個能讓整個共和軍腦殘的光環。任迪在頭疼,而趙衛國何嘗不在頭疼呢。
作爲一個紅色陣營的演變軍官,他何嘗不知道自己位面歷史上的tg軍隊是怎樣到達東北的呢。從華北河北陸地上出關是一條線,從山東半島北邊龍口渡口,出發。到達對面膠東半島上登錄是另一條線。當時戰略背#景下,是腳盆被吊打完畢,二戰基本結束,山東的半島到膠州灣半島上根本沒有海上封鎖了,tg依靠帆船運了11萬人過去。徹底進入了東北。
至於現在海宋的大艦隊以及大
明的北方艦隊正在盯着渤海灣。渡海到達東北根本不通。趙衛國給任迪的命令時,海軍你不用指望了,儘可能用陸軍進入東北建立根據地步步推進。對於這個命令。任迪很有一種刺蝟咬烏龜無從下口的感覺。
現在任迪的軍隊和東北明軍的所在的地理方位就像一個沙漏,任迪在沙漏的一側,東北在另一側,沙漏中間的細頸右邊是渤海灣,左邊是山脈。沿着渤海灣走,就等着被沿岸隨時可能登陸的敵軍攔腰切斷。然而進軍路線要儘可能的靠近內陸,然而另一面的山脈卻又讓重火力不能遠離內陸。
要艦隊,必須要艦隊,任迪給趙衛國的回電如此說道:“哪怕渤海灣中有一隻五艘驅逐艦龜縮在港口的存在艦隊,也能讓我們的敵人不敢輕易的在渤海灣內任意活動,這對陸軍在京津一帶作戰的意義是重大的。”
至於趙衛國給任迪的回信更加直接:“抱歉,我們現在不具備造艦科技。”如果說陸戰方面趙衛國現在的科技樹勉強可以和海宋軍隊一戰的地步,但是在海軍上根本無法和海宋對比。海宋的艦隊上來就少走了彎路。
直接是戰艦中軸線佈置炮塔,主炮塔統一口徑。戰艦設計是需要科學的,戰艦的裝甲是多少,炮管炮臺是多少,戰艦建築保持什麼樣的比重,不影響戰艦穩定,蒸汽機動力系統多少算喝個。三大配比如何保證船隻的抗浪性。這是一個系統,火力動力防護相互結合的系統。然而恰恰是這個鐵甲艦科技,趙衛國沒有怎麼攀。然而歷史上的海軍強國,自家發展的戰艦,往往都是從先造小船,從小船性能上找出不足,因爲船小,出現的漏洞影響也小。就這樣一步步小心翼翼的修正漏洞,然後將艦船一步步擴大,將艦船擴大而明顯的漏洞修補完畢。至於上來直接造打艦隊。往重甲重火力方向偏,有可能造出來出海遇浪就翻的船,往速度上偏,有可能會變成被人家一炮滅的悲劇。
造艦是一個系統的科技,就算是後世中國工業明顯提高上來了,但是如果沒有造個幾十艘航母實踐一下問題。自家國產的航母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依然是要悲劇。最明顯的例子,瓦良格號前方翹起的艦首,美帝家的航母是沒有的?爲什麼呢?因爲前方翹起的艦首在海風下會引起後方氣流不穩定混亂,這對戰鬥機起飛非常影響。這方面的學科研究,屬於英美機密,連個網上氣流示意圖都沒有。
當海宋的海上鋼鐵巨獸出現在渤海灣的時候,不僅僅是任迪腦門上冒黑線。趙衛國李子明這些穿越者臉上也不好過,他們過去的海戰都是風帆戰列艦,鐵甲艦什麼的都是鐵殼木頭船上架着小炮和機槍虐同時期的殖民時代對手,真正遇到這種經過⑤十年發展,成熟化的戰艦,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