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

應該說,性在人的所有天性中,最難以意志來控制、用律令來約束,猶如大自然無處不在的水,水無形,又最恣肆,可蓄養成池,可氾濫成獸……無論何時,對性的態度都應像對水一樣:激勵與調控。前者意在澎湃,後者旨在有序。無水之壤是乾涸的,必致生命的皴裂,性氾濫同樣有害,它使人性陷入不堪的積澇和泥潭。

猶如治水,重要的是給性一個規則和路徑。什麼樣的規則和路徑呢?靠人自身的文化屬性和鄰近的精神手段來疏導,還是憑道德威權和政治閘門來圍堵?是借大壩強行截止洪水猛獸,還是靠天然湖塘以分澇泄洪,乃至灌溉利津、滋潤田畝?是意識形態的牢籠更管用,還是大自然的“保險櫃”更保險?

對生息在岸邊的農人來說,這已是常識。

迄今,人類雖發明了許多“治水”辦法,諸如倫理、法律、婚姻、一夫一妻制……但遺憾的是,這似乎並不能讓生命完全滿意和知足,尤其這些舉措更強調社會契約的抑制性,更傾向於對水的瓶裝和催眠——對性的安置與安撫。有那種完美無缺的終極方法嗎?或許沒有。性之隱深和永恆也就在這兒。

對“性”起決定性平衡與調諧的,恐怕仍在於它內部的力量。

性本身就充滿天然的矛盾。做個借比,魯迅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這是辯證法,也是上帝創造的“雙刃”原理。否則,一件事做起來對當事人百利而無一弊,那就可怕了。性也一樣,它本身混含着溫柔和粗暴、緊實和空洞、興奮和沮喪、和疲憊、和落魄、狂妄和自卑等諸多背反,而且,疾病、死亡、犯罪、折磨、頹廢、墮落等陰影始終不離左右。它猩紅、妖嬈、灼熱,又灰色、沉悶、壓抑。這些矛盾並非後天的道德和政治設定,而源於先天的生物定律和自然法。這也印證了希臘神話中神愛洛斯的形象:總是手持一盞燈步入黑暗的臥室——信心和恐懼、誘惑與陷阱、生命召喚和死亡氣息,一併散發着……也就是說,“性自由”包含天然的“不自由”,“快感”潛伏着本能的“不快”。正是這種無法克服、欲罷不能的內在背反和原始設置,給了性以最大的天然保護,使其不致因單極而崩潰,不致因潰瘍而腐爛。

即使沒有倫理這層後天的審視關係,在人的主體內部,性與羞恥感從來就是孿生的。即使聖奧古斯丁是個僞君子,但他有句話沒錯:“無論在何處起作用,它本身就感到羞恥。”羞恥心,正是造物主在亞當夏娃體內種下的最有力的精神疫苗,或稱理性牛痘。即使再目中無物之人,也沒荒唐到在大街上隨便的地步——這就有救了。另外,還有真正的上帝——大自然的生物秩序在發威,那些天然的威懾力和性殺手,比如性病、艾滋病等,不都像“達摩克利斯劍”那樣逢時地一次次亮刃嗎?20世紀60年代風靡美國的“性解放”沒撐多久即偃旗息鼓,不就是駭於這種自然威力嗎?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自然界有能量守恆定律,或許人類的性能量運動也有這樣一道制衡程序,“縱”亦是對生命力的一種破壞,其後果是意志的沮喪、機能的枯萎和文明的衰落。

4

或許有人問:不是有過像古希臘古羅馬那樣坦蕩的“性沸騰”期嗎?它們爲何不成爲榜樣呢?

別忘了,那早已是童年舊事。那時候,人的情感和精神歸屬,都沒有指向自己的同類,而是像祭品一樣獻給了主宰萬物的宇宙、自然神和它們在世間的代理者(比如圖騰或寺院住持們。古巴比倫、印度和羅馬都有讓少女把貞操獻給神的“聖妓”風俗),對神的膜拜與超級專注,導致了對同類的懈怠和漠然,導致塵世價值被忽略,也導致了性行爲的自由與隨意——也就是說,尚未被文明所真正器重,精神尚未對它提出鄭重而深刻的要求。而隨着文明的遞進、人本位的甦醒,人越來越強烈地要爲生命選擇塵世歸屬,要從異性處獲得意義,生活的幸福感也愈發寄託在與異性的關係質量和豐富內容上……人類性史和生物史一樣,隨着童年結束,也完成了從野生到家飼、從曠野到室內的轉場。歷史和時間是單向、一維的,人類沒有理由重返矇昧,正如一個長大了的人無法再學嬰兒不穿褲子。

文明皆“後天”,價值、道義、倫理、法律……皆後天所爲。其實,這種後天的合理性一點也不比先天遜色,你儘可懷疑它的內容和細節,並試圖重新編撰和修訂,但這無損“後天”的價值和業績。只要這世上有第二個人存在,只要有“他”,秩序和規則就有必要,契約和文明即顯可貴。

另外,之上,還有更飽滿的東西:。一種基於愛意而生得更誘人、更容易被放行和認同的東西。的本質是“佔領”,其快感也主要是由“深入地佔領”來獲得,它可以毫不顧及對方的利益和感受,某種程度上說,它更物理。而不同,它是由一縷叫愛慕的虛線來牽引的,即由情而欲,“佔領”僅是它的衝動之一,它還有別的願望,比如讓對方快樂,使之因被佔領而獲幸福和滿足,或者說,它更追求一種交換價值,其中包含愛惜和體恤,它不會做對方厭惡的事,一旦對方反對,會立即終止並道歉。對比物理之性,它有了“化學”的浪漫意味。

而愛情,則純粹是一種精神感受了。它的誘因當然也是性,但其內涵和表現皆超越了單純的性,它甚至可完全放棄“佔領”——並不是說它反對“佔領”,而是說它可以接受“不佔領”,在“不佔領”情勢下,亦可以保全和生長愛。羅曼·羅蘭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埋葬愛人的墳墓。”也就是說,即使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實體和精神,也沒有離之遠去。較之前面的“物理”和“化學”,它更趨向於“藝術”和“審美”。

事實上,、和愛情,正是這三位一體,組成了人類對異性所有的態度。稱之爲生命最基本的能量庫和基因圖譜,亦不爲過。

5

中國古典有一個詞叫“剪水爲衣”,很詩意,也很哲理,用在性上也很傳神。性和水一樣,都需要審美的支持和擁有一副精神形體,唯此,它才獲得真正的從容和自由,才符合愉悅生命的本質。

墨西哥詩人帕斯,80歲時推出了一部著作:《雙重火焰:情愛與》。他把比作熾熱的紅火焰,將情愛喻爲爐火純青的藍火焰。雖承認二者都根植於原始的生命野火——性,但他認爲不同於原始之慾,基本上是一種想象活動,就像詩歌把日常語言變成韻律和隱喻一樣。在他眼裡,是“之詩”,是一個人爲克服疏離感和匱乏感而與他者融合的。

重要的是,帕斯認爲,只有當被提升到情愛時,只有被注入了愛的能量,只有男女在彼此中找到靈魂時,生命的短暫才能得到永恆的呵護,才能抵禦對死的恐懼,人才可進入自由之境。他打了一個比方:愛是一株花木,“性”即根系,“”即枝莖,“情愛”即花朵……花木是否開花,靈魂是否如願綻放,取決於生長的耐性和心力充沛與否。

帕斯還指出,現代人的危機在於採取了情感上節省、上放縱的態度,雜亂的性最終導致了靈魂的普遍失落——這並非道德問題,而是一種缺乏愛能力的症狀——對靈魂的無視使人喪失了對愛的基本瞭解和運用能力,而喪失了愛能力,即喪失了自我。

爲此,帕斯崇尚歐洲“騎士文學”中的那種高貴之愛:求愛的騎士把美麗的貴婦仰慕成女神,不惜以百般堅忍和萬千衷腸來表達堅定,無論相愛之路多麼漫長,多麼荊棘兇險,也無怨無悔……

應該說,帕斯這種“花——木”式的訴說,反映了人類基本的性現實和性理想,不失爲一條理性和詩意的正途。

我本人擁戴這個觀點。

2001年

(第九節一個守墓家族的背影——紀念一部綿延三百年的遺訓和一個瀕臨失傳的詞

一個蒼涼的詞:忠義

如果有問:你目睹過“忠義”嗎?貨真價實、恆久不渝的忠義?你可能猶疑:難道它是罕見的?它有被逐出現實之虞嗎?

是。無論“忠”或“義”,都越來越顯蒼涼,古意越來越濃。

在“忠”這點上,宗教信徒是最深沉的實踐者,對上帝、佛祖、真主等神靈的忠誠和篤信,乃其日常的精神操守。所以,談論宗教情懷的忠並無意義,我們只有將目光投向世俗生活。在世俗領域,政治和權力堪稱“忠”之最踊躍的招募者、最激烈的競爭者,比如君王、黨魁、主義。

如果說極權政治下的“忠”確屬愚忠,棄之不惜的話,那其餘情形呢?日常生活中,對婚姻、友誼、承諾、託付、信念、職守,當代人有多大底氣信奉和實踐“忠”?我們的精神行囊裡還能檢索出這個古老的字嗎?

撇開儒家倫理,單從生命類型和精神美學上看,“忠”,象徵着一種人格的超穩定狀態和高鈣特質,顯示着一種執著、敦厚、倔強、不疑的秉性和契約意識。就像一株大樹,透過茂盛枝葉,你會感受到它有一股垂直、飽滿、沉實的定力,由此奠基了不動盪、不易撼的品格。人亦如此,凡忠誠者,無不在精神上底盤重、根鬚深,有着強烈的守護意識和穩固能力。

現代人的精神輪廓,越來越不像樹,基本上呈顆粒或粉末狀,日日夜夜處於失重、懈散和懸浮狀態,隨遇而安、隨波逐流、隨物賦形、隨行就市……靈魂難以成形、成器。現代人的一大特點,即腦子活泛,沒有邊界、紀律和敬畏,難以和自我發生契約,變通、搖擺、伸縮、進退,無不優遊自如,如橡皮筋。

“義”,更是個越來越像古董的字。隨着鄉土和江湖時代的結束,隨着鄉紳倫理、士子文化和俠客精神的消隱,它正漸漸退出世俗生活。按現代人的價值眼光,諸如“季布一諾”“屈原沉湘”“不食周粟”“趙氏託孤”“岳母刺字”“士爲知己者死”“寧玉碎不瓦全”等古義,不僅在是非和理性上不嚴謹,還意味着道德上的魯莽和黴陳,有迂腐、刻板、僵化之嫌。

世上沒有哪塊土地像華夏這樣盛產“忠義”。在古代,凡偶像,其精神底座上都刻着“忠義”二字。叔齊、伯夷、屈原、季布、聶政、荊軻、蘇武、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水滸傳》裡的“忠義堂”,更把這一道德臉譜渲染到極致。尤其關羽,因義薄雲天被推上道德聖殿的頭把交椅,由之衍生的關帝崇拜催生了鄉土中國最大的世俗宗教,除了關公廟,他還是儒、釋、道三家廟堂共邀的客座神。

“忠義”,乃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人生的關鍵詞。

某日,和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半開玩笑地說:忠義精神應進入國家“非遺”保護名錄纔是。朋友當真,急切問:那傳承人呢?誰是它的標誌性載體?總不能是全體國人吧?他問得很專業,按世界“非遺”確認章程,該項目除了珍貴和瀕危,還要有當世傳承人才行。我怔住,是啊,哪兒找這樣一個活在當下且古意十足的人生標本呢?但很快,我眼前一亮:北京崇文區的佘家,袁崇煥的守墓人!

2004年夏,我參與指導的央視《社會記錄》播出了4集紀錄片《佘家故事》。這是個深深感動和震撼我的故事,一個家族和一座古墓默默廝守370年,只爲一記祖訓、一句承諾。這個家族的精神基因,即“忠義”。

在曲阜孔林,聖冢旁有處景點,叫“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學生子貢守墓6年,後人立碑頌之。因子貢爲孔墓所植皆楷樹,世人便發明了“楷模”一詞,表彰這位聖徒。佘家守墓已過370個春秋,墓主非聖人可比,歷史亦不會予佘家如子貢那般的榮耀,但意義也就在這兒:這是一個樸素的百姓故事,這是一戶淡定的市井人家,它孤獨、安靜、隱蔽,它習以爲常地去做一件事,它把美德兌現爲常識和習性,演繹成一種碌碌無爲、朝朝暮暮的生活。

說真的,若爲忠義申請“非遺”,這是我迄今所知唯一有資格的傳承人了。當然,這足以令世人蒙羞,故可行性爲零。

那個被吃光的人

古英雄有兩類:一乃造反的綠林,以叛逆之志收拾天下,可謂梟雄;一乃棟樑之士,挽危局於欲墜,忠烈是也。比較兩廂,梟雄爲“攻”,忠烈爲“守”;前者的生命姿態若野馬之奔、決堤之涌,呈狂飆恣肆狀;後者則憂憤鬱悶,所吟乃悲竹之聲,所繪皆病梅之美。從大勢上看,後者的悲劇早就註定了:“攻”爲順,“守”爲逆,攻者所爲乃踐踏掃蕩,摧枯拉朽;守者則笨拙得很,他做的是託舉苦撐之事,力遜分毫,即覆頂殞命。

後者的險境在於,他腳踩的地面早已綿軟鬆陷,無基實供其運氣發力了。更要命的是:他孤立,光桿一個!既無依託,又無環繞,同僚早已暗暗做了白蟻,在梁木上蛀起了眼。接下來,他要承擔爲時代沉痾和積弊替罪頂過的厄運。史上的忠烈,如岳飛、于謙等,都出自該行列。如果說前者多亡於刀劍、裹屍馬背,那後者多死於心碎,窒息於沼池爛塘。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祖籍廣東,明萬曆進士,初任福建邵武知縣,但他心繫天下,有拯世之志。此時的大明,綱紀廢弛,佞人當道,頹象畢露。而北方的後金,像一條粗獷而飢渴的巨蟒,在努爾哈赤的激情領舞下,血氣高漲,飛沙走石,大有吞象之勢。據史記,當時明將聞金膽顫,攤上出征詔命,竟號啕慟哭,哀己不幸。1622年,13萬明軍覆沒,崇煥主動請纓,以書生之軀擔武將之職,鎮守寧遠孤城。1626年,努爾哈赤猛攻寧遠,崇煥血書立誓,將老母妻兒遷至城中,奮戰3日,以萬卒破十倍之敵,努爾哈赤亦爲炮火所傷——此役乃其平生唯一敗仗,不久鬱終。皇太極爲報父仇,又率兵猛攻寧遠,均被擊潰。崇禎元年(1628),崇煥被授兵部尚書兼右副督御史,督師薊遼。

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從內蒙繞道,偷襲京城。崇煥星夜馳援,風雪行軍3晝夜,於城南與敵激戰,崇煥身先士卒,“兩肋中劍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皇太極知難,悻悻退兵,自此未再犯京師。

此時的袁崇煥,已成大明殘局唯一有效的棋子。本來,這枚棋子若運籌得當,至少可讓敵我在戰略推手上多幾個來回。可惜,史上那令人吃驚的一幕又上演了:皇太極略施小計,一項“私下通敵”的暗網自天而降,縛住的不是別人,正是心無旁騖、一心抗金的袁崇煥。罪名輕易成立了,崇禎三年(1630)九月初七,崇煥被“寸磔”於西市。寸磔,即凌遲,即千刀萬剮。“皮肉已盡,而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方止。”(清·計六奇《明季北略》)

崇煥死了,死在崇禎上吊前的第14個年頭上,死在他拼命維護的社稷手裡。細究死因大概多餘,讒言、構陷、昏帝、個人清高與過度自信……這些元素在忠烈生涯裡皆可找到。“寧爲直折劍,猶勝曲全鉤。”原屬詠志的清風之嘆,竟與其後的命運有着驚人暗合。是歷史之巧,還是精英的宿命?

死因不究,死狀卻耐人尋味。

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5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5)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9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9)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3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3)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2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3)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24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0)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3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3)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9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9)
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5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5)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9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9)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11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2)第17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3)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3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3)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2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3)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24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0)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3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3)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16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2)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23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9)第7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7)第14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5)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20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6)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15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1)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6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6)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1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1)第8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4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4)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2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2)第10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1)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21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7)第22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8)第19章 誰在批判,批判什麼(5)第13章 饕餮時代,物理人生(4)第9章 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