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王婆子走後,吳氏心裡連着擔心了兩日,生怕王婆子給作出點什麼幺蛾子來。
不過兩日之後,還是半點異動都沒有,吳氏便漸漸放下了心來。
另一邊,趙長青和趙長春商量合計了幾天之後,就建學堂一事,終於有了動作。
趙長春藉着趙家院子寬敞,家裡也有些餘錢買些瓜子花生當零嘴兒供大家消遣,叫上了村子裡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人或是做事比較有衝勁的人一起商量起這事兒。
“今年把大家叫過來呢,是有個事想跟大家商議商議。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大哥家現在門楣光耀,這都要得益於老三老四念過書,咱村子裡這幾年種什麼桑樹,油茶樹還有棉花,都是錦繡的功勞,而錦繡從哪裡知道的這些東西呢?也是書裡,可見這讀書是件好事。”
趙長春剛剛說完,就有人輕輕笑了起來。
“村長啊,就算沒有老三幾個,咱們也知道讀書是好事呢。只是可惜咱們以前讀不上書,也供不起孩子們唸書,這幾年好不容易……誰又能想到會出了戰亂呢?”
這幾年,有些家裡條件逐漸好了一些的人家,也是學着趙家把兒子送到隔壁村學堂進學了的。
可是今年鬧這一出,眼下是又得斷了。
“你也甭遺憾,隔壁村的學堂本就是個老院子建成的,今年小半年沒人管,已經坍塌了。我今日找大家來啊,就是來商量着學堂的事兒的。”
很多人一聽,眸色就亮了起來。
趙長春的用意,也被猜到了。
“村長,這是打算在咱們村自己建一個學堂嗎?”
若是真的,那也太好了。
一個個忍不住激動起來。
趙長春見狀,微不可見頷了頷首。
“是有這麼個打算,不過能不能成也得看大家的呀。”
“這是個好事啊,怎麼就不能成呢?”有人如是問道。
趙長春面色複雜的看了那人一眼,“建學堂是需要使銀子的,建學堂,要房子,要桌椅板凳,要教學用具,要書冊,也要請教書先生,這些,樣樣都要銀子使呢。”
那人聞言,面色一白,當即不說話了。
怪不得要開會呢,原來是想徵集大家的銀子啊。
看到那人閉嘴不言了,趙長春的心裡忍不住沉了一沉。
但面上仍是不顯,反而笑嘻嘻的朝着其他人問道。
“大家夥兒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吧,不管好與不好,咱們這是集思廣益呢。”
“村長準備把學堂建在哪兒?我瞧着村中曬場旁邊的那塊空地不錯,不如就建在那裡吧?”
“咱們村的孩子挺多的,學堂可不能建小了啊村長,起碼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念上書纔好啊。”
“村長,咱們村的學堂建好了,外面的孩子也能來就讀嗎?若是能,是不是束脩比咱村孩子要貴些啊?”
大家熱情還是蠻高的,就是問的問題,都一一規避了關於建學堂的銀子出處的問題。
“大家先別急這些,眼下當務之急,是建學堂的人力財力物力,大家可願意一同分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