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學快餐網絡作家打開文壇的另一片天
2007-03-0910:37:00來源:四川在線(成都)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瘋狂敲字,一天能寫出3萬字的作品;網站閱讀中,玄幻文學作品的排行最高。有關調查顯示,2006年中國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中,網絡文學作品佔了三分之一。根據著名的原創中文網起點中文的統計,他們的註冊用戶數已近600萬,擁有80000名原創寫手和90000餘本原創小說,這絕對不是一組可以輕視的數字。來自網絡的另一信息似乎更具震撼力,個別網絡寫手月收入5位數,年收入過百萬。
點擊率就是價值。今天,《誅仙》、《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滄海》等在網絡上大熱的文學作品,已成爲成千上萬網民的閱讀快餐,從爭議中走出的網絡作家,正在成爲文壇的重要方面軍。
想像力快車上下的乘客
3月2日上午10時,歐陽美書接到記者的電話纔打開電腦。進入QQ,開始接受採訪,他的第一句是:剛起牀,打字有點慢。去年末,歐陽決定閉關在家寫網絡小說,認爲這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說:“寫作是很多人年輕時期的夢想,我一直在堅持。傳統小說我也經常看,但現在有些文學刊物拿在手上幾乎找不出一篇可以吸引人的。”在歐陽看來,缺乏想像力,是傳統文學表達方式和網絡文學之間最大的區別,優秀的網絡作品是對想像力的極大挑戰。因爲誰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所以必須從一開始就抓住讀者。“好作品實際上爲讀者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幻想世界,很美,很特別。”曾經寫過小說、詩歌、散文,但都沒有成就感,歐陽希望自己的想像力能得到充分發揮,於是選擇了嘗試網絡文學。
“她在四川是寫得比較多的。”找到顏歌,是因爲北京一家雜誌主編的推薦。這家雜誌把博客文字編輯成印刷品出版,發行量不錯。“差不多一年十萬字吧,一般。有的人一個月就能寫30萬字,所以,我決定要退出了。”顏歌退出網絡的原因除了打字的速度,還有一點就是“自己的東西不適合在網上讀”。她說,除了玄幻作品,現在已沒有純粹的網絡寫手了。玄幻的那些很厲害,有的人聽說一個月就能寫五十萬字,這些“牛人”把她擠下了網。
網絡寫作或許是一個過程
不斷有人加入、退出,無法預料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
“你寫出了作品,在周遭的生活中可能不一定能找到知音。但在網上被認可的機會要大得多。”這或許是很多想寫想表達的人找到網絡的原因。在網上,你很容易就發現有沒有人點一下你的文字。
2003年,文迪把他的小說《成都粉子》貼在一家網站上,僅兩個月點擊率就突破50萬人次。隨即被無數的網站轉貼、連載,並創造了部分網站的最高點擊紀錄,被衆多網友稱爲“2003年中文網絡小說第一熱讀品”。去年文迪的另一篇小說,《熟男淑女》也在網上獲得熱捧,他也有了著名網絡寫手、知名網絡作家的稱謂。然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成就了自己名氣的網絡,37歲的文迪的觀點卻讓記者大吃一驚。“我不是著名作家,嚴格說也不是網絡作家。我的網絡文學已經死了,或者說已經結束了。”
文迪當初把小說貼在網上,有和歐陽一樣的理由,希望網絡能帶來閱讀和知名度。實際上,他的《成都粉子》在網上賺得名氣後,馬上就有了現實的紙版書,《熟男淑女》在網上貼了一半後也被一家出版社出版成書。他說:“網絡不過是一個載體,文學就是文學,加一個網絡的前綴毫無意義。”
3月1日下午5時,穿過一所中學放學後的人潮,記者在學校旁的一個院落裡找到了文迪,他現在是一家幼兒報刊編輯部的負責人。“現在的網絡文學大量使用網絡遊戲式的語言和情節,我已經跟不上了。”在如何看待網上文學爭論,以及互聯網的開放性、即時性、互動性特點,網絡已經形成的一種文學樣式等方面,文迪也認爲,網絡文學的形式有點像詩歌,必須不斷跳行,眼球稍縱即逝。但這究竟是網絡本身的“顯示屏限制”,還是這個時代讀者要求的閱讀習慣呢?
會不會出現名作值得期待
大仲馬、莎士比亞、歌德,《百年孤獨》、《基度山伯爵》———與文迪交談,他更願意說這些過去的經典。“現在的網絡文學———如果有的話———比如玄幻小說,是建立在不真實的基礎上,違背了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激烈的批評後,文迪用代溝來承認自己對網絡的不理解。“從知道網絡起,我這樣年齡的人就認爲它是一個工具,僅僅是工具。但是,對比我們年輕20歲的人,可能從認字開始就伴隨着網絡長大,甚至在網上長大,那個對我們來說虛擬的世界對他們來說也許是真實的。”
以玄幻情節爲代表的網絡文學,在網上的人寫,寫給網上的人看。停留在虛擬世界上的文學創作,得到的閱讀快樂往往很膚淺,文迪認爲,網絡文學不可能有名作出現。
不過歐陽美書不認同這一點,他認爲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指的應該是本質,而不是直接的對應關係。嚴格地說,每部文學作品都是玄幻的,否則就不叫小說,而是生活的“賬本”了。“想像中的生活”,譬如玄幻主角的“異能”,同樣能激起讀者的幻想和快感。生活的經驗,是可以在“閱讀”中獲得的。只要堅持,作者羣整體的堅持,網絡文學同樣可以成就大家。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學生讀寫雜誌有一個針對高中學生的博客版,有大量包括中學生在內的各個年齡段的作者。編輯部高海潮主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網絡文學顯得很認同。他說,現在學校的語文教學,作文很八股,比如關於父愛和母愛,本來是孩子表達情感的好題目,但學生寫出來往往都是,“考試成績不好時媽媽如何耐心地開導我,生病時爸爸不顧一切地揹着我往醫院跑”之類。鼓勵中學生寫博客看博客,就是希望能給他們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在教材外領略這個時代新的寫作方式。“我們曾經漸漸接受了意識流,也一定能接受網絡寫法。”
在批評網絡文學的膚淺,過分關注網絡寫手的收入時,我們也有意無意忘記了他們巨大的生產量。很多孩子在網上寫的東西很好,但這並不代表寫作將成爲他的職業。如果從一開始寫作就想着成家成名,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會好。這是文學的一個規律,不僅在網絡上,其它的載體也是這樣的。過去作家是一個職業,網絡時代人人都來寫作,而且是讓別人廣泛閱讀的寫作,這對文學來說是好事,轉變和創新,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