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杜天目送着刺刀衝鋒的士兵追殺着崩潰的西班牙步兵和跑路的科科帕人,他在取得決定性勝利時,就下達了追殺到底的命令,執行這個命令自然只需要下面人去就可以了,他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這一場排隊槍斃的實戰,遠比趙杜天前世在電影裡看的場景來的慘烈和印象深刻!
也讓趙杜天對排隊槍斃戰術有了真正的認知!
他有點理解當年英國龍蝦兵爲何能憑藉無腦頂槍子走,和三列齊射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就連滑鐵盧戰役中的拿破崙步兵,都在英國龍蝦兵的近距離三列齊射中吃了大虧!
那些法國士兵可都是狂熱的拿破崙腦殘粉,可想而知,能將這些法國兵打得陣線動搖的英國3列齊射的威力有多大!
而英國這種戰術正是從線列戰術中脫胎而出的精華!
線列戰術在人類近代史大行其道,打起來看上去很爽,主要有以下幾點應用:
1.密集隊形便於指揮和保持組織,任何軍隊只要失去組織都將毫無戰鬥力,(大家中學應該都有升旗儀式吧,如果集合解散的時候不是一個班一個班的走,那種混亂可以想象,弄不好還成了踩踏事件)而密集隊形無疑對整體士氣的提升有極大幫助(你一個人不是怕嗎?你擠着我,我擠着你,人都有點從衆心理),同時在通訊基本靠喊的時代,密集隊形也給予指揮官實行各類戰術的可能,例如橫隊向左轉90度以左端爲頭,轉爲攻擊縱隊進行快速穿插。始終記住,有組織的軍隊纔有戰鬥力。比如說法軍由行進隊列迅速展開爲橫隊,隨後再變爲空心方陣。如果採用散兵隊形,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這種變陣和戰術的實施根本無從談起。
2.繁瑣的滑膛槍的裝填,首先要把槍直立起來,往槍管裡倒火藥,然後把鉛彈塞進去,抽出通條插進槍管,把火藥和鉛彈搗實壓緊,然後抽出通條,插回原位,舉槍射擊,如此反覆。這個過程(主要是使用通條的部分)要求使用者保持站立,否則動作不僅極其彆扭,還會使裝填時間延長四到五倍,在這期間,敵軍可以多進行四到五次射擊,甚至直接發起衝鋒。實戰經驗無數次表明,誰在正面接戰中蹲下,誰就會敗的更慘。一杆燧發槍1米多長,捅條也短不了多少,可見如此長的槍械蹲下裝填是怎樣一副彆扭的景象。
3.實際上線列戰爭並不是完全沒有掩蔽,只不過我們看到的電影中描述的是野戰和遭遇戰。在實際的戰爭中,矮牆、戰壕、柵欄和拒馬刺等工事的使用是非常頻繁的,其中以矮牆最爲常用,它不影響士兵站在後面裝填,卻可以遮住從腰部以下的部位。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要塞工事,就非常有效,當然,因爲太過有效,敵軍通常不會傻乎乎的與你對射,而是遠遠的放炮或直接發起白刃衝鋒。
4.實際上當時的戰爭也不都是排隊搶斃,在當時已經有獨立行動的散兵小分隊,稱爲獵兵或輕步兵,負責提供火力支援和進行遊擊戰,這些獵兵通常被佈置在陣前,允許自由的臥倒、移動、射擊和尋找掩蔽,有些甚至還裝備了線膛槍,可在遠距離狙殺敵人,但是沒有任何指揮官認爲光靠他們就能贏得一場勝利,他們可以給敵軍帶來大量傷亡和困擾,但並不能勝任有目的的作戰任務。此外,他們在遭遇騎兵時基本相當於被屠殺。
5.反過來換句話說,密集的線列陣型在面對騎兵時也更加穩固,如果採用密集隊形,任何膽敢正面衝擊步兵陣線的騎兵下場只有死路一條,騎兵在同等的戰場寬度下將面對通常是三倍於自己的、亮着刺刀、站成密集隊形的步兵,因而瞬間在戰鬥力上陷於劣勢,再也不能像中世紀那樣爲所欲爲的正面平a蹂躪步兵。假若採用散兵陣型,在同等寬度下面對騎兵將不能形成如此的優勢,其結果仍然是被正面平a蹂躪。
還有一種妖孽的空心方陣,線列步兵可以迅速從橫隊收縮轉換爲這種空心方陣,可全方向射擊無死角,因爲沒有前與後的概念,也不會被包抄或繞後,騎兵也因此失去了其最大優勢,數個空心方陣互相間還能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騎兵僥倖突破了空心方陣,他也只會衝進方陣的中間被全面包圍。這是近代步兵對抗騎兵最有效的陣型。對抗數量遠超自身且四面八方都是的冷兵器軍隊(如土著)時效果也相當拔羣,當然,方陣也有致命缺陷:如果對方有遠程火力或者大炮,死起來會有種別樣的酸爽。《滑鐵盧戰役》中內伊的法軍騎兵部隊衝擊英軍橋段,落得慘敗,拿破崙在劇中高聲斥責:“沒有步兵支援的騎兵能幹什麼?我連一分鐘都不能離開陣地嗎?你們腦子進了水?”而實際上如果運用得當,騎兵優勢者將可以逼迫對方擺出難以發揮火力且毫無機動性的空心方陣,隨後用步兵壓上,乃至用炮兵轟擊造成極大傷亡,並且降低我軍步兵的損失,如果對方重新展開線列隊形與我軍步兵交戰,騎兵部隊則可繞至側翼或後方拔刀衝鋒。這種兵種間的緊密協同是拿破崙時代戰爭的精髓所在,遠遠稱不上是毫無戰術。
線性戰術的出現,自然離不開刺刀的發明,就算是這場將西班牙士兵打得崩潰的戰鬥,如果沒有最後的刺刀衝鋒,趙杜天也不可能取得全勝!
沒有刺刀衝鋒,西班牙軍官完全可以將撤下來的西班牙步兵重新編組,然後再踏着齊步走繼續排隊槍斃!
在脫離了那種槍聲震天的第一線後,訓練有素的士兵往往會恢復冷靜,而被軍官重新組織起來!
當然,如果是民兵那種組織的話,崩了就是崩了,重組還是不要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