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輕裝師計劃

紙上談兵一陣自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成果。三天的北方軍政府高層會議結束後,沒有形成任何大的決議。只不過本來就已經進入高度警備狀態的除了胡景翼的北部軍團,現在又多了李虎臣的西部軍團而已。將近二十萬北方軍枕戈達旦,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中亞戰事。

北方集團駐漢口辦事處也有了新動作。在和北方集團代表連夜密談之後,玉帥吳子玉令人驚訝地第一次拋開孤傲的個性,向世界軍火市場的新興交易商尼森公司遞交了大批軍火訂單。

尼森公司以有史以來最快的交貨速度,當天派員趕赴漢口接受訂單,晚上還沒有正式簽訂的時候,第一批軍火已經在漢口碼頭上岸了。

救世軍的情報機構馬上被玉帥罵得狗血噴頭,北方集團幾艘軍火船不動聲色地停靠在漢口港外,情報機構居然絲毫不知情。幸好是善意的停靠,否則運送的不是軍火,而是幾艘滿載突擊士兵的運兵船就麻煩大了。

情報機構的軍官老老實實地接受了斥責,心裡不由誹謗了幾句,那是北方集團的貨船,不要說救世軍不敢擅自上船檢查,就是廣東那些無法無天的黃埔生當年進攻武昌時也不是刻意避開了嗎。

顯然,陳安認爲吳子玉會接受這筆帶有援助性質的軍火交易訂單,事先安排軍火船到達了武漢三鎮的江面上。

在救世軍的地盤上,讓人非常眼紅的擁有兩所大型兵工廠,一是聲名遠揚的漢陽兵工廠,二是袁世凱大總統後來興建的河南鞏縣兵工廠。

兩所兵工廠統一歸救世軍的兵工署管轄,全力生產救世軍所急需的槍炮彈藥,主要是以漢陽造步槍、手榴彈、槍彈以及75毫米炮彈爲主。

民國十六年的時候,漢陽兵工廠擁有員工超過五千多人,各式機器車牀一千七百多臺,單月產量可以達到五千四百支漢陽造步槍、二百萬發子彈、四千發75毫米以下口徑炮彈的水平。而鞏縣兵工廠經過大力恢復,規模絲毫不遜色於漢陽兵工廠,單月產能也達到7.9毫米口徑步槍一千八百支、槍彈一百三十萬發、各類炮彈七千六百發、手榴彈四千六百枚的水平。

但是靠這種軍火產能,是無法支撐起救世軍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的。

河南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因爲直系的意外崩潰導致失去政府控制,匪患橫行,幾乎是鄉鄉有匪,村村遭災。吳子玉輾轉回到湖北後,重新收拾殘部,揮戈北上剿匪,雖然奪回了各個大中城市,但是卻始終未能有效控制其他地區。尤其是山山水水之間無處不在的匪患,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扼制。

擋住北伐軍第一次北伐攻勢後,深感自己兵力不足的吳子玉,決定在河南征兵擴充。結果差不多成了難民世界的河南地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救世軍就招收了近五萬名新兵。與其餓死,還不如當兵混碗飯吃吧,不要說難民,就是很多吃不飽的土匪都散了夥,溜下來參加救世軍的擴編。

幾個月不到,救世軍的部隊已經擴編成了十五人的龐大規模。臉都嚇黑了的玉帥,大罵手下那些瘋狂的招兵官員,趕緊下令停止招收新的兵員。

連吃的東西都沒有着落,招收三四十萬大軍有個屁用,難道集體去跳長江游泳嗎?尤其是新擴編的十萬人手,連一杆步槍都沒有,總不成用木頭棍子去打仗吧。

這段時間,重新回到救世軍的兩所兵工廠一直在加班加點,拼命生產軍火槍械。但是不是因爲原材料不足,就是因爲新手太多,甚至是電力跟不上,事故頻發。即使勉強達到了最高產能,又發現了很多槍械彈藥的質量問題,忙亂得一塌糊塗。

事實上,兩大兵工廠全力開工,也無法在一年之內將新擴編的軍隊武裝起來,何況原來的五萬救世軍老兵部隊中還有少部分也是缺槍少彈的。

不僅是簡單的步槍和子彈的問題。漢陽兵工廠和鞏縣兵工廠也可以生產駁殼槍、75毫米野炮,甚至仿製英國人的斯托克斯迫擊炮。很有意思的是,也許是鋼材質量不行,中國人仿製的這款舊式迫擊炮,不僅重量超重達到68千克,口徑也變大了成爲82毫米,所幸彈重也增至3.8千克,最大射程2.8千米。

但是這些軍械的產量只能用一個詞語來表示,慘不忍睹。月產量最好也不過是以兩位數來計數的駁殼槍,其他都是以個位數來計數的。

槍彈還好說,畢竟蘭州機器局的生產線在不停地生產着同樣口徑的漢陽造用圓頭彈,完全可以在軍火市場直接購買。但是槍械就不行了,德國人的兵工廠還在苦苦掙扎,即使有精力完成遙遠國度的軍火需求,也沒有能力運到中國了。

從來對外來干涉者橫眉冷對的吳子玉,毫不留情地怒斥了日本人和蘇聯人的特使,對自己的後臺勢力英美兩國也是沒有什麼好眼色。畢竟當初的直係軍閥,真正和英美眉來眼去的是已經倒了大黴的曹錕,而不是有些孤芳自賞的吳子玉。

這樣一來,救世軍只能依賴於漢陽兵工廠和鞏縣兵工廠的低下產能,緩慢提供隊伍發展的軍械彈藥了。

廣東政權第二次北伐即將開始,馮玉祥閻老西又蠢蠢欲動,救世軍沒有時間來等待這批正在加班生產的軍火了。

陳安忽然出手相助,只是讓驕傲的吳子玉一陣子心裡不舒服而已,很快還是釋然了。雙方的秘密協議在徹夜談判後終於達成。這是一個改變各方勢力對比的重大協議,北方軍依然沒有插手國內軍閥混戰,但是陳安卻插手了。也不知道,這種形式和北方軍插手有什麼區別沒有。

也許知道這位昔日的北洋精英對接受別人援助有些不高興,陳安讓人從階州帶了一本軍事教案給漢口的救世軍總部。

玉帥很快收到了這本修飾簡樸的北方軍基層軍官教案,很是稀奇不已。

有些不以爲意地翻開一看,教案居然也有序言,而且寫得竟然是北方軍建軍的歷史。吳子玉一愣,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一段赫然寫得就是當初在遼東,一名戴着眼鏡的睿智文人,一名穿着破舊衣衫的北洋精英軍官,和北方軍一番元老之間的熱血碰撞,那是一段激盪迴腸的璀璨日子。

彷佛又看到昔日那羣錚錚鐵骨的老兄弟影子,吳子玉也有些眼角溼潤了。接下來的一段,在北京的北洋軍官冒着天大風險,偷書贈友的行爲赫然在目,這本匆匆抄就的軍略居然成了北方軍建軍的基礎方略。

呵呵呵,吳子玉忽然眉開眼笑地傻笑起來,當初真是好膽識,好眼力呀。有些熏熏然的玉帥,興致猛地上來,居然搖頭晃腦地開始背誦起新軍營制餉章中的大段大段,當年爲了抄它可是花了一番心血呀。

驟然聞到背書聲,外邊護衛的士兵大吃一驚,立馬蜂擁而至。

玉帥擡起頭來,很是大度地一揮手,“出去吧,沒事,沒事。”心情看來真的不錯呀,些小的疙瘩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第一批上岸卸貨的北方集團軍火,就是足足可以裝備一個滿員師的武器裝備,而且這個標準是相對於北洋舊制是明顯偏高,以至於跑出來看軍火的很多軍官吃驚不已。

好傢伙,這些煞氣騰騰的龐大軍火,居然只是北方軍所謂輕裝師標準配備?幾名覺得已經見多識廣的軍官咂舌不已,差點就有些恍惚了。

玉帥聽說當天的議論後,只是冷哼了幾下,說了一句,“這個輕裝師是指我們自己,不是北方軍的輕裝師。按照他們的標準,輕裝部隊可是全部使用汽車前進的,因爲彈藥多得帶不下了。”

聽到這話的軍官,頓時都張大了嘴巴,半響說不出話來。

這批軍火中,光是標配刺刀的7.9毫米漢陽造步槍就有六千多支,還有數百挺的7.7毫米口徑麥德森輕機槍,數十挺7.7毫米口徑維克斯重機槍,還有一批國內軍閥最喜歡的7.3毫米口徑駁殼槍。自然也少不了配備炮兵營的國內仿製型82毫米斯托克斯迫擊炮二十四門,法國1909年式75毫米山炮十八門,以及哈奇開斯1916年式37毫米步兵炮十八門。

至於彈藥,則是後續的軍火船源源不斷地從長江上游送下來。

結果這回連故作鎮靜的吳子玉也差點嚇傻了。

軍火船送來的只是一個輕裝師的彈藥儲備嗎?差不多就快夠整個救世軍使用好長一段時間了。

漢陽造使用的圓頭彈,是按每支槍五個基數進行補給的,也就是三百發子彈。而實際上,救世軍下面的作戰部隊,步兵攜帶子彈數量根本沒有達到一個基數六十發的標準,能有二十發就算是不錯了。

也是因爲國內兵工廠的現有子彈生產線,都只能做到大規模生產7.9毫米的圓頭彈,而圓頭彈是難以被輕重機槍使用的。以至於陳安乾脆,直接將北方軍即將淘汰的7.7毫米口徑麥德森輕機槍和維克斯重機槍,連槍帶彈一股腦賣給救世軍。

輕機槍每挺配彈五千發,重機槍每挺配彈一萬發,均是五個基數的標準。五個基數,也是國內通行的彈藥補給月基數。

估計考慮到吳子玉的部隊汽車沒幾輛不說,馬匹也不見得有多少,後勤能力實在有限。除了37毫米步兵炮依然按照每門炮五個基數三百發炮彈配置之外,其他火炮和迫擊炮都按照兩個基數一百二十發炮彈進行配置。

看着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箱,踩着腳下足夠人手四發的手榴彈木箱,還有旁邊堆得像小山般的法式鋼盔,據說連馬伕都有一個鋼盔,吳子玉嘴角不停抽動着,神情都恍?*鵠礎?

該死的陳安,按照這種標準,等救世軍十二個師全部武裝起來,即使你只要成本價,我也要破產了,哭笑不得的玉帥心裡咒罵不已。

聲明1:《軍火帝國無彈窗》由作者深海帶魚實時同步更新軍火帝國最新章節全文免費閱讀,書友所發表對軍火帝國無彈窗的評論,並不代表木魚哥贊同或者支持軍火帝國讀者的此觀點,我們的立場僅限於傳播更多讀者感興趣的信息。 木魚哥提醒您:喜歡本書請“推薦” 看完最後一章記得“加入書籤”

聲明2:軍火帝國最新章節由作者“深海帶魚”更新,木魚哥提供軍火帝國無彈窗在線免費閱讀!《軍火帝國》情節描寫環環相扣,令人回味無窮;人物刻畫讓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果對小說軍火帝國(深海帶魚/著)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到站務管理區發帖。如果發現軍火帝國無彈窗未及時更新請聯繫我們。如果您喜歡小說軍火帝國,請支持作者到書店購買VIP/正版圖書。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

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163章 春季攻勢第110章 松嶺山脈第121章 臨時型號第79章 空中危機第207章 佈局第136章 艱難防禦第113章 層出不窮第165章 長途跋涉第6章 炮轟陳家莊第198章 崢嶸人物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94章 重炮攻勢第187章 深夜走脫第36章 空降奇兵第187章 牧師袋鼠第134章 清場行動第198章 崢嶸人物第177章 德軍的東線第16章 刀客井十第22章 空歡喜一場第200章 外海第136章 洪憲帝制第36章 船幫來了第103章 白朗西進第184章 鋼鐵浮橋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131章 東京的不滿第142章 買賣城外第178章 中東路俄國人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191章 閃擊第65章 民軍向北第95章 菜鳥飛行員第44章 保定精英第96章 黑夜圍殲第129章 輕取科布多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第87章 緊急補給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6章 紅色恐怖第176章 空襲赤塔第51章 中原逐鹿第118章 捷克步槍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46章 美國尼森公司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194章 蘑菇雲團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22章 空歡喜一場第76章 馬家分裂第119章 喀什事件第211章 空襲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2章 諸多英傑第107章 熱河空虛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42章 追蹤殲敵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173章 空中航線第5章 悲催的師團第154章 極限航程第57章 山西歸吳第165章 戰爭紅利第42章 追蹤殲敵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2章 老爺子受困第13章 打了就跑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第113章 層出不窮第81章 慘痛代價第56章 集資建路第83章 棄守錦州第31章 最後的大餐第170章 恰克圖事件第48章 獨立成軍第85章 岷縣慘敗第98章 延長油田第123章 捷克坦克第67章 衝鋒隊員第60章 保安司令第46章 反蘇浪潮第192章 擲彈兵的作用第29章 兩河分紅第149章 噩夢降臨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45章 階州軍演第16章 刀客井十第121章 和田餘孽第30章 外興安嶺以東第7章 有好處當然要拿第34章 奉系內訌第27章 空中優勢第98章 夏爾坦克第77章 北方日報
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163章 春季攻勢第110章 松嶺山脈第121章 臨時型號第79章 空中危機第207章 佈局第136章 艱難防禦第113章 層出不窮第165章 長途跋涉第6章 炮轟陳家莊第198章 崢嶸人物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94章 重炮攻勢第187章 深夜走脫第36章 空降奇兵第187章 牧師袋鼠第134章 清場行動第198章 崢嶸人物第177章 德軍的東線第16章 刀客井十第22章 空歡喜一場第200章 外海第136章 洪憲帝制第36章 船幫來了第103章 白朗西進第184章 鋼鐵浮橋第168章 特別行政區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131章 東京的不滿第142章 買賣城外第178章 中東路俄國人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191章 閃擊第65章 民軍向北第95章 菜鳥飛行員第44章 保定精英第96章 黑夜圍殲第129章 輕取科布多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第87章 緊急補給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6章 紅色恐怖第176章 空襲赤塔第51章 中原逐鹿第118章 捷克步槍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46章 美國尼森公司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194章 蘑菇雲團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152章 近海力量第22章 空歡喜一場第76章 馬家分裂第119章 喀什事件第211章 空襲第181章 遠征軍團第2章 諸多英傑第107章 熱河空虛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131章 蘭州軍略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42章 追蹤殲敵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173章 空中航線第5章 悲催的師團第154章 極限航程第57章 山西歸吳第165章 戰爭紅利第42章 追蹤殲敵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2章 老爺子受困第13章 打了就跑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第113章 層出不窮第81章 慘痛代價第56章 集資建路第83章 棄守錦州第31章 最後的大餐第170章 恰克圖事件第48章 獨立成軍第85章 岷縣慘敗第98章 延長油田第123章 捷克坦克第67章 衝鋒隊員第60章 保安司令第46章 反蘇浪潮第192章 擲彈兵的作用第29章 兩河分紅第149章 噩夢降臨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45章 階州軍演第16章 刀客井十第121章 和田餘孽第30章 外興安嶺以東第7章 有好處當然要拿第34章 奉系內訌第27章 空中優勢第98章 夏爾坦克第77章 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