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佈雷頓森林會議中,全世界44個國家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雙掛鉤)以及可調整的固定國際貨幣匯率制度;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國際貨幣事務進行磋商,爲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融資支持;由此,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世界銀行則提供長期信貸來促進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發展。這兩大機構運轉至今。
這個體系通過實行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以及固定匯率制度,促進了國際金融的穩定發展,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有其內在缺陷,主要表現爲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這個體系在經歷了多次美元危機後徹底崩潰,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個兩個重要的機構得以保留下來,即使佈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了,但它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元取代黃金作爲國際基礎貨幣地位。
布雷頓體系爲戰後世界貿易體系確立了三原則:(1)不歧視、多邊主義和對所有簽署國實行最惠國待遇。這個很好理解,即在貿易往來上不搞歧視,實行多方合作,對於所有簽署協議的國家實行最惠國待遇;(2)通過減少貿易壁壘來擴大貿易;所謂貿易壁壘就是人爲制定的限制;(3)所有簽署國之間實行無條件互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目標,是建立一種世界貿易制度或執行貿易政策的普遍準則。
佈雷頓森林體系造就了美元特殊的貨幣地位,即“美元特權”,什麼是美元特權呢?是指:其他國家當國際收支經常帳戶不平衡時,都不得不進行一番痛苦的國內政策調整,如削減公共支出和降低進口等;美國則不然。它長期處於國際收支經常帳戶逆差的狀況,卻可以通過印刷美元,彌補逆差。這是因爲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手段,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接受美元爲本國的外匯儲備。簡單地說就是其他國家都必須“掙美元”作爲外匯儲備,否則不能進行國際交易,因爲美元是國際支付貨幣,而美國則可以自己“印刷”美元這種國際支付手段。想想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美國人想什麼時候印刷鈔票就什麼時候印刷鈔票,而其他國家則要拼死拼活地賺美元。
法國總統戴高樂生前反覆強調‘美元特權‘,曾經想通過恢復金本位制來挑戰美元特權,這一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構想遭到非議,原因之一是金的生產跟不上世界經濟發展速度。且又給產金大國--前蘇聯和南非新的特權,因此不了了之。
除了戴高樂之外,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比利時人特里芬敏銳指出了美元特權的不合理性,在美元-黃金固定匯率制下,美國政府保證35美元可兌換1盎司黃金;一方面,美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國儲備資產的來源,若美國停止不平衡。勢必減少他國的流動性儲備;但另一方面,若美國長期不消減國際收支逆差,又會使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爭相拿本國的美元儲備兌換美國政府的黃金(法國就是這麼做的),而美國的黃金儲備無法應付所有債權人的兌換,美元按固定匯率的可兌換性必然受到人們的懷疑,從而產生對美元的信心危機,這證明清償能力的創造機制與國際對該制度的信心之間存在根本性矛盾。說明‘美元特權‘對美國也是有成本的。
美國不計代價地追求世界政治軍事霸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美國則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給予的金融特權,通過印刷紙幣來支付這些高昂的成本。
越戰期間,美國將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用濫用到極點,當時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劇增,但約翰遜總統既不降低進口,也不增稅。也不削減公共支出,反而還發起了擴大社會福利的‘大社會‘計劃。換了其他國家,如果在政治外交上支付如此鉅額的成本,僅僅依靠本國自身的經濟實力恐怕造就破產了。或者引起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社會動盪不安。
但美國不必擔心,它利用國際金融體系培植的美元信譽,巧妙地將成本分攤給它的主要盟國,尤其是西德、日本。面對蘇聯的威脅,出於政治和戰略的需要,西德和日本同意爲美國因在海外採取獨霸行動而導致的國際收支赤字融通資金。作爲交換,美國也必須寬容盟國利用霸權制度來促進他們的經濟繁榮,這意味着美國必須忍受同盟國的貿易逆差,只要盟國不要將盈餘的大量美元立即向美國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就可以繼續存在下去。
如果簽署了佈雷頓森林協議,就必須爲今後幾十年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毫無限制的揮霍買單,這不是擺明了要當冤大頭嗎?東方霸可沒這麼傻,美國現在雖然猖狂,但華泰國並不怕它,美國想強迫華泰國簽署這份佈雷頓森林協議,做夢!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在這片廣袤的國家森林中,坐落着著名的蒙特?華盛頓飯店,這座建於1902年的飯店因爲舉辦佈雷頓森林會議而聞名天下。當年選擇這裡開會的原因之一,是這裡被大片森林環繞,沒有什麼娛樂或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原本布雷頓會議是在7月1日召開,爲期20天的時間,但在這個世界整整推遲了兩個月。
第一天的會議並沒有值得說道的,作爲經濟學家的各國政府代表們只是各自發表了自己對當前國際金融環境的看法,以及期待建立一個怎麼樣的國際金融秩序等等。
時隔一天,會議正式進入了狀態,各國政府代表分別發表了意見,其中以英國政府代表的意見最爲特別,同時也最受到與會代表的贊同,英國人知道戰後他們的國際地位必然會大幅度下降,經濟形勢也非常不樂觀,英鎊稱霸全球的時代已經成爲過去,因此,英國人提議成立一個不受任何力量左右的國際金融平臺來完成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
很顯然,英國人的提議雖然贏得了很多國家的贊同,但是卻遭到了美國人的強烈反對,美國人當然不甘心,他們出了這麼大的力氣,又拿出那麼多錢財和物資支援各國打戰,眼看着馬上就可以讓美元取代英鎊成爲國際支付手段,英國人竟然使出這麼一招,美國立馬錶示反對。
而華泰國政府代表經濟學家凱恩斯則設想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國際貨幣聯盟,由它取代各國中央銀行的作用,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收取利息,發行國際通用貨幣。這個計劃與英國人提出的計劃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國政論家約翰?內倫尖銳指出:凱恩斯是一個極力鼓吹以經濟帝國主義取代政治帝國主義,以金融資本壘築帝王寶座的投機者。
美國人作爲東道主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其他各國代表們也不得不給面子,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的助理懷特伺機提出了他的計劃,英國和華泰國當然不同意,這三方說話是最有話語權的,會議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在二戰爆發以前,英國的英鎊雖然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的信譽度,但英鎊也不是國際結算貨幣,戰爭開始之前沒有哪一種貨幣是國際結算貨幣,國際金融秩序非常混亂,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買東西都必須支付對方的貨幣,各國都必須儲備很多國家的貨幣,這對國際貿易非常不方便。
現在戰爭結束了,各國都意識到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加強國際貿易交流,這樣可以迅速恢復經濟,但是這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該如何建立呢?現在華英美三國都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其他各國都不知道該支持誰最好,不過顯然美國人是最強勢的,許多國家在戰爭期間都得到過美國的援助,怎麼說也要報答一下,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支持美國。
華泰國和英國代表一看情況不妙,當即雙方結成聯盟,並將雙方的計劃進行合併,雙方經濟學家緊急磋商,以雙方的原計劃爲底稿將雙方計劃中相同的部分提出,又對有分歧的方案進行協商,最後形成一份新的國際貨幣體系計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