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十二)

.單是佔領高地,並不等於大功靠成。

接下來,崑崙第一峰的新主人們,便分成若干個小隊,象一羣不知疲倦爲何物的工蜂似的,辛勤在高地上“耕耘”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少在中國軍隊殺上高地時,被求生的本能所驅使着把自己藏在暗處的鬼子被一一的搜了出來。比起那些被密集的衝鋒槍打成馬蜂窩的日軍來,這些基本上都穿着全套的防化服的鬼子,顯然要“幸福”得多。對奇貨可居的他們中國官兵們下手都很有分寸,手腳間捱上一兩槍是免不了的,可性命卻能保全。這其中的原委簡單得很,明擺着的,在這生死關頭還能獲得全身上下披掛整齊這種保命特權的,就算不是日本人的將軍,那至少也是佐官吧!打死了豈不可惜。

還真別說!這當中確實有大魚。足智多謀的中村正雄就是在這當口落的網。這個也穿着防化服的日本陸軍的戰術精英,非常聰明的把自己齊着脖子埋在一處小窪地裡,又在頭上蓋上了半張破席子。他這是想先避過風頭,再伺機逃脫。豈料天算不如人算,到頭來竟被二百師的幾個兄弟在不經意間用腳踩得生生露了餡。

шшш_тt kǎn_c o

天剛破曉,煙霧已散盡的高地上就再也聽到槍聲了,可清理、搜索戰場的工作還在繼續。直到在北面的懸崖下,發現了此間日軍的頭號人物山下奉文的屍體的後,從高峰隘之戰算起歷時六天的崑崙山大戰,纔算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戰事一了結,集羣司令火速下達了全軍分散隱蔽的命令。果不出所料,天一亮,一支龐大地日軍機羣就“造訪”了界首高地地上空。不用問日方這是想要進行報復性轟炸。程家驥這一想到前頭。任日軍航空兵再是殺氣騰騰,卻只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

等到日機油盡飛走後。北上集羣的官兵方纔開始清點戰果、收繳戰利品。當然,高地周圍那密如蛛網的防空哨是絕不可免地。讓人程家驥詫異的是,在面對中國步兵時驕橫慣了的日機在撲空了一回後,直到這天正午前此役的最終戰果統計出來時,竟然還沒有半分動靜。

雖有些心下不解,可此時程家驥的要面對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雜。很快他就顧不上這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結了。

首先。要整理出一份“合情合理”地告捷電報,趕緊地給上峰發過去。

此役共擊斃日寇七千九百多。俘虜四百餘人。被東京大本營寄與厚望的山下支隊除了在外圍戰中逃掉兩位數地漏網之魚外。全軍盡數被殲。而中國軍隊自己也付出了陣亡近六千人,輕重傷一萬二千餘人地慘重代價。出於可以想見地原因。這個參戰由各師、團報上來了原始殲敵數字,無疑是要“藝術加工”一下的。

這種或可稱爲“慌報戰功”地行爲,在當中國軍隊中已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幾乎沒有那支部隊是能免俗。憑心而論,象程家驥等人這樣只是殲敵數字上滲上個十之二三的水分的,已算是厚道有加了。光是中日開戰三年來,就不知有多少總座、軍座們,靠着一份份用瞞報己方的損失的手段,達到諱敗爲勝的目的的戰報,成功得到了軍委會的嘉許獎賞,進而步步高昇的。

其它的諸如重要戰利品的分配、各部隊建制的調整、因先前戰火未燃動力緊張而積壓在山區裡的部分傷員的後送、部隊出山時路線順序等等無關大局,卻因牽扯到各不相統屬的方方面面,又能使讓人頭痛不已的繁鎖事務,也都在等着程家驥這個總指揮親自去“過關斬將”了。

儘管在處理以上這些雜事時,程家驥已是處處從維護團結在想。可一場激烈的爭執,還是在北上集羣的主要將領之間爆發了。

讓人程家驥始料未及的是釀成這場大傷和氣爭執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戰後最容易“出問題”的戰利品分配和相互爭功。事實上,得益於參戰的部隊的都是傲氣十足的精銳勁旅的緣故,各部官兵出於妗恃,在利益分配方面比較少去斤斤計較。那他們爭得是什麼?說來有些讓人不可思議,爭執的起因居然是幾千具侵略者的屍體。

“文師長,你正在建的那個“京觀”必須扒掉!”戴將軍語氣和平卻不失堅定的說道。

相比之下,文頌遠的反脣相擊,就顯得火藥味十足了:“戴師長,你說個話,我就不愛聽了,憑什麼日本人能在中國土地上殺人放火,想幹啥,就幹啥。老子勝了,用那些狗日的死肉來建個我喜歡看的東西就不成。非得象你們那樣客客氣氣的給鬼子造墳。老子就不知道了,這是他媽的日本人的王法,還是中國人的王法。”

“文師長,話不是這樣說的。我中華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你部先前在處置去失抵抗能力的日軍時的手法,已經很過激了。十六k文學網而這次的事比那個還要離譜。你想過沒有,那些外國記者在看來到這個“京觀”後,會怎麼想!”戴將軍說的這些,不但沒有把文頌遠說服,倒把在這個問題上早跟文頌遠穿上了一條褲子的黃琪給惹了出來。“炳功兄,沒你說得那麼懸乎吧!以大丘來埋葬敵軍屍首這種事,在國際上不乏先例。只要咱們自已人不說,那些洋人那能懂得什麼叫“京觀”?再說依着這些倭寇在中國的所做所爲,不讓他們暴屍荒野,咱們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你讓人給山下奉文建的那座墳,我去看過了,寬敞的很不說,還有棺材,你這麼做是不是也有點太過頭了。”站在一旁的鄭師長也按捺不住,加入了戰團:“黃師長,照你的說法。那我泱泱大國與率獸食人的倭奴。豈不是成了一丘之貉。”

他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得面紅耳赤,那邊廂程家驥心裡卻是好一段百轉千回。

聽了有一會兒了,這事地來龍去脈。他也算是明白了個八九分。這檔子事地根子還是在當初衝上高地時,北上集羣的各部,在對那些束手就擒的鬼子採取地不同措施上。程家驥對從新一百師抽到突擊部隊裡的官兵們,當時是怎麼幹的,不用去想都心知肚明。說白了,也無非就是將日軍以佐級劃線,以上的留活口。以下的就以頑抗爲名。就地解決罷了。至於,與新一百師“系出同門”的新七十二師。在程家驥想來下手也不會比前者輕到那裡去。

而向以“文明之師”自詡的來自五軍地兩個師地官兵的手段。相形之下。就要顯得溫和一些,落入他們手中地鬼子被痛毆一頓後。還是基本上能享受到被俘地“榮幸”地。

在一殺一俘間,這矛盾的根子也就埋下了,文頌遠出於“個人愛好”建地那個“京觀”,其實也只是一個導火索。

這正是讓程家驥大感棘手的地方,這次的爭執,實際是分別信奉傳統的“仁恕”思想和的“以牙還牙”對等報復的“平等”觀念的軍隊的思想衝突,是屬於不同意思形態的碰撞,絕不是給那個幾顆糖果就能擺得平的。

更要命的還是,後一種理論的“精神教父”不是別人,正是程家驥自已,且看目下這四個師長掐成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局面,下面的這個肯定得罪人的板,說不得還得由得程家驥這個快要卸任的總指揮來拍。

果然,麻煩很快就自已找上門來了。

“總指揮,你來定吧!”最先意識到吵下去於事無補的鄭師長“不負衆望”的把“皮球”直接踢到了程家驥的腳下。

在沉吟少時後,程家驥方纔說道:“各位。那些孔孟傳下來仁恕寬容,是不是真理,姑且不論。我問大家一句話,在這場戰爭中,誰是弱者?”程家驥說到這頓住話頭,注意了一下在場諸人的反應。除了文頌遠還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樣子外,其它三人的臉上都出現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程家驥接着道:“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國土遭到日本人的鐵蹄踐踏、整個民族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我們的祖國是弱者!既是力不如人的弱者,又想要反抗,我們有何資格去挑選反擊強者的手段,又有什麼理由爲了虛無的面子和那些已成了累贅的往日榮光,去減少我們當前那本就比對手要少得多的獲勝概率。我個人認爲,此時此刻的炎黃子孫最應該做的就是張揚起我們的氣勢、殘忍,去震撼、征服獸性十足的日本人。祖宗們不是有句老話叫遇文王談禮義,逢桀紂動干戈!嗎!當然,如果一板一眼的照着《中庸》、《右傳》、《禮記》或是西方人提出的那些他們自己都會無法遵循的《文明準則》爲人做事,就能在場戰爭中大獲全勝,就能換得以漢民族爲主體的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不倒的話!我想任何一箇中國人都願意去專心致志的照着書本條文過日子的!”

程家驥沒有說出口的潛臺詞就是,要想講究仁義、講道德,不但要看對象是誰,還得先擁有自保以上的實力,連自顧都不暇,卻又硬要撐着偌大的一個架子,那不是擇善固執,那是打腫臉充胖子!

程家驥的話對在場衆人,尤其是戴、鄭二位師長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震撼。要知道,中國是全世界把天朝上國當了幾千年國家,在文化底蘊上的優勢感根深蒂固,那怕是在晚清時捱打賠款時,國人都在心中自認“高人一等”。象程家驥所執的這種公然宣稱被中國拿來當近兩千年的國儒家理念和新引起的西式文明思想在此際皆全然無用,只有赤赤裸的無所不其極的報復侵略者,才能求得民族的延續的論調,戴、鄭實是聞所未聞。應當說,戴、鄭兩位對程家驥的所說的這一席話的第一反應還是反感,這纔好理解,畢竟那些舊有的、傳統東西早已深入到他們的血液當中去了,不是一下子就能扭得過來的。

可昔日站在世界文明之顛的母國已是朝不保夕的鐵一般的事實,卻讓他們不得不在深刻反醒、細索程家驥說得有沒有道理。許是生存與仁恕,這個題目太大,根本一時半刻能想得明白的,這兩位抗日名將愈想愈是思維混亂。至於,長期被程家驥潛移默化的文頌遠和黃琪,則早用崇拜的眼神把他們的誠度表達到再是明瞭不過了。

這時,原本心懷惴惴的程家驥倒是長舒了一口氣。沒人知道,在公開表明自己驚世駭俗的觀點前,他經過怎麼激烈的心理鬥爭,其實在開口的前剎那,程家驥都已打算又對這個時空的大環境妥協一回了的,可一張嘴他卻鬼使神差得把心中報想來了竹筒倒豆子。還好,看鄭、戴兩人那深度石化的面部表情,就能知道,他們正在原有信念和新的疑問當中搖來擺去。

“既然,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那就先各行其事吧!”程家驥這個很有些和稀泥之嫌的決定,其精神實質,卻是在徹頭徹尾的支持、袒護了疾惡如仇的文頌遠和黃琪。

在已對自身的立場不大確定的前提下,恪於在他們心中長官兩字所固有的權威,心中感到惶然無計的戴、鄭兩位師長接受了程家驥的裁決。

在很是忙碌了一陣後,北上集羣於當日月上柳捎時,藉着夜色的掩護,向南寧城開去。當浩浩蕩蕩的千軍萬馬離開崑崙山時,一座“體形”巨大、風格古樸、做工精細的“京觀”已威風八面的屹立界首高地上。與之遙遙相對的是插有墓碑的一大片排列縱橫猶如軍陣的墳丘。

北上集羣在南寧僅休整不到兩天,即奉命除留新七十二師暫時協防南寧外,以主力三個師南下馳援已十分吃緊的靈山。

同月二十日,得到極大的加強後總兵力已近十萬的日軍第二十一軍攻佔靈山,按行營的命令,原集結於靈山、橫山兩縣境內的近二十萬部隊分成兩股轉進,大部經橫山、邕寧退至南寧,被賦予支撐玉林、梧州防務的使命的新二十軍自靈山退入玉林五屬境內。

七月底,遍尋戰機不得的日軍二十一軍在留在部分部隊鞏固合浦、靈山、浦北三縣的新佔領區後,其主力回撤到北部灣沿線地區。

至此,桂南大地暫時又恢復了平靜。

大大們,下章飛跨一步。

第47章 雙雄初會(七)第34章 浴血富金山(四)第55章 趕狗入窮巷(七)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下)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九)第15章 血旗長空舞(上)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五)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二)第62章 岳陽記事(六)第49章 狂潮東來(四)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二)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一第57章 同古保衛戰(七)第2章 賭場美人(下)第39章 霧都緣(五)第18章 摧枯拉朽(下)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七)第38章 血火籠城(三)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四)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三第62章 岳陽記事(四)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二)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八)第62章 岳陽記事(三)第54章 碧血染紅土(四)第45章 新紮軍座(三)第47章 雙雄初會(八)第26章 大捷(上)第34章 浴血富金山(二)第61章 魂牽武昌(一)第39章 霧都緣(二)第68章 嗚呼!琉球!(四)第47章 雙雄初會(二)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七)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一)第31章 喋血蕭濉河(四)第49章 狂潮東來(五)第17章 雷霆萬鈞(上)第2章 賭場美人(上)第48章 人間五月天(四)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五)第5章 收穫的季節(下)六十七章 燃燒的廢墟三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七)第68章 嗚呼!琉球!(三)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八)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十)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九)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四)第25章 攻佔蒼山(中)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三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五)第39章 霧都緣(九)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二)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下)第3章 抗戰號角(下)第59章 歸來、歸來兮(三)第68章 嗚呼!琉球!(九)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九)第68章 嗚呼!琉球!(六)第47章 雙雄初會(一)第45章 新紮軍座(四)第48章 人間五月天(八)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六)第38章 血火籠城(十)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九)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57章 同古保衛戰(九)第47章 雙雄初會(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一)第42章 近鄉情怯(二)第9章 大漢魂與“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1章 風起青萍末(二)第36章 信陽保衛戰(十)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六)第59章 歸來、歸來兮(一)第42章 近鄉情怯(四)第68章 嗚呼!琉球!(六)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一)第49章 狂潮東來(四)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八)第50章 巍巍崑崙關(五)第41章 吳城鏖兵(四)第29章 整軍經武第55章 趕狗入窮巷(二)第2章 賭場美人(上)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28章 家事 軍事 天下事(上)第62章 岳陽記事(五)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下)第3章 抗戰號角(下)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四)第61章 魂牽武昌(五)第55章 趕狗入窮巷(六)第68章 嗚呼!琉球!(二)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四)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六)
第47章 雙雄初會(七)第34章 浴血富金山(四)第55章 趕狗入窮巷(七)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下)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九)第15章 血旗長空舞(上)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五)第64章 難忘的延別島(二)第62章 岳陽記事(六)第49章 狂潮東來(四)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二)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一第57章 同古保衛戰(七)第2章 賭場美人(下)第39章 霧都緣(五)第18章 摧枯拉朽(下)第47章 雙雄初會(十七)第38章 血火籠城(三)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四)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三第62章 岳陽記事(四)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二)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八)第62章 岳陽記事(三)第54章 碧血染紅土(四)第45章 新紮軍座(三)第47章 雙雄初會(八)第26章 大捷(上)第34章 浴血富金山(二)第61章 魂牽武昌(一)第39章 霧都緣(二)第68章 嗚呼!琉球!(四)第47章 雙雄初會(二)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七)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一)第31章 喋血蕭濉河(四)第49章 狂潮東來(五)第17章 雷霆萬鈞(上)第2章 賭場美人(上)第48章 人間五月天(四)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五)第5章 收穫的季節(下)六十七章 燃燒的廢墟三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七)第68章 嗚呼!琉球!(三)第50章 巍巍崑崙關(八)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十)第3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35章 千里大回還(九)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四)第25章 攻佔蒼山(中)六十六章 '搏弈'菲律賓三第63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召喚(五)第39章 霧都緣(九)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二)第6章 與戰爭的第一次約會(下)第3章 抗戰號角(下)第59章 歸來、歸來兮(三)第68章 嗚呼!琉球!(九)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九)第68章 嗚呼!琉球!(六)第47章 雙雄初會(一)第45章 新紮軍座(四)第48章 人間五月天(八)第51章 風起青萍末(六)第38章 血火籠城(十)第44章 欽州攻防戰(九)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57章 同古保衛戰(九)第47章 雙雄初會(四)第35章 千里大回還(十一)第42章 近鄉情怯(二)第9章 大漢魂與“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1章 風起青萍末(二)第36章 信陽保衛戰(十)第65章 挑戰“絕對國防圈”(六)第59章 歸來、歸來兮(一)第42章 近鄉情怯(四)第68章 嗚呼!琉球!(六)第52章 未雨先綢繆(一)第49章 狂潮東來(四)第57章 同古保衛戰(八)第50章 巍巍崑崙關(五)第41章 吳城鏖兵(四)第29章 整軍經武第55章 趕狗入窮巷(二)第2章 賭場美人(上)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五)第28章 家事 軍事 天下事(上)第62章 岳陽記事(五)第16章 最長的一個下午(下)第3章 抗戰號角(下)第44章 欽州攻防戰(十四)第61章 魂牽武昌(五)第55章 趕狗入窮巷(六)第68章 嗚呼!琉球!(二)第33章 暫編第十八軍(四)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