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一直沒說話的蒙哥馬利插嘴說道:“雖然我無法否認您的部份言論,但這場戰役真如你所說‘毫無意義’嗎?不,我們至少拖住了德國人二十幾個師,這可是數十萬德軍,如果德國人空出手來把它們投入到東線……那就像你所說的,蘇聯軍隊有可能會承受不住。所以,這難道不就是這場戰役的意義所在嗎?它其實也分擔了東線的壓力!”
“蒙哥馬利將軍!”巴頓反駁道:“要知道,我們在任何方向進攻,至少都會分擔數十萬德軍的兵力……如果按你這麼說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制定什麼作戰計劃或是進攻方向,拋硬幣選擇一個進攻地點,也同樣是有意義的不是?”
“但同時我們還讓意大利軍隊站在了盟軍一邊!”
“噢,是的!”巴頓說:“他們的確站在了我們一邊,可是德國人的補給卻在他們的步槍和大炮下毫無阻礙的通過!他們做的僅僅只是在我們攻下某個城鎮後迎上來,然後說‘歡迎你們,我的盟友,我們已經等你們很久了!’”
“這也比站在軸心國一邊好得多不是嗎?”
“對此我表示懷疑!”巴頓針鋒相對:“因爲他們投降之前沒什麼區別,甚至沒有投降或許會更好……我是說,那樣德國人就會派意大利駐守某個高地或是城鎮,那樣我們就能不費吹灰之力找到突破口了!”
……
英、美雙方爭得面紅耳赤,而且互不相讓。
但很明顯,英國方面已經是理屈詞窮處於下風了,但這卻並不影響亞歷山大和蒙哥巴利兩人繼續死撐……他們只有死撐,因爲退一步就會失去英國的大國地位,這是他們絕不允許的。
張弛從遠征軍的利益考慮,當然是希望英、美繼續在意大利這個泥潭裡耗着。
但張弛知道這已經不可能了……美國千方百計的想要從英國手裡奪取主導權,同時也需要用一場戰爭來向世人宣示他的武力,所以絕不會再呆在意大利與英軍胡混的。
爲了這一點,美國甚至還可能以美援做爲條件……搬出這個雖然有傷英、美兩盟國的和氣,但物資緊缺的英國卻是不答應也得答應。
想到這,張弛就說道:“先生們,我們爲什麼不能找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兩全其美?”亞歷山大不屑的迴應道:“少將,現在只有這一個選擇,打或是不打,我們不會放棄付出了這麼努力和鮮血纔得到的土地的!”
“聽聽少將的建議,將軍!”艾森豪威爾說道:“至少他說的話已經成爲現實,而你們說的卻恰恰與現實相反!”
說着艾森豪威爾就把目光投向了張弛。
“我並沒有要放棄這些土地的意思!”張弛說:“甚至我們還會在意大利方向投入更多的部隊!”
“少將……”艾森豪威爾不由疑惑的望着張弛。
張弛指着地圖說道:“如果我們在意大利方向投入更多的部隊並加強攻勢的話,那麼德國人在這種進攻的壓力下也勢必會投入更多的部隊,而這些部隊從哪裡來呢?他們的兵力已經十分薄弱了!”
“哦!”聞言艾森豪威爾就明白張弛說的是什麼了。
“說得對!”想了想,艾森豪威爾就點頭說道:“德國人東線要應付蘇聯,肯定沒有多餘的兵力增援意大利,於是就只有從法國抽調部隊!”
“是的!”張弛接着說道:“隨着戰爭的深入,德國也就會身不由已的從法國抽調越來越多的部隊,這樣的結果就會使法國兵力空虛……到時我們再突然從法國北部登陸,這樣就能打德國一個措手不及!”
艾森豪威爾不由點了點頭,然後就擡頭望向亞歷山大:“你們沒有意見吧!”
亞歷山大沉默了下,就回答道:“不,我們沒有意見!”
張弛說的的確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這裡所說的兩全其美不僅僅是兼顧了英國和美國雙方的戰略目標……英國想繼續在意大利作戰,而美國想從法國北部登陸,張弛提出的則是兩者同時進行。
這計劃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它使進攻意大利的戰略由“沒有意義”變成了“有意義”……就像艾森豪威爾之前說的,這幾乎就是爲了英國人的私心而毫無意義的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士兵的生命。
但是現在,卻變成了整個大戰略的一部份,也就是儘可能多的抽調德軍援軍使駐法國的德軍兵力不足。
於是這也就避免了英國的難堪甚至要爲此交出主導權。
這其中尤其是後者,英國人會爲其堅持到最後一刻甚至不惜與美國分道揚鑣。
其實英國人這麼死守着這個“虛名”根本就不值得,因爲他們始終沒有看明白……世界老大是誰絕不是看哪個國家在哪些戰役中佔據主導地位,而是看國家間的實力對比。
就算整個二戰都是英國主導的又能怎麼樣?
羣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所以參與這場戰爭的各國戰士都看得明白,部隊裡充斥着先進的美式裝備和美援補給……如果英國軍隊及英屬殖民軍都要靠美援來打敗敵人,然後還想跟美國搶世界老大的交椅那不是笑話嗎?!
“很好!”艾森豪威爾說:“那就讓我們來制訂下具體計劃吧!”
艾森豪威爾在說這話時眼裡有些失望,因爲他本想乘着這個時候徹底打敗英國人讓他們交出主導權的,現在顯然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但艾森豪威爾不知道的是,此時戰爭的主導權實際上已經在悄悄的向美國轉移了:
英國不主張從法國北部登陸,甚至他們還認爲盟軍沒有能力發動一場規模那麼大的登陸戰,所以他們在制訂登陸計劃時是採取消極的態度,甚至還抱着看好戲的心態。
於是美國自然而然的就拿到了制訂計劃並將其實施的權力,而這個權力……其實就是主導權。
並且,隨着計劃的成功,美國的主導地位將會進一步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