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遊說
“你知道上京有多少人手中揮舞着鈔票,就爲了能夠買到一根上了年份的人蔘嗎?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塊市場拿下,那麼不僅僅是財源廣進那麼簡單,還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李詩韻越說越興奮,之前她就試探過葉遠,看看能不能拿下那神秘基地的木材經營權。
結果被葉遠直接否決了。
所以她對比木材更有價值的藥材,就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可今天她發現,葉遠和那神秘基地的關係,好像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一般。
聽自家男友話中的意思,好像完全可以拿下似的。
所以才勾起了她很多的想法。
“賣藥就賣藥,還能有什麼意外好處?
無非就是價格高一點罷了,我不想讓你太辛苦,現在一個康蔬就讓你忙的沒時間陪我了。
如果再加上那些藥材,豈不是我連見你一面都要預約?”
葉遠隨口這麼一說,他可不認爲賣藥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額外好處。
李詩韻一副指點江山的樣子,說的自己激動不已。
而以800萬最終買下老參的那名商人,也成功的承包下當地的一座金礦!”
最後由那一哥帶着人蔘去了上京,最終康老用那跟人蔘治好了老人家的病。”
說話的語氣也變得甜蜜的許多:
“我說的你還沒有明白?你好好想想,剛剛你賣老藥的行爲,和我說的採參人又有什麼區別?
如果我們要是能拿下丁先生他們藥材的銷售權。
雖然老藥價格高,但隨着華國全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現在在華國,有錢人可真的不少。
不過單從李詩韻話裡就能聽出,那300年份的人蔘,很有可能被炒到天價。
李詩韻嬌嗔的白了葉遠一眼,然後才幽幽說道:
“第一個得到人蔘的,是一位經常去東北收參的商人,他以200萬的價格就輕鬆拿下那根人蔘。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在他聽來,之前那位採參人,價格一定是相對很低,可最終成交價格是800萬在他看來也不是很高。
不要說那些有錢人,相信付宏遠這種中醫大夫,就會把你的藥材給直接包圓了。
可是按照你說的想法賣下去,要不了多久你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吧?”
當時爲老人看病的聖手,就超過了一掌之數,可誰都無法看出老人家得的是什麼病。
一下子爲了得到300年以上的人蔘,可以說整個華國不知道有多少人奔走尋找。
葉遠聽得很仔細,可還是有些不懂。
畢竟中醫很多都是個人門診,他不走醫保不是嗎?
“這我還能不清楚?康蔬我打造的是高端路線。
葉遠這麼想不是沒有道理的。
“800萬的價格不是很高啊?”
尼瑪,一根人蔘換來一個金礦,天底下還有這麼好的美事?
李詩韻像是看懂了葉遠內心想法一樣,一副我不認識你的表情說道:
“人蔘只是得到了金礦的承包權,每年該交的承包費一分也不會少!”
李詩韻被葉遠突如其來的舉動,弄得心裡一陣陣甜蜜。
最後還是當今醫聖康老出手,纔看出來人家的病症。
他一次診金就是一萬元。
葉遠重新啓動汽車,再次上路。
葉遠苦笑的搖搖頭,他對那些所謂老藥的價格,真的是一竅不通。
所以最終還是需要渠道去運營。
李詩韻聽到葉遠的話,臉上升起兩朵紅雲。
而另一隻手,緊緊的抓住李詩韻的小手。
老藥他們的確是有一些,我也能拿到代理權。
如果真要開了一家專門賣老藥的店鋪。
聽到李詩韻最後的解釋,葉遠好懸沒把車開進路邊的綠化帶裡。
這還不算他給那些有錢人,看病額外收取的費用。
“你說的我明白了,說了半天,不就是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嗎?”
葉遠笑着說道:
李詩韻笑笑,也不打算賣關子了,於是她悠悠開口解釋道:
“那也沒什麼意思啊,300年的人蔘換來一個承包權?好像也不划算吧?”
於是他好奇的問道。
我們做的不僅是生意,更是雪中送炭。”
一年下來,他們單單是診費買上幾根百年參就不成問題。
李詩韻故意不說結果,等待葉遠去猜。
“你知道最後的結果嗎?那位送人蔘到上京的地方一哥,最後被調去了上京工作。
葉遠看到女友這個樣子,也不好太打擊她,只能善意的提醒道:
“藥材可和蔬菜不一樣。
可想要治好那病,就是需要半根300年份的人蔘。
你知道當時300年份的人蔘最後被炒到什麼價格嗎?”
但做到富豪那種程度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而且我說的好處可不單單指這些,你想一想,能夠買得起老藥的人都是什麼人?
就拿付宏遠來舉例。
“不會過千萬了吧?”
那麼我雖然不能說,一定做到之前那位一哥的地步。
而那富豪轉手把人蔘送給了當地的一哥。
之後,這跟人蔘以800萬的價格賣給了東北的一位富豪。
葉遠可是知道,現在看中醫的費用,可一點都不比看西醫便宜。
有時候中醫還要更高。
李詩韻氣的直接在葉遠的手臂上掐了一下,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道:
“你以爲承包權那麼好獲得啊?也不知道你這上學怎麼上的,怎麼什麼事情都不知道?”
葉遠並不是故意去打擊李詩韻,而是大實話。
“嘿嘿,我不清楚不是有你嗎?你知道不就行了?”
李詩韻也被葉遠直白的形容給逗樂了。
但無論它多麼高端,畢竟是蔬菜。
這門生意真要做成了,那無論在金錢還是人脈方面,都是無法想象的。
稍作思考,她一本正經的開口說道:
“前年在上京,一位很有地位的老人得了一場大病。
說着,葉遠單手控制着方向盤。
我總不能把每顆蔬菜,直接賣到老百姓家裡去吧?
可藥材卻不同,我們完全可以走終端路線。
直接面對那些真的需要的人羣。
而像付宏遠這種醫生,我也要根據情況酌情去考慮是賣還是不賣。
畢竟他們買回去藥材,還要加價再賣給那些病人,變向的他們纔是和我們有競爭關係的一類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