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想民心的親王政(十)
(十)
不是因爲煊赫滔天的權勢,也不是因爲生殺予奪的威嚴,更不是因爲高高在上的地位。
僅僅是因爲責任……
她怕自己行差踏錯,毀了秦始皇一腔心血的大秦帝國。
她怕自己隨心所欲,誤了數萬萬百姓的平安喜樂。
所以,從一開始,她纔會覺得這個世界沉重。
……
……
對於笙歌的話,扶蘇將信將疑。
曾經,他身爲人子,都對父皇的決策充滿了不理解。
一直以來,他和父皇之間的矛盾都是政見不合。
若不是機緣巧合看到了一些奇奇怪怪又令他驚恐不已的畫面,恐怕與父皇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
更何況是六國的貴族之後呢?
唉……
扶蘇暗暗地嘆了口氣,可也不再開口,平添父皇煩憂。
大不了……
大不了,他多用心些,儘可能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嗯,他這就派人在暗中偷偷盯着張良。
如果張良不知好歹,死性不改,就偷偷咔嚓了。
再不濟,也能順藤摸瓜,多揪出些隱藏在暗處的反叛分子。
笙歌絲毫不知,她心目中純善軟弱的扶蘇公子,一反常態,開始在心中謀算着如何咔嚓人了。
也不知,是不是他這個做父皇的魅力太大了些。
這個時候的笙歌一心想着如何爲新生的大秦帝國選拔人才,革新豐富中央及地方官員。
“得人者昌”,“失賢者亡”。
始皇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後,主要採取軍功、保舉、徵辟、考察晉升等方式選拔官吏。
但,保舉,徵辟難免會形成官員勾結尋求庇護的情況。
你推舉我當官,我自認爲你的門生。
有權的拿權力換錢;有錢的拿錢換權力,以獲得更多的錢。
周而復始,只會產生無數蛀蟲,官官相護,大官僚枝繁葉茂。
如何選官,任官,是頭等大事。
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地方官員任免尤爲重要。
笙歌一邊欣賞着沿途的風景,一邊腦子轉的飛快思考對策。
既然她當初在泰山腳下揚言要舉國選拔人才,不問出身,不問來歷,那就得言出必行。
她何嘗不知,此舉,困難重重。
先不說六國舊民會不會心甘情願參與科考,單單是秦國皇親國戚勳貴之家,恐怕也會一個個跳出來反對吧。
畢竟,權勢這塊兒誘人的大蛋糕,沒有人捨得把本來屬於自己的這一塊兒分出去。
唉,又得做壞人了。
不過,還好,大秦朝有商鞅這個先例在。
朝廷內的反對意見,絲毫不在她擔憂的範疇裡。
亡國抄家滅族和吸收新鮮血液兩者之間,該選什麼,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怎麼選。
她需要思考的是,如果她借鑑了後世的科舉制,該如何因地制宜加以改變,使之順應大秦帝國的實際情況。
笙歌的眉頭皺的很緊,太久都沒有動腦子了。
一一接這個任務,難不成是怕她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
唉,讓她靠拳頭解決問題不好嗎?
說好的一力破十會呢?
當皇帝真難,想當好一個千古一帝更難。
分明有一身劈山倒海,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本事,卻無用武之地。
不行,等穩定了國內局勢,她還是要重操舊業,率領百萬大軍,開疆闢土。
後世有人曾開玩笑般說道“秦始皇缺一份世界地圖,要不然他能被世界打穿。”
雖說這只是一句無人當真的笑言,但對於此刻煩惱於治國的笙歌來說具有無比大的吸引力。
她寧願南征北戰,也不願意絞盡腦汁做這些事情。
萬一……
萬一她不小心變成禿頭小寶貝該如何是好。
想象一下,英明神武的始皇帝,因嘔心瀝血忙於國家政事,人未老,頭先禿,變成地中海,然後畫像傳後世,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後人提起始皇帝的第一印象,不再是千古一帝,而是禿頭小寶貝……
()
不能想,不能想,太可怕了。
笙歌搖了搖頭,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唉……
這大秦帝國,不僅物資匱乏,就連酒都釀的一言難盡。
換個角度想,她在大秦帝國費心費力,勞心傷神,也算是再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吧。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秦朝絕對算不上一個好的穿越朝代。
想吃的,要麼沒有,要麼違法。
這樣一想,笙歌緊張兮兮繃的很緊的神經終於稍稍放鬆了點兒。
心中壓抑,一掃而空。
……
……
回到咸陽,第一次朝會,笙歌便提出了科舉取士的決定。
雖說科舉制有弊端,但利大於弊。
無論如何,都比舉薦制度,更加公平合理科學。
科考內容由她而定,她可以根據大秦帝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當務之急出題,在最短時間內篩選出適合大秦帝國的人才。
只有接納六國舊民中的有識之士,讓他們能夠參與國家管理,才能使他們更快的產生歸屬感。
一旦有了歸屬感,那麼他們與大秦帝國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大秦帝國就好比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隻,她只要掌舵,方向不偏離,那麼她願意嘗試和包容。
反正,有她在,沒人能翻了天。
有人時不時掀起小浪花並不可怕,畢竟小浪花顛覆不了大船。
可怕的是那些深藏不漏,徐徐圖之,試圖營造一場大風暴的傢伙。
她總得給機會,讓那些圖謀不軌的浪啊。
笙歌的提議在朝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那些皇親國戚舊貴族,一個個臉紅脖子粗,誓死捍衛他們手中的既得利益。
笙歌面色平靜的坐在皇位上,看着猶如菜市場般熱鬧的朝堂,微微調整了下坐姿,讓自己看戲看的更舒坦。
與笙歌一樣安靜的,還有大權在握的丞相李斯。
自從當日在泰山腳下規勸笙歌未果,自己腦補了一通後的李斯,分外的淡泊名利,兩袖清風。
跟着聖上走不僅有肉吃,還能名垂千古。
這樣的念頭早就在李斯腦海裡生根發芽,更不要說一路回咸陽,他親眼見證了太多的匪夷所思和天降祥瑞。
嗯,聖上就是真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