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反思
wωω⊕ Tтká n⊕ ℃o 這段時間,我其實一直在擔心本書會像上本書一樣訂閱會斷崖式下跌。
幸運的是這情況並沒有發生,1300的首訂,波動到現在依舊有1150左右,估計有一、兩百個讀者養着,掉一百多首訂很正常。
這說明本書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也說明我這麼寫沒什麼問題。
與之前所有的書相比,我覺得這本書相對之前的特色有兩點:
一是對人物性格上有意識的刻畫……
之前寫書當然也有刻畫人物性格,但是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刻畫的,而且通常是開頭有些不同的人物,之後人物漸漸模糊基本變成一樣。
甚至錯別字以及不通順的語句也越來越多。
這其實很正常,因爲寫了一段時間都會碰到一個被稱爲倦怠期的東西,這時候一放鬆就收不回來了。
本書已經五十萬字了,我覺得依舊保持着各角色的性格。
錯別字與語句通順的問題,肯定也是極少的,因爲我每章至少改一遍,有的甚至改兩、三遍,這是我碼字慢的原因之一。
也有許多讀者指出一些漏網之魚,不甚感激。
但ViP章節過幾天就會被鎖定無法更改了,這是一個遺憾。
另一方面,我覺得就是本書寫的是八路軍在受到封鎖條件極爲艱苦的情況下發展軍工。
其實老讀者都知道,我寫的書是比較嚴謹的,至少在邏輯上會通,不至於天馬行空的爲追求爽點而放棄合理性。
因爲我覺得合理性是一切故事的根,失去合理性,所有的爽點都是一朵朵漂灑在水面上的花朵,看着漂亮但很快就會萎靡、腐敗、最後消失。
但如果有了合理性的支撐,這些爽點就有了根有了生命,雖然艱難、緩慢、甚至平淡,但卻能享受到它發芽、結蕾、開花,直至結果這個過程。
因此本文的軍工,實際上是根據八路軍的實際情況合情合理的發展,包括戰術配套也是如此。
這必然要求系統的作用不大,否則系統“叮”的一聲給一輛坦克,又“叮”了一聲給幾架飛機,合理性就不存在了。
有時爲了兼顧合理性,我也不得不對自己做出些妥協。
比如反斜面戰術。
老讀者肯定知道,這種戰術已經在老書裡用過幾回了。
我也認識到這種重複使用的問題。
但是……
八路軍要想擋住敵人的進攻,只有這戰術可行……如果還有其它戰術,十幾年後援朝時就應該出現。
要不就這樣硬生生的擋住?
似乎也不對。
無奈只能還是用上了,只不過沒像之前一樣詳細的展開。
第二卷碰到的問題,就是我寫的書也不少了,打仗的場景原本是我擅長的,但是越擅長、越熟悉的東西就越是無法突破,會陷到之前的套路中去出不來。
這是我最近碼字比較慢也不準時的主要原因。
因爲寫到戰場了,我不願意再用以前的套路糊弄一下湊字數,所以要反覆思考、反覆修改,其間還推翻了幾章。
李雲龍的性格和思想是有其存在的歷史原因的。
在本書背景的那時期,八路軍並不像想象的那麼一板一眼的什麼都按紀律和命令來。
這主要是當時八路軍通訊設備極爲落後,營級放出去打都找不回來。
因此,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部隊自行決定是打是撤,上級得到情報時往往戰鬥都結束了。
所以百團大戰纔會原計劃二十幾個團,結果打着打着一百多個團都上去了。
這一百多個團,如果都要總部指揮……一是沒有條件,二是沒必要,三是指揮不過來。
所以,當時的部隊有很大的自主權,亮劍裡就提到:各營分散到各地發展,發展成什麼樣李雲龍都不知道,收回來要打平安縣時才發現多了那麼多人。
同理,李雲龍這個團長也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他這一套才使得開,這不是用一句“軍令如山”給扣一頂違抗軍令的帽子就能否定的。
第二捲到此卷終,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
今晩“第三卷突破封鎖”第一章,敵我鬥爭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相信不會讓諸位失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