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學習能力
王學新要的人是在一週後趕到的。
之所以要一週,是因爲總部專門爲此舉行了一次爲期三天的“大比武”。
這可是總部發起的大比武,出於保密原因也沒說是組建什麼部隊。
但越是神秘戰士們的好奇心就越重,於是各地區戰士、游擊隊隊員甚至還有百姓在內手裡有兩下子的紛紛趕往大槐村參賽。
結果來參加這次比賽的都有五千多人。
爲此參謀長還跟王學新交流了一番。
“王學新同志!”參謀長問:“你希望組建的這支山地作戰部隊有什麼要求?你先提一提我們好選拔,要不你來大槐村一趟親自挑人也成!”
王學新也想自己去挑,但駱駝嶺距離大槐村不近,一個來回一天就過去了,何況自己與孫爾威這邊因爲裝備研發細節上的問題還要繼續討論,一時走不開,於是只能讓參謀長幫忙挑選。
“要求對中條山的地形熟悉!”王學新說:“不過這一點可以酌情考慮,要是不熟悉也沒啥大問題,但至少能根據地圖找點而且能識字。”
山地部隊這一點很重要。
這是由山地地形的複雜性決定的,部隊在山地裡常常需要分頭行動,甚至還有可能被打散,如果地圖不會看也看不懂隊友留下的信息,或者方向感不強走幾圈就迷路掉隊……有再好的本領也使不上。
所以第一批淘汰的,就是不會看圖找點不識字的人。
這讓參謀長十分意外,他以爲王學新第一個條件應該是找槍法好或是體力好的人,山地作戰部隊嘛,那不是都是扛着槍在山上到處跑,當然要身強力壯。
沒想到王學新的第一要求居然是看地圖識字。
這一下那五千多參賽者至少就淘汰掉一大半了,因爲來參賽的都是各部隊的好手。
但這些好手的挑選標準都沒有看地圖和識字這兩項。
這讓參謀長又緊急補充了一批人員,否則這麼挑下去,這五千多人裡連一百人都挑不齊。
“第二是山地生存能力!”王學新說:“比如能打獵、能識別野菜、蘑菇,能尋找水源等等!”
聽到這一點,參謀長不由暗鬆了一口氣。
八路軍其它的不行,野外生存能力如果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了,有些甚至都是爬雪山過草地走過長征的,不是吹牛,許多人不帶糧食放到野外隨便生存十天半個月那都是小菜一碟。
“最後就是學習能力強!”王學新說:“要求能快速掌握各種裝備的使用!”
這是由山地部隊將全面使用鷹醬裝備決定的,甚至連手榴彈都有可能要換……孫爾威認爲既然要換就得換清楚,這樣才能判斷鷹醬的裝備在戰場上會出什麼問題。
這沒什麼不好,鷹醬的裝備無論如何也比八路軍的先進。
問題就是山地部隊所要面對的戰場比較複雜,他們不可避免的會有繳獲和損耗,長時間在山地作戰很可能會迫使戰士們不得不使用三八大蓋甚至其它裝備,這就需要快速掌握這些裝備的使用。
“就這些?”參謀長問。
“就這些!”王學新點了點頭。
其實王學新並非對體能、槍法這些完全沒有要求,而是那些能來參加比武大賽的在這些方面都不會差到哪去。
同時,山地部隊既將換裝的是M1半自動步槍,這槍與拉栓式步槍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作戰習慣及槍法基本都要換一套,舊習慣反而可能限制其發展。
比如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兵,肌肉已經嚴重固化成條件反射,打了一發子彈後不拉一下槍栓就渾身不對勁,戰術動作也習慣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改都改不過來,這就不是王學新希望看到的。
M1步槍這玩意可是能不斷扣着扳機連打八發子彈,三個步槍手輪流射擊就能壓制敵人一名機槍手……這麼打看起來似乎浪費子彈,但如果從火力壓制角度去考慮,三個步槍手能精準的壓制敵人機槍火力,肯定比一挺機槍完成這個任務更省彈藥。
因此,王學新其實更偏向於新兵,學習能力強、反應速度快、身體沒有太多傷病又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新兵。
參謀長是毛熊那留學回來的指揮員,他當然理解王學新提的這幾個要求隱含的意義。
不過參謀長心下有些奇怪,他放下電話後就對首長說:“這個小東北,腦袋瓜子不一般啊,他看起來比咱們這些文化人還文化人!”
“什麼意思?”首長聽着這話就有些糊塗了。
“他挑的兵……”參謀長把筆記本上記下的要求遞給首長:“你看看,這條件,沒讀過幾年書的說不出這樣的話吧?比如學習能力……還是頭一回這樣挑兵的!”
首長接過筆記本看了看,然後就高興的笑了起來:“這樣挑兵就對了嘛!真要是隻挑那些槍法好會打仗的,層次就低嘍!一支現代化的部隊就應該是支有文化有學習能力的部隊,否則很容易出問題喔!”
首長這話說的沒錯。
這在八路軍中其實並不少見,許多農民出身的戰士,因爲一輩子幹着簡單卻又要求不斷重複的農活,肌肉甚至連思維都已經僵化了,就算是用子彈去喂也很難把他們煅煉成神槍手。
但如果是從學校裡走出來的學生兵,思維得到開拓從小煅煉學習能力,雖然一開始什麼都不會,但經過基本訓練很快就能成長爲一名合格的戰士。
這樣的戰士纔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挖掘的潛力。
參謀長帶着疑惑說道:“咱們知道這些不奇怪,但是小東北……他怎麼也知道這些?”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嘛!”首長把筆記本遞還給參謀長,說:“小東北在鬼子兵工廠長大,自小就學這學那的,而且學什麼都快,他說的可能就是這個吧!”
參謀長“哦”了一聲,然後點了點頭。
暗道也許小東北會說這個不是因爲有文化,而是因爲他學的東西多了,知道“學習能力”這東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