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蘇格蘭王國

愛爾蘭共和國的成立,在歐洲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愛爾蘭共和國在歐洲諸多強國的面前,根本就不夠看,整個愛爾蘭島的面積不過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六百多萬而已。其軍事實力即便是和比利時王國比起,也差的太多太多了。但是,愛爾蘭共和國的成立,卻給歐洲的政治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華帝國直接支持愛爾蘭共和國成立,這等於是中華帝國開始插手歐洲的政權更迭了。普魯士王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們認爲中華帝國支持愛爾蘭共和國的這種做法,恐怕很不恰當。畢竟,當初的盟約中規定的很清楚,亞歐軍事同盟的任何一個成員國都不能夠單獨同敵國媾和。

只不過,中華帝國隨即就予以了反駁。愛爾蘭共和國是由愛爾蘭獨*立運動和愛爾蘭人民成立的國家,和英國政府無關。他們只不過是反對英國人殖民統治而已。愛爾蘭共和國並非是亞歐軍事同盟的敵人,更是潛在的盟友。中華帝國甚至希望愛爾蘭共和國加入亞歐軍事同盟。但是,這遭到了普魯士王國的堅決反對。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此也頗有微辭,所以,愛爾蘭共和國加入亞歐軍事同盟的事,只能暫時放棄。

當然,爲了保證帝國對愛爾蘭共和國的安全保障,帝國單獨同愛爾``蘭共和國簽署了一份軍事防禦條約。條約規定,愛爾蘭共和國將成爲中華帝國的保護國,一旦愛爾蘭共和國遭到攻擊的話。就是對中華帝國宣戰。這充分的保護了愛爾蘭共和國的安全,也使得其他國家不敢對愛爾蘭共和國有什麼野心。即便普魯士王國對此非常不滿。但也沒有指責中華帝國的理由。畢竟,作爲一個主權國家。中華帝國有權力挑選自己的盟友。

英國方面對於愛爾蘭共和國的成立,則是咬牙切齒。特別是愛爾蘭共和國宣佈,愛爾蘭共和國的領土不僅包括愛爾蘭島,還將包括威爾士,這更讓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和內閣的高官大爲憤怒。

愛爾蘭島雖然是幾百年前征服的領土,但威爾士可向來都是英國的組成部分啊!現在,愛爾蘭共和國卻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妄圖將威爾士都納入他們的統治之中,這根本就不可能。也讓他們無法接受。

英國政府宣佈,他們將不承認愛爾蘭共和國,並且宣佈愛爾蘭獨*立運動是非法的分裂組織。英國會想辦法剿滅愛爾蘭獨*立運動,維護英國的統一。

只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英國人在自欺欺人而已。面對中國海軍的封鎖,英國*軍隊連本土的防禦都成問題了,更別說是打過愛爾蘭海,剿滅愛爾蘭獨*立運動了。等到中國陸軍在大不列顛島登陸的時候。到時候恐怕就是英國徹底滅亡的時候。仗打到了這個份上,恐怕已經沒有人看好英國人了。英國現在的抵抗,更像是在困獸猶鬥而已。他們的滅亡,僅僅只是時間問題了。

在帝國陸軍攻佔愛爾蘭島之後。已經開始計劃對大不列顛島發起進攻了。有了愛爾蘭島這個前進基地之外,帝國登陸大不列顛島無疑就更加的容易了。不管是渡過愛爾蘭海還是北海峽,抑或是南部的聖喬治海峽。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帝國陸軍對大不列顛發起攻擊的時候,帝國海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愛爾蘭海、北海峽以及北海。帝國陸軍第14集團軍。從愛爾蘭島北部出發,渡過北海峽。在蘇格蘭西部的斯特蘭拉爾登陸。儘管,爲了防備帝國陸軍,英國人在蘇格蘭部署了足足七十萬人的軍隊。先期只有五十萬人,後期又增加了二十萬人。

但是,蘇格蘭的海岸線太長太曲折了。七十萬人雖然多,但想要阻擋住帝國大軍的進攻,根本就不可能。加之帝國海軍可以爲帝國陸軍的登陸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帝國陸軍很容易就在斯特蘭拉爾成功登陸。

十幾萬帝國大軍,撕開了英國人的防線,向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進軍。帝國陸軍的成功登陸,讓英國人如臨大敵。英國陸軍慌忙的集結部隊,準備圍攻登陸的第14集團軍。

1855年7月25日上午,帝國陸軍第15集團軍在帝國海軍第1艦隊的戰艦的護送下,在蘇格蘭東部佩斯灣登陸。十幾萬大軍,直接向愛丁堡發起了攻擊。

帝國陸軍出動兩個集團軍,三十幾萬人,瞬間就打垮了英軍在蘇格蘭的防禦。加上詹姆斯黨也開始發揮他們的影響力,這使得很多的英國*軍官紛紛率部向帝國投降,帝國才能夠輕易的獲得勝利。

7月27日,帝國陸軍第15集團軍攻下愛丁堡,這更是動搖了英軍在蘇格蘭的防線。大量的英軍,甚至開始自發的向南撤退。雖然,蘇格蘭和英格蘭相連,他們還能夠源源不斷的得到來自於英格蘭的支援。但是,他們依舊害怕發生在愛爾蘭的一切在蘇格蘭重演。現在撤退,彷彿纔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陸軍想要抵擋住帝國陸軍的進攻,那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英軍一直撤退到了切維厄特丘陵,這才重新組織防線。不過,這個時候,英軍都幾乎已經被嚇破膽了,想要他們抵擋住帝國陸軍的進攻,根本就不太可能。

爲此,英國陸軍大臣安格爾西侯爵,只得將大量的兵力派往切維厄特丘陵,以便能夠形成一條堅固的防線,阻擋帝國陸軍的進攻。至於反擊,不用想也知道,這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雖然,在戰鬥開始之前,英國陸軍已經組建了一支三百萬人的正規軍和兩百萬人的預備隊。但是,在愛爾蘭他們就丟了五十萬人。在蘇格蘭,帝國陸軍的進攻同樣讓英國陸軍丟掉了幾十萬人。英格蘭剩餘的軍隊,已經只有兩百萬出頭了。同時,因爲大量的國土淪陷,人口也丟掉了,使得英國陸軍的預備隊也減少了差不多一半。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陸軍該考慮的是如何維持脆弱的防線,而不是發起反擊。貿然發起反擊的話,指揮讓他們付出更大的損失的。

1855年7月29日,詹姆斯黨的英國王位繼承人弗朗西斯科一世一世在詹姆斯黨的高層陪同下,抵達了愛丁堡。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弗朗西斯科一世宣佈,蘇格蘭王國再一次的恢復,他成爲蘇格蘭王國的國王,弗朗西斯科一世。

蘇格蘭王國的成立,影響力遠沒有愛爾蘭共和國那麼大。這主要是因爲愛爾蘭共和國的成立,已經讓大家震撼過了。

當然,很多支持詹姆斯黨的人,還是歡呼雀躍。光榮革命之後,詹姆斯黨就開始了鬥爭。兩百多年過去了,他們堅持的英國正統王位繼承人終於再一次的在英國登上了王位了。雖然,這僅僅是蘇格蘭王國的國王,但依舊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根據中華帝國和詹姆斯黨的協議,未來的蘇格蘭王國的領土,除了包括原來的蘇格蘭的區域之外,還會進一步的向南延伸,一支延伸到利物浦、曼切斯特和金斯頓一線,等於是把英格蘭的北部都劃入了蘇格蘭王國。儘管,現在這一廣大區域還不在蘇格蘭王國的統治之下,但誰都相信,有中華帝國的支持,未來蘇格蘭王國的領土,肯定會進一步的向南擴張的。

英國王室和政府,依舊是一如既往的堅決否認蘇格蘭王國的成立,他們聲稱,任何企圖分裂英國的行爲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英國人民會反對這樣的行爲的,英國人只會終於漢諾威王室的。

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阿爾伯特親王,更是因此而召見內閣首相斯坦利伯爵以及陸軍大臣安格爾西侯爵,要求他們不僅要想辦法抵擋住中國陸軍的進攻,還得想辦法大國切維厄特丘陵,滅亡蘇格蘭王國,維護和捍衛英國的統一。

對於女王陛下的要求,斯坦利伯爵和安格爾西侯爵都很爲難,現在的英國,連自保都很成問題了,更別說是反擊了。因此,他們也只能敷衍一下維多利亞女王而已。

中華帝國第一個承認了蘇格蘭王國,愛爾蘭王國、西班牙王國和比利時王國等帝國的鐵桿盟友,也緊隨其後承認了蘇格蘭王國。而普魯士王國,則是不承認蘇格蘭王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態度則有些搖擺不定。不過,隨着帝國強大的實力展現出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肯定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和愛爾蘭共和國一樣,蘇格蘭王國也被拒之亞歐軍事同盟門外。不過,中華帝國並不在意,中華帝國依舊和蘇格蘭王國簽署了一份保護條約,宣佈蘇格蘭王國的安全,受到中華帝國的保護,任何對蘇格蘭王國的敵對行爲,都將視爲對中華帝國的挑釁甚至是入侵。(……)

ps:今天四更完成,求訂閱,R1292

第605章 中將的憤怒第547章 北極熊的威脅第1035章 第二個滅亡的國家第1316章 中德博弈第448章 英國人插手第1457章 主動撤退第64章 滅國之戰第783章 選擇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359章 澳洲攻略第76章 暴露第863章 拉攏西班牙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60章 擊沉第1376章 圖謀奧斯曼帝國第615章 法國的要求第981章 撤退第1310章 一面倒的戰局第1113章 封鎖英國第1070章 印度淪陷第1016章 悲催的荷蘭人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436章 目標棒子國第246章 歹毒的計策第689章 皇太子的煩惱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994章 一座座廢墟第1308章 入侵波斯第720章 勸降第590章 兵臨城下第988章 戰艦VS要塞第1060章 政變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1201章 軍情局在行動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1536章 拒絕第871章 反對的聲音第1019章 及時趕到第557章 遏制中國第1339章 堅決鎮壓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1048章 兼任印度皇帝第1168章 帝國滅亡第132章 援軍第1428章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第1491章 宿命的對決第1233章 爲了利益第109章 敲詐,以國王的名義!第781章 嶄新的時代第153章 奠定勝局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1155章 聯合作戰第167章 加入新華軍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1011章 推卸責任第1228章 高價第1156章 伏爾加格勒之戰第1385章 妥協第911章 鎮壓第415章 肉體和鋼鐵的對抗第1079章 決一死戰第615章 法國的要求第967章 勢如破竹第1125章 不惜代價第502章 敲竹槓第1427章 落幕第784章 叛亂第1554章 星辰大海第171章 絕望第1307章 帝國的走狗第135章 撤僑第1015章 絕地反擊第442章 滿清的抗議第14章 進軍棉蘭老島第403章 重機槍第766章 分割包圍第1363章 各國選擇第656章 不甘心的沙皇第943章 三大戰區第415章 肉體和鋼鐵的對抗第636章 奠定勝局第590章 兵臨城下第761章 徹底失敗第271章 蒙古騎兵第293章 紛紛叛變第72章 蘇祿蘇丹國的報復第227章 糾結的英國人第1531章 冬季攻勢第916章 斡旋第729章 落幕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960章 施壓第120章 戰爭威脅第1322章 磨刀霍霍第665章 私下談判第300章 逆江而上第1195章 排擠普魯士第262章 擴軍第207章 突襲順化第851章 借勢
第605章 中將的憤怒第547章 北極熊的威脅第1035章 第二個滅亡的國家第1316章 中德博弈第448章 英國人插手第1457章 主動撤退第64章 滅國之戰第783章 選擇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359章 澳洲攻略第76章 暴露第863章 拉攏西班牙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60章 擊沉第1376章 圖謀奧斯曼帝國第615章 法國的要求第981章 撤退第1310章 一面倒的戰局第1113章 封鎖英國第1070章 印度淪陷第1016章 悲催的荷蘭人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436章 目標棒子國第246章 歹毒的計策第689章 皇太子的煩惱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994章 一座座廢墟第1308章 入侵波斯第720章 勸降第590章 兵臨城下第988章 戰艦VS要塞第1060章 政變第1154章 共同的利益第1201章 軍情局在行動第975章 先下手爲強第1536章 拒絕第871章 反對的聲音第1019章 及時趕到第557章 遏制中國第1339章 堅決鎮壓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1048章 兼任印度皇帝第1168章 帝國滅亡第132章 援軍第1428章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第1491章 宿命的對決第1233章 爲了利益第109章 敲詐,以國王的名義!第781章 嶄新的時代第153章 奠定勝局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1155章 聯合作戰第167章 加入新華軍第523章 遭遇英國人第1011章 推卸責任第1228章 高價第1156章 伏爾加格勒之戰第1385章 妥協第911章 鎮壓第415章 肉體和鋼鐵的對抗第1079章 決一死戰第615章 法國的要求第967章 勢如破竹第1125章 不惜代價第502章 敲竹槓第1427章 落幕第784章 叛亂第1554章 星辰大海第171章 絕望第1307章 帝國的走狗第135章 撤僑第1015章 絕地反擊第442章 滿清的抗議第14章 進軍棉蘭老島第403章 重機槍第766章 分割包圍第1363章 各國選擇第656章 不甘心的沙皇第943章 三大戰區第415章 肉體和鋼鐵的對抗第636章 奠定勝局第590章 兵臨城下第761章 徹底失敗第271章 蒙古騎兵第293章 紛紛叛變第72章 蘇祿蘇丹國的報復第227章 糾結的英國人第1531章 冬季攻勢第916章 斡旋第729章 落幕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960章 施壓第120章 戰爭威脅第1322章 磨刀霍霍第665章 私下談判第300章 逆江而上第1195章 排擠普魯士第262章 擴軍第207章 突襲順化第851章 借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