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運河通航

中華帝國吞併中亞,建立西疆省之後。爲了穩定帝國對中亞的控制,開始向中亞移民。雖然中亞的氣候惡劣,但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盆地,還是適合居住的。加之這些地方的土壤肥沃,適合農耕文明的發展。帝國計劃向中亞移民五百萬,使得西疆省的總人口達到一千萬以上。

帝國陸軍第2集團軍全面進駐中亞,這給俄國以及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俄國在哈薩克西部草原,以及北部的奧倫堡一線,部署了大量的軍隊。同樣的,英屬印度殖民地也調集了大量的軍隊進駐阿富汗王國,準備抵禦中華帝國向南擴張。

可以說,整個中亞地區的局勢,變得非常的緊張。爲了遏制中華帝國的擴張,英國和俄國,更是隱隱結成了聯盟。兩國在中亞問題上,聯手對抗中華帝國。

時間慢慢的流逝,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1849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頒佈新的憲法,加強了總統的權力。隨後,法國對是否恢復帝制進行了全民公投,絕大部分法國人投了贊成票。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成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皇帝,被稱之爲拿破崙三世。

根據新的帝國憲法規定,皇帝是國家元首,統率軍隊,有宣戰、媾和、結盟、訂立商約和特赦,任命政府與地方官員,批准公共建設工程,決定是否將法案送交立法團討論等權力。帝國立法體制分成3部分:參政院由皇帝任命,約50人組成,任務是維護憲法與保證皇帝統治,它準備法案和審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滿21歲並在某地居住超過半年的法國男子皆有選舉權。立法團由選舉產生的200多名議員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團僅有權討論和表決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約100名親王、元帥、主教組成。批准立法團通過的法令。大臣們執行皇帝命令,各自對皇帝負責。參政院對省長實行監督。地方政權掌握在省長手中。他們領導全省警察,控制社會輿論。

法蘭西第二帝國實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建立了大工業,重工業中機器生產普遍代替手工勞動,生產不斷集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金融資本的發展尤爲突出、巴黎成爲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拿破崙三世還改組了政府,提拔對他忠心耿耿的人掌握了法國的權力。政府總理由埃米勒.奧利維耶擔任,外交大臣亞歷山大.科洛納.瓦萊夫斯基伯爵擔任,內政大臣由.莫爾尼擔任。財政大臣由.富爾德擔任,陸軍大臣.聖阿爾諾,海軍大臣雷耶伯爵擔任。

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建立,使得波拿巴家族再一次牢牢的掌控了法國。並且,在拿破崙三世的領導下,法國開始快速的發展。因爲北美戰爭中和中華帝國的分歧,法國已經背棄了同中華帝國的聯盟,轉而倒向了英國。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越走越近,加上正在恢復實力的俄國。整個歐洲幾乎都陷入了他們的影響之中。

另外,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普魯士王國、西班牙王國和比利時王國。三個國家的聯繫也密切了起來。普魯士王國還在積極的拉攏奧匈帝國和撒丁王國。意圖使得他們能夠擁有對抗英法的實力。整個歐洲的局勢,變得更加的緊張。對立的氣氛,也越來越嚴重。

時間進入到了1850年,整個1850年,都比較平靜。各國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國內的發展上面。另外就是儘可能的尋找更多的盟友,以便在未來的世界局勢當中,能夠佔據有利地位。

1850年下半年,經過整整四年多的建造,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爲此。擁有運河股份的中華帝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王國和埃及,爲此支付了超過兩千萬英鎊的工程款項。這還是因爲使用了大量當地勞工的原因。據不完全統計。至少超過十萬埃及勞工死在了運河修建的工地上。

蘇伊士運河,總長一百九十公里。運河的通航,大大的縮短了東西方的航程。這條運河允許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大大節省了航程。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達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間繞好望角的距離是11771英里,而經蘇伊士運河的距離僅1698英里,節約86的距離。

遠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爲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一些證據顯示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後運河被荒廢。

蘇伊士運河在公元前250年左右被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在隨後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於公元8世紀爲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廢棄。

18世紀末拿破崙.波拿巴佔領埃及時計劃建立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不過由於法國人的錯誤勘定結果計算出紅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無船閘的運河是不可能的,隨後拿破崙放棄計劃,並在和英國勢力的對抗中離開埃及。

直到中華帝國皇帝在訪問歐洲的時候,提出修建蘇伊士運河。這一觀點,得到了法國和西班牙王國的積極響應。隨後,英國人更是要加入進來,最終使得運河開發公司成立。在幾個大國的影響下,運河才得以順利建設。

1850年11月15日,中華帝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王國和埃及的代表,齊聚蘇伊士運河北端的塞得港,主持運河的通航儀式。

中華帝國的代表是帝國外交大臣魏源,英國的代表也是英國外交大臣格蘭維爾伯爵,法國的代表是瓦萊夫斯基伯爵,西班牙王國的代表則是何塞.德.薩拉曼卡,而埃及方面的代表則是埃及總督阿巴斯一世。兩個月之前,統治埃及的默罕默德.阿里總督已經去世了,而阿拔斯一世,則是默罕默德阿里總督的孫子。

“各位尊敬的先生們,我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長達一百九十公里的運河,僅僅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就開鑿成功。這在世界的工業史上,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從今天開始,東西方的交流將大大的拉近。從中華帝國到歐洲的航程,將被縮短到一個月以後。這將大大的促進東西方的交流和聯繫!”作爲運河最大的股東,中華帝國外交大臣魏源上臺爲運河的開通致辭。

只不過,在魏源在臺上發言的時候,英國外交大臣格蘭維爾伯爵和法國外交大臣瓦萊夫斯基伯爵則在竊竊私語,兩人的臉上,都有不屑一顧的笑容。雖然,中華帝國是運河的第一大股東,擁有百分之三十二的股份。但是,英國擁有運河百分之二十八的股份,法國也擁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兩國加起來,擁有的運河的股份已經有百分之五十三了,已經有了絕對的控股權了。

從法理上來說,英法兩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決定運河開發公司的所有事務了。當然,兩國也不敢過度的逼迫中華帝國,否則的話,誰知道中華帝國會做出什麼過激的反應呢?

畢竟,在1848年的時候,中華帝國就從英國人的手裡搶奪了索科特拉島,還在塔朱拉灣建立了海軍基地。這兩個海軍基地,使得中國海軍可以輕易的封鎖曼德海峽和亞丁灣,堵住運河的出口。如果局勢不對的話,一旦中華帝國的海軍封鎖了運河的出口的話,運河就會報廢。

當然,英國和法國也不甘示弱,紛紛在索馬里建立了海軍基地,同中華帝國對抗。

埃及總督阿拔斯一世,坐在下方,看着在臺上侃侃而談的中華帝國外交大臣魏源,以及英法西三國的外交大臣。眼中充滿了憤怒和不滿。蘇伊士運河修建在埃及的土地上,但是,埃及卻只有百分之五的股份。爲了修建運河,埃及更是超過十萬勞工被活活的累死。這對於埃及來說,完全就是一個恥辱。年輕氣盛的阿巴斯一世,恨不得立刻出兵強佔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但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埃及敢有所異動的話,中華帝國、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王國,一定會立刻出兵,蕩平埃及的。

弱小的埃及,根本就沒有實力和幾個大國對抗的。他現在能夠做的,只有隱忍,等待時間。他相信,中英法西四國,爲了爭奪的更大的利益,肯定會展開鬥爭的。到時候,就是埃及的機會了。()

第1397章 恥辱第867章 倫敦條約第687章 目標夏威夷第1222章 蘇丹的海軍夢第408章 德川家的末日第785章 平叛第458章 不受**第132章 援軍第737章 以血還血第686章 遏制美國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418章 慘敗第1297章 德國人的手段第524章 炫耀武力第1224章 出售戰艦第804章 修羅地獄第315章 戰爭威脅第368章 內閣倒臺第1469章 敗局已定第935章 對抗加劇第297章 新華軍來了第1053章 總督的信心第763章 陷阱第379章 崛起的大國第456章 泰國的危機第907章 亞歐同盟第187章 軍銜第1303章 裂痕第1239章 談判開始第1215章 偉大的勝利第1523章 包圍莫斯科第847章 贖回戰俘第981章 撤退第1501章 截斷退路第1213章 霸主末路第300章 逆江而上第1187章 苛刻的條件第1138章 圍攻北極熊第420章 江戶陷落第1129章 山窮水盡第455章 泰王的擔憂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339章 贏定了第897章 最後通牒第885章 未來擴軍計劃第268章 大戰起第327章 爭奪制海權第191章 布魯克王朝第1420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1251章 沒落帝國第12章 不當海盜了第888章 欣欣向榮的帝國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650章 滅國戰爭第1446章 開始動員第1139章 強渡烏拉爾河第1126章 菲格拉斯攻防戰第1090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1342章 血流成河第608章 大戰第1468章 血戰到底第294章 突襲第51章 王國成立第277章 第二戰場第900章 慘敗第439章 兵臨城下第826章 圍殲第1313章 志願兵第1105章 逼降第916章 斡旋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1389章 慘敗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1149章 悲憤的沙皇第1534章 德皇震怒第1440章 國王的野心第1304章 德國人的目標第327章 爭奪制海權第329章 強悍的阿波羅級第1366章 神聖同盟第792章 乞和第405章 天皇和將軍第214章 包圍第1037章 向英國求援第882章 英國人的拉攏第464章 前途未卜的泰國第1453章 防線突破第923章 巨大分歧第838章 崛起的德國第1128章 大包圍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336章 追擊第737章 以血還血第438章 自尋死路第243章 慘敗第850章 天價贖金第1447章 右鉤拳計劃第55章 土着的末日第1511章 雷擊第330章 苦戰
第1397章 恥辱第867章 倫敦條約第687章 目標夏威夷第1222章 蘇丹的海軍夢第408章 德川家的末日第785章 平叛第458章 不受**第132章 援軍第737章 以血還血第686章 遏制美國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418章 慘敗第1297章 德國人的手段第524章 炫耀武力第1224章 出售戰艦第804章 修羅地獄第315章 戰爭威脅第368章 內閣倒臺第1469章 敗局已定第935章 對抗加劇第297章 新華軍來了第1053章 總督的信心第763章 陷阱第379章 崛起的大國第456章 泰國的危機第907章 亞歐同盟第187章 軍銜第1303章 裂痕第1239章 談判開始第1215章 偉大的勝利第1523章 包圍莫斯科第847章 贖回戰俘第981章 撤退第1501章 截斷退路第1213章 霸主末路第300章 逆江而上第1187章 苛刻的條件第1138章 圍攻北極熊第420章 江戶陷落第1129章 山窮水盡第455章 泰王的擔憂第287章 收穫民心第339章 贏定了第897章 最後通牒第885章 未來擴軍計劃第268章 大戰起第327章 爭奪制海權第191章 布魯克王朝第1420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1251章 沒落帝國第12章 不當海盜了第888章 欣欣向榮的帝國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650章 滅國戰爭第1446章 開始動員第1139章 強渡烏拉爾河第1126章 菲格拉斯攻防戰第1090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1342章 血流成河第608章 大戰第1468章 血戰到底第294章 突襲第51章 王國成立第277章 第二戰場第900章 慘敗第439章 兵臨城下第826章 圍殲第1313章 志願兵第1105章 逼降第916章 斡旋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1389章 慘敗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1149章 悲憤的沙皇第1534章 德皇震怒第1440章 國王的野心第1304章 德國人的目標第327章 爭奪制海權第329章 強悍的阿波羅級第1366章 神聖同盟第792章 乞和第405章 天皇和將軍第214章 包圍第1037章 向英國求援第882章 英國人的拉攏第464章 前途未卜的泰國第1453章 防線突破第923章 巨大分歧第838章 崛起的德國第1128章 大包圍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336章 追擊第737章 以血還血第438章 自尋死路第243章 慘敗第850章 天價贖金第1447章 右鉤拳計劃第55章 土着的末日第1511章 雷擊第330章 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