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軍折衝都尉段秀實覲見!”
唱名聲隨着一個個太監的尖利嗓音,次第由殿前傳至宮門外。段秀實鄭重撣了撣官袍上的微塵,舉步向前走去。
“臣,安西軍都尉段秀實拜見皇帝陛下無恙!”
“段卿免禮。”
初次相見的君臣二人似乎都有些激動,李亨激動的是自己得到了臣子的認同,並非所有人都在作壁上觀。段秀實激動的是終於得見天子,也不枉費了半生的蹉跎。
其實,段秀實此次到長安來,主要目的是替李嗣業聯絡朝廷,並傳達一個突發奇想的建議。不過,這個建議的前提是李嗣業此前對長安城內處境的推斷是正確的。昨日他和崔光遠的一番接觸,大致確定了李嗣業的判斷,因而今日便打算向呈上一直隨身攜帶的上書。
簡單的噓寒問暖之後,君臣二人便談及了今次會面的正經事,段秀實明確表示,安西軍雖然只來了五千人,但這段時間內並非無所事事,他們襲擊叛軍的糧道,殺傷叛軍的小股人馬,對孫孝哲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對此,李亨也早就聽秦晉稟報過,稱關中有一支不爲他所知的人馬,在暗中襲擾叛軍,所指的也許就是五千安西軍。然則,李亨的目光中亦有少許的黯然,雖然段秀實言辭間多有遮掩,但他也看得出來,安西節度使樑宰是反對派兵勤王的,如果不是李嗣業和段秀實一意堅持,也許安西軍就會坐看中土廝殺,直到分出了是勝負,再順應天意,表示歸附。
正如古之典故,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卻重。李嗣業和段秀實不願千里翻山涉水從西域趕回關中,雖然只帶回了區區五千人,但也足見他們對朝廷的忠貞之心。
因而,再看向段秀實之時,李亨的目光裡竟多了幾許感動。
“副帥建議朝廷發佈文告,徵召關內百姓,武裝起來,與叛賊做最後一搏。關中有百姓上千萬,若能徵召百分之一,也有十萬人……”
這個想法是李嗣業與自發組織起來與叛軍作戰的陳大虎以後,忽然心生的靈感。他認爲,關中像陳大虎這樣的人何止千萬?只是沒有人統一號召指揮而已,假若得到了朝廷的授權,再振臂一揮,恐怕招募的人就要以十萬計了。
李嗣業於上書條陳裡寫的十分詳細明瞭,段秀實又解說的頭頭是道,李亨聽的兩眼冒光,覺得這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李卿上書中所言,曾救下了朔方軍僕固懷恩,不知僕固將軍現況如何?”
“朔方軍左武鋒史僕固懷恩遇襲敗走,幸甚副帥將其救下,並無大礙。”
李亨嘆了口氣。
“僕固懷恩的部將白孝德在兩個月前曾破圍入城,可惜身受重傷,不久就死了,從此也與僕固懷恩失去了聯繫,不想竟是被李卿所救。”
段秀實道:
“僕固懷恩日日惦念陛下安危,若非情勢緊急分不開身,今次就隨臣一同入京覲見了。”
李亨長舒道:
“朕既知道他安然無恙便放心了,早晚都能相見,不急在這一時,擊敗叛逆纔是當務之急!”
得到了預想中的結果以後,段秀實滿意的告退離去,李亨卻有些意猶未盡,從御案上拿起了李嗣業的上書,反反覆覆的看了數遍,仍舊不忍釋手。
“陛下!”
恰逢李泌覲見,看到李亨手捧着書箋的模樣,不禁問道:
“何以如此愛不釋手?”
李亨展顏一笑,就手把李嗣業的上書推給李泌。
“是李嗣業的上書,其中建議令朕豁然開朗,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李泌將之接過,細細閱讀,直至讀到一個人的名字以後,眼睛驟然爲之一亮。
“陛下,僕固懷恩竟在李嗣業軍中,真是天意如此啊!”
李亨不解的問道:
“先生之意,朕不甚明瞭……”
李泌興奮道:
“難道陛下忘了,僕固懷恩乃是出自鐵勒九姓中的僕固部,而僕固部向來又與回紇部交好,其於此時出現,不正是天意昭然嗎?”
“先生還在惦記着由回紇部借兵之事?”
李亨歪着頭,一邊思索,一邊發問。李泌則聲音發緊,忽而又變得高亢起來。
“陛下之危,臣夜夜難寐,頓頓無味,沒有一日敢忘,若能以回紇鐵騎解圍,則可轉危爲安,雖然多有付出,只要社稷得意延續保全,日後加倍補償就是。”
向回紇部借兵,李亨也爲此糾結了好一陣時間,不過一來礙於百姓會遭受屠戮之災,二來出於唐朝皇帝的尊嚴,紆尊降貴向昔日的羈縻之國低頭求助,也實難甘心。
李泌與李亨朝夕相處多年,十分諒解這個與自己亦師亦友的皇帝,便苦口婆心的勸道:
“古語有之,英雄不問出身,然則成敗卻只論結果。如果廓清局面,再造河山,萬世之後,百姓只會記住陛下乃一代中興聖主。倘若不然……”
說到此處,他忽然頓住了,即便沒有說下去,李亨也清楚接下來要說什麼。
一句中興聖主,觸動了李亨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部位,試問哪個君主不想功蓋千秋,名垂青史呢?江山自乃父失之,又自其手得之,這樣的中興之舉,只在心裡想一想,都禁不住熱血沸騰。
漸漸的,李亨的臉色開始發紅,目光也由遲疑猶豫,轉而堅定。良久之後,面色潮紅褪去,目光也恢復了靜若止水。
“御史大夫昨日進言,可招降叛軍,徵發男丁……”
聞言,李泌大急,以爲自己剛剛的一番苦口婆心都白費了功夫,便罕見的打斷了李亨的話,勸道:
“陛下,御史大夫的建議不錯,然則借回紇之兵,也是爲平叛一事多層助力,如虎添翼啊!”
李亨見他如此激動,又笑着擺手,絲毫不爲李泌的無禮而惱怒。
“先生誤會了,朕之想法,與先生一般,一面招降納叛,徵發男丁,一面借回紇之兵,儘早滅叛復興纔是大計!”
“這,這……”
一時之間,李泌竟有些難以置信的結巴了,忽而醒轉過來,又大禮匍跪於地,激動的聲音都哽咽了。
“陛下,陛下聖明啊……”
“快快起來,先生何以如此?”
李亨親自起身,將淚眼連連的李泌扶了起來。
“是先生給了朕以決心,只希望可以儘快恢復太平,縱然造了殺孽,朕也願意一身承受,將來面見列祖列宗也可從容請罪!”
“陛下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恢復社稷,再造盛世,我大唐列祖列宗只會……”
“好了,先生不必再安慰朕了,只說向回紇借兵幾何,可答應什麼條件?總要盡力避免劫掠纔是。”
談及借兵,以及借兵的條件,則又是令人鬱悶的事。俗語云,皇帝不差餓兵,又何況向回紇部借兵呢?
李泌驟然一嘆:
“近一年以來,府庫損失甚巨,尤其是太上皇西狩以後,已經所剩無幾,許之財貨或許只能出自民間。”
“民間?關中幾乎被叛賊搜掠一空,又能出得多少財貨?”
李亨有些頭疼,加稅肯定是不行的,然則朝廷如果不能給出足夠的價碼,回紇兵就只能自行去搶。
沉吟良久之後,李泌沉聲緩緩,只說了六個字:
“兵餉出自洛陽!”
“洛陽?”
李亨驚訝的長大了嘴。
……
亥時末,段秀實剛要寬衣歇息,忽有驛館佐吏趕來敲門。
“將軍,段將軍,有客求見!”
段秀實訝然,這麼晚還有人來訪,一定是有要緊的事,問道:
“何人來訪?”
“將軍一見便知!”
於是,段秀實揣着滿腹的疑問穿戴整齊,來到前廳候客。
來訪者正是門下侍郎李泌,段秀實也並非對長安城中的情況一無所知,此人雖然官位不顯,卻是無名宰相,僅憑藉着與當今天子於潛邸的裡關係,就可斷言早晚會入政事堂。
對於這種天子近臣,段秀實自然不敢怠慢,做足了禮數之後,就靜靜的等着對方道明來意。
偏偏李泌又不開門見山,雲山霧罩的東拉西扯,把他弄的更是心墜墜然,不知是福是禍。李泌私下來訪,若爲公事則大可不必多此一舉,名堂之內,天子駕前,何時何地不可言?若爲陰私之事,往往這種密室之謀都不會有好事。
李泌端起冒着騰騰熱氣的茶湯,輕輕喝了一口,又輕輕放下,話題就引到了僕固懷恩的身上。
段秀實這才醒悟,李泌深夜來訪一定與那名叫僕固懷恩的蕃將有着密不可分的干係。然則,他又更生疑惑,以自己的瞭解,僕固懷恩其人與當今天子和李泌從未有過交集,李泌如此神秘兮兮,究竟所爲何事呢?
想起太上皇在位時,那些武人與朝臣陰謀密事者的下場,段秀實的額頭已經冒出了一層密密麻麻又細細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