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

李介被綁架一事,日本大名本來以爲只是李家與島津兩家之事,但島津貴久北逃之後,諸侯萬萬料不到李介敢帶兵越境,窮追不捨,更料不到李介的背後會形成一支破壞力極其可怕的蝗蟲部隊!

蝗軍尾隨着李介,先破肝付,連及伊東,九州惶惶,西日本大震!

豐後大友家是最有機會問鼎九州霸主的諸侯之一,聽到消息,急召諸家將問策,衆人都不知“明軍”情況,家臣吉弘鑑理道:“日向宗湛和尚曾去過大明,勝久大人又才從琉球回來,他們或許知道明軍的虛實。”

大友義鑑道:“有理!”便召日向宗湛來見,又派人去請島津勝久。

原來島津勝久被島津貴久逐出薩摩之後,便來豐後依附大友家。凡諸侯失地,結局通常十分淒涼,大友家雖是勝久的母族,但失勢大名猶如喪家之犬,大友義鑑一開始也不怎麼給他好臉色看。不想天意難測,鹹魚竟然也有翻身之日!

兩年多前一艘商船在府內入港,船上走下一倭一華兩個年輕和尚,日本和尚本是日向國人,多年前流浪到大明出家,法號宗湛,因其出身地在日向國,故稱日向宗湛。和他一起來的則是他在大明的僧侶,法號玄滅。

二人年紀雖輕,卻都是才學過人,而且知道許多海外貿易的消息,所以入港之後不久便引起豐後境內豪族的注意,日向宗湛得大友義鑑供養在城中,玄滅卻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中遇到了幽居的島津勝久與之成爲朋友。

那玄滅甚有才幹,又通曉海外情況,在他的幫助下,島津勝久糾結起了舊部,又從大友義鑑處借到了一些錢作啓動資本,登上了一艘前往琉球的商船。勝久這一去就是兩年,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友義鑑也不清楚,只是勝久回來時無論人力還是財力都已非同一般!人皆勢利,當初勝久倉皇來歸時,大友義鑑對他是半冷不熱,等到勝久擁船入港,又獻上生絲珍品,大友義鑑馬上轉變態度,對勝久禮遇有加起來,勝久請大友義鑑繼續掩護他,並許他秘密招募武士以備復國。

當時李介綁架之事東窗未發,大友義鑑心想薩摩與豐後並非接壤,若勝久能夠復國對自己有好處,萬一復不了國自己也沒壞處,所以就答應了,給勝久提供了一個偏遠的小港作爲停泊船隻、訓練武士的地方。

大友義鑑也曾問勝久發財的緣由,勝久只說是貿易所得,把大友義鑑羨慕得兩眼發紅,之後便日夜與日向宗湛商議,正打算着也派遣船隻前往琉球、大明貿易,不想薩摩那邊就爆發了李家與島津家的大爭端!且其事不侷限於薩摩,不久竟蔓延到了大隅、日向,甚至有席捲九州之勢。大友義鑑擔心豐後也被侵染,趕緊請島津勝久與日向宗湛議事。

島津勝久人在外地,日向宗湛先到,一領袈裟之下,裹着一個白白胖胖的和尚,六尺身材,一章圓墩墩的臉,他坐定之後,大友義鑑問:“宗湛法師,最近可曾聽過大明一個孝廉在我日本胡作非爲的事情?”

日向宗湛微微一笑,說:“這是何等大事!宗湛又不是聾子,怎麼可能不知道。”

大友義鑑問:“那法師在大明時,可曾知道這人的底細?”

“聽過一點他的傳聞。”日向宗湛說:“此人在福建時,曾以千人隊伍,破二萬之衆。福建方圓千里,賴其威名以安。”

大友義鑑武勇不如島津貴久,智謀不如島津忠良,家族勢力雖然不小,論能力不過日本二三流人物,聽了日向宗湛的話臉色微變,諸家臣也都微現懼色。

家老吉岡長增說道:“聽說這次他是帶了戰艦百艘前來,如今在薩摩、大隅已有上萬之衆了!”

大友義鑑憂形於色,道:“那可如何是好!”

日向宗湛道:“戰陣之事,我不擅長,義鑑大人若要知避禍之道,何不請玄滅一問?”

便在這時,人報島津勝久、玄滅法師、新納忠苗到,大友義鑑聽說,站起來迎接道:“勝久大人來得太及時了!”

島津勝久乃是一箇中年,兩鬢染霜顯示他曾經落魄過,雙眼炯炯卻透露出他最近是春風得意!他身後跟着一員將領,一個和尚,那和尚眉清目秀,甚是俊朗,正是玄滅。

門口見面,大友義鑑先祝賀島津勝久添丁得子,島津勝久意氣風發,連道:“都是託了義鑑大人的洪福!”

延入席中,大友義鑑尚未開言問李彥直之事,島津勝久已道:“我正要入城來見,便逢義鑑大人派遣使者來請,所爲之事,若我猜的沒錯,莫非是爲了南面那姓李的?”

“不錯!”大友義鑑叫道:“如今薩摩、大隅情勢洶洶,那羣唐客越逼越近,豐後也是人心不安,宗湛法師說那個李孝廉有以千破萬之神勇!從他在薩摩、大隅所爲看,只怕並非虛語!聽說他的前鋒已進入日向,若再往北就是我豐後了!因此我心中焦躁,不知如何應付,勝久大人既然已經猜到,不知可有良策?”

“良策,良策!”島津勝久說:“有什麼良策!不外一句話:聯合諸侯,一致對外!”

大友義鑑啊了一聲,重複着島津勝久的話:“一致對外?”

“對,一致對外!”島津勝久道:“那羣唐客究竟是什麼居心,誰也不知!他們本來只說是找貴久報仇,可是卻又破肝付,逼伊東,既然他們今天可以進入大隅、日向境內,明天自然也就能將戰火燒到豐後!所以義鑑大人,此事不能猶豫了!你得趕緊動員全境,併發檄文,號召豐前、長門、筑前、筑後、肥前、肥後的諸侯聯手禦敵!若是等到伊東家也破敗,等到那羣唐客的兵馬開到府內城時,那就來不及了!”

家臣吉岡長增、吉弘鑑理都道:“勝久大人所言極是!”

大友義鑑尚未表態,又有緊急消息傳來:明軍已圍都於郡城,伊東義佑棄城而逃,正率領部隊朝日向退來。大友義鑑驚得坐不住,直起身來,叫道:“快,快!快按照勝久大人所言,發檄文,向九州、中國諸侯求援!”

在大友家的全面動員下,豐後全面戒備,北九州諸侯也擔心李家橫掃九州,波及自己,紛紛出兵出錢,沒多久,一支超過一萬人的聯軍便佈列於日向、豐後邊境。

不久島津貴久從南面來奔,大友義鑑看見了他心頭火起,怒道:“你們這兩個災星,當初勝久的賬我還沒跟你們算呢!你們居然還有面目來豐後!你們禍害了肝付家、伊東家還不夠,還要來禍害我!”

大友家是薩摩的上一任守護島津勝久的母族,勝久後來被忠良、貴久所逐便跑到豐後來躲避,所以島津忠良和島津貴久無論是往事還是近況,都很不待見於大友家。只是他們已經過了切腹自殺的最好時機,如今就是死了也得不到榮譽,所以一路倉皇亂逃,竟跑到豐後來了。

忠良老着臉皮,哭泣道:“若我們是因爲大和內部的爭執而失敗,就是死也無面目來見義鑑大人!可如今唐客肆虐九州!薩摩、大隅相繼淪陷,國家處危亡之際,凡大和子民都須一致對外!我父子二人之所以不敢輕生,因爲我二人雖敗,卻是與李氏相持最久者!頗知道彼之虛實!如今只盼義鑑大人暫留我等有用之軀,或能爲破明軍建一二良策,待逐退唐客之後,我父子二人必切腹以謝天下!若大友家怕了明軍,則請讓開一條路,我們另尋敢起而抵抗外敵的英雄!”

這段話的意思有三層:一是直指李彥直掀起戰爭乃是外敵入侵,要大友義鑑一致對外;二是說自己知道李家虛實,能夠提供一些情報消息,表明自己並非無用;第三則是激將。

家老吉岡長增附耳道:“這父子兩人殺也好,囚禁也好!但不能像肝付家那樣放他們過去,要不大隅、日向之禍就要在豐後重演了!”大友義鑑哼了一聲,派人將島津忠良一行看押起來。

跟着伊東家和肝付家也先後來會,伊東家是主動棄城,軍隊保持得較爲完成,肝付家則只剩下一隊武士而已。這時豐前、筑後、肥前、筑前已有二十幾家諸侯到了,聽伊東、肝付兩家說起蝗軍的可怕,個個心驚膽戰!

就在這時,李家的使者到達了山口。

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十章 定章程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九章 帝術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三十三章 無敵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三章 殿試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七章 模棱應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四章 議徵倭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章 殿試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九十六章 聞倭變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五十八章 洮河口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六章 視察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三章 迎客道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七章 同門第十六章 盜信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三十一章 怪力勿語第十五章 策障第二十八章 招徠計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二十二章 李哲定澎湖列島第五十四章 春夢了無痕第二十八章 黃雀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十六章 盜信第八章 異志第十章 定章程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章 定章程第九章 好娼家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
第九十二章 廷上議第六十六章 定安南第十章 定章程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十七章 連環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二章 接班人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第三十二章 攻心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一一三章 政敵畢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八十六章 分天竺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二十章 共享航道第九章 帝術第四十九章 姐弟情深雙涉危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九章 西廂之爭第十八章 小民懼池魚之殃第二十一章 更奸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三十三章 無敵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三章 殿試第七章 新匪如毛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三十八章 李彥直用鞭策第三十二章 亂神可欺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七章 模棱應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四章 議徵倭第十一章 填港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二十一章 吳平破龍門港寨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章 殿試第二十七章 父子禪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九十六章 聞倭變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五十八章 洮河口第二十四章 篡與輔第一零八章 凱旋前第二十六章 不及親人來團聚第三十六章 幹修女何事?第六章 視察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五章 貴客何許人也?第三章 迎客道第五十三章 春潮難按捺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七章 同門第十六章 盜信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三十一章 怪力勿語第十五章 策障第二十八章 招徠計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二十二章 李哲定澎湖列島第五十四章 春夢了無痕第二十八章 黃雀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七章 土豪橫行第十六章 盜信第八章 異志第十章 定章程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章 兩路夾擊顯吳平威風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三十五章 與和尚有關?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三十四章 興辦團練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三十一章 大流放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十章 定章程第九章 好娼家第十二章 公私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