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八面圍

唐舉帶着剩餘的人回到南岸,人人帶傷,他自己也是全身浴血,血跡被大雨刷去,跟着又有新的血跡濺撒開來,把這條漢子的頭髮也染出多層的顏色來。盧復禮看見他還活着,恍如隔世重逢。

唐舉臉上卻掛着那種百劫餘生後的笑容:“我也真沒想到呢,其實已經見了閻羅王幾次了,卻總被弟兄們推了回來。”

說完這句話他眼角忽然溼潤了,推他回來的弟兄此刻卻已在另外一個世界了。

這一仗阮信部死亡、失蹤了將近三千人,明軍傷亡四百多人,安南士氣大幅度回落,再無當初要一舉攻佔升龍的銳氣。

“如果阮信能攻下小七裡灣,那麼他還有一點機會。但只要阮信沒能一舉攻下小七裡灣,那他很快就完了。”

李彥直的預判很快就變成了事實。

這一戰以後,安南的部隊便沒能再前進一步。無論阮信如何催促,都無法將再從明軍手裡奪取一寸的陣地,明軍嚴守陣線,把阮信所組織的十餘次進攻都頂了回去,洮河的支流便又多了幾千具安南軍的屍體。而唐舉部卻越打越是從容。

這時殷正茂已將升龍周圍那些響應阮信的星星點火撲滅,李彥直見唐舉守住了小七裡灣,便緩出手來,把作爲後備的部隊調到兩側,形成包抄之勢。

戰況膠着起來,安南將士的士氣也一日惰懶似一日了,七日之後,軍資耗盡,阮信派人往所佔據的州縣調糧,但糧食早被莫氏兄弟奉李彥直之命調空了,哪裡還有糧可用?阮信急了,下令後勤官“無論如何”都要取得糧草——

“若是找不到糧食,提頭顱來見!”

並給了他四五千的人馬。

那後勤官心想我能到哪裡去找?官庫沒有,當然只好向民間“徵集”了,縣城沒有,就下鄉搜刮。

洮河三角洲開發已久,農村比比皆是,但這幾年阮氏當權,民生極爲困苦,家家都捂緊了米缸,誰肯聽阮信一聲令下就把要命的糧食拿出來?

噫——從北部邊關到小七裡灣的這一片平原不過方圓百里,卻忽然大亂起來,阮信的部屬闖到鄉下搶糧食,把所有鄉村都雞飛狗跳,呼爹喊娘!

“他們不是來保護我們的嗎?”

這些號稱要驅逐“明寇”的人,卻做出了“明寇”也未做過的事情來!

大部分的老百姓們在感情上本來還是傾向於阮信的,但生存的問題卻逼着他們重新做出選擇——用他們的腿來選擇。

多少被劫掠的農村不但糧食被搶光,甚至人也逃光了,升龍方面收到消息,蔣逸凡馬上組織起那些逃到這邊來的鄉民,暗中安排他們一夥夥地到各地農村去乞食,藉由他們的口來宣傳阮信的暴虐,只數日之間,所有未被騷擾的地區也全都害怕了起來。

這時殷正茂和唐舉同時收到了一封“投誠書”。

給殷正茂下書的是一個頗有良心的知縣,姓林,他之前出於排斥大明之心支持阮信,但看到阮信的倒行逆施之後卻後悔起來,經過數日煎熬終於決定改變自己的立場,與明軍裡應外合。

而跟唐舉暗通消息的則是一個叫鄭勇的義軍首領,他是附隨阮信的義軍中最有影響力的義軍將領之一。阮信一路南下,都是因爲有這些人的附隨才聲勢壯大,也是靠着這些人開路才勢如破竹。可這些人大多來自民間,和底層百姓的關聯最高,阮信縱兵劫掠——搶的不是他們的父老,就是他們的鄉親!這讓他們對這個軍閥徹底失望了。而更促使他們決定倒戈的是:阮信居然斷了他們的軍糧補給!當初他們纔來依附時,阮信爲自己的實力壯大而竊喜,如今軍資緊張起來,這些比主力還多的義軍在阮信心中就成了累贅。

“要糧食?自己去搶啊!”

也真有幾撥人馬下鄉跟着阮氏部隊劫掠去了,但義軍一開始劫掠,就再也當不起這個“義”字了。

兩封信到達李彥直的手裡時,蔣逸凡道:“會不會是詐降?”

李彥直端詳了兩份投降書信,說道:“這個林知縣或許是真的,這個鄭勇卻一定是假的。”

“爲什麼?”蔣逸凡問。

“這兩封投誠信都條理分明,自己又端正雅氣,這樣的秘事,一般都得自己捉刀,那林知縣是個士人,能寫出這樣的信來不奇怪,但鄭勇是個農民老粗,如何寫得出這等字來?若換了是我處在他那個位置,多半是會派人來傳口信遞信物,而不是寫出這樣的一封信來。所以我料這十有八九是假的,是阮信的幕僚整出來的詭計。”

“那麼該如何應對呢?”蔣逸凡問。

“打啊!”李彥直笑道:“不過不管是否詐降都好,都給我發動總攻吧。”

他取出了另外一封加急密報來給蔣逸凡看,蔣逸凡瞥了一眼,臉上便揉着狂喜與儘量抑制的表情來。

“老俞來了?”

李彥直微笑點頭。

第二日,明軍發動了反攻!

這時候阮信的參謀還在忙着清點從鄉下奪來的軍資,計算着這軍資能用到什麼時候,前線卻傳來了讓他們面無血色的戰報。

“明軍反攻?”

唐舉一直縮在小七裡灣,一副不過此河半步的姿態,又大造防禦工事——哪怕昨天也還在追加營造,這幾乎給阮信的參謀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爲明軍是打算長久防守下去了,至少短期之內不會妄動——可反攻就在這時發起了。

由於與阮信軍長期對峙,阮信對唐舉這一部人馬相當的警惕,他還在小七裡灣外圍安排了全套,他想明軍若是行動也會落入自己的陷阱,可是先動的不是唐舉部。

動的是殷正茂,他帶着三千步兵,潛行從西北繞了過來,直插阮信的側翼!

這裡正是阮信軍最虛弱的地方,一些“義軍”正在這裡劫掠呢——這些打着“義軍”的旗號聚集,卻連劫掠自家父老的事都幹得出來,還哪裡能盼着他們能對阮信保有多少忠誠?最早遇到殷正茂的“義軍”被一擊即潰,剩下的幾支人馬眼見不妙,紛紛投降,殷正茂就命這些人爲前驅,反過來撲向阮信的主力所在。那個知縣林正宗趁機起事做殷正茂的內應,一轉眼間,西北方面的方向便告崩潰。

西北線潰散的部隊在的消息傳時,阮信的中軍還在與唐舉周旋,他要從主力部隊中抽調部分兵力前往西北時,東南方面又傳來敵訊——卻是李彥直另派五路兵馬來攻,東南來的這五路兵馬每一路都只一千多人,但目標所在卻是那些落入阮信手裡後靠着歸誠“義軍”守衛的州縣,阮信無奈,只好急急調鄭勇去增援,雖然這樣一來東北的防線缺了一角,但也顧不得了。

這鄭勇是個在起事之前就和阮氏有所勾結的地方豪強,是最早依附阮信的人,在來歸“義軍”當中,阮信對他這一部也最爲信任。李彥直料得沒錯,鄭勇下的“投降”確實是詐降,但這時下書對象唐舉沒動,明軍卻從另外兩個方向殺了過來。

“別亂!”看着參謀有如沒頭螞蟻一般,阮信暴喝着:“給我挺住!”

阮信駐軍所在乃是一片平原,無險可守,是勝是敗,全看軍勢,得利時勢如破竹,一旦攻守勢易便有兵敗山倒之憂。

鄭勇南下去收拾那五路侵州奪縣、企圖斬斷阮信糧道的明軍,他手裡控制着八千人,人數雖然佔優,但裝備遠爲不及,明軍這邊是鳥銃利刃,輕鐵甲、皮護套,鄭勇的八千人卻大多沒有防護裝備,一半的人拿着大刀長矛,兩千多人拿着短兵器,一千多人帶着自制的弓箭大棒,還有一千多人拿着諸如釘耙之類的農具!裝備如此狼狽,訓練更是不足——他們是聽到號召後臨時聚集起來的鄉勇,本身組織力就不夠,歸附阮信之後也沒時間接受正規訓練,人數雖多,說來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

走到半路,鄭勇就心動起來,兩軍在蒙山鄉初次接鋒,明軍五百人,鄭勇部二千多人,卻一接戰被明軍衝得四分五裂,幸虧鄭勇主力趕到,這兩千人才不致完全潰敗,鄭勇見明軍如此善戰,心中忐忑,忖道:“如今阮信已是窮途末路,不說大明國力雄強,絕不是阮信能打得贏的,就是這安南的百姓如今對他也惱恨起來了,再跟着他沒活路了。”

當天晚上就派人去和明軍將領談判,假戲真做,表示自己早就給唐將軍下過投誠書,這次來就是來迎接天朝大軍,不是來抵抗的。

南面這五路兵馬的總指揮是盧復禮,他聽了鄭勇使者的話以後道:“既然如此,你們便轉頭給我引路去,等拿了阮信的頭顱來,我自然相信你們。”

到了這份上,鄭勇也無其他選擇了,真個倒轉隊伍,背靠明軍向阮信的主力攻去。

西北東南同時出了岔子,三四萬的歸誠“義軍”,這時要麼被擊潰,要麼已倒戈,阮信的主力外圍再無防護力量,就在他極度慌亂之際,唐舉終於動了——這是進入安南的明軍中的攻堅部隊,阮信身邊雖然還有將近兩萬人的部隊,可唐舉部的單兵戰鬥力還是整體作戰能力都比他強得太多了,更何況,經歷過河心島一戰的唐舉,這次反擊是帶着死意來打的!一萬明軍對兩萬安南部隊,進攻時竟佔盡了優勢!

阮信終於扛不住了,部隊從四面八方涌來,眼看後路就要斷絕,阮信也沒了拼死一戰的信心,因爲他自己也明白再打下去也沒有成功的希望了。

“回去吧,回去吧!”這時他想到了老巢——那裡雖不產糧,卻有雄關,帶着這半個月擄掠到的軍資,回到邊關仍有負隅一戰之力。

這幾乎已成爲他最後的“希望”了,可李彥直卻連這最後一點希望也不給他。

東北方向尚未合攏的後路傳來對阮信最後的打擊——大明的廣西駐軍過界了!

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九章 裂南北第二十二章 魚與漁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三十章 誡爾切記讀書第十四章 縱欺他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七十九章 遭遇戰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六章 竹馬黃花共良宵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十九章 島內行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六十八章 自己人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四章 救災行動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五十二章 尾聲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十章 浮沉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七章 釜底薪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七章 釜底薪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十六章 盜信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六十九章 白奴隸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四十三章 兵家毒計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章 皇上皇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二章 海盜亦難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
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九章 裂南北第二十二章 魚與漁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四十六章 歸林泉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十七章 黃雀誰家第二十七章 海貿肇端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五十四章 天子夢第三十章 誡爾切記讀書第十四章 縱欺他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三十一章 夏言之尊第七十九章 遭遇戰第十章 定章程第十六章 竹馬黃花共良宵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七十七章 一萬頭第十九章 島內行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三十八章 帝統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十九章 飛龍首戰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六十八章 自己人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三十一章 鳥弓第十八章 據櫻島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五十章 楚歌作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四十七章 大員路口豈許外賊逃竄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四十六章 雖兵雖賊一致對外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四十五章 丁憂否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四章 救災行動第十三章 變外變王牧民兵指鎮海第二十五章 理念裂痕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三十四章 護駕第五十二章 尾聲第三十七章 希拉里求救贖第三十九章 大權第十章 浮沉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十七章 高官有養賊之嫌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四十章 釋宗室第七章 釜底薪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二十六章 櫻島會第四十章 初戰遇挫第五十二章 私情不入尺牘中第七章 釜底薪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三十九章 直掃蒼峽抵賊窟第三十三章 李彥直牀頭捉刀第二十章 成王敗寇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二十六章 收功第一零四章 大殘殺第五十二章 烽火起第七十四章 雙煙直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二十九章 三袈裟第十三章 釋舊怨第十四章 主僕姐妹第十六章 盜信第四十二章 以多勝少豚滅鯊第十六章 李介歸第二十五章 斷漕運第六十九章 白奴隸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二十六章 取南京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四十三章 兵家毒計第十九章 練兵閩南第四十四章 樹欲靜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章 皇上皇第九十一章 師與生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第二章 海盜亦難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二十七章 救溺水聞佛郎機之暴第九章 裂南北第三十六章 破韜晦第一零六章 大鎮壓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