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早幾屆畢業的部隊子女,下鄉住集體戶,十七、八歲到農村,生存困難不說,人際關係的處理就讓他們舉步維艱。
鏡頭2
解放牌卡車,車廂上插着紅旗兩邊貼着標語“上山下鄉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畢業的學生們扛着行李站在車上,準備到農村去,車下歡送的人羣招手致意。
鏡頭3
丁朝陽看着一起長大的哥哥姐姐們,一批又一批下鄉到農村,想家回不來,被人欺負父母都不知道,真是可憐,丁朝陽此時真是瞻念前途、不寒而慄。
鏡頭4
男孩子好些,不怕被欺負,有些農村的幹部專門欺負下鄉的女知青,想回去,可以,要付出代價。
鏡頭5
剛入冬,和丁朝陽一起長大,比他大一歲鄰居家的姐姐王雪芬,懷裡抱着個不滿週歲的孩子回到家裡,她母親向鄰居大人們哭述自己孩子下鄉後被農村幹部欺負的經歷。
鏡頭6
部隊的子女怎麼辦,咋能避開這條路,成了部隊孩子家長們的一塊心病。
鏡頭7
一九七六年底,部隊的子女可以參軍的消息不翼而飛,院裡好多孩子一夜之間穿上軍裝,參軍到部隊去了,跟丁朝陽同班的部隊子弟劉仁義、王大鵬、曹光麗、管建國、於兵等,沒和老師同學們打聲招呼就走了,他們是部隊子弟內部對換解決就業的得益者。
鏡頭8
部隊的孩子只要過了十五歲,都可以對換到本軍內其他師參軍。
鏡頭9
丁朝陽的爸爸腎炎住院,邵麗華的爸爸問他想不想當兵,他很自信的說,要從學校正常接兵的途徑走,他只好把邵麗華一個人送到部隊去了。
鏡頭10
部隊內部子弟對換的男生好辦,插入連隊當普通兵,可是女生就麻煩了,都集中到通信連和衛生隊,使兩個單位“黑兵”人滿爲患。
鏡頭11
十一月份,三十九軍一一七師炮兵團到十一中接兵,接兵連指導員潘基春到學校走訪,經過老師同學推舉,丁朝陽列爲學校入伍名單,老師向指導員介紹丁朝陽:“這個學生勤奮好學有特長,是班裡的幹部,文藝骨幹,這是他每天的繪畫日記……。”
鏡頭12
這讓他感到能通過正常渠道入伍,是件很光彩的事兒。
鏡頭13
班裡有丁朝陽、王志成、王田宇三個同學得到接兵連指導員的賞識,欲接走,堂堂正正的正門入伍。
鏡頭14
班級裡經過多輪篩選,最後剩下這三名同學。
鏡頭15
看的出來,指導員很喜歡老師的介紹,同意要接丁朝陽他們走。
鏡頭16
通知他們仨去去醫院參加體檢,只要合格了,八分就成了。
鏡頭17
區醫院新兵體檢室,丁朝陽一絲不掛跟在參加體檢人員的後面,先遇到兩個醫生,都是女的,老的四十多,年輕的二十多,年輕的醫生測量血壓和肺活量。
鏡頭18
丁朝陽他們排着隊,進入體檢室,經過一道道“關卡”,心裡只想體檢合格通過。
鏡頭19
老醫生扒開每個人的肛門,沒有問題就說:“很好,走吧!”丁朝陽體檢全都合格了,入伍沒有問題了。
鏡頭20
他們換上衣服,相互傳告:“我已經過關了,咱這體格,啥毛病沒有。”
鏡頭21
丁朝陽已經是個
中等個頭,身體健碩,五官端莊的大小夥子了,別說體檢陸軍,就是海軍、空軍,他也非常自信。
鏡頭22
他回到家,告知家人和鄰居們:“我從學校走,體檢已經合格了,剩下政審就沒有問題了。”
鏡頭23
他爸爸在醫院得知兒子要當兵的消息,特意從醫院回家,爲孩子去部隊做準備。
鏡頭24
入伍通知書經老師交到丁朝陽的手上,他們到武裝部領取了軍裝,回家試穿去了。
鏡頭25
入伍發的新軍裝有點兒不合身,丁朝陽改着棉褲,爸爸在一旁說到:“到了部隊要做到三勤,腦勤、腿勤、手勤,少說多做……,”做父親的,恨不能把自己一生的經驗,一股腦兒都傳授給自己的孩子。
鏡頭26
他一邊改着棉褲,一邊聽爸爸說着,好似自己要走的路,父親已經給鋪好了。
鏡頭27
丁朝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用心聽爸爸講話,即使爸爸說的很多很長,他都耐心的聽着,立志像父親一樣,走他走過的路,成爲一名真正的軍人。
鏡頭28
第二天,丁朝陽來到接兵辦,主動要求協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接兵連指導員很滿意他的表現。
鏡頭29
部隊院裡的生活,給丁朝陽當兵打下了基礎,對部隊沒有陌生感,接兵連指導員要求他協助做的工作,他都很好完成,讓他們覺得丁朝陽是個很好用的兵。
鏡頭30
臨離開前,丁朝陽他們仨來到學校,跟老師和部分同學在校門口照了幾張紀念像。
鏡頭31
丁朝陽穿上新軍裝,從來沒有過的激動和興奮,走向社會的路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