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帶領兩千人從咸陽出發,從武功王承部和扶風龐延部之間偷偷潛過。這兩人也是面和心不和的鬆散聯盟,互相戒備,呂布碰到王承軍就打龐延旗號,碰到龐延軍就打王承旗號,左右逢源,在兩人眼皮底下輕鬆橫穿。
呂布本想趁龐延不備,大軍盡出時,扶風空虛之際偷襲龐延後方想到龐延不過一跳樑小醜,當前大敵依然是西涼軍,西涼軍纔是威脅呂布一統關中,爭霸天下的主要敵人,安奈住一舉平定扶風的誘惑,繼續往漢興深入,與攻打漢興的黃忠合兵。
呂布到達漢興城下時,黃忠正在猛烈攻擊漢興西門。呂布軍神不知鬼不覺到來,超出各方勢力預料,誰也想不到呂布能從扶風封鎖的防線橫穿扶風而來。
呂布打上龐延軍旗幟,揚言是援軍到來,漢興正受到黃忠猛烈攻擊,不出幾日便會被攻破城池,太守病急亂投醫,見有援軍到來,不仔細詢問,便打開城門,放呂布軍入城。
呂布進一入城內,縱軍直奔太守府,將太守府團團圍困。
“呂布在此,投降不殺!”
正在指揮守城的太守聽聞放進城來的援軍是呂布軍,以爲扶風已經被攻破,整個人一陣昏聵,下令開城投降,脫下官服,解下佩劍讓一羣守軍將他捆綁起來,送到太守府外的呂布處請賞。
黃忠正在攻打城門,突見敵軍開城投降,不知敵軍又在玩什麼詭計,不敢妄動,下令士兵嚴陣以待。
“輔國將軍手諭,請老將軍入城。”城內一員呂布親衛快馬奔來,遠遠朝黃忠喊道。
“主公已攻下此城?這怎麼可能?”黃忠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知道呂布可能會繞道陳倉,他沒想到呂布來得如此迅速,難道已經平定了扶風?
奪下漢興有點超出呂布的意料,他派黃忠攻打漢興不過是爲了麻痹鍾繇軍,讓鍾繇以爲呂布的戰略方向已經改變,然後突然回軍襲擊西涼大軍,所以黃忠纔出工不出力的佯攻漢興。呂布詐城也只是爲了抱試一試的態度,沒想到輕易拿下了漢興。
不過拿下漢興不全是好事,呂布還得將有限的兵力分出部分來駐守漢興。每奪一座城池,呂布手中能運用的兵力就會減少部分,到現在,陳倉可用兵力不到五萬。
時間緊迫,呂布不知戰機在什麼時候到來,高順什麼時候會出兵,他只能儘快趕到陳倉主持大局。連清點漢興府庫存糧都來不及,只能留下一員大將在此穩定局勢。
等黃忠到來,呂布揚聲問道:“何人願留守漢興?”
漢興短時間內不會有強敵來犯,扶風正忙着攻打咸陽的“呂布”,西涼軍又有陳倉扼守。想要立功只有在前線機會才大,黃忠、陸遜低頭不語,不願留守漢興,呂玲綺早就摩拳擦掌,要衝鋒陷陣,更不願留在漢興。同行的龐德倒是想借此機會脫離呂布的掌控,只是呂布也不放心他啊。
“還是我來吧。”楊阜見無人領命,說到治理,呂布隨行的人中除了陸遜有這個才能,其他人都是武將,要不就是女流之輩的黃月英。
呂布留下楊阜暫代漢興太守,僅在漢興留下五百士兵作爲守城。楊阜的忠誠呂布無法推測,反正漢興是個無關緊要的郡,如果楊阜造反,大不了擊敗西涼之後回軍再平。
天剛亮,呂布正要帶兵往陳倉進軍,接到高順快報。
“高順來報,西涼大營細作透露魏延毀了西涼軍打量糧草,西涼大營內亂,天賜良機,火速進兵陳倉!”
魏延遠在西涼軍背後,想將戰報送回陳倉,需要順清水河繞一個大大的圓到天水,然後順着渭河冰面傳到陳倉,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辦到。西涼軍糧草被毀,不但西涼軍相信了,連呂布將信將疑。
呂布不知魏延真的攻破了西涼糧草大營,還是魏延看了自己給他的錦囊。這兩個結果需兩種不同對策來用兵,如果西涼軍糧草真毀,呂布只需拖延就可耗死西涼軍;如果是魏延攻心計,糧草完好無損的囤積在西涼大軍後方,呂布就得在西涼軍得知消息前,發起猛烈襲擊。
呂布將陸遜和黃月英招來身邊,將心中疑惑說了出來,看看兩人有什麼建議。
“那就不管此事真假,和西涼軍決戰吧。西涼軍還沒得到糧草完好消息前,他們就會認定糧草被毀,兵無戰心,對我軍損失或許會大一些,勝算很大。”黃月英說道。
“尚未交戰,勝負難料。戰場上又怎麼可能有百分百的勝算。”陸遜耳染目睹戰場的爾虞我詐,萬一這是鍾繇放出的假消息,引誘陳倉守軍出城的詭計怎麼辦?陸遜想了想:“將軍先不管此事真假,再等高將軍傳來消息吧。”
繼續前行半天時間,高順一封封加急信送來,問計呂布如何處理西涼軍抓來填推冰牆的百姓。信中高順語氣急切,他已被逼退三十多裡,馬上就要被迫退入陳倉了。
“看來西涼糧草被毀是真的,鍾繇這是狗急跳牆。”陸遜有些好笑,高順殺起人來毫不皺眉,一羣手無寸鐵的百姓就將他逼得連連後退:“將軍可傳令高順,讓他揚言恐嚇百姓,再逼近一步殺無赦。”
高順一再退避,好處顯而易見,會給呂布留下愛民如子的名聲,鍾繇置百姓生死不顧,將他們往兩軍陣間驅趕,只會留下視人命如草芥的罵名。
“高將軍不防無奈往後撤退,退回陳倉,將西涼軍引下關隴大道。屆時,西涼軍剛好背對我軍,從後瓦解西涼軍的攻勢,又能避開前線百姓。”陸遜說道。
“嗯。就按伯言所言行軍。同時傳令高順,丑時出兵夾擊西涼軍。”呂布算了一下,大概在天黑時能奔襲到陳倉,讓士兵休整片刻,半夜時分發起攻擊。至於百姓,呂布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護他們,既然在戰場上,他不會對敵人心慈手軟。因爲呂布名聲太爛,高順顧及呂布在百姓心中的僅有的那可憐名聲,才束手束腳。高順已再三忍讓,呂布出兵殃及陣前百姓也不會受到天下百姓譴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