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自繪的地圖並不出奇,但那是黑暗大陸的地圖,其價值不可估量,和羅唸書中所記載的信息相比,具有同樣的價值比重。
東執筆寥寥數畫,就勾勒出了灰燼森林的大致輪廓。
這似乎不是精湛的畫技,而是某種可以直達構架的感覺。
先以數筆繪出構架,再也數筆繪出模板,最後依舊是數筆,填補了細節,地圖的一角,就被這麼畫了出來,儘管細節缺乏,但頗爲形象通明。
從東落筆到收筆的整個過程,都可以看出東的畫技連入門級都沒有,可他就是能幾筆將地圖繪成這般通明。
這是因爲,他的神字是大師級的。
神字越精通,對於“構架”的掌握就會越厲害。
本身,神字的誕生就是要先建造構架,隨後再填補細節的一種技巧。
如果建造構架的水平太弱,哪怕填補細節的功力再強,神字的收益比也會低於水平線以下。
畫出灰燼森林後,東又擡頭沉默凝視着遠方。
四周靜悄悄的,寂靜無聲,死氣沉沉。
忽的,只聽東嘆息一聲,自語道:“又是一條死路。”
他說着,收起黑筆,拿出一支紅筆,在灰燼森林裡畫了一個圓圈,隨後全部收起來,拐了個方向,離開此地。
人類去不了的地方太多了,而黑暗大陸更是數不勝數。
沒有人可以去大海最深處,所以也沒有人能夠踏遍整個黑暗大陸。
會有死路是必然的,因爲人類不是神,總會有做不到的事,總會有適應不了的地方。
正如,那地底世界裡的岩漿浪潮,那佇立着無數門神的世界樹,都是東只能遠觀而無法涉足的地方,這一點,對於同是人類的羅也是一樣的。
有很多能夠涉足的地方,就會有不能涉足的地方。
如有辦法,誰都會按耐不住,想去一探究竟。
可是,去過的地方越多,就越能體會到身爲人類的渺小。
枯黃樹葉落地,深埋土中不見蹤跡,來年一株小草迎陽而生。
於是,腳下一寸,時間一縷,總會有歸途之際。
.........
夕陽西下,黃昏近在眼前。
街邊上人來人往,地上散落着一些垃圾,被一雙雙腳踩過。
吆喝聲從街頭傳到街尾,污水順着街邊的排水口流入下水道,在那豎起的鐵桿旁,卡着殘破的餐盒和空飲料罐。
一隻渾身髒兮兮的小貓來到排水口邊上,低頭添了添污水,忽的一下響聲,驚得它毛髮炸起,一個縱躍,飛快竄入巷道里,消失不見。
聲音傳來的地方,是一處餐攤,在這條衛生環境頗差的街道里並不起眼,但生意不錯,十來張桌椅幾乎坐滿了人。
桌椅下沒有配垃圾桶,所以能一眼看到不少的紙張煙盒之類的垃圾。
“老闆,電視又壞了。”
桌椅正前方,有一臺天線電視。
一個臉上帶有些許酒意的中年人單手按在電視屁股上,朝着餐車內正在炒菜的老闆叫囔着。
剛纔那嚇到小貓的聲音,就是這中年人拍響電視發出來的。
餐車內,老闆頭也不擡,嗓音略粗,說道:“沒壞,多用力拍幾下。”
“哦,瞭解。”中年人摸了摸手掌,就像是要拍女人屁股一樣,嘩的朝着電視屁股來了兩連擊。
電視震動了一下,屏幕裡的雪花依舊,發出膈耳的聲音。
中年人勾了勾眉頭,又是一下,卻不見改善。
“讓開讓開,這活還是得我來。”一個光着膀子的年輕人起身,來到電視旁,幾口唾沫子噴得那中年人趕忙後退幾步。
在衆人期許的注視之下,年輕人緩緩擡起右手,臉上露出朝聖般的神情,似是在祈禱。
啪!
毫無徵兆的一掌落下。
電視的屏幕之上突然跳出了畫面,年輕人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火辣的電視,就得像他這種年輕力壯的信仰人士來駕馭。
“好樣的!”
霎那間,鼓掌聲響徹整個街邊。
餐攤老闆充耳不聞,專心炒着熱菜。
電視畫面是出來了,但聲音卻沒了。
“咋沒聲呢?”微醺的中年人奇怪道。
年輕人也正奇怪,然後看到掉在地上的一條線,剮了他一眼,說道:“你丫的拍掉音線了。”
說着,那年輕人拿起掉落在地上的一條插頭線,很小心翼翼的送入電視屁股裡。
片刻後,聲音傳了出來。
“現在爲您插播一則本地新聞,約盧城教區的教衆們紛紛跪伏在街上,據悉,在二十分鐘前,教區上空被一片陰影遮蔽,足足持續了十秒左右的時間。”
“教衆們見異象近在眼前,心生惶恐,這才自發上街進行懺悔。”
“目前,還不清楚陰影形成的原因,接下來,請轉接到我臺記者的現場採訪。”
電視畫面一轉,一個手持麥克風的靚麗女記者站在鏡頭前,身後的街上跪着許多人。
在女記者的身旁,站着一個神情興奮的少年,雙手垂落,動來動去,彰顯出主人的情緒。
“你好,身爲目擊者,你當時看到的陰影是怎樣的?”女記者將麥克風遞到少年的面前。
“我看到了,整個天空都變黑了,我知道那是什麼。”少年的臉龐漲得通紅,激動的吼道:“是UFO!我發誓,絕對是UFO!”
“感謝你的配合。”
女記者微笑着拿開麥克風,向着一邊走去,鏡頭很配合的轉動。
“相信我,真的是UFO!”
少年的聲音在鏡頭外傳了進來,不到幾秒時間就沒了聲息。
女記者走出幾步,迎頭走來一個手持望遠鏡的老頭兒,出於職業習慣,她來到老頭兒面前,開始了新的現場採訪。
“你找對人嘍,我當時就在山頭那裡看星星,正好看得一清二楚。”老頭兒的咪咪眼睜開一條縫,呼出的口氣裡有些許的酒味。
女記者精神一震,連忙詢問下文。
電視前的觀衆也屏息靜待。
老頭兒晃了晃手裡的望遠鏡,興奮道:“以我的眼力,配合這專業的器材,纔看清了那陰影的真面目,是一隻超大超大的鳥!”
“而且,那隻鳥的頭上站着人!”
老頭兒可能是覺得描述不到位,比了好幾個動作。
女記者看了眼老頭兒的小眼睛,又看了一眼外觀跟專業二字完全搭不上邊的望遠鏡,對着老頭露出一個不失禮貌的微笑,說道:“感覺您的配合。”
鏡頭再度移動起來,捕捉向下一個採訪者。
接連幾次採訪下來,衆說紛紜,有人頭頭是道的說是氣候關係,有人說是神蹟…
圍在電視機前的觀衆也不由得討論起來。
以本地新聞工作者的經驗,這件事也就只能當做飯後談資,炒熱幾天也就過去了。
然而,兩天後,一個現場拍攝的視頻被拋到了網絡之上,幾經發酵,居然火了起來。
不到一週時間,很多人涌進約盧這個近海的普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