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昌戰役(一)

比起左良玉的輕裝行軍,熊廷弼的四萬五千大軍加上三千糧草輜重補給隊伍,行軍速度是大打折扣,走了十五天,才進入了襄陽,休整三天後,繼續往漢陽進發。

熊廷弼內心對左良玉能不能拿下嶽州城也沒有底,能拿下固然好,不能拿下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左良玉這支部隊必要的時候是用來犧牲的,這是熊廷弼內心的想法,慈不掌兵,有的時候必要的犧牲能換來戰略的主動和全局的勝利,熊廷弼還是不惜爲之的。

佔領嶽州目的就是爲了大軍進攻武昌的時候,嶽州府、長沙府的援兵不能及時馳援武昌,即使不能佔領嶽州城,憑左良玉的五千大軍也能拖住援兵一時,贏得多一點的時間攻城,這就是熊廷弼的初衷,左良玉一時可能不會完全明白,一旦他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嶽州城,憑他的智慧應該會明白這個戰略意圖的。

大軍走了十六天,終於進入了漢陽府的地界,中途又從襄陽府抽調了五千大軍加入了大軍,這下與漢陽守軍再合兵一處的話,兵力達六萬之衆。

熊廷弼很是擔心已經進入敵人腹地的左良玉的五千大軍,已經快十天沒有消息了,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二十天前,洪承疇悄悄的將政務移交給前來接替他揚州知府職務的原詹事府少詹事姜日廣,率領他的揚州水寨大半人馬和船隻,悄然西進,並且命令其他十七家水寨,留下少部分兵力維持江上巡邏和警戒任務,其餘分批悄悄的往漢口集結待命。

洪承疇本人也在熊廷弼帥大軍到達漢陽前一天,住進了漢陽府的衙門,開始了籌備攻打武昌的一切事務,這次他手下的十八大水寨只是協助將大軍運送到對岸登陸,要說戰鬥任務就是駐紮對岸的一千水師,不過他們有將近七八千的兵力,雖然船小,但蟻多啃死大象,只要指揮得當,區區一千水師根本就不是對手。

大軍悄然進入漢陽,洪承疇與漢陽知府畢自肅親自出城相迎,漢陽知府畢自肅是從遼東兵備副使的位置上讓朱影龍一道聖旨給調過來的,其用意不言而寓,他上任以來,整頓政務,大量購買被儲備軍糧,到目前爲止,漢陽府的官倉已經能爲十萬大軍提供大約半年的糧草,當然也與漢陽一地地理爲之有關,這裡湖泊衆多,不會缺水,又地處長江中游,洪水之患很少,又因爲夏收剛過,所以漢陽府的官倉裡的糧食才這麼充盈,這一戰打起來地氣十分充足。

“下官左盼右盼,總算把大帥給盼來了。”畢自肅見到一身衣甲鮮明的熊廷弼,心情激動的下拜道。

“下官新任湖廣按察使洪承疇拜見雄大帥!”洪承疇也甚爲激動,雖然此次收復湖廣他不是主帥,但他江防大臣的身份,註定要在登陸作戰中起到關鍵作用,也就說說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才三十出頭的洪承疇焉能不興奮。

“兩位大人快請起!”熊廷弼忙上前將兩人扶了起來道,“收復湖廣,本督還要仰仗兩位大人的鼎力相助!”

“大帥客氣了,下官等自當盡心盡力,效忠朝廷。”

畢自肅與洪承疇一道將熊廷弼迎入漢陽城,設下一個簡單的便宴,大戰在即,一切從簡,況且熊廷弼一項儉樸,搞的太豐盛了,惹總督大人不高興,豈不得不償失。

“大帥,您看,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將城區擴大到黃鴿山(蛇山)南,該山始包人城內。城周約20裡,闢有9個城門,東有大東門,東南有新南門,南有保安門、望澤門,西南有竹欸門,西有平湖門,西北有漢陽門,北有草埠門,東北有小東門。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顧磷重修武昌城時,改大東門爲賓陽門,新南門爲中和門,望澤門爲望山門,竹欸門爲文昌門,草埠門爲武勝門,小東門爲忠孝門。此外,還設有瞭望臺,千里長江一覽無遺,易守難攻,黃運泰來武昌之後,不斷增築箭樓,還有少量大型的牀弩,他把城中一半的兵力集中防守在臨江的一線。”畢自肅還肩負情報收集任務,指着沙盤中的武昌城解說道。

“城內火器如何?”熊廷弼關心的是對方有沒有火炮一類的重型武器,否則這仗就難打了,雖然兵力佔優勢,但他們進攻一方,戰術上不佔任何優勢,況對手還有水師,如果不能一下子打進去,就有被人家趕下江的滅頂之災,水師再一里外夾攻,再多的軍隊也不能挽回敗局。

“據下官所知,武昌守軍大約有各式火銃三千到四千支,佛朗機炮大約五百,好像只有兩尊紅夷大炮,全部部署在漢陽門。”

“大帥,我軍各式火銃纔不足五千,佛朗機跑只有四百,比武昌的守軍還少。”楊肇基憂心忡忡的插話道。

“怎麼會這麼少?”畢自肅驚訝的道。

熊廷弼平靜的回答道:“皇上下令停止生產火銃,把各省武備庫的火銃、佛朗機炮都給了本帥,眼下就只有這麼多!”

“那這仗還怎麼打?”畢自肅有些不理解道。

“畢大人,你別急呀,皇上爲了生產出更先進的火器才停掉火銃生產的,不過,皇上並沒有讓我們打這個沒有把握的仗,把給遼東鑄造的二十門紅夷大炮全部先撥給本帥了。”熊廷弼耐心的解釋道。

“大帥,紅夷大炮什麼時候到?”楊肇基一直與大軍在一起,他根本就沒有見到紅夷大炮的影子,忍不住插嘴問道。

“快了,本帥已經收到飛鴿傳書,三天後紅夷大炮就會押送到漢陽,紅夷大炮一到,就是我軍揮師南下攻打武昌之時。”熊廷弼臉上露出樂觀的笑容。

“有了紅夷大炮,就不怕了,剛纔下官還擔心呢!”畢自肅頓時不好意思的笑起來道。

“洪大人,大軍過江的船隻你負責的,可準備妥當了?”熊廷弼轉向洪承疇詢問道。

“大帥放心,下官已經將十八水寨近半數的大小船隻徵調過來了,保證大軍隨時能渡江征戰。”洪承疇一拍胸脯保證道。

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8章 星火基金(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4章 挑撥(一)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9章 血戰(一)第9章 勒索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8章 日審(三)第10章 誤入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4章 大婚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3章 軍校第1章 苗務大臣(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7章 開戰(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2章 人才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8章 搜府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10章 誤入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6章 探監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4章 迫從(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0章 戰局(二)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3章 談判交鋒(一)
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8章 星火基金(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4章 挑撥(一)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9章 血戰(一)第9章 勒索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8章 日審(三)第10章 誤入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4章 大婚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3章 軍校第1章 苗務大臣(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7章 開戰(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2章 人才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8章 搜府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8章 順帝之璽(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10章 誤入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6章 探監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4章 迫從(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0章 戰局(二)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3章 談判交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