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另尋他處

辭別陳宜中,文天祥起身離座,準備離開此地。

“你剛剛回到臨安不久,應該還沒有下榻的地方吧,爲何不在我府中留宿一宿?”陳宜中出言挽留道。

文天祥搖搖頭,警告道:“你難道忘了自己現在的狀況了嗎?若是被人發現你我曾經有所聯繫,只怕就會惹來那賈似道的猜忌。而且你也清楚我的性格,這一番踏入朝堂,定然會和他產生矛盾,到時候若是被他曉得你我關係,那又該如何?”

“好吧,那一路走好。”

陳宜中祝福道,此刻的他似乎也只能做這些事情了。

“希望如此吧。”

走至門前,文天祥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那天空。

此刻雨雲已經散去,些許陽光透過縫隙,灑落在臨安之中,多日被陰沉、潮溼所折磨的人們見到這陽光,也在一瞬間感覺心中開心了許多,彷彿曾經的那些事情都在這一刻,被徹底驅散了一樣。

大概是剛剛纔下過雨,磚縫之間還殘存着雨水,踩着這些淺淺的水坑,文天祥離開了此地。

見到好友離開,陳宜中簌然感覺心中平靜許多,訴道:“幸好,幸好還有你,要不然就我一個人,只怕是支撐不住了。”回首見了那一桌的殘羹冷炙,揮揮手讓手下人將其收拾掉,自己卻站在一邊默然不動,心中也是悵惘不已。

“只是這一桌的殘局,又有誰能夠收拾好?”

——————

自陳宜中府中離開,陳宜中卻沒急着前往官府述職,反倒是直接前往了太學。

徑直走向了藏書閣之中,陳宜中推開門扉,就見在那滿堂的書架之前,正有一位老者站在梯子之上,藉着那從窗櫺射入的陽光,似乎是正在尋找着什麼書籍。

“師尊!”

謹守弟子禮,文天祥對着那老者躬身一拜。

那老者雙目始終注視着眼前書籍,聽到這話也沒轉過身來,只是平淡的回道:“是履善嗎?”

“正是弟子。”

“你不是被派往江西,就職提刑官了嗎?怎麼又回來了?”

“這個,還不是聽聞了朝中發生的事情,所以匆忙趕了回來。”

眼見眼前老者始終專注於眼前書籍,文天祥心中憂愁更甚,卻是張口問道:“只是師尊。我記得我離開時候,你尚且乃是禮部尚書,爲何卻委身在這太學之內,只是當一位教習?”

“年紀老邁,所以就選擇離退了唄。”

那老者張口回道,雙目在書架之上不斷的逡巡,似乎是在找什麼東西一樣。

文天祥見着無奈,自感自己之前話語太過激烈,低聲問道:“師尊,不知您正在找的,究竟是什麼?”

“是一冊竹簡!”

“竹簡?寫的是什麼?”

“春秋!”

“春秋?”文天祥奇道:“若是春秋的話,怎麼會找這麼長時間?”對於春秋,他自然也是熟稔無比,自年少時候就開始朗誦,至今想來都歷歷在目,渾然不知爲何自己的師尊會尋找這種東西。

“但若是自春秋以來流傳下來的呢?”那老者輕笑一聲,訴道。

文天祥心中一愣,隱隱中似有猜測:“春秋流傳下來的?”

“沒錯!你也知曉,便是偉大如孔子,也曾經筆削春秋。而在經過累次刊印,這春秋和最初版本,早已大不相同,這般狀況如何能夠知曉過往春秋時期所發生事情,也是因此我便產生了重新校對的念頭。至於那一方竹簡,乃是我拜託長安的好友送來的,只可惜因爲材料太過巨大,卻不知道被我放在哪裡去了。”這老者一邊搖頭,一邊帶着幾分焦躁的繼續尋找。

“原來是這樣嗎?”

文天祥眼光一掃,卻見旁邊書閣之上,正放着一卷帛書。

翻開一看,上面所記載的乃是<<論語>>,凝神看了一下之後,卻發現上面內容雖是和自己所知曉的大多類似,但有些字兒卻變了一個模樣來。

而且這帛書也和他閱讀的書籍頗爲不同,卻是直接繡在一方絲帛之上,需要將其拉開方能閱讀,和現行書籍截然不同,因爲是如同卷軸那樣整個書籍捲起來的,所以一般都被稱之爲一卷書。

宋朝因爲印刷業發達的原因,所以刊印了許多書籍,而爲了方便販賣,這些書籍也一改往常樣式,改爲了以細線將書頁縫起來,這樣的話不僅僅方便印刷,而且還便於攜帶,一經推出就備受歡迎。

那老者似是因爲苦尋不到,似是埋怨一樣的拍打着自己的腦袋。

“若是尋找不到的話,也許就無法繼續了。”

“師尊,敢問你想要的,是不是這樣?”

文天祥雙目微動,卻是注意到就在自己不遠處,一卷竹簡就那麼擺放在書架之上,他走過去將這書簡取下來,然後抵到了老者之前。

老者這才露出歡喜,叫道:“沒錯,就這個!”

也沒怎麼理會文天祥,便拿着這竹簡自書閣離開,一路跑回了自己的府邸之中。

文天祥頓感黯淡,低聲問道:“唉!師尊啊,你怎麼變成這樣子了?”

正欲離開時候,卻見旁邊走來了一個書生,那書生見到文天祥一副茫然的樣子,頓時感到好笑。

“哈!又一個貪圖浮名、意圖一步登天之人,只可惜深寧居士可不是這麼容易被打動的。”

“深寧居士?這是師尊新進起的名號嗎?”

文天祥心中暗暗感到奇怪,便是張口問道:“你剛纔說我貪圖浮名?莫不是有很多人前來拜訪厚齋居士?”

“厚齋居士?看來你也不是什麼都不知曉的人啊,居然知曉王應麟曾經的居號。只可惜自當初自請辭官之後,王應麟便廢了曾經的字,改了新的名兒了。之後除了那些老學子外,也很少有人知曉他曾經的居號。”

那人笑了笑,似乎是感同身受一樣。

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之前的那位老者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出名的儒士王應麟。

此人自有聰穎,九歲便通六經,十九歲舉進士,其後受真德秀影響,拜入了程朱學派門下,便是之後歷任各地爲官,也依舊熟讀經史,未曾有日放棄,所閱讀的書籍頗多,不僅僅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更是熟悉歷朝歷代掌故制度,長於考證。

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當時科舉考試所需的各類知識;考據性筆記《困學紀聞》以考證爲特色,居“宋代三大筆記”之首;蒙學著作《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衆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昔日文天祥考取功名時候,便是得了此人欽點,就此成爲了狀元。

也因此,文天祥便始終對王應麟執弟子禮,將其視作師尊一般的人才。

文天祥嘴中唸叨了一下:“‘深寧居士’,師尊、你這是從此不願意再度牽涉朝堂了嗎?”復又張口繼續問道:“既然如此,那你可否告訴我,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師尊變成這樣子?”

“唉?還不是那賈似道?當初王先生也瞧出這賈似道非是仁臣,數度上書彈劾,也因此招惹了賈似道的不滿。那賈似道自然不滿,一直以來都伺機報復。但王先生素來剛正,如何是他所能扳倒的?”

那人搖頭嘆氣起來,一時間也陷入激憤之中,開始訴說昔日賈似道的罪行。

“爲求將王先生趕出朝堂,那賈似道竟然暗中脅迫其弟子,令其作僞證,藉此來威脅先生。王先生本就是性情方正之人,哪裡能接受這種事情,只好以母憂爲名,就此從朝堂之上退了下來。”

“……”

那人大概也是藏了許久,如今見到有人傾聽,便將心中所想的一切全都倒了出來。

文天祥在旁聽着,也不免感到不忿:“這賈似道當真是無恥之輩,竟然做出這種事情?他以爲自己能夠一手遮天嗎?只可恨我沒有在這裡,要不然非得將此人拉下來,換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就算這樣,咱們又能如何?”

那人搖搖頭,臉上帶着幾分嘲諷:“畢竟他可是有官家撐腰,咱們就算是蒐集了無數的證據,若是官家不答應的話,他自然也不可能倒下來。你我不過一介尋常百姓,如何能夠和他鬥?有志氣是好的,只是莫要自尋死路了,知道嗎?”

聽到這話,文天祥頓時啞然,不知自己是否應該應下來。

那人也察覺到文天祥的尷尬,復又笑道:“當然啦,天無絕人之路。你既然來此,想必也是有至於天下,既然如此不如隨我一起去長安,如何?”

“長安?你是說投入赤鳳軍之下嗎?”

文天祥一時驚住,感覺自己無法接受。

那人笑道:“沒錯。這臨安咱們是呆不下去了,但是並不代表就當真沒有出路。而且你也知曉,那晉王素有賢名,向來都有好才之心,而且北伐剛剛成功,又是拓展了五路之地,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若是咱們去的話,定然也能博一個功名。”

“這個,還是不了。”

文天祥這才注意到對方此刻正揹着一個行禮,看樣子分明是打算離開的樣子,他搖搖頭直接拒絕道。

以理學之人自居的文天祥,是斷然做不出這種背棄君主的打算的!

第三十七章榆社城舊恨泛起,沁州中戰意濃濃第一百四十二章最終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問石卵尚需歲月,入內觀方知緣由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五十八章天下事,羣雄紛紛出第二十章傳玄功上下一心,送兄弟情感動天第五十三章鐵騎已破陣,赤風斗志存第九十二章通遠縣第三百一十九章改朝換代第二百三十六章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八十五章金鐵簿區別對待,債臨身一家同悲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奪安定第一百二十八章靜思中誤入魔怔,晚飯中爭執難消第一百三十章道親情苦言相勸,訴家國謀求借道第六十三章道途艱援軍難擋,埋伏現猙獰初露第二百三十四章進京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五十一章下馬威第二十四章知天命第三百一十章最後一步第六十六章破虜陣難擋鐵騎,三人上鐵辛受困第六十三章一環扣一環,引蛇出洞中第十三章衝鋒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二章世事板蕩行第二十六章天下人第五十八章生死一線死復生,華夏玄功鬥異術第七十四章奪沁州仲威守城,圍潞州矛盾再掀第三十八章鐵路第二百零四章和平的均州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百四十九章暗中的謀劃第一百八十六章丁博第六十六章東門前騷亂持續,佔東宮赤軍展威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三百七十五章助你“一臂之力”第一百三十五章全死了第一百九十二章禮下庶人,必有所求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三百二十六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一百四十七章下雪了第三十一章調兵令第一百七十四章誰的過錯第九十三章釣魚城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二十七章談過去恩怨早消,論時辰壽宴將至第十章清樂社鐵騎到來,污名起赤妖成名第八十四章死去的故人第四百三十一章龍組第兩百零三章異端邪說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一百三十九章隔閡第一百四十四章最終決戰(五)第三百四十六章又開始了第六十二章風雪盯蒙軍,騷亂惹疑慮第十三章佛道辨緣由,全真亦敗走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二百二十五章密謀第一百零九章聖僧覺心第六十六章東門前騷亂持續,佔東宮赤軍展威第七十七章兵進襄陽城,雙雄正當世第三百三十一章安慶之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第五十章兵勢再轉進,仲威訴密談第六十三章戰火紛飛、地獄同墜第二十章野外遭遇逞兇威,火炮神威鎮騎兵第四十五章負重傷隱士難存,問過往曾生爲名第四章羣邪惡念生,自古難壓正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十二章戰鬥開始第三百七十三章進寺第三十一章敵人現,玄術斗羅漢第十四章民黨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十九章按兵不動藏詭計,心如火焚問計策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七十六章證據確鑿遭入獄,火災之後謀復興第一百二十二章艮丘裂地穴忽現,下決定身入地宮第七十三章期日到雙方見面,送銀彈內外交攻第八十二章婚期到聘金難籌,淳化內羅旻定計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七十五章允糧食盟約再續,再聚首殺意滔滔第三百八十八章入住臨安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三十五章上朝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十一章身悲心仁慈,臨街有娃生第十四章忠臣消逝第四十四章辯忠奸,高僧化厲鬼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一百七十七章降臣?忠臣?第六十四章靈堂放空棺,莽僧鬥銳士第六十五章第三十八章怨氣衝雲霄,劍心攝人心
第三十七章榆社城舊恨泛起,沁州中戰意濃濃第一百四十二章最終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問石卵尚需歲月,入內觀方知緣由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五十八章天下事,羣雄紛紛出第二十章傳玄功上下一心,送兄弟情感動天第五十三章鐵騎已破陣,赤風斗志存第九十二章通遠縣第三百一十九章改朝換代第二百三十六章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十四章沁水河畔敵蹤現,左權縣中金水出第八十五章金鐵簿區別對待,債臨身一家同悲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奪安定第一百二十八章靜思中誤入魔怔,晚飯中爭執難消第一百三十章道親情苦言相勸,訴家國謀求借道第六十三章道途艱援軍難擋,埋伏現猙獰初露第二百三十四章進京第六章五星戰世方現世,塵漓善語退妙興第五十一章下馬威第二十四章知天命第三百一十章最後一步第六十六章破虜陣難擋鐵騎,三人上鐵辛受困第六十三章一環扣一環,引蛇出洞中第十三章衝鋒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第九十八章糧草被燒第二章世事板蕩行第二十六章天下人第五十八章生死一線死復生,華夏玄功鬥異術第七十四章奪沁州仲威守城,圍潞州矛盾再掀第三十八章鐵路第二百零四章和平的均州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二百四十九章暗中的謀劃第一百八十六章丁博第六十六章東門前騷亂持續,佔東宮赤軍展威第三十二章兵退玄機藏,組織方成形第三百七十五章助你“一臂之力”第一百三十五章全死了第一百九十二章禮下庶人,必有所求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三百二十六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一百四十七章下雪了第三十一章調兵令第一百七十四章誰的過錯第九十三章釣魚城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一十八章僞裝第二十七章談過去恩怨早消,論時辰壽宴將至第十章清樂社鐵騎到來,污名起赤妖成名第八十四章死去的故人第四百三十一章龍組第兩百零三章異端邪說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一百三十九章隔閡第一百四十四章最終決戰(五)第三百四十六章又開始了第六十二章風雪盯蒙軍,騷亂惹疑慮第十三章佛道辨緣由,全真亦敗走第十四章聞人訊,江湖波瀾興第二百二十五章密謀第一百零九章聖僧覺心第六十六章東門前騷亂持續,佔東宮赤軍展威第七十七章兵進襄陽城,雙雄正當世第三百三十一章安慶之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第五十章兵勢再轉進,仲威訴密談第六十三章戰火紛飛、地獄同墜第二十章野外遭遇逞兇威,火炮神威鎮騎兵第四十五章負重傷隱士難存,問過往曾生爲名第四章羣邪惡念生,自古難壓正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十二章戰鬥開始第三百七十三章進寺第三十一章敵人現,玄術斗羅漢第十四章民黨第三十八章米鋪的變化第十九章按兵不動藏詭計,心如火焚問計策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七十六章證據確鑿遭入獄,火災之後謀復興第一百二十二章艮丘裂地穴忽現,下決定身入地宮第七十三章期日到雙方見面,送銀彈內外交攻第八十二章婚期到聘金難籌,淳化內羅旻定計第一百四十二章南下的軍隊第七十五章允糧食盟約再續,再聚首殺意滔滔第三百八十八章入住臨安第八十章長安新貌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三十五章上朝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十一章身悲心仁慈,臨街有娃生第十四章忠臣消逝第四十四章辯忠奸,高僧化厲鬼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一百七十七章降臣?忠臣?第六十四章靈堂放空棺,莽僧鬥銳士第六十五章第三十八章怨氣衝雲霄,劍心攝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