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科舉之爭

內閣大臣、禮部尚書楊廷樞稟報科舉事宜的時候,臉上的神色不是很好。

儘管說參與了遼東之戰,不過楊廷樞也沒有耽誤科舉的事宜,畢竟這是皇上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而且此次科舉考試的規矩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縣試、府試和院試依舊是地方上負責,可是從關鍵的鄉試開始,就是由朝廷統一管理了,其標誌就是禮部統一出考試的題目,各地不得自行出題,更不允許主考官出題目,而且參與閱卷的官員,也是由朝廷統一派遣的,其人員主要是由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的人員組成。

朝廷對主考官的要求更是嚴格,主考官事先不公佈名字,鄉試開始三天之前抵達各省,不得與任何考生以及地方人員接觸,考試結束之後即離開各省,回到京城,這就避免了考生高中之後拜見主考官的拜師情況。

這等於是朝廷直接主持了各地的鄉試。

其實的核心無非是朝廷統一出考試的題目,這就好比是幾百年之後的高考。

時間的確定方面,楊廷樞還是比較謹慎的,明確從瑞元二年的九月開始,縣試、府試和院試就依次展開,一直到瑞元三年的六月之前結束,瑞元三年九月開始鄉試,瑞元四年的三月進行會試和殿試。

這個時間的跨度是很長的,和以前的科舉考試沒有什麼區別。

大明的交通不發達,同時每次的考試間隔時間比較長,也是給考生一些遊歷的時間,譬如說某個考生,在本縣參加縣試之後,需要步行去參加府試和院試等等,鄉試和會試同樣也是需要步行的,走路的時間可能長達一個月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

鄭勳睿不同意這樣的安排。

他已經決定對科舉考試實施重大的變革,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變革還是要慢慢來。現如今的科舉考試,一律都是以儒家的四書五經等爲主,完全摒棄了自然科學,且自然科學被視作是旁門末技。真正的讀書人是不會去學習的。

變革的第一步,是將數學與地理等科目加入到科舉考試之中。

同時對地方上的縣學、府學等等做出重大的變革,教育必須從底層和基層抓起,否則任何的變革與設想都是空中樓閣,不可能產生什麼實際的效果。

大明的讀書人之所以很少。還是因爲學費的昂貴以及供小孩讀書的學堂太少了。

以江寧縣爲例,江寧縣是大明比較富庶的地方,其學堂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其一是縣衙所有的縣學,能夠進入到縣學去學習的只有童生或者是秀才,童生爲院試做準備,秀才爲鄉試做準備,其二是村鎮的義學,這是由地方上士大夫出現組建的學堂,不過能夠進入這種學堂讀書的。也就是士大夫家族的子弟,寒門的小孩子基本沒有機會進入學堂讀書。

條件不好的地方,除開縣學以外,都是村鎮的士紳邀請秀才出任先生,教授自家的小孩讀書,尋常的百姓根本沒有能力邀請先生。

鄭勳睿所要做的第一個改革,就是學堂設置以及學生入學的問題。

在學堂設置方面,鄭勳睿下了狠心,他提出來的辦法就是各縣撤銷縣學,培訓童生和秀才的學堂。一律設置在府州,縣裡不再設置此類的學堂,同時由縣衙出資,在本縣設置諸多學堂。要求能夠讀書的小孩子必須有八成以上進入到學堂讀書。學堂裡面先生的俸祿,全部由縣衙承擔,進入學堂讀書的人,不需要自掏學費,但生活費自理。

學堂開設的課目,除開四書五經。必須有數學和地理等課目。

教材的編撰由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統一負責。

監督各地官府是不是設置了足夠的學堂,以及是不是讓大部分的人進入到學堂讀書,由都察院負責,對於不能夠完成任務的各級官府,直接懲戒各級的主官。

鄭勳睿對科舉的改革,完全顛覆了以前的思路,這個意見提出來之後,引發了朝廷的極大爭議,甚至連皇家理論研究院也加入到爭論的行列之中。

由官府出錢辦學堂,讓更多的人能夠進入到學堂讀書,這一點爭論不是很大,畢竟官府能夠出錢,就能夠讓絕大部分寒門的子弟進入到學堂讀書,這是好事情,俗話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振興意味着國家的振興。

可是在設置課目的問題上面,爭論就異常激烈了,而且幾乎都是一邊倒,對於將數學以及地理等科目納入到學堂的授課範圍,絕大部分人是不贊同的。

畢竟現如今的文武官員,以及讀書人,自小都是習讀四書五經,根本沒有接觸其他的科目,在他們看來,學習四書五經纔是正統。

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對於編撰數學和地理科目的教材,也不是很熟悉,這方面的人才不多,編撰出來的教材,審閱的難度很大。

好在鄭勳睿在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成立的時候,就要求吸納方方面面的人才,包括海外的諸多人才,都吸納其中,官府提供足夠的錢財,故而編撰數學和地理方面的教材,還是有人能夠完成的。

這樣的爭論持續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最終以皇上下達聖旨的形式明確下來了。

聖旨的意思非常明確,數學和地理的科目必須納入到各級學堂的教學之中,科舉考試將專門開設數學以及地理的考試,從縣試一直到殿試,全部都有數學以及地理的科目考試,若是這兩個科目成績不行,不能夠錄取。

師資缺乏的問題,各級官府想辦法解決,初始階段,朝廷想方設法招納此方面的人才,幫助地方上予以補充,地方上也要着力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將數學和地理兩個科目納入到科舉考試之中,這是最爲厲害的一招,幾乎不需要其他過多的動員,讀書人自然是要拼命學習的。

大明這方面的人才的確不是很多,絕大部分的讀書人對於數學和地理等科目一竅不通,這就促使吏部和禮部大規模的從海外招納人才,甚至將諸多金髮碧眼的海外之人直接送到省府州縣各級學堂之中去教書。

科舉考試的變革大幕瞬間拉開。

鄭勳睿非常重視有關科舉考試變革的事宜,很多時候親自過問進展的情況。

禮部尚書楊廷樞回到京城之後,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舉考試的變革之中,按照皇上的要求,瑞元二年開始的科舉考試,在瑞元三年的六月之前全部都要結束,時間的安排上面,瑞元二年年底之前,縣試、府試和院試全部結束,瑞元三年的三月舉行鄉試,六月舉行會試和殿試,七月份的時候,此次的科舉考試全部結束。

今後的科舉考試,還是每三年進行一次,但必須在一年之內全部完成,考試的科目包括數學和地理。

這就意味着吏部和禮部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教材的編寫、省府州縣學堂大規模的改革,以及師資力量的補充等等事宜,都需要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完成。

聖旨下發到省府州縣之後,爭論在下面也展開了,不過這些爭論不可能擴充開來,各地官府的主官都是要不折不扣執行的,各省的巡撫都是皇上最爲信任的官員,府州縣的主官全部都參加過培訓,知道朝廷做事情的風格。

吏部和禮部更是派遣大量的官吏,趕赴各地指導,一些地方的巡撫親自趕赴京城,找到楊廷樞和吏部尚書文坤,請求朝廷更多的支援教授數學和地理科目的先生。

都察院同樣的忙碌,文震亨在春節之前就趕赴各地,督察地方上是不是按照聖旨以及朝廷的要求完成學堂設置等事宜。

鄭勳睿更是高度關心,時時刻刻詢問情況,他很清楚,科舉考試的改革,關乎到大明王朝的未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要不斷的對科舉考試進行改革,培養出來複合型的人才,大明王朝將來需要的不僅僅是文學方面的人才,更是需要自然科學以及商貿方面的人才。

其實鄭勳睿想着將商貿專門納入到科舉考試之中的,只不過這樣做可能會遭受到巨大的阻力,所以他暫時沒有行動,但如何的管理商貿事宜,以及將商貿專門納入到學習的科目之中,這是關乎商貿興旺發達以及逐步走上正軌的最好辦法。

萬事開頭難,只要啓動了科舉考試的改革,今後一系列的改革,就可以逐漸的鋪開了,目前的情況之下,很多的改革還是需要採取強制的手段推行,這樣才能夠保證效果。

春節的時候,鄭勳睿依舊在關心科舉考試改革的事宜,禮部諸多的官吏也不能夠很好的歇息,必須要開始準備三月份會試和四月份殿試的事宜,此時鄭勳睿做出的一個決定,再次讓衆人震驚,那就是皇貴妃朱徽娖進入到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做事情,要知道朱徽娖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畢竟是先皇的女兒,其進入大明皇家理論政策研究院做事情,必定是引發震盪的。。

第673章 剿餉第167章 末路第685章 裂縫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0章 東林黨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115章 當值第513章 慘敗(2)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926章 權鬥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82章 無奈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92章 京城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72章 歸宿(2)第216章 內訌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473章 導火索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858章 城破第357章 血戰(1)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83章 利弊第309章 寒心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350章 關門打狗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87章 講武堂開課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395章 警覺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356章 穩妥第369章 絕不退縮(1)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689章 焦灼(1)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270章 絞殺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514章 慘敗(3)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15章 當值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430章 很順利第130章 上任第945章 萬國來朝(3)
第673章 剿餉第167章 末路第685章 裂縫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06章 進退兩難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07章 有些狼狽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0章 東林黨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259章 圍城打援第115章 當值第513章 慘敗(2)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713章 朱仙鎮之戰(3)第926章 權鬥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82章 無奈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37章 范文程的頹廢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92章 京城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872章 歸宿(2)第216章 內訌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473章 導火索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858章 城破第357章 血戰(1)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83章 利弊第309章 寒心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350章 關門打狗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87章 講武堂開課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395章 警覺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356章 穩妥第369章 絕不退縮(1)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401章 自不量力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712章 朱仙鎮之戰(2)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689章 焦灼(1)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185章 奇怪的調整第270章 絞殺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514章 慘敗(3)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115章 當值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430章 很順利第130章 上任第945章 萬國來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