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

這一刻,迴應之時,霍維華的腦海裡閃過一抹亮光,頓時就明白了崇禎的用意,爲何要求自己講述這件好消息?

“各位大人,根據熊大人和朱元帥等人上報兵部的軍情,報備的消息,那些洋人已經答應了朝廷新制定的貿易條件,要想到大明經商,在進入大明的近海以前,必須到指定的島嶼,交出火炮的dàn yào,解除遠程攻擊能力。”

“在登陸之前,在進入相應的港口碼頭之前,必須交出全部的火器。所有的qiāng zhīdàn yào,都有朝廷的軍隊暫時保管,等到他們離去之時,再如數返還。”

漸漸地,大殿裡變得極爲寂靜起來,唯有霍維華的聲音還在迴盪,除了崇禎以外,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滿着震驚之色,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張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

自廢武功,洋人居然就這樣屈服了,完全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同時,也更加佐證了崇禎的那個觀點,雖然頂着國家的名頭,但更多的還是商人屬性。

就好像沒有看到衆人的反應一般,霍維華依舊那麼的平靜,聲音不急不緩的繼續講述着,條理很清晰。

“尤其是盤踞在香港島的英國人和澳門島的葡萄牙人,自從朝廷發動了幾次東南海戰之後,不僅很是老實,還非常地配合,按照朝廷制定的貿易新條件,已經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交出了全部的武器。”

“而且,廣東的衙門,還派出了相應的官員,前往英國人和葡萄牙人的聚居之地,進行相應的管理,進行相應的約束,實行郡縣制,而非是那些洋人自治。”

沒有人會置疑霍維華的話語,其中的真實性,不僅僅是因爲消息是出自於熊文燦和朱一馮等人之手,還有就是崇禎此時的態度,很明顯,皇上很清楚這件事情,早就知道了,並得到了證實。

畢竟,錦衣衛和東廠的情報網遍佈於天下,可不是吃白飯的,就算是熊文燦等人弄虛作假,想要哄騙朝廷,但也瞞不住錦衣衛和東廠的耳目,這不是一件小事兒,很容易就能得到驗證。

畢竟,英國人和葡萄牙人有沒有聽從管束,有沒有交出火器,一看便知,並不是多麻煩的事情。

話說到這種份兒上,衆人那種羣情激奮的樣子,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卻而代之的是遲疑,猶豫不決,實在是,由於對洋人認識的缺失,讓他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進行反駁?

如果只是一味地反對,毫無理由地進行辯駁,那與潑婦罵街、不講理何異?

儘管是一副風輕雲淡之態,始終都是笑吟吟的樣子,但是自始至終,崇禎都在留意着衆人的反應,將他們的情緒波動都是盡收眼底,瞭若指掌。

等到霍維華說完之後,崇禎再次開口了,語氣愈發地具有親和力。

“各位愛卿,根據戶部的不完全統計,僅僅是廈門和金門的稅收,今年就有數百萬兩銀子,是朕登基之前,朝廷一年的全部財政收入的兩到三倍。”

“試想一下,如果將整個福建都劃爲對外貿易的地區,擴大貿易的規模,朝廷在東南的財政稅收,也會隨之劇增,將會達到千萬兩白銀的級別。”

“有了這麼一大筆驚人的稅收,莫說只是一個陝西,就算是再加上河南與山東,都是大旱,朝廷又有何懼?完全有那個財力,進行賑災,安撫災民。”

之前的所有話語,都是一種籠統性的表述,缺少一種說服力,“千萬兩白銀”這個詞語一出,極具衝擊力,使得衆人的內心很受震動,一時沒有緩過神來。

這個數字就像是一塊大石,狠狠地砸在了衆人那恢復平靜的心海之中,引起了軒然dà bō。

在場之人,都是經歷過四朝三代的老人,僅僅是一年,來自於一個省,何曾見過如此之多的地方財政稅收?

即便是萬曆初期,張居正主持內閣的時候,大明最爲鼎盛的階段,所有的各項收入加在一起,朝廷的財政收入纔是堪堪兩千萬白銀。

然而,現在這個時候,崇禎居然說,只要開放福建的海禁,將其作爲對貿易的地區,僅福建一地,就能爲朝廷帶來至少一千萬兩白銀的稅收,對於他們這些老臣而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難以置信。

不過,衆人依舊無法反駁什麼,事實勝於雄辯,崇禎給予的這個數字,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着相當有力的根據,單單是今年的財政稅收,福建道就貢獻了數百萬,要想達到千萬級別,好像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有着歷史學家的靈魂印記,給出這個數字之時,崇禎的依據當時不是簡單的推論和引申,進行一定的估計,而是有着更加有力的依據。

根據歷史的記載,滿清的時候,雖然實行着閉關鎖國之策,但也存在着對外的通商口岸,而其負責的機構,就是廣東十三行,每年上繳內務府的稅銀,幾乎支撐了滿清皇室的全部支出。

滿清之時,最爲掙錢的兩處,一個是兩淮的鹽政,另一個就是廣州十三行,而後者所帶來的財富,遠超過鹽稅。

廣州十三行,孕育出了好幾個富商巨賈,比如當時最爲有名的伍秉鑑,個人的家產就在兩千六百萬兩白銀左右,將近是滿清朝聽一年的稅收,被西方稱之爲“天下第一首富”。

還有就是,廣州十三行的商館區,又一次發生了一場大火,單單是其中的一處倉庫,被大火淹沒之後,流了一地的銀水,將近一里地,據當時的人估計,價值至少在四千萬兩白銀。

諸如此類,足可見一斑,廣州十三行有多麼的富庶,可以帶來多高的稅收,有着驚人的製造財富能力。

想到這些,崇禎的心裡愈發的興奮起來,更加地自信,更加的躊躇滿志,開放東南的海禁,福建等地將會是大明的經濟龍頭,將會是大明的經濟引擎,爲朝廷提供源源不斷的大量的財政稅收,從而可以應對小冰河時期的各種天災大爆發。

漸漸地,巨大的財政稅收,成爲了一種契機,成爲了崇禎與衆人的一種潛在共識點,共同默認的存在。

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
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錢莊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