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傳教士(二)

龍華民不由抱怨道:“大人,部自然科學的書籍,至少要年左右才能翻譯完成。50本自然科學書籍,就足以讓名學貫中西,並且擁有不俗科學素養的翻譯者,耗費輩子的精力了!而輩子只能換取個縣的傳教權?”

龍華民也是明末清初的傳教士之。雖然,不像同期的湯若望那麼有名,但也是名學貫中西的學者。

最大的缺點是太熱衷於爭權奪利。因爲龍華民是歐洲個沒落貴族出身,希望在東方證明自己,讓自己的家族獲得振興。而且,龍華民也並不承認湯若望爲中國教區的領袖,在清初時,寫信給教廷抱怨湯若望等人的無能,從而獲得了教廷最新指令,成爲中國教區的主教身份。

在明朝時期,由於明朝皇帝和官員比較寬容,所以傳教士們習慣了在這種寬容環境中傳教。而在康熙年間,由於龍華民私自離開běi精,去了山東傳教,而與滿清朝廷產生了激烈衝突,最終導致天主教全面被禁!

肖圖白淡然說道:“我大明有1.2億人口,比整個歐洲人口加起來都多倍。而整個大明有1000多個縣,平均每個縣便是城市和農村人口加起來少則幾十萬,則是百多萬。縣便抵得上你們歐洲個小國家,在歐洲,你們想要獲得個小國家的傳教資格,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頓時,傳教士們啞口不言了!

事實上,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站穩腳步,是因爲徐光啓爲代表的少數東林黨人的支持,纔是明末西方天主教在中國站得住腳的根本原因。

而徐光啓臨終前並且病牀前,向東林黨諸公進行託孤,希望東林黨看在他的面子上,對天主教徒們照顧些。

但是,失去了徐光啓這種級別的天主教徒的照拂,也使得天主教徒的境遇比前幾年變差了些。

爲了改變困境,湯若望給崇禎寫信,提出自己能夠鑄造質量更好的大炮。也是希望,直接走皇帝的路線,讓崇禎皇帝支持他們的傳教事業。

湯若望的鑄炮技術,其實是和傳教士鄧玉函學的。鄧玉函是以鑄炮技能聞名,獲得了大明朝重用的傳教士,作爲名火炮專家,鄧玉函《遠西奇器圖說》,被大明朝的軍工體系,視爲無數人拜讀的神作。

不過,崇禎五年鄧玉函在běi精病逝,使得西方傳教士的鑄炮方面的人才出現了空白。於是湯若望便成爲了傳教士中的鑄炮第人,幫助崇禎皇帝鑄造了500多門各類的技術先進的火炮。

而事實上,崇禎皇帝也只對傳教士的鑄炮,修訂天文曆法感興趣。至於傳教事業,卻並未獲得皇帝的大力支持。

“大人,那麼言爲定!我耶穌教可以爲您翻譯書籍,而您允許我們擴大傳教範圍,並保護我們的傳教利益!”湯若望毅然做出了個重大的決定!

在中國傳教,不依靠實權官員的幫助,是不可能有什麼成果的。明末天主教勢力,在徐光啓逝世後,僅僅侷限於南京、běi精、松江等等少數地區。

想要繼續發展,會受到巨大阻力。

在湯若望看來,眼前這位肖圖白大人,是皇帝身份的名寵臣,但是權勢卻比徐光啓更強。與這樣的當權者做交易,也是爲了傳教事業!

可惜的是,這位肖大人並不信教......

事實上,肖圖白也不可能去信教,因爲他本身就是以中國傳統封建迷信神話自己,堂堂個“謫仙人”,個從天上下凡的神仙,如果去信仰西方宗教的話,肖圖白努力神話自身的成果便付諸東流。

欽天監原本有8名西方傳教士,不過有四人隨着年事漸高,已經病逝。此時的西方傳教士僅剩下4人,分別是湯若望、龍華民、艾儒略、羅雅谷。

這些傳教士除了宗教上虔誠之外,也都是流的科學家。

而且,這些傳教士來到中國之後,往往只用幾年時間,便能夠熟悉的使用中文,居住十多年之後,便能夠用中文創作書籍。由此可見,這批傢伙人人都是天才。

而除了4名正宗的歐洲教廷派到中國的傳教士之外,還有百多名傳教士們的助手。這些助手有的是來自於歐洲的專家,也有些的大明本土的專家。

在欽天監的體制中,西方人飢渴的學習中國的各種文化,而中國人也謙虛的學習西方的語言和學術。整個欽天監之中,大約有2000多人。

而精通中西語言,能夠翻譯西方的學術書籍的人才,大約有300多人。當然了,他們基本上都肩負着觀測天文,繼續完善曆法的重任。

在肖圖白看來,修訂天文曆法雖然很重要,但是這是長期的工作,不是下子就能夠出成果的。

而現如今,有1300多本西方的學術書籍,這裡面蘊含着大量的寶貴的知識。將這些知識給翻譯過來,比如些的物理、化學、醫學、礦產、機械之類的知識很快就能夠被吸收,化作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

而裡面的西方的數學書籍,更是彌補中華文明缺陷的關鍵!

中國封建社會的發明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世界各大文明的總和。而中國的宋朝、明朝的文人,也熱衷於研究自然科學。比如,明朝的《夢溪筆談》,明朝的《物理小識》之類的百科全書級自然科學研究筆記。

這這些中國學者的自然科學研究筆記裡面就可以看出了,中國文人中,也有部分的發燒友,瘋狂的進行科學實驗,總結了系列自然科學研究的結論。

中國古代既不缺發明家,又不缺科學家,但是爲什麼就沒有產生工業革命,沒有搞出牛頓三大定律般曠世的成果呢?

原因在數學——中國古代的工匠也好,愛好研究自然科學的文人也罷,也熱衷於做實驗。但是,沒有以數學作爲工具,那些經驗的總結,就不能夠達到科學的高度。

直到徐光啓時代,才真知灼見的提出了——“以數學爲根本”!

徐光啓認爲數學是萬事萬物的最根本道理,許多數學公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數學公理、定理的基礎上,去進行研究,才能夠研究出本源奧秘。

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80章 暗流(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78章 風俗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6章 長崎(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59章 棱堡(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76章 糧商(二)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75章 糧商(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24章 班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63章 返航第46章 聖旨第246章 長崎(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74章 赤字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2章 暗流(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201章 香水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75章 買辦(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17章 震動(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2章 勝了(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75章 糧商(一)第34章 陰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41章 勝了(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8章 震動(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78章 創刊(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
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80章 暗流(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78章 風俗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6章 長崎(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59章 棱堡(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76章 糧商(二)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75章 糧商(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24章 班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63章 返航第46章 聖旨第246章 長崎(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74章 赤字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2章 暗流(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201章 香水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75章 買辦(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17章 震動(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2章 勝了(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75章 糧商(一)第34章 陰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41章 勝了(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8章 震動(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78章 創刊(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