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亙古不變的至理,新皇登基會逐漸將朝堂官員都換成自己的心腹,這是常有之事,但是通常來說,這個更換的過程或持續數年甚至是十數年,具體速度要視情況而定。
孫尚書在朝堂浸淫多年,擁有豐富的鬥爭經驗,自昨天下朝之後,他便一直在回想朝會上發生的所有事情,仔仔細細的回憶所有的細節,以至於在廷議的前半段,他處於漫不經心的狀態。
一直到李廷機那個蠢貨無故挑釁沈鯉,惹得廷臣猜測紛紛,皇帝不得不命御馬監太監王安出面傳口諭安撫,孫丕揚才確定了一點,今上目前沒有對六部七卿和內閣大換血的想法。
其實這也容易理解,不僅僅是內閣,外朝當中,孫丕揚自己已經七十一歲了,刑部尚書蕭大亨比他還大,已經七十二歲了,再往下數,兵部尚書石星六十五歲,而戶部尚書趙世卿和禮部尚書馮琦則相對年輕。
也就是說,實際上就算皇帝不動手,孫天官也幹不了幾年了,他原本想着,能夠安安穩穩的度過這幾年,然後風光的致仕歸鄉,此生也算無憾。
但是誰料到,新皇登基竟然直接將槍口對準了他,若是皇帝準備大換血,孫丕揚也就認了,可是皇帝明明一心維穩,爲何卻偏偏要與他過不去?
若說是柿子挑軟的捏,刑部的蕭尚書比他年齡還大,而且在六部當中的排名也相對靠後,怎麼算都應該先對刑部動手啊!
若說是要排除異己,樹立權威,更是數不着他,他雖然和浙黨大佬朱賡交情不淺,但是自己卻並非浙黨中人,皇帝要樹立權威,從內閣開始最爲容易,畢竟閣臣皆出上意,要罷免一位閣臣,遠遠比罷免一位吏部尚書要容易。
更何況內閣當中還杵着一位同爲浙黨大佬,而且年齡更大的沈鯉沈閣老,所以孫天官着實想不明白,爲何天子會從他開始下手……
不過孫天官到底是官場老油條,將朝會之上的事情細細的捋過一遍之後,就發現了一個被所有人都忽略掉的可疑之處。
那就是朝會最開始的時候,首輔大人,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纔會放下身家爲新皇第一詔背書!
或許在外界看來這沒有什麼不妥的,但是在懂行的朝臣們看來,這卻絕不是一個正常的行爲。
地位高如內閣首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得到皇帝的尊重,若是他不願意宣詔的話,即便是皇帝也無法強迫他,而首輔乃是衆臣之首,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所作出的任何舉動都會被朝臣細細解讀。
所以但凡位居高位之人,行事都必定謹慎無比,元輔大人肯放下身段爲新皇背書,只能說明,他們二人已經聯手了。
這一點並不難猜,朝臣當中有不少人都看出來了,但是讓孫丕揚感到疑惑的是,皇帝和元輔之間,究竟達成了什麼樣的默契,纔會造成大朝會上的局面。
他有預感,只要能夠想通這一點,便能夠找到解決自己困境的法子……
與此同時,孫天官繼續回想大朝會上發生的種種,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內閣的一干輔臣察覺到首輔和皇帝有聯合的跡象之後,便不約而同的出手破壞這種聯盟,這孫丕揚能夠理解。
畢竟首輔在內閣的權威已經夠重了,若是再得到皇帝無條件的支持,那哪還有其他閣臣說話的餘地,讓他感到奇怪的是王錫爵的舉動。
這位德高望重的元輔大人,面臨着這樣的情況,竟然選擇了重拾一條鞭法來彌合被閣臣破壞掉的和皇帝之間的信任。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元輔和皇帝之間的聯合,並非是皇帝上趕着要和王錫爵合作,而是王錫爵迫切的想要取得皇帝的支持。
想通了這一點,孫丕揚感覺到自己的思路頓時暢通了許多。
他的確和當今天子的交情不多,但是和王錫爵卻是老交道的,自然對於他的政治傾向和理念卻是瞭解的很,這個老頭想要改革吏治不是一天兩天了。
只不過先皇一直深居宮中,對於王錫爵的這種方針不置可否,沒有皇帝的支持,僅憑王錫爵一人之力,顯然無法推動此事。
更何況,他身爲首輔,需要平衡朝局,處理朝務,有辦不完的事情,時間一久也就擱置下來了。
對於王錫爵的這種想法,孫丕揚其實是不反對的,他身爲吏部尚書,其實更清楚如今的大明官場問題又多大,但是還是那句話,不是任何人都是張居正,也不是任何人都有改革的決心。
孫丕揚老了,至多再有五年的時間,他就要致仕歸鄉了,在這段仕途黃昏的時候,他不願意再折騰了,何況他多年以來秉持的信條就是低調平衡,這種出頭鳥的事情,不適合他來做。
但是王錫爵卻一直沒有放棄,原本王錫爵上沒有皇帝的支持,下沒有他這個吏部尚書的配合,這個想法也僅僅是個想法而已,但是如今,孫丕揚幾乎能夠肯定,王錫爵必定說動了皇帝,決心在吏治上下功夫。
也正是因此,王錫爵纔不惜重啓一條鞭法,也不願放棄和皇帝來之不易的聯合,而有了皇帝的支持,想要整頓吏治,下一步顯然就是要將握着銓選大權的吏部掌握在手中。
而一心只想求個安穩退休的孫丕揚,也就理所當然的無辜躺槍了!
想明白了這些,孫丕揚頓時豁然開朗,幾乎是在片刻之間,就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開始行動起來了。
於是纔有了廷議之上,孫尚書一反常態的強勢面孔!
當然,這個強勢不是對着皇帝的,而是對着朝臣的,既然皇帝和首輔已經達成了一致,要整頓吏治,那麼在這個朝廷上,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擋得住。
爲了不成爲第一個被犧牲掉的倒黴蛋,擺在孫丕揚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和皇帝站在統一戰線,成爲皇帝整頓吏治的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