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天子開口允准的聲音,李廷機高高懸起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剛剛的大膽爲之,或許在外人看來舉重若輕,但是隻有李廷機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弄險,就如他在自己府中對葉向高說的那樣。
從他決心要繼續在這混亂的朝局當中待下去的時候,他所選的路就必然是一條充滿艱險,沒有退路的道路。
一條……爲讀書人所不屑的,名爲寵臣,倖臣的道路!
他在府中躲了這麼久,他多年以來在士林當中積攢的名聲已經幾近毀於一旦,士林當中從視他爲差點連中三元的偶像人物,到口誅筆伐,不屑爲我輩中人,一點點的轉變,李廷機都看在心裡。
他曾經想過就此辭官歸隱,甚至連起復都不再起復,或許如此一來,還能保住他爲數不多的名聲,贏得一個不慕名利的聲望。
但是權衡利弊,李廷機還是選擇了繼續在官場當中待下去,人說名利如同過眼雲煙,可說到底,位高權重之人,有誰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就此歸隱呢?
不慕名利?自己真的是個淡薄名利之輩嗎?
李廷機捫心自問,若是他的仕途之路能夠一帆風順,而代價是他將被人當成倖臣和寵臣的話,他是否願意?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他願意,他踏入官場這麼多年,胸中有屬於自己的抱負,希望能夠通過他的力量,讓這個逐漸走向傾頹的大明,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所以他當初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條前途晦暗不明的道路,成爲了還是親王的朱常洛的王傅,今天他同樣願意爲了自己的抱負,放棄那些虛名,只求有朝一日,能夠登頂首輔之位。
而走向這條路的機會,和多年前自己的選擇一般無二,在當今天子的身上。
歷朝以來,爲何會屢屢有宦官之禍,天子明知道太監會打着皇帝的旗號胡作非爲,還是不吝倚重於宦官,不外乎是因爲,宦官容易控制,而文臣難以控制而已。
文臣的身上有着太多的關係,門生故舊,同鄉老友,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形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保護網,讓皇帝對於文臣也殊爲棘手。
而現在,李廷機放棄了這些優勢,他放棄了士林間的名望,成爲了朝中衆矢之的的人,也就意味着,他所能夠依靠的,只剩下天子一人。
真正的予取予奪,存於天子一心!
這樣的自己,才能獲得天子毫無保留的信任,因爲自己已經失去了背叛的資格和能力,只能緊緊的靠攏在天子的身邊,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所以在天子意欲要提拔徐光啓,他便毅然出面替天子發聲,甚至不惜爲此而和首輔王錫爵直接嗆聲,而且不顧官場規矩,將某些事情挑到了明面上。
而當此事受到朝臣反對之後,他又爲天子獻出計策,使天子順利的通過了徐光啓的任命。
如果說前一件事情得罪了朝中的諸多勢力,那麼後一條計策,他便將剩下的帝黨也得罪了個乾淨。
帝黨當中多的是清流言官,未必都願意爲了徐光啓等一干王府舊臣放棄自己升遷的機會,李廷機的這個建議,可謂是將他們都給得罪了。
但是李廷機不在乎,相反的,他倒是希望得罪的越乾淨越好,得罪的人越多,他輾轉騰挪的餘地就越小,也會越被天子信任。
而有了天子的信任,帝黨又如何,其他各方勢力又如何?誰又能奈何的了他?
當然,李廷機心裡也清楚,這是一條不歸路,歷來和天子靠攏太近的倖臣和寵臣,在歷史上都沒什麼好結果,不過如今他已經顧不得那麼許多了,既然選了這條路,他就會一條道走到黑!
只是讓他有些失望的是,方從哲終究沒有上當。
他雖以下定決心要緊緊跟隨天子的步伐,但是不代表他忘了方從哲算計他的事情,他的這個舉動,事實上,也是反將了方從哲一軍。
方從哲是誰?
現在的禮部侍郎兼管翰林院,如果說左都御史是清流科道之首的話,那如今的方從哲就是詞臣華選之首。
李廷機的這個建議,無疑是在挑釁清流詞臣,或許對於那些先帝舊臣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方從哲這樣的清流帝黨來說,就是一件大大的損失。
所以李廷機一直在期待,期待着方從哲會按捺不住,跳出來跟他辯答,哪怕是流露出一點點不滿的情緒,都會使天子改變對他的觀感。
因爲這次司農寺之行以前,李廷機已經仔仔細細的揣度了一次天子的心思,最終纔敢猜測,天子並不希望在近期內大規模用帝黨代替先帝舊臣,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隻要想到天子最近的動作就容易理解了。
要知道,首輔老大人一直想要改革吏治,他想要改的是吏治當中對於部門職責的劃分,和對於內閣權力的加強,而不是想要換一批人,這一點是不變的。
李廷機不認爲天子初登大寶,就能說服首輔老大人改變多年以來的政治方針,所以既然他們願意合作,必然是建立了一致的認知,那就是不會藉機對朝堂官員進行大清洗。
但是京城當中最近已經流言紛紛,說天子意欲提拔帝黨,故而對先帝老臣們磨刀霍霍,所以他才大膽推測,皇帝是否會有意安撫先帝老臣,制止這些言論在朝中繼續蔓延,再進一步,李廷機纔想出了這個大膽的建議。
若是成了,他便徹底成爲天子身邊最信任的臣子,眼前的困局不復存在,可若是他猜錯了天子的意思,那麼他將面臨的將是萬丈深淵,得罪了滿朝的大臣,在士林當中也狼狽不堪,又猜錯了天子的用意,等待他的,將只有黯然歸鄉這一條路……
所幸的是,這場豪賭當中,他壓中了寶,天子欣然准許了他的提議,也意味着他面臨的困局不復存在,而既然他賭對了天子的心思,那麼設計一下方從哲也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了。
他爲何會從堂堂帝師淪落到人人喊打的程度,還不是因爲廷議之上一時衝動,破壞了天子的籌劃?
若是今天的場上,換成是他方從哲跳出來,恐怕也未必好受吧!
只可惜的是,到最後對方也沒有上鉤,倒是叫李廷機一番遺憾……
不過還未等他繼續感嘆,便聽得羣臣當中有一道聲音響起,蒼老而凝重。
“此事既罷,老臣有定國清吏疏上奏陛下,請陛下御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