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

崇禎九年八月初四清晨,李嘯軍終於來到了京城,全軍排成整齊的隊列,從京師外城南面的永定門入城。

進入永定門後,全軍在永定門處的甕城中休整,司禮監、御馬監和兵部都派出官員迎接,兵部也調集了糧草供應和帳篷,讓李嘯軍就在這甕城處紮營。

兵部的這般做法,主要有兩處用意,一則讓外地入援兵馬就地拱衛外城,二則防止入援的明軍入城中擾民。

包括主將李嘯在內,他手下的軍兵基本上是第一次來京師,很多人都被京城宏大的氣象給震驚了。

前世讀過一點明史的李嘯,對北京城的來歷,還算略知一二。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爲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城池,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歷時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牆南縮5裡,南牆向南展出2裡,成爲東西向的長方形。重建了宮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築外城,但僅築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宮城居中,四方層層拱衛,主座朝南,中軸突出,兩翼均衡對稱”。

這是明北京城在規劃佈局上的最大特色。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偉壯麗。從整個城的平面佈局來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結構的城,且外城包着內城的南面,內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從外城到紫禁城,城牆的外面繞以寬且深的護城河。這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爲全城的中心,處在層層拱衛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壇,紫禁城儼然是宇宙的中心。北京城的建築,又是以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爲依據進行佈設的。外城南邊正中的永定門,是這條中軸線的起點,皇城後門——地安門以北的鐘鼓樓,則是這條中軸線的終點。全城最宏大的建築和場景都安排在了這條中軸線爲基礎,在其兩側作有機的佈置和組合,其周圍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個明代北京城的規劃佈局,形成了一個完整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築羣。

李嘯軍所駐的永定門甕城,十分闊大,竟比李嘯軍在山東所建的赤鳳城甕城,要大個五六倍不止,簡直有如一座小型的四方城堡一般,足夠李嘯軍這四五千兵馬在這裡駐紮安營了。

對於初次入京的李嘯軍來說,甕城四周巍峨的城牆和城樓,都讓他們生出敬畏,這京師之地,這皇城氣象,確是對這些出身低賤的李嘯軍軍兵們,有種強烈的威壓感。

讓李嘯沒想到的是,雖然自已纔剛剛派人去兵部稟報戰績,還未等着兵部迴音之際,大批的京城百姓已聞訊趕來看熱鬧了。

這時因爲,李嘯軍入城時,隨軍帶着首級與清軍俘虜,被一衆閒散百姓們先看到了,一傳十,十傳百,本就好熱鬧的京城百姓們,立刻轟動了。

大批的京城百姓,男女老少啥人都有,從四面八方跑來看熱鬧,將個永定門甕城圍得緊緊的,人人都伸長了脖子,踮着腳往甕城內張望,對李嘯軍斬獲的首級,以及那一衆捆成一團垂頭喪氣的俘虜,指指點點,七嘴八舌,讚歎不已。

“瞧見沒,這纔是咱們大明的官軍!斬了恁多首級,綁了恁多俘虜,小老兒在京城活了大半輩子,還從未見過如此能戰之官軍,真真讓小老兒開了眼界啊!”

“你們知道不,聽說呀,這是山東赤鳳李總兵的兵馬,嘖嘖,真是好軍容,好氣勢。依我看,他部入援官軍,與李總兵該部相比,咳,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咳,您說的這話兒呀,大夥都有眼力價兒,都明白着呢。莫說他處入援兵馬,就是咱北京城那四衛京營,說是天子親軍,與這李總兵兵馬相比,咳,那叫一個貨比貨得扔啊!”

“就是,京營那幫雜碎,偷雞摸狗禍害百姓最是擅長,真要出城去與清韃子戰一場,怕是尿都要嚇出來啦!唉,真希望李總兵的兵馬長駐京師,咱老百姓,可就有個平安日子過囉。”

一衆百姓們吱吱喳喳地評說着,彷彿看免費大戲一般,竟不肯散去,以致附近的街道都圍得水泄不通,好熱鬧的京城百姓們,甚至開始不停地往甕城內擠,彷彿要更仔細看看那些清軍俘虜,到底長個什麼樣。

百姓們這般好奇,李嘯軍卻也不好加以驅趕,只是盡力阻止他們再往甕城內擠得太深。但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們,則恐有人藉機鬧事,還是緊急加派了人手進行疏散,好不容易纔分流了大批的百姓人羣,然後,他們安排手下守住永定門,不准許京城百姓們再進入甕城。

被喧譁吵鬧的百姓搞得頭暈腦脹的李嘯軍,終於可以享受安靜一點的環境了。

李嘯軍方安整了營寨,安頓了兵馬,一名頭戴烏紗,身着從五品青色文官團領衫,胸口繡着白鷳圖案補子,身形高瘦,鬍髯稀疏的官員,帶着數名隨從,向李嘯的中軍帳大步走來。

這名官員,便是時任兵部員外郎的華允誠。

華允誠,時年48歲,字汝立,號風超,是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人。天啓二年進士。崇禎八年時,任兵部員外郎,爲人正直廉潔,秉性忠直,後因上疏,彈劾大奸相溫體仁徇私亂政,治國無方,崇禎大怒,將他奪俸去職,尋歸養親。南明弘光朝時,才重新起吏部員外郎,因不堪南明朝廷的內鬥不休,十餘日即辭歸。明亡後,因不肯剃髮,被清廷殺害。在當時,華允誠,與馬世奇,龔廷祥三人,被並稱“錫山三忠”。

大明文貴武賤,故當李嘯正猶豫着,該以怎樣的禮節見這位從五品的官員時,華允誠卻已對自已施了下屬禮,讓李嘯不覺感慨。

隨後,華允誠便以一種誠懇的語氣,問李嘯方纔手下的兵部官員,可否安排好全軍將士的安營工作,如有安排不周之處,還望李總失見諒之類,倒讓李嘯一陣感動。

這個華允誠,倒是個謙遜君子,一點都不擺文官的臭架子,辦事也頗爲認真負責,李嘯對此人,不覺起了愛材之心。

讀過明史的李嘯,對華允誠將來的悲慘命運也知道一點,只不過,此時的李嘯,當然不會對他說出來。

只是,李嘯在心中暗想道,也許,等華允誠在今年年末,被溫體仁趕下臺後,自已可以派出華允誠的老鄉陳子龍,去勸他出山爲自已效力。

李嘯與華允誠寒暄了幾句,說了幾句感謝的話。華允誠便笑着向李嘯拱手道:“李總兵,我奉兵部之令,特來查驗首級與俘虜,還請李總兵派人,隨下官前去一驗。”

李嘯笑道;“華員外客氣了,本官親自與你同去審驗。”

華允誠一臉喜色:“那就多謝李總兵了。”

言畢,兩人同出帳外,便向那存放首級的帳房,以至關押俘虜的房間走去。

“華員外,這邊便是存放首級的帳房。”

李嘯首先帶華允誠來到存放首級的房間。

房間很黑,其中那股石灰硝化的刺鼻氣味更是濃烈得讓人聞之慾嘔,李嘯連忙令軍士點了火把送進來。

火把一入房中,華允誠等兵部人員,眼睛立刻瞪得溜圓。

他看到,面前的數張簡易木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着幾長溜硝好的韃子頭顱,上面分別貼了紙條,標明滿洲、蒙古、漢軍等不同首級的分類。在火把的照耀下,個個面相恐怖,口眼猙獰,慘白的石灰粉下,顯露出暗紅色有些萎縮的肌肉與血管,若是膽小之人見了,怕會嚇得暈過去。

“華員外,我軍所斬獲的首級,共有滿州韃子1568顆,蒙古韃子782顆,漢軍771顆,請華員外查點。“李嘯微笑道。

華允誠及手下官員,睜大眼睛,細心驗看頭顱,從髮辮到牙口,一一仔細確認,許久之後,才終於全部驗畢首級。

驗畢後,華允誠拍了拍手下沾染的石灰渣碎肉粘液等物,一臉欣喜之情,難於言表。

驗過普通首級後,李嘯令人從一個大箱子中,復取出兩個首級,鄭重地對華允誠說道:“華員外,這兩人的首級卻與那些普通軍兵不同,一個是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一個是清軍統帥揚古利之子塔瞻,亦請華員外過目。“

華允誠發出一聲低低地驚呼,驗看了一番,便對李嘯讚道:“李總兵少年英雄,軍兵得力,竟斬得這二巨賊之首,下官實是欽佩之至!“

李嘯大笑,接下來,便再帶他們去了另一處大帳房內,這就是李嘯軍關押全部俘虜的地方。

入得房來,華允誠看到,裡面也和放首級的房間一樣,被李嘯分成了三部分,分別關押俘虜的滿洲、蒙古與漢軍。

“華員外,我軍共獲得的清軍俘虜爲,滿洲兵428人,蒙古兵249人,漢軍203人,請各位覈查。“

華允誠連連點頭,復與一衆兵部官員,逐一對俘虜驗看並清點不提。

過了近半個時辰,華允誠等人終於查驗完畢,他捋須大笑,一臉欽敬之色地對李嘯說道:“李總兵,首級與俘虜,我等查驗已畢,卻與李總兵所說的分毫不差!李總兵斬獲如此之多的首級與俘虜,真乃我大明官軍之典範也。下官今天,倒是開了眼界啊。“

李嘯微笑道:“在下身爲大明官軍,理當爲國效力。華員外過譽了。“

華允誠嘆道:“若我大明官軍,皆如李總兵這般卓越戰績,何愁韃子不滅,流寇不除啊。李總兵,你放心,雖尚書張大人不在京城,但李總兵這番功績,下官定然會立刻如實上奏,絕不會沒了李總兵之戰功。”

李嘯拱手謝道:“那就有勞華員外了。”

李嘯與華允誠兩人,隨後復回中軍帳中,正在笑着談話之際,卻又聽得有軍兵前來通報,說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親至李嘯軍中,查看李嘯軍的斬獲。

李嘯與華允誠二人,急急出帳迎接。

李嘯遠遠地便看到,一個戴着五樑朝冠,身上的穿竹青色曳撒,胸口繡着紅色的蟒圖,領口露出紅色的貼裡,面白無鬚,臉上笑容和善的肥胖太監,在幾名小太監的簇擁下,一臉微笑地向李嘯大步走來。

李嘯心下暗道,看這人打扮,應是朝廷中,最受崇禎皇帝信任的太監曹化淳無疑了。

李嘯馬上又想到,上次自已得封黃縣、招遠兩地後,爲感謝曹化淳溫體仁二人,李嘯還分贈了兩人一人1000兩黃金,算是與曹化淳溫體仁等人,大大地拉近了關係。這次在京城見面,那曹化淳,應該還記得自已那份沉甸甸的謝禮吧。

見到曹化淳過來,華允誠卻小聲地提醒李嘯道:“李總兵快見過曹公公,曹公公可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哪。要知道,皇上還在信邸之時,曹公公便隨侍身邊,被皇上稱爲曹大伴,乃是皇上身邊最親近之人呢。”

李嘯哦了一聲,見得曹化淳一行人已至眼前不遠,李嘯馬上跪下拜見:“末將李嘯,見過曹公公!“

“免禮,免禮,李總兵快快請起。“曹化淳一把扶住他,然後上下打量了李嘯一番,便尖聲笑道:“李嘯果是少年英雄,看這豪壯身勢,端得顯我大明官軍之威武氣勢也!難怪能殺那麼多韃子,倒是咱家相見恨晚了。”

曹化淳笑容愈見燦爛,他眼中滿含深意,彷彿生怕李嘯不明白他此番專程前來,實爲當日受了李嘯重禮,才這般投桃報李的心思。

他對李嘯笑着說道:“李總兵,你可知道,皇上收到兵部的緊急奏報後,原本讓其他人來,咱家想着,李總兵入援京城千里驅馳,又斬獲了大批首級與俘虜,這般忠心與戰績,卻實比他處將領強得遠了,實實不可怠慢纔是。咱家才專程跟皇上討了個恩典,要先來看看李總兵你這位擊敗韃子的少年良將呢。”

李嘯見曹化淳這般言語,焉會不知其心意,他微笑着向曹化淳拱手道:“末將乃是外地偏將,安可居功。今日得曹公公這般擡愛誇獎,吾心甚愧。還望曹公公日後多加照拂,李嘯先行謝過。“

見眼神閃爍的李嘯這般上道,曹化淳一臉笑得稀爛,他又看了一眼一旁的華允誠,便咳了一聲問道:“李李總兵所獲的首級與俘虜,你等可曾驗過了?”

華允誠點頭道;“稟公公,我等已詳細驗過,這首級與俘虜,卻與李總兵所報之數,不差分毫。”

曹化淳滿意地點點頭,看向李嘯的目光更是滿是欣賞,他親熱地拍了拍李嘯健壯的肩膀,笑着說道:“現在兵部既已清點無誤,那請李總兵與咱家一起,現在就同去宮中面聖吧,皇上正在御花園內,等着見李總兵呢。”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十章 軍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五十章 軍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