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

金湯城頭,唐軍統帥段時棨與劉文秀,看到清軍與順軍的大部隊,這般灰溜溜地分頭遠撤離去,二人皆是一臉歡喜無盡。

“哼,還是李大人預料得準哪,知道這幫混蛋在攻城戰敗之後,定是再無戰心,他們的主力部隊,定要準備後撤返回了。真沒想到,李大人在千里之外,卻是預料得這般精確,倒是令劉某萬分歎服。”劉文秀手拍雉堞,一臉快意地說道。

“那是,唐王之智謀遠見,世所罕及,他能這般廟算於心,倒並不讓本帥奇怪。畢竟,三十餘萬敵軍,每日裡所要消耗的糧草,乃是極爲驚人的程度。而我軍已在這宣府之地堅壁清野,整個宣府北路,有如用發篦梳過一般,那叫一個乾淨!敵軍想要就地籌糧,自是極難。而他們縱想千里運糧,這路途遷遠,人力物物消耗極大,又豈可長久乎。他們的主力部隊,若不趁機退去,復能何回呢?”段時棨一臉冷笑,又說道:“不過麼,敵軍主力雖撤,但他們自是不會甘心,不可能前功盡棄,他們一定會再留下相當的兵力,圍堵於我金湯城外,以防我軍突圍撤走。他們這般用心,倒是良苦得緊哪。”

“是啊,看城外的敵軍,其兵馬數量,倒是依舊有十餘萬之多。現在的敵軍,攻城不足,防備我等突圍,倒還真是綽綽有餘。只不過,他們不知道,他們這般舉動,其實也是在李大人預料之中,更可說是正好中了李大人之計呢。”劉文秀哂笑道。

“嗯,李大人信中已說了,敵軍縱然主力撤走,但恐怕至少還要留下十餘萬兵力防備我軍突圍。我軍則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繼續堅守城池,牢牢拖住外面圍城的敵軍兵馬。反正我金湯城中積糧充足,正好可以耐心地與敵軍周旋。我軍能在宣府北路拖住之十餘萬敵軍,卻也可以爲我軍從山東南下,去消滅弘光僞朝廷,奪取整個江南創造有利條件。李大人的這般妙算,流寇與韃虜怕是不知道自已其實是正中下懷呢。以本將看來,也許再過一段短短的時間後,我軍那已在山東編練好的第六鎮與第七鎮兵馬,就要開始南下行動了吧。”段時棨一臉深思之狀,手指不停地敲擊着城牆上的青磚。

他說得沒錯,現在西北之地戰事稍歇,但在山東南部,卻是一片繁忙的備戰景象。

到現在爲止,唐軍新組建的第六鎮與第七鎮兵馬,在經過了數個月的緊張訓練之後,各類軍械器具糧草之類皆已準備完善,李嘯隨即下令,第六鎮從登州調往單縣鐵龍城,第七鎮從登州調往山東安東衛,各各齊集待命。

這兩鎮齊裝滿員,精銳強悍的新建兵馬,他們的第一個要消滅的目標,便是統兵據守於南直隸的徐州府與淮安府兩地的劉良佐部。

此時的劉良佐,被弘光僞朝封爲廣昌伯,授淮徐總兵銜,擁兵十萬,正駐守在徐州與淮安一帶,可謂志得意滿,實力雄厚。

而地處南直隸與山東交境之地,正好擋道唐軍南下的他,自然也就成了李嘯的首先要剷除的對象。

待到兩鎮兵馬彙集當地,一切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後,李嘯下令,着第六鎮兵馬從單縣鐵龍城出發,取豐縣、沛縣、然後全軍過黃河,直取徐州城。

而第七鎮的行軍方向,則是更爲出其不意,按李嘯的安排,全軍不走陸路,而是從安東衛登上水師船隻,從海路徑直南下,到哈喇港登陸,然後全軍西進,先後攻下喻口鎮、馬邏鄉、蘇咀口等要地,最終徑自直抵向淮安府城。

在正式完成軍隊調動與安排後,李嘯下令軍隊立即出發,然後前往濟南行宮,向重興皇帝朱慈烺,提出討伐弘光僞朝的提議,獲取皇帝恩准的聖旨。

這時的重興皇帝朱慈烺,正在後院花園遊玩,他見到身着一襲華貴蟒袍,一副恭敬神色站立在自已面前的李嘯,面上原本輕鬆的神色,頓時變得複雜起來。

這些天來,李嘯調動軍隊,把第六鎮與第七鎮兵馬,分別從登州調到魯南邊境的消息,他作爲皇帝,自然亦是多有耳聞。只不過,當看到李嘯這般正式穿着,手捧諫書地來到自已面前請他下旨,他的心下自然知道,李嘯此番到來,到底是何用意。

在看完了李嘯的請求向南用兵,消滅弘光僞朝廷的奏摺之後,這位年輕的皇帝心下,更是十分不是滋味。

雖然弘光僞朝廷的存在,對自已這個大明皇帝來說,是件極其不爽的事情。但是,相比現在自已這個徒有虛名,全部朝政大權盡皆由李嘯操控的傀儡皇帝,朱慈烺竟在心下,還隱隱有點羨慕自已這位肥胖如豬的堂伯呢。

他的這位堂伯,雖是手下軍鎮擁立,但相比他而言,至少還有那麼一點點少得可憐的帝王權力,而朱慈糧這位崇禎的長子,大明王朝的法理繼承人,卻反而半點實權也無,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這般境遇的微妙對比,如何能不讓年輕的皇帝耿耿於懷。

朱慈烺自被李嘯從京城救出,隨即在濟南擁戴爲帝,雖然一開始感覺自由而輕鬆,但這半年過去,這個現在已然十七歲的青年,開始從最初的懵懂狀態中漸漸清醒過來。他對李嘯這樣權傾天下專制一切的大權臣,已從開始的感激涕零萬般依賴,漸漸地開始越來越心生齟齬,越來越不願意一直生活在李嘯的羽翼之下,而是想要有真實的權力,可以成爲大明帝國的真實掌舵人。

至少,與那位肥胖如豬的堂伯相比,自已再不可成爲一個表面尊榮,實則毫無實權,只能蓋章簽字的傀儡皇帝。

更何況,李嘯以保護他的人身安全爲由,不允許他隨意上街遊玩,這更讓重興后帝朱慈烺心頭十分不快。這樣的近乎被軟禁的皇帝,更讓朱慈烺在心下莫名地失落與悲涼。

當然,李嘯曾在自已登基之後,向自已允諾過,等過個兩年,自已將來到了十八歲,正式娶妻後,將開始向自已逐步交權,但他這番允諾,真的能兌現多少呢?

這個問題,時時縈繞在年輕的皇帝心中,讓他在錦衣玉食無憂無慮之際,心頭卻是有說不出的惆悵與迷茫。

朱慈烺近乎直覺地認識到,如果李嘯真的把弘光僞朝全部消滅了,那麼,相比自已災個傀儡皇帝,也許得到最大利益的,只能是李嘯吧。

畢竟,到了那時,他的權勢必將近一步擴充膨脹,那接下來,真的到了李嘯把整個明朝的殘餘勢力,全部消滅或整合到了他自已手下之後,自已這個名義上的皇帝,只怕也是沒有必要存在了吧。

想到這一點,朱慈烺甚至感覺後背都有點發涼。

所以,現在弘光朝的存在,朱慈烺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得以制衡李嘯的有效手段。斷不能由着李嘯輕易地把它給滅了。反正這弘光朝的存在與否,與自已這個傀儡皇帝,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關係,頂多是在名義上不好聽罷了。

這樣的感覺,雖然一直還只是處於朦朧狀態,但依然讓朱慈烺對李嘯的進兵討伐弘光的建議,從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反感。

只是,自已這個名義上的傀儡皇帝,真的有能力與勇氣,去拒絕大權在握軍權獨攬的李嘯麼?

皇帝正猶豫之際,李嘯已忍不住開口稟報。

“皇上,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此爲古今至理也。那弘光僞朝,不顧皇命,擅據南方,明爲陛下之臣,暗則自謀自立,這般謀逆,至今已有近半年矣。其下所屬地方,皇上竟然無法實際染指,官員任命,亦根本不加聽從,他們這般猖狂作派,反逆之舉,豈可任坐大而不加肅靖乎?這等宵小叛逆,微臣本欲立即派兵蕩平,以正國本,以立法統,只不過,因先前流寇與韃虜輪番侵邊,山海關與宣府北路皆是頻頻告急,微臣纔不得不暫緩討逆,暫行懷柔之策,以全力應對北面之敵。但現在,山海關與宣府北路的守軍,不負陛下厚望,連敗敵軍進攻,這些地方,都已暫時寧靖,不必多慮。故現在北邊既寧,南邊的宵小叛逆,豈可再容他們再作跳樑小醜!陛下,臣現已選練精兵,籌備周全,正可全力南下用兵討逆,以誅叛臣去國賊。臣此番前來稟奏,正是要恭請聖旨,順天應命,以天兵壓頂之勢,南下討伐叛逆。微臣還望皇上立加恩准,許臣統兵疾進,以除不臣,以正國統。託陛下洪福,若果成功,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矣。”

聽了李嘯這番長長的話語,朱慈糧臉上擠出僵硬的笑容,心下卻在緊張地盤算着,要如何答覆他方爲合適。

他略一思忖,便笑道:“唐王爲國操持,朕心甚慰。只是西北方寧,諸事粗安,現在就要立即用兵南下,唐王未免太過辛勞,用事也未免太過操切了麼?”

“非也。”李哪立即回道:“用兵之機,當在決斷,現在我軍西北挫敗了流寇與韃虜的聯合攻勢,士氣大盛,兵精將銳,金湯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當可保無虞。趁此北邊安寧之機,此爲南下用兵之最好時機,安可輕易錯過。況且,微臣既許報國,又豈會憚勞不往。還望皇上勿要猶豫,速下聖旨爲要。”

望着李嘯炯炯有神又充滿了壓迫力的目光,重興皇帝朱慈烺,身體竟然沒來由的一陣微顫。

他知道,李嘯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自已哪怕對他出徵弘光朝廷再有不滿,再有微詞,也只能點頭同意了。不然的話,李嘯不把他這個皇帝當回事,而徑自出兵的話,自已其實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一股莫名的屈辱感從朱慈烺心頭泛起,他臉上的笑容愈發僵硬,卻只能長嘆一聲回道:“愛卿這般操勞國事,不畏辛勞,真是大明江山百姓之福也。好吧,朕準了,愛卿可立即發兵南下,討伐僞朝,誅除國賊,一統我大明天下,以正國本,以張綱目!”

李嘯叩首長拜:“微臣遵命!但請皇上放心,侯臣捷報便是!”

隨後,李嘯令曹化淳王承恩等人,奉其口諭,手書討逆檄文,廣頒天下,鹹與知聞。

其文內容如下:

奉天承運討逆檄文

大明唐王,太子太師,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逆大元帥李,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等知悉:本王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全國兵馬,特頒討逆檄文如下。

茲彼弘光僞監國,無視皇命,擅立僞朝,治世無道,奸邪高漲,道義之儒,悉處下僚;鬥霄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洋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官賣爵,仁怨於朝,苛政橫徵,民怨於鄉,關稅重徵,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本王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義舉。現已討取聖旨,郊天祭地,領符納命,建元周啓,檄示布間,告廟興師,剋期進發。

我天兵出動,貔貅雲集,共調集水陸官兵數百萬員,直搗南京,剋期必勝。長驅潞水,出銅鴕於荊棘,揮槊長車,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囂氛,宏啓中興之略,踊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奪拔瘓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量材優翟,無靳高爵厚封,起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途;所催徵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悉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王幸甚,天下幸甚!

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十章 規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
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三十章 規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