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調兵遣將

連續三天的時間,祖大壽的神經一直都在劇烈緊張當中,他總有種感覺,皇太極似乎在耍什麼陰謀,因爲這三天每日城下都要攻上一陣子,只要稍稍有點軍事常識的人,應該都能猜出城中守軍不多,偏生皇太極卻一直都沒有要傾力攻城意思,只是延續着頭一次的小打小鬧風格,打幾下便退下去,第二天換一撥人再繼續打,絲毫看不出進取心來。

若說對方欲用疲兵之計,偏偏晚上也不見銅鑼響動,更不聞鼓譟之聲,似乎這五萬大軍來到大淩河就是散步的,根本沒想將這城池攻下來,可對方越是這樣,他心裡頭就越不踏實。

跟皇太極打交道也有不少年了,早年間還是奴兒哈赤在的時候,他就是後金高層中的智囊,不少人都在他手上吃過虧,如今做了大汗,手段更是高明,圍困京師便是例證,如今攻打大淩河,卻擺出這麼一副毫無進取心的架勢,實在是很難讓人放心的下,祖大壽暫時猜想對方應該是想要圍城,儘量減少損失,畢竟跟大明比起來,後金無論地盤還是人口都是劣勢。

看着匆匆退下去的後金兵,祖大壽輕輕舒了口氣,可情緒卻是愈發低落,他能看得出來,後金不過是試探而已,如今城中多少還有些存糧,士卒加上修築城牆的民夫,也有兩三萬人,暫時抵禦不成問題,可若是被圍上些日子,那可就一切都不好說了,只盼着吳三桂那邊能夠早點到達錦州,叫吳襄派援兵過來,否則這一次怕是真的要死在大淩河城中。

大淩河被圍,頓時便是朝野震驚,畢竟這個名字前不久還一直出現在朝堂之上,不少對遼事有見解,或者自覺對遼事有見解的。都在大談特談這大淩河城的重要性,皇帝也是親自關注過的,如今才修上沒幾天就被人家包圍了,怎能不讓朝堂上袞袞諸公心煩意亂,要知道在不久前對方還是攻打過京師的,目前風頭正勁,沒人再敢小看這些東虜了。

只不過這大淩河城被包圍的消息,卻不是孫承宗傳遞過去的,孫督師此時剛剛接到軍報,正忙着調兵遣將過去解圍。將消息傳遞迴京師的。卻都是盼着孫督師早點完蛋的。生怕京城裡面的皇帝老子不知道這件事,得到消息之後便派了心腹人等,快馬加鞭的送到了京師,找到同黨在朝堂之上把事情說了。頓時便引起軒然大波,所有內容都離不開這大淩河。

自打之前上城看過打仗之後,崇禎皇帝也開始以知兵自詡了,前幾日纔剛看過孫承宗的奏報,話裡話外都是在講這次築城的重要性,崇禎也專門找地圖看過,見那裡的地理位置確實是很重要,到瀋陽和京城的距離幾乎差不多,對於雙方几乎就是必爭之地。這樣的地方自然要掌握在大明手中,崇禎對此滿懷信心,想不到纔剛開始築城,就被人家打了悶棍。

作爲一個有些心高氣傲的皇帝,一年多前的京師之圍。帶給崇禎的不是什麼順利解圍的喜悅,反倒是被人堵在家門口打的極大恥辱,若不是後來宋慶幫他挽回了些顏面,他幾乎就要把臉丟盡了,因此在後金撤兵之際,他也在暗中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要遭受這種恥辱了,那種感覺對於一個皇帝,尤其對於一個立志興復祖業的皇帝來說,是無論如何都難以忘卻的。

若是大淩河被人家佔了,往後這種事情還真就不好說了,他曾經反反覆覆研究過地圖,一直覺得只要這城在手裡握着,稍微出現點戰機,他的將士們就可以輕易攻擊沈陽,讓皇太極那廝也嚐嚐被人包圍的滋味。

現在同樣也是這個問題,若是這座城被別人給佔了,人家也可以輕易攻擊山海關,若是再有個馬失前蹄的,很可能又被後金打到京城來了,想想往後可能還要經歷幾次這種恥辱,他便覺得渾身都不自在,朝着下面猶自議論紛紛的衆臣僚說道:“大淩河城於我大明至關重要,萬萬不能落入敵手,諸位卿家介是國之棟樑,不知可有退敵之策?”

這種略微帶刺的說話模式,崇禎是跟宋慶學的,上次他見宋慶的時候,彼此之間除了高喊要報君恩,善加撫慰之外,也閒聊過那麼幾句,當時宋慶剛剛從城外殺回來,還處在興奮狀態,便隨口對朝中袞袞諸公統一點評了一下,那種調侃式的語氣讓崇禎印象十分深刻,他本身文化素質就不太高,竟是瞬間就喜歡上了,經過一年多的練習之後,如今也能來上幾句。

天子問話,大臣自然不能不答,尤其還是用這種語氣的問的,似乎若是給不出個良策來,就不能算國之棟樑了,可這件事目前還只是知道個大概,再說遼東方面自然會有佈置,待到真有什麼變故時,朝廷這邊纔會插手。

如今情勢未明,聊這個實在是有些早了,只不過皇帝當着這麼多人問出來,大夥兒又不能裝傻充愣,大佬們自然不方便說話,只有讓小弟上去頂一陣,順便也看看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態度,也好跟着隨機應變,不知是誰輕咳一聲,人羣中便走出個兵部郎中來,清了清嗓子道:“回稟陛下,遼東孫督師素來穩妥,麾下關寧軍也是能征慣戰,朝廷不如派人過去督促一番,叫他們小心從事便好,若真是事不可爲,到時候再議不遲。”

這原本也算是穩妥之見,畢竟大明實在太大,中樞這邊很多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淩河戰事情勢未明,此時朝廷確實也不方便插手,可自從上陣看過打仗之後,崇禎儼然覺得自己變軍事家了,更加覺得這朝中大臣多數都是尸位素餐之輩,就好比說剛剛站出來這廝,說的完全就是混賬話,京城離着大淩河說遠不遠,說近可也不近,若真是事不可爲,到時候還議什麼?商量下如何加固山海關城防,不要再被人家打到家門口來纔是真的,大淩河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了!

朕要不是顧及體面。當場便奪過武士金瓜,將你這廝打死了賬!

崇禎腹誹兩句,面上卻絲毫不見流露,只是淡淡的說道:“雖是如此,可大淩河終歸太過重要,皇太極又是來勢洶洶,恐怕遼東獨力難支,朕意調左近兵馬出關,助關寧軍作戰,不知諸位卿家意下如何?”

這等軍國大事。自然不好隨便張口。幾位閣臣都是沉默不語。時候一久,崇禎心中便生出幾分焦躁,直接點名道:“周卿,你來說說看。朕這辦法如何?”

周延儒原本就不願意攙和這類事情,方纔一直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站着,想不到還是被皇帝點名,沒奈何只好出班道:“陛下所見自然聖明,不過調動各處軍馬,終歸不是小事,不妨議上幾日再說。”

“議上幾日?若是這幾日工夫下來,大淩河失陷了呢?”

“這……”周延儒多少有些心驚。朝堂議事大多講究一團和氣,除非是有目的的互相拆臺,或者要將誰置於死地,至於大臣和天子之間,同樣也是要和睦相處的。當場非要一言而決的也有,可那是正德皇帝,如今上面這位雖然年輕,可素來是個有城府的,今日不知爲何,竟是如此急躁,微微擡眼觀望,見崇禎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表情,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卻也不想在這種事情上和皇帝起什麼爭執,畢竟這雖然是大事,可皇帝的打算也不能說是錯,最多就是太過憂心而已,只得附議道:“陛下若是真要調兵,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不必太多,大淩河如今已經被圍,只選山東大同等處之兵北上即可,其餘地方的兵馬便是調出來了,趕到遼東時怕是仗也打完了,途中靡費不知凡幾,實在得不償失。”

“也罷,既然如此,那便依卿所言,着山東大同宣府等處往遼東派兵。”

依我所言?這是我的主意?

周延儒心中大爲冤屈,知道這是皇帝耍的小心眼,卻又不敢說破,但凡做官都有要爲君王效犬馬之勞的話頭,如今給皇帝背個小黑鍋怎麼了?還敢心懷怨望不成?你的忠君愛國之心在哪裡?

見周閣老吃了癟,其餘幾位閣臣自然不敢多說,生怕再被這位氣量不大,心眼卻不少的皇帝算計,反正這出兵也是正經事,大淩河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調動宣府大同和山東兵馬,無非也是多幾層保險罷了,也不算是胡攪蠻纏。

可衆人剛剛想通,崇禎卻又開腔道:“朕又想了想,宣大那邊也是九邊重鎮,若是東虜聲東擊西,提兵去打宣大,又該如何是好?山東倒是無妨,可這宣大兵還是不派了吧。”

周延儒還沒來得及退回去,只得繼續站出來捧哏道:“不知聖意如何?”

“朕以爲,不妨派徐州兵參戰,反正徐州挨着山東,叫他們快些行軍,估計也誤不了幾日。”崇禎說到這裡,眼神中忽然閃過幾絲亢奮,好半天才壓制住內心悸動,用盡量平緩的腔調說道:“徐州衛宋慶,素來勇猛過人,更兼通曉兵法,乃我大明後進軍將之佼佼者,昔日朕在京城也是見識過的,如今既然遼東有事,不妨便將他調去,周卿以爲如何?”

說起宋慶這人,周延儒還真有印象,畢竟這人當初在京城打仗時名氣太大,幾乎沒人不知道這個名字,可也就是因爲比較瞭解,周閣老才覺得不太妥當,皺皺眉頭道:“回稟陛下,宋慶固然勇猛,然終究年幼,行事難免急躁,此番乃是大戰,只派他去似乎不大妥當。”

“年幼?哼!”崇禎臉色頓時變了,冷哼一聲道:“朕也比他大不了幾歲,依周卿看來,也是行事急躁了?”

“臣萬死!”周延儒話一出口便覺不妥,立刻跪下道:“臣絕無此意,昔日漢武時有霍去病,本朝未必便不能有,既然陛下覺得宋慶能擔大任,那便叫他出兵,遼東尚有孫督師坐鎮,當日收入遵化,宋慶便在孫督師麾下作戰,彼此也都熟悉,想來當可無虞,只是宋慶如今似乎只是個千戶,陛下給他那個狗營也不過千五之衆,這兵力似乎也太少了些。”

“此事容易,叫徐州衛和徐州左衛各自助陣一千便是!”崇禎說罷,似乎還嫌不夠,片刻之後又道:“上次徐弘基給朕寫的奏章上面,曾經提到過邳州衛,似乎也頗有些戰力,反正徐州邳州都在一起,叫邳州衛再助陣兩千,讓他們指揮使也跟着上去,如今天下除了九邊之外,竟是沒幾處兵馬能用了,邳州衛既然尚可,不妨到遼東歷練一番,就這樣吧!”

徐弘基就是當代魏國公,南京城甚至整個南直隸的真正大佬,同樣也是邳州衛前指揮使楊方彌天大謊的受害者之一,此時自然不知自己在給皇帝寫的聊閒天奏章中隨口一句,竟然成了邳州衛出兵的理由。

不過即便知道了也無可奈何,皇帝既然乾綱獨斷了,閣臣們又都沒打算阻止,這件事便這麼定了下來,因爲是皇帝特地關注的事情,因此辦理起來倒也迅速,不過兩日工夫,傳信調兵之人便吩咐山東和徐州。

山東方面自然好說,當地本來就有孔有德部下遼兵,登萊巡撫孫元化看此人很不順眼,既然是遼東有事,當然要把遼兵派上去,因此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同時因爲孫承宗的關係,也打算再增調些兵馬過去,只是倉促之間不得其人,多少需要準備一下,徐州方面自然更是不用操心,皇帝欽點宋慶出兵,這是去也要去,不去也要去的差事,幾乎無可逃避。

當宋慶接到消息時,幾乎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感情在京中打了那麼幾仗,還真在崇禎心中打出地位來了。

第153章 旗風獵獵(三)第369章 報復開始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36章 聯絡(下)第366章 返程第58章 開張大吉(中)第444章 告狀第187章 野女真第90章 集 結第444章 告狀第193章 祭祀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103章 終於到來的戰鬥(下)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154章 旗風獵獵(四)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130章 滔天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54章 似乎很神秘第312章 交鋒(上)第190章 家鄉(上)第48章 大人物第402章 遭遇第6章 大功告成第174章 軍議第242章 閱軍4第56章 帖子(下)第64章 密謀(上)第404章 初勝第443章 入營第130章 滔天第111章 深宮第403章 對陣第339章 制度第73章 打的就是你(下)第325章 海路進軍(上)第27章 再戰第358章 出籠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301章 公主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10章 狗營的構想第90章 集 結第400章 調令第384章 遠方的人第291章 血戰大淩河(一)第263章 首戰(中)第38章 定計(下)第200章 打劫上(4)第349章 審問第177章 沿途(下)第104章 白袍小將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79章 升遷(上)第39章 接收第198章 聚集(上)第236章 鐵匠營第272章 城池拉鋸(一)第407章 左良玉第285章 獠牙中(3)第141章 擒拿第185章 錢財迷人眼第454章 安寧4第87章 數月第264章 首戰(下)第173章 孫承宗(下)第49章 操練問題第444章 告狀第190章 家鄉(上)第473章 突圍(三)第37章 定計(上)第76章 破財免災(下)第313章 交鋒(下)第132章 失散第399章 中伏第280章 王堅的奮鬥(上)第44章 城南第178章 收復(一)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89章 軍報第194章 新的開始第181章 衙門第47章 善後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08章 田英第105章 人頭(上)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93章 臨別衆生(二)第166章 練兵(下)第45章 再戰第233章 入邳州第28章 名聲大震第371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94章 臨別衆生(三)第283章 胡捷的堅持下(3)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227章 火併
第153章 旗風獵獵(三)第369章 報復開始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36章 聯絡(下)第366章 返程第58章 開張大吉(中)第444章 告狀第187章 野女真第90章 集 結第444章 告狀第193章 祭祀第338章 今非昔比第103章 終於到來的戰鬥(下)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154章 旗風獵獵(四)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130章 滔天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54章 似乎很神秘第312章 交鋒(上)第190章 家鄉(上)第48章 大人物第402章 遭遇第6章 大功告成第174章 軍議第242章 閱軍4第56章 帖子(下)第64章 密謀(上)第404章 初勝第443章 入營第130章 滔天第111章 深宮第403章 對陣第339章 制度第73章 打的就是你(下)第325章 海路進軍(上)第27章 再戰第358章 出籠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301章 公主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10章 狗營的構想第90章 集 結第400章 調令第384章 遠方的人第291章 血戰大淩河(一)第263章 首戰(中)第38章 定計(下)第200章 打劫上(4)第349章 審問第177章 沿途(下)第104章 白袍小將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79章 升遷(上)第39章 接收第198章 聚集(上)第236章 鐵匠營第272章 城池拉鋸(一)第407章 左良玉第285章 獠牙中(3)第141章 擒拿第185章 錢財迷人眼第454章 安寧4第87章 數月第264章 首戰(下)第173章 孫承宗(下)第49章 操練問題第444章 告狀第190章 家鄉(上)第473章 突圍(三)第37章 定計(上)第76章 破財免災(下)第313章 交鋒(下)第132章 失散第399章 中伏第280章 王堅的奮鬥(上)第44章 城南第178章 收復(一)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89章 軍報第194章 新的開始第181章 衙門第47章 善後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08章 田英第105章 人頭(上)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93章 臨別衆生(二)第166章 練兵(下)第45章 再戰第233章 入邳州第28章 名聲大震第371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94章 臨別衆生(三)第283章 胡捷的堅持下(3)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227章 火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