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吃

無他,三個小孩子凍得有些可憐。

這初春的青城,別瞧着已經是三四月的好光景了。

可這街邊的迎春花,中午頭的時候還能燦爛綻放呢,待到這半夜的時候卻是層層疊疊的掛着霜。

也不知道這三個孩子在酒店的門外等了他多久了,怕是早已經被這北吹的海風給凍透了。

邵年時想要找一處避風能說話的地兒,這左右一瞧,可真讓他瞧見了一處好去處。

因着渤海大酒店是位於青城海邊大道上最頂尖的西式酒店,哪怕是到了晚上,依然是燈火通明,人來客往。

從火車站,港口碼頭上下來的客人,但凡是有些家底兒並喜歡洋玩意的客人們,是一定會選擇來這渤海大酒店下榻的。

故而,因着一處的繁華必然會引來借靠着這裡的熱鬧來賺錢的小商小販。

這不,就在這酒店的對面這一條街上,那是零零總總的開了大半條街通宵營業的鋪子。

這當中有一處最適合邵年時與三個小人兒短暫的待上一會的地方。

那是一處被一位巧手的木匠叮叮噹噹的修改成爲了流動小屋的四輪小吃推車。

它左右兩側都帶着把手,不但能讓兩端都掛上足夠的食材與器材,順便還完美的擴充了這個小屋子的面積。

瞧見了這個,邵年時也不在乎裡邊賣的到底是些什麼,只是對着那方向一指,就帶着三個孩子鑽進了那個用後棉布做成了門簾的小吃車的內裡。

“歡迎啊!”

待到他們四個往當中一鑽,一股子因爲熱鍋子熊熊燃燒而帶出來的熱氣就撲面而來。

而內裡的構造自然也被邵年時給看了一個明明白白。

說實在的,這座可以自由行走的小車子,在濟城那座省會城市之中可真是沒見過的西洋景。

大概是這裡位於租界區域當中的緣故,一瞧,就有些合併了東洋物件的痕跡。

這小車子大概是被這裡的老闆從別處偷師回來的傑作。

這車子上邊加了散狀的油氈子頂部,車身的周圍又圍上了一層薄薄的木板子的圍牆。

若不是作爲支柱的主構造還是一輛推車,而這車子內裡販賣的依然是青城本地的食物的話,邵年時怕是真要把他們當成那些東洋浪人們最喜歡光顧的日式的燉煮流動車了。

不過這樣也不錯,習慣了膠西人重口食物的邵年時,對於清的有些寡淡的日式菜餚實在是沒有什麼興趣。

而他在見到這內里正是本土的小吃了之後,就往自己身邊的三個小圓凳的所在一指,帶着三個孩子就排排坐了這輛食物車的正前方。

見到四位客人真是來光顧他的生意的,這家負責料理食物的老闆就笑的開懷。

他從車身的後面探出頭來,指着車頂上掛着的一排,如同風鈴一般的木頭牌子,給這幾位深夜來訪的客人一點友好的提示。

“客人們想吃啥,自己瞧呢。”

“若是想要喝兩口的話,我們這裡也是有些小酒的。”

說完就往身後一排連接着車後爐竈一側的架子上指了指,當中擺了兩壺小燒,一瓶清黃,對於本地人來說,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這邵年時也是個會吃的,他瞧着牌子上掛着的這麼多的小吃,轉點了一些可以果腹又帶着些湯水暖身的東西。

說起來他這忙了一天了,胡亂吃了幾口,到了現在還真是有些餓得慌。

“來四份兒油煎燜子,你們幾個餓不餓,我可是餓慘了,這樣,再給我們一人來一碗一面四吃。”

這前面只能是打底解饞的,那後面的纔是乾貨。

正因爲後面的實在,老闆迴應的時候才更有氣力。

他高聲的應了一聲:“好嘞!”就讓一側給他打下手的媳婦先將燜子煎出來。

要講這個油煎燜子,那可是膠東青煙兩地的特色小吃,就算在濟城,邵年時也不曾見到這東西流傳到內陸。

究其原因,乃是那當中的湯汁調料的緣故。

其實這燜子本沒有什麼稀奇,其原材料乃是用綠豆粉打出來的略顯粘稠的粉凍。

帶着點粉綠,摻和點粉白,自身是不帶任何味道的東西。

但是架不住,這種大塊的凍粉,被切成三四釐見方的小塊,之後呢,呲啦一下平着送進沾滿了葷油的煎鍋之中,由着那半熱不溫的熱乎勁兒,將一面煎的金黃,扣上蓋子,讓底層的油汁兒順着粉凍的滲透進了燜子的內裡之後,再用小平鏟由着兩邊一翻,一大鍋因爲煎制底部被連接到一起的小粉塊,啪的一下,如同一整張的餅子一般,就被鏟了一個個兒了。

由着白粉凍沒有變的焦香的那一面扣到了底層了之後,再往當上那一層滋滋滋的用平鏟子好好的拍拍,直至兩面都變得相當的焦脆可口了之後,尋上一個平日裡最常見的蓋碗,用這鏟子只往當中一鏟,這些粉凍就自然的從原本的一整塊再一次變成各自爲戰的小方塊,被老闆娘手中的小鏟子搓在一起,讓並不算太大的小碗當中,滿滿當當的就冒出來了一個相當實誠的尖兒。

若這燜子只是這樣,怕是真就沒多少好吃的。

這燜子之所以會被稱作爲膠東人見人愛的名小吃,歸根究底,還在於攪拌在這燜子當中的調料。

待到燜子進到碗中,那老闆娘就將面前一溜的小瓶子依次的拎起來,對着一碗碗燜子尖兒處上下的翻飛。

這當中有膠東本地人釀造出來的更爲清甜的白醋,一點點只是爲了增鮮的老醬廠裡的生抽。

外加上用顛蒜杵搗出來的均勻細膩的蒜泥,再配上一點點的糖,一點點的鹽,就構成了燜子最爲基礎的調料。

當然了,這也只不過是當中畫龍點睛的點點罷了,畢竟在燜子料當中的三大主體,也是這家人燜子做的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還沒上場呢。

要說這燜子好不好吃,最主要的就是麻醬汁兒,魚露湯兒還有香辣子油了。

這麻醬汁兒當中並不是純真的芝麻,因着老百姓的小吃,四分之三的料竟全是一樣噴香的花生,剩下四分之一爲裡邊增加點細膩口感的,那纔是家家戶戶院子後邊都會種上一排的白芝麻,炒製出來,打熬成醬,就成爲了攪拌燜子,提味增香的一大主料了。

至於香辣子油,這個人人都知,只是這膠東吃辣的人不多,更多的是爲了外地客商們的口味所留的。

這燜子最主要也是最難做的,那就是這魚露湯了。

說是魚露,卻不是多麼值錢的材料購得。

這靠着海的唯一的好處,那就是在海港邊上總是能見到席地而坐,挎着一平條的簍子,販賣每日漁貨的漁民。

那當中賣的最便宜的,就是一斤只要幾個板子的小雜魚。

這做小吃的攤主們最喜歡在漁市快要收攤的時候,爲自己的攤子上來上兩三斤的食材。

至於這家賣燜子與麪條的流動小車攤,用小雜魚做成的菜也是有五六種之多的。

而這魚露湯汁,正是用這種小的只有一根指頭大的雜魚,並着一點點的肉渣,合在一處,熬製出來的濃湯。

別小瞧人家雜魚不值錢,可這魚湯去了腥味,增了肉香,小瓦罐中咕嚕嚕燉煮了一整天,裝到罐子當中那是濃香奶白,聞起來就是香飄一里。

就着這溫突突的勁兒往麻醬燜子當中一拌,那邵年時往嘴裡邊吃的時候,都快成了往嘴裡邊倒了。

說起來這吃燜子也是有趣,因着這綠豆的凍粉用筷子一夾就容易碎成兩段,吃起來着實不太方便。

一般要了燜子的食客們,都能得到老闆娘遞過來的吃燜子的特殊的叉子。

用一根鐵絲往當中間一攪,擰成雙叉的模樣,往一小方塊當中一叉,嘿,一整塊的燜子就在其上顫顫巍巍了。

所以這老闆娘現在纔會是這種表情,她手中的四把小叉子一把都沒給出去,就瞧見邵年時帶着三個半大的小子,把臉埋在碗裡,已經給吃了一個掉底兒了。

“老頭子,瞧這幾個孩子餓的,你那麪條趕緊的下下去啊!”

那守着煮麪條的大鍋邊上的老闆也被逗樂了,忙不迭的就將一笊籬澄黃色的麪條給撈到了分裝的四個碗中。

你以爲這四碗麪是分別給邵年時以及他帶着的三個孩子的?

錯,大錯特錯了。

何所謂一面四吃啊,當然是一份比普通面量稍微多出一成的面量被分裝到四個小碗當中,而每個小碗當中放着的料汁兒那是各有不同,這纔是一面四吃的最終精華所在。

所以,現在的這四份兒麪條,其實都是給邵年時一個人準備的。

只是他作爲四個人當中最年長,也相當於老闆的存在,跟一羣半大年齡的僱員來搶吃的,怕是有些不合適的。

於是,對誰都挺有耐心的邵年時,十分大方的等到了最後一份兒的到來。

說實在的,若不是這老闆手中端着兩個笊籬,那是一次下鍋就能出得兩人份的。

被燜子只填了一成飽的邵年時,說不定能把面前的空碗先給吃了。

也多虧了這好吃不貴的一面四吃上鍋的時候挺簡單的,否則邵年時這裡正事兒還沒說完呢,自己就要被胃疼給打敗了。

瞧瞧面前的這四小碗是多麼的難得吧。

兩涼兩熱,分佈的是相當的均勻。

二涼分別是炸醬麪與麻汁涼麪,而二熱則是打滷麪與清湯撈麪。

這秉承着先涼後熱的原則,吃到最後,心裡都是暖呼呼的。

待到將最後一碗負責清口的清湯麪連麪條帶湯汁的灌到嘴中的時候,邵年時這才十分滿足的嘆了一口氣,朝着老闆遞過去兩塊錢,吩咐了一聲不用找了,招招手帶着三個娃娃就往與渤海酒店同一條街上的福隆客棧的所在走去。

也沾着渤海大酒店的光,在這條街邊上開的第二多的就是客棧了。

有些圖這裡交通便利,亦或是房費便宜的小客商們,還是很願意選擇他們這些客棧下榻入駐的。

先不說在這裡進進出出能尋找到多少的機會吧,就說與那些大人物擦肩而過有可能遭遇的緣分,就夠讓他們將下榻的地點選擇在這裡了。

邵年時若想在青城市中心短暫的待上一晚上的話,渤海大酒店對於他現在的身份,並不是不可以入住的。

但是隻要想想當中住一晚上的價位,依然還算是節省的邵年時,自然是會選擇更爲經濟實惠的客棧的。

再加上他還帶着三個孩子,若是讓人連夜趕回去也有些不太好。

故而他在福隆客棧這種地方開兩間面對面的房間,纔是最明智的選擇的。

三個孩子都是在初家商行當中當學徒的本地孩子。

對於城市當中給人當學徒的孩子們來說,替商行幹活是拿不到一分錢的。

饒是這樣,管吃管住還管穿的初家商行也是這城裡最受歡迎的去處了。

因着初老爺心善,去年過年的時候,每人給分了一袋兩斤的雜糧面,一袋三斤的鹹魚幹,就這樣,那些個將孩子送到初家商行當學徒的人家,那是一整個的年都在炫耀自家兒子掙來的東西的。

這亂世道,有口吃的就是救了一人的性命。

誰還會像是邵老闆這樣的,讓辦一點小事兒就真金白銀的給人大子兒呢?

所以,當邵年時在客棧的椅子上坐定了之後,站在他對面的三個孩子就將邵年時給吩咐的事兒全給彙報了。

對着報信跑腿活的孩子邵年時並沒有多問,他主要是詳細的問詢了一下那盯着黃大爺盯着的那兩個人的後續的動作。

“邵老闆,那兩個人我打聽清楚了,他們就在膠澳日報社裡邊上班。”

“一位是當中的副主編,而另外一個說是從日本歸國的專欄撰稿人。”

“他們就住在距離日報社不遠處的一處大房子裡邊。”

“那邊來來往往的都是穿長衫的文化人。瞧着就跟附近搞得文會與社團裡的教授們沒有多大的區別的。”

第一百五十四章 捨身第九十五章 打扮第六十七章 聊城新鋪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心第二百零二章 二怪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勸第三百八十三章 得報第三百一十二章 印染第七十一章 亂局第八十六章 啓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北第二百八十九章 南方第一百零三章 妮兒第二百章 小小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買兇第一百六十二章 來投第十九章 談及第二百九十八章 見面第三百零三章 去初家第二百零四章 古怪第八十六章 啓程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八十五章 門道第二十九章 錢糧幫第六十章 狠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平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忍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第一百章 刑訊第六十六章 人才第二百一十四章 捱揍第二百零八章 目的第六十一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六章 囂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人之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聯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九十章 小街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六章 追責第三百七十八章 敗退第四章 老爺請第二百五十八章 陰人第六十八章 定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得意第三百九十章 搞定第三百零九章 真好第四十一章 學習量第一百四十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章 暗殺第七十四章 舒坦第一百六十五章 暴露第三百零一章 感嘆第八章 偷窺第六十章 狠人第八十九章 賭坊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方完本以及大修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家第四十五章 冷清第一百九十七章 疑問第五十六章 興盛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對抗第二百四十五章 白牡丹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意第一章 初遇第三百一十六章 布的戰爭第二百五十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助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第二十一章 都有啥第八十九章 賭坊第二百六十章 尋人第六十九章 更名第二百一十二章 計策第六十五章 分析第一百五十四章 捨身第二百零二章 二怪第二百七十五章 瘋女子第二百零五章 亂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教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明天大結局第八章 偷窺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哥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自身硬第三百零八章 岳母第八十四章 到達第三百零五章 表白第十一章 擒獲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封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勤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案第二百零四章 古怪第一百九十三章 愁
第一百五十四章 捨身第九十五章 打扮第六十七章 聊城新鋪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心第二百零二章 二怪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勸第三百八十三章 得報第三百一十二章 印染第七十一章 亂局第八十六章 啓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北第二百八十九章 南方第一百零三章 妮兒第二百章 小小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買兇第一百六十二章 來投第十九章 談及第二百九十八章 見面第三百零三章 去初家第二百零四章 古怪第八十六章 啓程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八十五章 門道第二十九章 錢糧幫第六十章 狠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平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忍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第一百章 刑訊第六十六章 人才第二百一十四章 捱揍第二百零八章 目的第六十一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六章 囂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人之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聯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忽悠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九十章 小街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六章 追責第三百七十八章 敗退第四章 老爺請第二百五十八章 陰人第六十八章 定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得意第三百九十章 搞定第三百零九章 真好第四十一章 學習量第一百四十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章 暗殺第七十四章 舒坦第一百六十五章 暴露第三百零一章 感嘆第八章 偷窺第六十章 狠人第八十九章 賭坊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方完本以及大修第三百八十九章 白家第四十五章 冷清第一百九十七章 疑問第五十六章 興盛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青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對抗第二百四十五章 白牡丹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意第一章 初遇第三百一十六章 布的戰爭第二百五十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助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第二十一章 都有啥第八十九章 賭坊第二百六十章 尋人第六十九章 更名第二百一十二章 計策第六十五章 分析第一百五十四章 捨身第二百零二章 二怪第二百七十五章 瘋女子第二百零五章 亂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教官第三百九十二章 明天大結局第八章 偷窺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哥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排第三十五章 自身硬第三百零八章 岳母第八十四章 到達第三百零五章 表白第十一章 擒獲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封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初勤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案第二百零四章 古怪第一百九十三章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