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梁啓超在寫給女兒樑思順(令嫺)的家信中:“宋氏之亡,促吾加慎,刺宋之人(真主使者陳其美也),臚列多人,我即其第二候補者,今將彼宣告文剪寄,應某謀北來刺我,二十日前蛻丈已電告矣。”

看來,樑先生也認定陳其美是刺殺宋教仁的幕後指使。

但是陳其美和宋教仁交情深厚,又同爲一個戰壕裡的同志,而且宋被刺時,陳就在身邊,事後表現也可圈可點。在宋案中,雖然陳其美疑點重重,但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陳其美就是殺宋的幕後黑手。

那些宋陳恩怨,不過都是捕風捉影。

如果袁世凱、趙秉鈞、陳其美三人都不是幕後指使,還有別的人嗎?

其實除了袁世凱、趙秉鈞、陳其美三個嫌疑人之外,“宋案”的幕後指使者,從現有的資料看,至少還可能是另外兩個人之中的一個。

其一,是洪述祖。

《張溥泉先生回憶錄、日記》說:“宋遁初被難後,洪自南來,又見總統一次。總統問及遁初究系何人加害?洪曰:‘這還是我們的人,替總統出力者。’袁有不豫色。洪見袁顏色不對,出總統府,即到內務部告假,赴天津養病。”

張溥泉:字溥泉,河北滄縣人。一八九九年留學日本。一九零四年參與創立華興會,一九零五年參加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任同盟會交際部主任、國民黨參議。一九一三年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長。自一九一七年後任護法軍政.府駐日外交代表、軍政.府顧問。一九二零年任廣東軍政.府顧問。

張溥泉是老同盟會會員,他的話可信度高。

後據袁二公子袁克文回憶:“家父曾說:‘我代人受過多得很,從未辯過。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爲我而見殺,怎麼辯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覺出,如果我想殺他,不必一定招其來而殺之。我完全可以等他來了後,陷他以罪殺他,何必要數次邀請他,乘他將行而殺之?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

如果上邊《張溥泉先生回憶錄、日記》所記,洪述祖和袁世凱見面和對話確有其事,那袁世凱對刺殺宋教仁是不知情的。而是做爲袁世凱的手下的洪述祖,求功心切,私下安排人員刺殺了宋教仁。這一點,從想邀功請賞的應桂馨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端倪。

有個史料記載,袁世凱曾嘲笑洪述祖,說他淨說空話不幹實事,這話是有針對的。此前,洪述祖曾說過能拿來陷害宋教仁的材料,從袁世凱處預支五萬塊錢賞錢,結果賞錢拿出去了,一無所獲。

所以,當洪述祖說,應夔丞可以搞到構陷“孫、黃、宋”(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的東西,再要錢的時候。袁世凱要求先把東西拿來,再說錢的事情。

應夔丞想的是空手套白狼再騙30萬塊錢,洪述祖發現應夔丞是在騙他,覺得沒臉見袁世凱,也沒辦法向大總統交代。

被嘲笑不幹實事的洪述祖決定幹一件實事,他馬上告訴應夔丞拿不到材料的話就趁機下手。因爲,他可能不只一次的聽袁大總統說過,宋教仁如果當了國務總.理,可是比唐紹儀當國務總.理更要麻煩得多。洪述祖自以爲是的“揣摩上意”,以爲袁世凱要除掉宋教仁,便有了洪述祖主謀刺殺宋教仁地自作主張。

或許,洪述祖應該就是大家一直要尋找的元兇,在他得指使下,應桂馨又安排武士英刺殺了宋教仁。也正應了袁世凱所說:“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爲我而見殺。”

如果洪述祖是受袁世凱和趙秉鈞所指使,有一件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洪述祖在被處死前,都沒有說出袁世凱或趙秉鈞。那時,這二人已經死去,真要是他們指使的,洪述祖已經沒有後顧之憂,相反可以減輕自己的罪行,他有什麼必要保守這個機密呢?這是否也是個佐證呢?

但是,洪述祖在爲自己辯解時,一直堅稱:他給應桂馨電報中的“毀宋”,只是毀壞宋教仁的名譽,前面電文中關於蒐集宋教仁“黑資料”方面的內容可以證明。而除“毀宋”外,好像再沒證據證明是洪述祖指使應桂馨殺宋教仁。

因此也有另一個可能,是應桂馨自己把“毀宋”理解爲“殺宋”。或者,應桂馨沒把“毀宋”錯理解爲殺宋,因爲“毀宋”的材料搞不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把宋殺掉,比“毀宋”幹得更徹底,得的賞錢不就更多嗎?這樣的可能性,也應該是不能排除的。因此,殺宋教仁的主使人是應桂馨自己,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宋教仁死後,人們情願花大量的時間在“誰是主謀……”上,但大家都忘卻了宋教仁的最後囑託:“請諸位同志繼續奮鬥,以救國救民爲己任,勿以我爲念放棄責任。務必繼續走議會選舉、陽光參政、公平競爭的憲政民主之路。”

或許,做爲一個敏銳的政治家,他應該預感到自己的死會干擾共和的大計。事實上宋教仁的擔心恰恰成爲了現實。

宋教仁的死,不但影響了他死後的政局走向,也宣告了袁世凱和革命黨人蜜月期的結束。

孫中山回國後,與陳其美、居正等在黃興寓所討論對策時,黃興主張以國事爲重,以法律爲正當解決辦法,但遭到激烈派戴季陶等人的強烈反對。

孫中山站在了後者的一邊,並極力主張起兵反袁。他的理由是:袁世凱是總統,而總統指使暗殺,這決不是法律所能解決的,能解決的只有武力。

黃興繼而提出,南方革命黨人武力不足,如貿然發難,恐怕大局糜爛,最終不可收拾。對此,孫中山不以爲然,他極力表示宋教仁被殺並非一人之事,除從速起兵、武力解決外,決無其他辦法。

但是,會上多數人認同黃興的看法,起兵反袁的提議最終不了了之。

國民黨人放棄武力反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國會即將召開。由於在議員人數上佔盡優勢,一些國民黨人認爲可以通過國會來制約袁世凱,“宋案”同樣會得到公正的法律解決。

一九一三年四月八日,民國首屆國會在北京召開,國民黨議員一上來就給了袁世凱一個下馬威,總統府派去致賀的代表樑士詒被認爲是藐視國會而被斥回。

四月二十五日,也就是程德全公佈“宋案”證據文件的前一天,國民黨人張繼(也就是前邊提到的張溥泉)、王正廷被選爲參議院正副議長,林森爲全院委員長。

正當國民黨爲取得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的時候,卻遭遇了迎頭一棒。因爲,不久後進行的參衆兩院議長選舉,已經贏得國會多數席位的國民黨卻沒能繼續保持優勢,衆議院議長卻落到了共和黨的湯化龍頭上。國民黨在議會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湯化龍實際是共和、民主、統一等進步黨系的黨魁之一,背後有袁世凱撐腰支持。衆議院議長選舉時,在袁世凱的收買和分化活動幫助下,他經過三輪選舉才勉強擊敗國民黨的吳景濂。

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緊隨“宋案”之後,另一件攪動民國初期政壇的大事發生了。

因爲,也就是在國會選舉的這天晚上,國務總.理趙秉鈞、財政總長周學熙、外交總長陸徵祥在北京匯豐銀行大樓里正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代表進行一場卓絕艱難的談判,雙方代表一直談到次日凌晨,纔將各項條款最終議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善後大借款”。

善後大借款是袁世凱以辦理善後改革爲名,向國際銀行團貸借的長期鉅額借款。雙方交涉已久,最終在一九一三年四月有了結果。

清政.府在宣統三年與美國資本團、 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簽訂的清政.府爲改革幣制和振興實業借款一千萬鎊的合同(資金到位僅十萬鎊清政.府就垮臺了)。

袁世凱爲擺脫民國初建時資金困難的處境,爲處理善後問題,策劃將這筆貸款改爲民國北洋政.府的“善後大借款”。

北洋政.府許諾借款以鹽稅爲擔保,並把四國銀行團列爲北洋政.府借款的優先權國家。

袁世凱起初要處理的善後事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結束南京臨時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軍隊;

二、償還積欠的外債和賠款;

三、履行對遜清皇室的優待條件。

四、整頓北京的統治機構,加強政治、軍事等各方面的統治力量;

簡言之,就是解決革命中所產生的或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袁世凱以全國領袖自居,急於以解決這些問題來建立他的新統治體制和統治秩序。所有這一切都需要錢,而袁的政.府本來就已瀕臨財政破產的邊緣,一時又無法打開國內財源,所以只好向外國告貸,而最方便的乞求對象就是四國銀行團。

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491章 求博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294章 曹錕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187章 唐繼堯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5章 找事做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章 科舉之路第441章 美育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7章 管見十條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390章 內幕第20章 心機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84章 海軍起義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28章 大學令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04章 勸退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187章 唐繼堯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46章 辦實業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11章 完婚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09章 怪八股第12章 平叛
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491章 求博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294章 曹錕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187章 唐繼堯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5章 找事做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章 科舉之路第441章 美育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7章 管見十條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390章 內幕第20章 心機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84章 海軍起義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28章 大學令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04章 勸退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187章 唐繼堯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46章 辦實業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511章 完婚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09章 怪八股第12章 平叛